1、第八节 孢子虫病一、弓形虫病弓形虫病是由弓形虫属的原虫寄生于动物和人引起的疾病。目前已知中间宿主有45种哺乳动物、70种鸟类和5种爬行类动物,也可感染人。终末宿主为猫。,1、病原体:弓形虫根据其发育阶段的不同可分为五个虫型。滋养体和包囊两型出现在中间宿主体内,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只出现在终末宿主体内。这里仅介绍与诊断有密切关系的三种虫型。,(1)滋养体(速殖子):呈新月形,一端较尖,另一端钝圆。胞核位于中央稍偏钝端。多见于急性病例的肝、脾、肺和淋巴结等有核细胞内或腹水中。 (2)包囊:呈球形,囊壁厚,含有数十个形似滋养体的包囊子。多见于慢性或耐过急性期的病例的脑、眼和肌肉组织中。,(3)卵囊:
2、圆形或近圆形,囊壁光滑,无膜孔和极粒,内含圆形合子。孢子化卵囊含2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含4个子孢子。见于终末宿主的肠细胞内或其粪便中。,2、发育史:终末宿主吞食孢子化的卵囊或滋养体和包囊后,游离的滋养体或子孢子一部分侵入肠上皮细胞内,先经数代裂生殖之后,转为配子生殖,最后形卵囊。卵囊随宿主粪便排至外界,经24天,发育为孢子化卵囊。中间宿主可因吞食孢子化卵囊、滋养体或包囊而感染。,3、流行病学 (1)感染来源和:病畜和带虫动物(包括终末宿主)均为感染来源。 猫多因吃了感染弓形虫的鼠和其他病畜的肉而感染; 草食动物主要是吃了被卵囊污染的牧草而感染;,其他家畜和人可因吃入含弓形虫的乳、肉和脏器,以及
3、被卵囊污染的食物、饲料和饮水而感染。 (2)感染途径:可通过呼吸道、皮肤和眼感染。有些动物和人还可经胎盘感染。,(3)易感性和季节动态:各种动物均可感染,一般以幼龄动物易感性最高,其次为免疫机能低下或体况不良的动物。在我国多见于35月龄的猪呈急性发作。流行季节不明显,但以春、秋季节多发。 4、病状:本病主要引起神经、呼吸及消化系统的症候群,此外还有流行和死胎。,图13.21.4 猪弓形虫病 皮肤上的出血结痂 (宣长和等),猪:以仔猪症状明显,多呈急性发作,病初高热稽留4042。C持续710天,精神沉郁,结膜高度发绀,皮肤出现紫红斑块,鼻镜干燥,流出浆液性、粘液性或脓必鼻液,呼吸困难、咳嗽,全身
4、发抖,食欲减退或废绝,粪便干硬,粪表面覆盖有粘液,有的病猪后期下痢,排水样或粘液性或脓性恶臭粪便。后期,衰竭,卧地不起,重者于发病一周左右死亡。隐性感染的母猪,怀孕后发生早产或产出发育不全的仔猪或死胎。 5、剖检:见病猪的全身淋巴结肿大、切面多汁,有灰黄色坏死灶和出血点;肺间质水肿,切面流出大量带泡沫液体;肝混浊肿胀,有小出血点及大小不等的坏死灶;胸腔和腹腔积水。,图13.21.5 猪弓形虫病 淋巴结呈灰白色肿大 (宣长和等),图13.21.6 猪弓形虫病 胃粘膜条形斑状出血 (宣长和等),6、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病状和寄生虫学检查确诊。 寄生虫学检查:急性病例常用肺、淋巴结和腹水作涂片染色,
5、镜检。慢性病例可取脑组织作组织混悬液检查,发现虫体确诊。,7、治疗 磺胺类药物和氯苯胍有一定疗效。磺胺药物可按常规剂量和用法应用。氯苯胍:羊1218mg/kg,猪1224mg/kg内服,连用7天。,8、预防 本病的防制措施主要应防止猫粪污染饲草、饮水和饲料; 消灭鼠类,防止野生动物闯入牧场; 加强检疫,禁止用未煮熟的肉喂猫和畜禽,防止畜禽与猫、鼠接触; 加强饲养管理和环境卫生,提高畜禽的抗病力。,二、球虫病球虫病是由寄生于各种畜禽而引起的一类疾病。球虫具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和寄生部位的选择性。各种畜禽的球虫不发生交叉感染,除截形艾美尔球虫寄生于鹅的肾上皮细胞外。,1、病原体:球虫卵囊呈椭圆形、圆
6、形或卵圆形,囊壁二层,有些种类的卵囊一端有微孔,或在微孔上还有突出的微孔帽(极帽),有的微孔下有13个极粒,卵囊内含一团原生质。,2、发育史:宿主吞食孢子化卵囊而感染,子孢子在消化液的作用下逸出卵囊,多数种类的子孢子侵入特定肠段的上皮细胞内进行裂殖生殖。只有少数种类是侵入肝胆管上皮细胞或肾脏上皮细胞。经数代无性繁殖后,一部分裂殖子转化为小配子体,再分裂生成许多小配子,(雄性),具两根鞭毛,能运动;另一部分则转化为大配子(雌性)。大小配子结合为合子,形成卵卵囊。卵囊随宿主粪便排除体外,在适宜条件下,经数日或几小时发育成为孢子化卵囊,宿主吞食孢子化卵囊而感染。,3、发病机理:球虫在上皮细胞内大量增
7、殖时,以致上皮细胞崩解,组织发生炎症,宿主的消化、吸收机能发生障碍,且因肠壁血管破裂,大量体液和血液流入肠管、导致消瘦、贫血和下痢。,(一)鸡球虫病1、病原:种类很多,目前世界公认的有8种,其中危害最大的有柔嫩艾美尔球虫、毒害艾美尔球虫二种,分别寄生于盲肠和小肠中段。其余是巨型、堆型、和缓型、早熟型球虫。,2、流行病学 (1)感染来源和感染途径:病鸡、耐过鸡和带虫鸡均为感染来源。球虫卵囊通过污染饮水和饲料经消化道感染鸡。 (2)球虫的繁殖和抵坑力:鸡感染一个孢子化卵囊,7天后可排出上百万个卵囊。在阴湿的土壤中,卵囊可存活1518个月。一般消毒药无效。,(3)年龄特点:生于1550日龄雏鸡,其次
8、为23月龄幼鸡,成年鸡多为带虫者。 (4)流行季节南方各地及北方的密闭式现代化鸡场,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温暖、潮湿的季节多发。鸡舍潮湿、拥挤、通风不良、饲料品质差,以及缺乏维生素A和维生素K均能促使本病的发生和流行。,3、病状 急性型:多见于50日龄以内雏鸡。精神萎顿、羽毛蓬松、缩头闭眼、离群独立;食欲减退、渴欲增强,嗉囊积液,污肛,粪便稀软带血,后为血便;迅速消瘦、贫血、鸡冠苍白,运动失调,翅膀轻瘫、喜卧。,病末期患鸡错米或强直痉挛,多数死亡,死亡率可达50%80%,耐过鸡发育受阻。慢性型多见于2月龄以上的幼鸡。 慢性型:多见于2个月以上的鸡,症状较轻,病种可达数周至数月,表现为间歇以上的
9、幼鸡。症状较轻,病程可达数周至数月,表现为间歇性下痢,嗉囊积液,逐渐消瘦,足、翅常发生轻瘫,产蛋减少,肉鸡生长缓慢,死亡率低。,4、病理变化特点:为出血性肠炎。急性病例多见盲肠充血肿大,粘膜出血,外观呈棕红色,如腊肠状,其内容物为血凝块与脱落上皮形成的干硬栓塞物。慢性病例多见小肠粘膜有出血点,以及灰白色粟粒状结节。,5、诊断:根据发病年龄、病状,病理弯化和寄生虫学检查确诊。 6、治疗:球虫易产生抗药性,治疗时应选用多种高效抗球虫药进行交替使用或联合用药。 氯苯胍:按3033ppm混入饲料,连续应用,肉鸡在宰前57天停止用药。,敌菌净磺胺合剂:按200ppm混入饲料,可连续应用。敌菌净与磺胺药的
10、比例为1:5。 呋喃唑酮:按50ppm混入饲料,连用710天。预防时与其他抗球虫药交替使用。 莫能菌素、常山酮、克球粉、青霉素等。 预防:应采取综合性措施,方可获效。 加强饲养管理、搞好鸡舍卫生、加强卫生防疫管理、免疫接种和药物预防。,(二)兔球虫病本病是家兔的一种常发病,尤以3月龄内的幼兔多发,死亡率很高。 1、病原:兔球虫的种类有十几种,危害最大的是斯氏艾美尔球虫,寄生于肝胆管上皮细胞内,其次为大型艾美尔球虫、梨形艾美尔球虫、肠艾美尔球虫和黄色艾美尔美尔球虫,均寄生于肠上皮细胞内。,2、流行病学:与鸡球虫病相似。主要发生于幼兔。家兔的混合感染很普遍。成年兔多为带虫者。 3、病状:病免食欲减
11、退或废绝,精神沉郁,消瘦和贫血明显,有明见鼻炎和结膜炎,唾液分泌增多,下痢,排尿频繁或常作排尿状;肝受损伤时,肝区触诊,有痛感,可视粘膜黄染,腹围增大。病末期出现神经症状,发生四肢痉挛和麻痹。最后因极度衰竭死亡。 4、诊断:根据流行病学、病状和寄生虫学检查确诊。,5、治疗:治疗药物同鸡球虫病。常用药物有磺胺二甲基嘧啶,按兔大小,每次口服0.20.5g,连用45天,也可拌料饲喂;氯苯胍按40ppm;敌菌净磺胺合剂按200ppm混入饲料,连用一周;磺胺喹恶啉,按500ppm溶于水,连续饮用5天,停3天,再重复一次;莫能菌素按4050ppm混入饲料,可连续应用。也可用青霉素治疗。 预防:可参照鸡球虫
12、病。,三、禽住白细胞虫病 禽住白细胞虫病是由住白细胞属的原虫寄生于禽类动物所引起的疾病。 1、病原体:我国常见住白细胞虫有两种。 沙氏住白虫:寄生于鸡。其配子体见于白细胞内,大配子体为核较小,胞质着色深;小配子体为核较大,胞质着色浅。宿主细胞呈纺锤形,胞核呈狭长带状,围绕于虫体一侧。,卡氏住白虫:寄生于鸡。其配子体可见于白细胞和细胞内,呈近圆形,大配子体为1214m,小配子体为1012m,配子体几乎占居了整个宿主细胞。宿主细胞膨大为圆形,胞核成狭带状围绕虫体一侧,或消失。,图13.23.1沙氏住白虫配子体(无名),2、发育史:住白细胞虫的终末宿主是吸血昆虫。 3、流行病学:本病主要危害幼雏,发
13、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中雏发病率低,成年鸡多为带虫者。 4、病状:1月龄内的雏鸡发病严重,表现为发热、厌食、精神沉郁、流涎、贫血、鸡冠和肉 苍白、下痢、粪便呈绿,色,双足轻瘫。病种一般约数日,严重者死亡。中雏和成年鸡感染后,症状轻微,表现贫血,排绿色粪便,生长缓慢,产蛋感染后,症状轻微,表现贫血,排绿色粪便,生长缓慢,产蛋量下降或停止,偶有死亡。卡氏住白细胞虫引起的病鸡还见咯血和皮下出血。,5、剖检:见肝、脾肿大明显,有出血点,肠粘膜有时可见溃疡,其他各器官和组织有出血点和出血斑。卡氏住白细胞虫病病例见其皮下组织有广泛性的出血点,为其典型特征之一。,左图13.23.2 鸡住白虫病 胸肌上有出血点 (朱坤熹等)下图13.23.3 鸡住白虫病 胰腺上有出血斑点 (朱坤熹等),6、诊断:根据流行病学、病状和血液寄生虫学检查确诊。取病禽的血液涂片,姬姆萨液染色后镜检,发现配子体确诊。 7、防治:治疗药物有乙胺嘧啶(1ppm)、磺胺二甲氧嘧啶(10ppm)、克球多(125ppm)和痢特灵(100ppm),混入饲料投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