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口腔颌面部感染,(oral and maxillo-facialinfection),河南大学淮河临床学院李新青,唇 痈,咬肌下间隙感染,眶下间隙感染,颌周间隙感染,下颌骨骨髓炎,感染(infection),是指由各种生物因子在宿主体内繁殖及侵袭,在生物因子与宿主相互作用下,导致机体产生以防御为主的一系列全身及局部组织反应的疾患。,炎症 (Inflammation)各种因素防御为主的局部反应,炎症过程即有损伤,又有修复。感染(Infection) 外源性-致病微生物内源性-菌群失调,口腔颌面部感染特点,口腔颌面部感染特点,消化道、呼吸道起端 颜面皮肤暴露 颜面及颌骨周围潜在筋膜间隙 血循环丰富
2、 淋巴系统丰富,有利于感染发生发展的因素,有利于感染控制的因素,血循环丰富,抵抗力强 易于发现 易于治疗,感染途径,牙源性 腺源性 损伤性 血源性 医源性,牙源性感染,病原菌通过病变牙或牙周组织进入体内发生感染。如:冠周炎、尖周炎、颌骨骨髓炎、颌周间隙感染等,牙源性,口腔、上呼吸道感染面颈部淋巴结炎筋膜间隙感染,腺源性,医务人员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继发的感染,损伤性,口腔颌面部损伤后继发的感染,血源性,机体内其它部位的感染灶通过血循环播散,医源性,新生儿 (一般无菌) 早期定植 (唾液链球菌) 乳牙萌出期 链球菌 葡萄球菌 奈瑟球菌 放线菌 乳酸杆菌 螺旋体 10岁左右 菌种定植基本完成,口腔生
3、态环境,常见的口腔颌面部感染菌,病源菌与感染类型,混合性感染:需氧菌与厌氧菌 化脓性感染、特异性感染 感染的发生机会(细菌的种类、数量、毒力,机体的抵抗力,易感性,年龄,营养状况等情况),感染局限 脓肿形成 慢性期 感染扩散自体吸收 引流后痊愈,机体抵抗力强合理的治疗,机体抵抗力与病原菌毒力相持或 处理不当,细菌毒力超过机体抗力抗菌药物使用不当无效,感染过程与转归,急性感染,临床表现与诊断,急性与慢性 局部与全身,局 部,(1)红、肿、热、痛、机能障碍 (2)机能障碍包括:张口受限,吞咽困难,语言困难、呼吸困难 (3)腐败坏死性蜂窝组织炎的表现 (4)脓肿自行破溃,可留下瘘管,全 身,畏寒、发
4、烧、头痛、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尿量减少等 白细胞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核左移 败血症,脓毒血症,中毒性休克 死亡,诊 断,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血象) 脓肿的诊断:波动感 方法:触诊(双手)、穿刺、B超 深部脓肿诊断:压痛点,凹陷性水肿,持续低热 鉴别诊断:与肿瘤鉴别,波动感检查, 穿剌检查:金黄色葡萄球菌黄色粘稠脓液 链球菌 淡黄或淡红色稀薄脓液 绿脓杆菌 翠绿色粘稠脓液,酸臭味 混合性感染 灰白或灰褐色脓液,腐败坏死臭味 细菌培养、药敏试验 X线摄片检查:颌骨骨髓炎的诊断,治 疗,急性期 局部-脓肿形成后切开排脓全身-抗菌、支持慢性期 病灶处理,脓肿切开排脓目的,排脓 减张,
5、减轻疼痛,防止窒息 减少并发征,边缘性骨髓炎 预防扩散,脓肿切开排脓指征,局部肿胀、有压痛点、波动感、凹陷性水肿、穿刺见脓液 急性炎症伴全身症状,抗炎治疗效果不明显 儿童颌周蜂窝织炎(包括腐败坏死性) 急性炎症已出现呼吸吞咽困难者 结核性脓肿(寒性脓肿),已近自溃,一般可切开引流,否则尽量避免切开,以防经久不愈,脓肿切开排脓要求,建立引流:通畅、重力底位 切口设计:隐蔽、美观、勿损伤重要结构 一般切开至粘膜下或皮下,然后钝分 操作轻柔、准确、快捷 根据位置、深浅、大小放置引流条 换药:冲洗、更换引流条、保持引流通畅,感染扩散,切开引流,治 疗,手术治疗病灶清除术拔除病原牙;死骨摘除,全身治疗,抗菌药物是通过消灭致病微生物,达到临床治愈的目的。,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全身支持疗法,全身治疗,合理用药, 确定感染的病原菌 掌握选用药物的适应证 合理使用药物的剂量和时间 选用窄谱抗菌药物 严格联合应用抗生素的指征 恰当掌握预防性用药方法,抗生素应用原则,思考题:,1、口腔颌面部感染的特点,途径和病原菌? 2、口腔颌面部感染的局部临床表现? 3、口腔颌面部脓肿切开引流术的目的、指征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