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费诺品保部培训资料,编制: 审核: 批准:,目录,第一章:质量基础知识简介 第二章:质量检验相关知识 第三章:质量管理工具介绍 第三章:5S简介,第一节 品质管制的演进史,第一章:质量基础知识简介,第一节 品质管制的演进史,第一章:质量基础知识简介,第一节 品质管制的演进史,第一章:质量基础知识简介,一、质量管理相关术语 1什么是品质?品质就是满足顾客需求的各种要素属性的总和。 2、什么是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高质量是指最少的投入,获得做大效益的产品;同时,质量不仅是指产品质量,也可以指过程和体系的质量。 3、什么是质量管理?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 4、什么是质量控
2、制?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5、什么是质量改进?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6、什么是质量管理体系?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 7、什么是纠正措施?为消除现有不合格或其它不希望情况产生的原因以防止再次发生所采取的措施 8、什么是预防措施?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它不希望情况的原因以防止其发生所采取的措施。,第二节:质量术语,第二节:质量术语,第一章:质量基础知识简介,1什么是首件检查?首件检查是指新的产品上线或当过程条件有不同时(换人、换料、调机、停机后重开),所要正式生产前的确认件(即第一件主品)。依据检验规定、图面、检查合格,並经组长协同品保人员共
3、同确认,才可以正式、快速、大量的生产,这就是首件检查。,2、品质管理中的三色管理指什么?三色管理是指:红色、蓝色、黄色红色-代表不合格,拒收;蓝色-代表合格,允收;黄色-代表特验或特采; 3、什么是333管理?(1)3不(品质意识):不制造不良、制程不接受不良(预防)、不流出不良(防止再发生)(2)3定(作业意识) 定量、定容、定位(3)3现(问题意识) 现品、现场、现况(现状),第三节:质量管理基础知识,第一章:品质意识教育培训,5、什么是4M?Man 人Machine 机器Material 材料Method 方法 6、何谓”5W2H”?What:做什么?正在做什么?做什么好?有什么能做?什
4、么该做?什么浪费?Why:为什么此人做?为什么做此事?为什么在那里做?为什么在那时做?为什么那样做?为什么有浪费?Where:在何处做?正在何处做?在何处做好?有何处能做?何处该做?何处浪费?、When:何时做?何时正在做?何时做好?何时能做?何时该做?何时浪费?、Who:何人做?何人正在做?何做好?有何能做?该由何人做?何人浪费?How:如何做?如何去做?如何做好?没有其他方法吗?没有其他该做的?如何浪费?How Much:成本多少 ?,第三节:质量管理基础知识,第一章:品质意识教育培训,质量检验是产品形成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提供质量信息的重要来源。所谓质量检验是通过对产品的质量
5、特性观察和判断,结合测量、试验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活动。 一、质量检验的目的和意义 : 目的:判断产品质量是否合格;确定产品质量等级或缺陷的严重性程度;检查工艺纪律,监督工序质量;收集统计、分析质量数据,为质量改进和质量管理活动提供依据;实行仲裁检验,以判定质量责任 意义:获得合格的原材料、外购件及外协件,保证企业产质量量,还可为企业的索赔提供依据;使工艺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可以确保生产出合格的零部件; 向用户提供合格的产品,扩大市场份额 ;降低质量成本。 二、检验的质量职能 鉴别职能 把关职能 预防职能 报告职能 监督职能,第二章:质量检验相关知识,三、质量检验的内容和工作程序 熟悉掌握技术标准
6、,制定质量检验 计划 测量 比较 判定 处理 四、产品质量检验的作用:保证:正确鉴别、不合格品处置,防止误用或转序。最基本职能监督:获取各类质量信息并记录、提供,供分析采取措施。达到对全过程的监视和控制。预防:某些检验活动具有一定的预防不合格出现的作用,如首件检验、巡检以及与纠正措施有关的检验活动。 应注意:质量检验的预防作用是比较弱的,必须与其他活动结合才能真正起到预防不合格的作用。 五、产品质量检验的分类:(1)按检验产品在实现过程中的阶段分:进货检验、过程检验、最终检验。(2)按检验的数量分:全数检验、抽样检验、免检。 (3)按检验手段分:感观检验、理化检验。(4)按检验的执行人员分:自
7、检、互检、专检。其他分类方式:按位置分为集中/巡回检验,按后果性质分为非破坏性/破坏性/无损性检验等。分类要根据企业和产品的特点进行。,第二章:质量检验相关知识,六、对产品质量检验的控制:(1)质量检验机构的设置 质量检验机构是组织中承担产品质量检验和监督任务的机构,就是独立的并直接向最高管理者负责的机构。其主要任务是:a编制质量检验计划b严格把关,完善检验系统c加强质量分析,掌握质量动态d加强不合格品管理,严格执行质量考核制度e参与新产品的试验和鉴定工作f合理选择检验方式,积极采用先进检验技术和方法g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顾客服务工作h加强质量检验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检验员的技术素质与工作质量i参与
8、制定和健全有关质量管理工作制度 (2)检验人员的能力要求a具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和工作经验b应了解受检质量特性形成与变化的专业知识c具有较强的分析和判断能力d具有良好的事业心和职业道德,第二章:质量检验相关知识,(3)检验人员的职责与权限a参与检验策划b严格按要求实施检验c按制度对不合格品进行管理d掌握质量动态,完善检验系统 (4)对检验工作的考核对检验工作的考核主要有检验工作量、检验准确性和数据记录的正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方面的考核。检验准确性主要考虑错检率和漏检率,一般采用检验员相互复检或由复核检验员复检的方法。 (5)检验和试验设备的控制对检验和试验设备的控制是为了保证必要的检测能力,获得准
9、确的数据,从而作出客观公正的判断。a检验设施应保持正确的量值传递,可能时应能溯源到国际或国家标准,并按规定的时间间隔或在使用前校准。b当不存在上述标准时应制定校准依据。c应对检验设施提供适当的工作环境,进行调整与维护以保证其准确度和精密度能满足检验要求。d对检验设施的控制应考虑用于检验用的计算机软件,应确认其满足检验要求的能力。,第二章:质量检验相关知识,(6)检验记录检验记录必须包括以下内容:a产品符合验收准则的证据,b经授权放行产品的责任人员的签署, 适当时还可包括以下内容:c检验时采用的方法(包括检验方法、抽样方法等)d检验样品的原始状况(抽样的地点、时间、批次、设备编号、操作者等)e接
10、收准则的具体内容f检验测量的原始数据g检验操作人员、检验设备编号和校准状态h记录的编号、保存时间等。 七、不合格品的控制:标识:对发现的不合格品或不合格批应做明显标识,根据需要做好记录;隔离:在制造业中,对发现的不合格品应进行隔离,以防止与合格品发生混用;评审:依据不合格的严重程度,由经授权的部门或人员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以确定对不合格品的处置方式;处置:根据不合格评审所做的决定,对不合格品要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对不合格品的处置主要包括:,第二章:质量检验相关知识,(1)纠正:纠正是指为了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有返工、降级、报废三种方式。返工:对不合格产品采取的措施,使其符合要求
11、,成为合格产品;降级:改变不合格产品的等级,使其符合不同于原来的要求;报废:为避免不合格产品原有的预期用途而采取的措施,如回收、销毁或是服务业中的中止服务。(2)返修:为使不合格产品满足预期用途而对其采取的措施。注意:返修可能会改变产品的某些部分,虽然能满足预期的使用要求,但已不能称为合格产品。(3)让步:指对使用或放行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的许可。让步须经有关授权人员批准,有时还要征得顾客的批准。(4)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纠正措施与纠正不同,纠正是针对不合格的现象,目的是为了消除这种现象。纠正措施针对不合格的原因,目的是为了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纠正措施可以与纠正一
12、起实施,这样既消除了不合格,又能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但应注意:并非所有不合格均应采取纠正措施,应根据不合格发生的原因、频次、严重性程度来确定是否应采取纠正措施。(5)预防措施:预防措施是指为消除潜在的不合格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它与纠正措施不同之处在于采取预防措施时不合格尚未出现,它是通过对检验结果、统计过程控制等质量信息的趋势分析或对以前类似情况的分析识别出可能会现的不合格情况。,第二章:质量检验相关知识,质量管理中常用的工具和技术:统计技术(或统计方法)在质量管理、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活动中的作用:1.提供表示事物特征的数据在质量管理和质量控制活动中收集到的数据大都表现为杂乱无章的,不能马上得
13、到有用的信息。这就需要运用统计方法计算其特征值,以显示出事物特征。如平均值,中位数,标准偏差,方差,极差等。2.比较两事物的差异在质量管理活动中,实施质量改进或应用新材料、新工艺,均需要判断所取得的结果同改进前的状态有无显著差异,这就需要用到假设检验、显著性检验、方差分析和水平对比法等。3.分析影响事物变化的因素为了对症下药,有效地解决质量问题,在质量管理活动中可以应用各种方法,分析影响事物变化的各种原因。如因果图,散布图,排列图,方差分析等等。4.分析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质量管理活动中,常常遇到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变量之间虽然没有确定的函数关系,但往往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运用统计方法确定这种
14、关系的性质和程度,对于质量活动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重要。这里就可利用散布图、实验设计法、排列图、树图等。5.研究取样和试验方法,确定合理的试验方案。用于这方面的统计技术有:抽样方法,抽样检验,实验设计,可靠性试验等。6.发现质量问题,分析和掌握质量数据的分布状况和动态变化。用于这方面的统计技术有:频数直方图,控制图,散布图,排列图等。,第三章:质量管理工具介绍,一、产品质量波动 从统计学的角度看,可以把产品质量波动分成正常波动和异常波动两类。 1.正常波动 正常波动是由随机原因引起的产品质量波动,又称一般波动。这些随机因素在生产过程中大量存在,对产品质量经常发生影响,但它所造成的质量特性值波动往
15、往比较小。例如,原材料的成分和性能上的微小差异,机器设备的轻微振动,温度湿度的微小变化,操作方面、测量方法、检测仪器的微小差异等等。对这些波动的随机因素消除,在技术上难以达到,在经济上的代价也很大。因此一般情况下这些质量波动在生产过程中是允许存在的,所以称为正常波动。公差就是承认这种波动的产物,我们把仅有正常波动的生产过程称为处于统计控制状态,简称为控制状态或稳定状态。 2.异常波动 异常波动是由系统原因引起的产品质量波动,又称特殊波动。这些系统因素在生产过程中并不大量存在,对产品质量也不经常发生影响,一旦存在,它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就比较显著。比如,原材料的质量不符合规定要求,机器设备带病运转,
16、操作者违反操作规程,测量工具带系统性误差等等。由于这些原因引起的质量波动大小和作用方向一般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或倾向性,因此比较容易查明,容易预防和消除。又由于异常波动对质量特性值的影响较大,因此,一般在生产过程中是不允许存在的。我们把有异常波动的生产过程称为处于非统计控制状态,简称失控状态或不稳定状态。,第三章:质量管理工具介绍,二、统计数据及其分类 我们在工作中经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统计数据,这些统计数据有的可以测量出来,有的是能够数出来的,有的是由两个数相除得到的,等等。从统计的角度看,一般把各种各样的统计数据归成两大类,即计量数据和计数数据。1.计量数据凡是可以连续取值的,或者说可以用测量工
17、具具体测量出小数点以下数值的这类数据,就叫做计量数据。如长度、容积、重量、化学成分、温度、产量、职工工资总额等。2.计数数据凡是不能连续取值的,或者说即使用测量工具也得不到小数点以下的数据,而只能得到0或者1,2,3等自然数的这类数据,叫做计数数据。如不合格品数、疵点数、缺陷数、成功或失败次数、出席或缺席人数,通过或不通过等等。 注:当数据以百分率表示时,要判断它是计量数据还是计数数据,应取决于给出数据的计算公式的分子,当分子是计量数据进,则求得的百分率数据为计量数据,当分子是计数数据时,即使得到的百分率不是整数,它也应属于计数数据。,第三章:质量管理工具介绍,三、总体和样本 总体:是指在某一
18、次统计分析中研究对象的全体,有时又叫“母体”。总体中所含的个体数叫做总体含量(含量大小),常用符号N表示。 样本:也叫子样。它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出来并且要对它进行详细研究分析的一部分个体(样品)。样本中所含的样品数目,一般叫样本量或样本大小,常用符号n表示。被抽出的样本中的每一个产品叫做和样品。样本是由1个或若干个样品组成的。 抽样:就是指从总体中抽取样品组成样本的过程。 随机抽样:就是要使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产品)都有同等机会被抽取出来组成样本的过程。 四、一般随机抽样法1一般随机抽样法这种方法就是通常所说的随机抽样法。之所以叫一般随机抽样法,就是指总体中的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是相同的。(优
19、点:抽样误差小,缺点:抽样手续比较繁杂。),第三章:质量管理工具介绍,2顺序抽样法顺序抽样法又叫等距抽样法或机械抽样法。(优点:操作简便,实施起来不易出差错,我们平常所用的在工序上定时抽一定数量的产品进行检验就是一种顺序抽样的例子。缺点:由于抽样的抽样起点一旦被确定后,整个样本也就完全被确定,因此这种抽样方法容易出现大的偏差。例如:当总体含有一种周期性的变化,而抽样间隔又同这个周期相吻合时,就会得到一个偏倚很厉害的样本。因此,在总体会发生周期性变化的场合,不宜使用这种抽样的方法。) 3分层抽样法分层抽样法也叫类型抽样法。它是从一个可以分成不同子总体(或称为层)的总体中,按规定的比例从不同层中随
20、机抽取样品(个体)的方法。(优点:样本的代表性比较好,抽样误差比较小。缺点:抽样手续较一般随机抽样还要繁些。这个方法常用于产品质量验收。) 4整群抽样法整群抽样法又收集团抽样法。就是在总体中,不是抽取个别样品,而是随机抽取整群的产品。(优点:抽样实施方便。缺点:由于样本只来自个别几个群体,而不能均匀地分布在总体中,因而代表性差,抽样误差大。这种方法常用在工序控制中。),第三章:质量管理工具介绍,常用统计技术和方法介绍 质量管理中常用的统计技术即我们所熟悉的QC七工具,它们分别是检查表、分层法、散布图、排列图、直方图、因果图、控制图。除该七工具外,在组织的质量管理和质量小组活动中,还常用到各种图
21、表分析方法。其中有: 饼图(Pie Chart)又称饼分图,可用于直观地看出各分项目在总体中所占的比重或比例。 折线图(Line Chart),又叫曲线图,波动图。是指平面坐标系内浮动的相邻数据点用线段连起来形成的曲线或波动图。一般纵坐标代表所研究的特性,横坐标为特性所参照的时程,通常为时间或年、月、日。 柱形图(Bar Chart)用柱形来直观表示各项目间的差异。其横坐标为各项目,纵坐标为各项目的特性值。柱形图也可用于分析不同时期特性值的对比情况。 下面介绍几种在我们的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中使用比较普遍的统计技术。,第三章:质量管理工具介绍,一、排列图: 定义 排列图(Pareto diagra
22、m)又叫帕累托图。它是将质量改进项目从最重要到最次要进行排列而采用的一种简单的图示技术。 排列图由一个横坐标、两个纵坐标、几个按高低顺序排列的矩形和一条累计百分比折线组成。 通过区分最重要和其他次要的项目,就可以用最少的努力获得最大的改进。 2用途 排列图有两个作用:(1)按重要性顺序显示出每个质量改进项目对整个质量问题的作用。(2)识别进行质量改进的机会。,第三章:质量管理工具介绍,二、直方图: 1.定义直方图(Histogram)是频数直方图的简称。它是一系列宽度相等、高度不等的矩形表示数据分布的图。矩形的宽度表示数据范围的间隔,矩形的高度表示在给定间隔内的数据频数。 2.用途 直方图的用
23、途:(1)显示质量波动分布的状态,(2)较直观地传递有关过程质量状况的信息。(3)当人们研究了用图示表示的质量数据波动状况之后,就能掌握过程的状况,从而确定在什么地方进行质量改进工作。,第三章:质量管理工具介绍,三、控制图: 1定义控制图(Control chart)是对过程质量加以测量、记录并进行控制管理的一种用统计方法设计的图。 2原理用来及时反映和区分产品质量正常波动和异常波动的一种工具。控制图上的控制界限是区分正常波动与异常波动的科学界限。 3.控制图的主要用途 (1) 分析判断生产过程的稳定性,统计控制状态 (2) 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异常现象和缓慢变异,预防不合格品发生(3) 查明
24、生产设备和工艺装备的实际精度,以便作出正确的技术决定 (4) 为评定产品质量提供依据。,第三章:质量管理工具介绍,四、因果图: 1定义因果图(Caue-and-effect diagram)又叫石川图、特性要因图、树枝图、鱼刺图等。它是提示质量特性波动与其潜在原因关系,即表达和分析因果关系的一种图表。 2因果图作用:产品质量是由质量形成过程许多因素作用的结果。质量有了问题,就要进一步找原因,并针对原因采取措施,才能解决问题。有些质量问题的原因明显,一目了然,有些质量问题的原因搞不清,比较复杂,这时可借助因果图来分析原因。因果图可用于:(1)分析因果关系,(2)表达因果关系,积累经验 ( 3)通
25、过识别症状,分析原因,寻找措施以促进问题的解决。因果图在质量管理活动中,尤其是在QC小组、质量分析和质量改进活动中有着广泛的用途。,第三章:质量管理工具介绍,五、分层法: 1.定义:又叫分类法、分组法。它是按照一定的标志,搜集到的大量有关某一特定主题的统计数据加以归类、整理和汇总的一种方法。 (通过一定原则将收集到的群体数据分成若干更细小、更具体的几个子集合。找有共通点的数据,放在同一层里分析) 2.目的:把杂乱无章和错综复杂的数据加以归类汇总,使之更能确切地反映客观事实。 3用途:常用于归纳整理所搜集到的统计数据。常与其他统计方法结合使用。如分层直方图法,分层排列图法、分层控制图法、分层散布
26、图法和分层因果图法等。 4分层原则:使同一层次内的数据波动幅度尽可能小,层与层之间的差别尽可能大。,第三章:质量管理工具介绍,六、散布图 散布图是用来发现和显示两组相关数据之间相关关系的类型和程度,或确认其预期关系的一种示图工 具。 1.定义反映两组不同特性的数据种类,分别定为横坐标和纵坐标,反映这两组相关特性图就是散布图; 例如:将人的身高作为丫铀体重作为X轴,然后调查一年新进公司人员这个群体状况可做出以下散布图,第三章:质量管理工具介绍,七、调查表 调查表又叫检查表、统计分析表等,用来系统地收集资料和积累数据,确认事实并对数据进行粗略整理和分析的统计图表。 1检查表定义: 将原始测量、检查
27、的数据、项目,毫无遗漏的又极其方便的记录用表格。 2. 检查表一般包括: 诊断表(顾问诊断表、医生诊断表) 问询表(记者采访问询表、沟通问询表) 统计表(不良率统计表、人口统计表) 调查表(客户满意度调查表) 记录表(IQC检验记录表 工程表(QC工程表) 考核表(员工考核表) 检查表(5S检查表) 管制表(物料管制表、人员管制表) 等等 3. 检查表制作时注意事项: 确定检查的项目 确定检查的频率 每天、每小时、每周等; 确定检查的人员,第三章:质量管理工具介绍,第四章:5S基础介绍,一、5S基础: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二、5S活动的兴起:5S活动源于日本,它指的是在生产现场中,对材料、设备
28、、人员等生产要素进行相应的“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等活动,为其他管理活动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它是日本产品在二战后品质得以迅猛提升,并行销全世界的一大法宝。 由于用罗马字拼写这几个日语词汇时,它们的第一个字母都为S,所以日本人又称为5S。,三、5S定义: 整理(SEIRI)将工作场所的任何物品区分为有必要与没有必要的,除了有必要的留下来以外,其它的都清除掉。 目的: 腾出空间,空间活用。 防止误用、误送。 塑造清爽的工作场所。 注意:要有决心,不必要的物品应断然地加以处置,这是5S的第一步。 整顿(SEITON)把留下为的必要用的物品依规定位置摆放,并放置整齐,加以标示。 目的: 工作场所一目了然。 消除找寻物品的时间。 整整齐齐的积压物品。 消除过多的积压物品。 注意:这是提高效率的基础。 清扫(SEISO)将工作场所内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地方清扫干净,保持工作场所干净、亮丽。 目的: 稳定品质 减少工业伤害,第四章:5S基础介绍,清洁(SEIKETSU)维持上面3S的成果。 素养(SHITSUKE)每位成员养成良好的习惯,并遵守规则做事。培养主动积极的精神。 目的: 培养好习惯,遵守规则的员工。 营造团队精神。,第四章:5S基础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