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受体阻滞剂在心血管疾病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 (2009),遵义医学院附院心内科 商黔惠,2, 在受体阻滞剂( RB)的规范性应用上,我国同欧美一些国家尚有差距。适应症:应该使用时很多情况下却没有使用;剂量:剂量不够,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ESC(2004年)颁布受体阻滞剂的专家共识,颁布以后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发布: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持编订,国内20余位心血管疾病领域权威专家历时一年半完成,3月24日在北京正式出台。 目的:规范-RB的适应症、剂量、用法、注意事项、禁忌证等等。适合我国国情,强调实用,适合各阶层单位和医师的应用。,背景和目的,专家共识,阻滞剂的药理学 阻滞剂在心力衰竭的应
2、用 阻滞剂在高血压的应用 阻滞剂在冠心病的应用 阻滞剂在心律失常的应用 阻滞剂在其他心血管疾病或临床状况的应用,阻滞剂的药理学,定义和分类 药代动力学的特点 药理学及作用机制 不良反应 禁用或慎用 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定义和分类,定义人体交感神经活性主要由1和2受体介导,不同组织和器官内1和2受体分布不一。由抑制交感神经紧张活动和各组织受体兴奋的反应,可解释-RB的药理作用。 -RB对静息时心率和心肌收缩力的作用甚小,当交感神经激活如运动或应激时,可显著减慢心率和降低心脏收缩力。,1和2受体组织分布及其介导的生理作用, 分类 非选择性:竞争性阻断1和2受体 1选择性:1受体亲和力高于2受体
3、兼-受体阻断:1、2 、1受体 脂溶性: 美托洛尔、普奈洛尔、噻吗洛尔被胃肠道吸收,并在胃肠道和肝脏代谢(首剂效应),口服生物利用度低(10-30%),肝血流下降时易蓄积,且可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水溶性: 阿替洛尔、艾司洛尔 胃肠道吸收不完全,以原型或活性代谢产物从肾脏排泄,不穿过血脑屏障,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时,半衰期延长。,常用药物的药理学分类1,常用药物的药理学分类2,常用药物的药理学分类3,药理学作用机制,抗高血压:降低CO,抑制肾素释放和AngII的产生、阻断突触前受体、降低中枢缩血管活性等。 抗心肌缺血: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和心脏耗氧量、心率减慢使舒张期延长增加心肌灌注等。 抑制
4、肾素-AngII-醛固酮系统:阻断肾小球旁细胞1受体。 改善心脏结构和功能、抑制重构。 抗心律失常、降低猝死 :减慢心室率、抑制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减慢传导和增加房室结不应期。下调交感活性和抗心肌缺血、提高室颤阈值。 其他: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对粥样硬化斑块的机械应激、防止斑块破裂等。,不良反应,心血管系统严重的心动过缓和AVB:主要见于窦房结和房室结功能已受损的患者,罕见于高交感活性状态如AMI静脉用药或慢性HF口服用药。肢端发冷、雷诺现象、伴严重外周血管疾病者病情恶化: -RB阻断血管2受体,受体失去2受体拮抗从而减少组织血流,有血管扩张作用的-RB或选择性1-RB则无此作
5、用。 代谢系统糖尿病: 非选择性-RB可掩盖低血糖的预警症状(如震颤、心动过速),但出汗依然存在。应用选择性。 总体上获益超过风险。有报导卡维地洛有减少HF患者新发DM的比例。,呼吸系统-RB可导致致命性的气道阻力增加,故禁用于哮喘、支气管痉挛性慢性阻塞性肺病。 中枢神经系统疲劳、头痛、睡眠紊乱、失眠和多梦、抑郁等。亲脂性药物更常见 。 性功能有些患者可出现或加重性功能障碍。 撤药综合征长期服药突然停药出现:高血压、心律失常和心绞痛恶化,HF患者可增加MI及猝死的危险。预防:停药过程2周,每2-3天剂量减半,停药前最后的剂量至少给4d。,禁用或慎用的情况,哮喘、支气管痉挛性COPD 症状性低血
6、压、休克 心动过缓(60次/分)、II度II型AVB(束支或分支阻滞不是禁忌证)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显著水肿需大剂量利尿剂、血液动力学不稳定需要静脉使用心脏正性肌力药物等。 DM和下肢间歇性跛行不是绝对禁忌证。,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铝盐、消胆胺(考来希胺)、考来替泊可降低其吸收。 酒精、苯妥英钠、利福平、苯巴比妥和吸烟均可诱导肝生物转化酶,从而降低脂溶性阻滞剂的血浆浓度和半衰期。 西米替丁和肼苯哒嗪可通过减少肝血流从而提高普萘洛尔和美托洛尔的生物利用度。 维拉帕米、地尔硫卓和各种抗心律失常药可抑制窦房结和房室传导。,专家共识,阻滞剂的药理学 阻滞剂在心力衰竭的应用 阻滞剂在高血压的应用
7、阻滞剂在冠心病的应用 阻滞剂在心律失常的应用 阻滞剂在其他心血管疾病或临床状况的应用,阻滞剂在心力衰竭的应用 -慢性收缩性HF,心衰发生发展机制的转变 20世纪50 80年代:血流动力学异常,-RB 的禁忌时代 80年代后期,认识到神经激素的激活不仅对血流动力学有恶化作用,而且有独立于血流动力学的、对心肌的直接毒性作用,从而促进心衰的恶化和发展。 90年代以后,逐渐明确了心室重塑是心衰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在初始的心肌损伤以后,有多种内源性的神经激素和细胞因子激活,如NE、血管激张素II,ALD、ET等。神经激素-细胞因子系统的长期慢性激活促进心肌重塑,加重心肌损伤和心功能恶化。,心衰发生的现
8、代观点:神经内分泌-心室重塑,交感神经 - 肾素- 血管紧张素 - 醛固酮 -阻滞剂 ACEI /ARB 安体舒通,改变衰竭心脏的生物学效应,挽救生命(长期目标),交感神经系统对衰竭心肌的毒性作用,促进外周血管收缩,增加心室容量和压力通过肾脏通路损害钠盐排泄NE促发心肌肥厚,限制冠脉对肥厚心室肌细胞的血供,引起心肌缺血增加心肌细胞自律性和触发活动,引发心律失常增加心率,强化其他神经激素系统的活性及作用NE刺激远端心肌细胞的生长和氧化作用,促发心肌细胞凋亡, 临床试验证据治疗初期对心功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LVEF降低,小剂量开始时,此作用可不明显。长期治疗(3个月)则均能改善心功能,LVEF增加
9、;治疗4-12月,能降低心室肌重量和容量,改善心室形状,提示有延缓和逆转心肌重构作用。 循证医学证据20个以上,逾2万例。降低HF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减少住院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三项研究(CIBIS-2、MERIT-HF和COPERNICUS)证实了-RB长期治疗对各种程度HF患者能够明显降低死亡率,其有益作用在各亚组患者一致,包括不同年龄、性别、心功能分级、LVEF,缺血性或非缺血性病因。MERIT-HF亚组分析:在NYHA II-IV级患者中,-RB降低猝死率达41%-44%。,受体阻滞剂降低伴心力衰竭患者 死亡率和联合终点,Herlitz J, et a
10、l. J Card Fail. 2002;8(1):8-14.,0 0.25 0.5 0.75 1 1.25,倾向于受体阻滞剂,倾向于安慰剂,MERIT-HF研究,有循证医学证据的药物,药物 初始剂量(每日) 目标剂量(每日)比索洛尔 1.25 mg,qd 10 mg,qd 卡维地洛 3.125 mg,bid 体重80公斤,50mg,bid缓释琥珀酸美托洛尔 12.5-25 mg,qd 200 mg,qd酒石酸美托洛尔 6.25mg,bid或tid 50mg,tid 分别降低死亡率,疗效相似。,适应证所有稳定的慢性收缩性HF患者:NYHA II、III级患者,NYHA I级患者(心脏重构、近期
11、或以往患心肌梗死、 LVEF40%),需终身服用。NYHA IV级患者,待病情平稳(4日内未静脉用药,无液体潴留并体重恒定)后应用。注意:早期应用,一般应在利尿剂基础上加用,可用于ACEI之前或之后,或二者合用。合并有其他疾病时的治疗建议:心绞痛伴心力衰竭患者应该给与-RB。推荐-RB控制心力衰竭伴房颤患者的心室率。,制剂的选择3项试验(CIBIS II、MERIT-HF和COPERNICUS)分别选用比索洛尔、美托洛尔缓释片和卡维地洛。结合我国实情,2007年中国慢性HF诊断治疗指南仍推荐美托洛尔平片可以用来治疗慢性HF。,剂量 目标剂量的确定:一般以清晨静息心率55-60次/分(不55次/
12、分)即为推荐剂量或耐受剂量。 起始和维持剂量: 在起始治疗前和整个治疗期间须无明显液体潴留,有明显液体潴留时需大剂量利尿,达到干体重(患者能平卧位)后再开始应用; 从极低剂量开始:美托洛尔缓释片12.5mg1/d,美托洛尔平片6.25mg 2-3/d,比索洛尔1.25mg 1/d,卡维地洛3.125mg 2/d 若能耐受,每隔2-4w将剂量加倍。起始治疗中-RB有时可发生液体潴留,需每日测体重,一旦体重增加即加大利尿剂用量,直至恢复治疗前体重,再继续加量,达到患者耐受剂量,临床最大剂量:美托洛尔缓释片200mg/d,美托洛尔平片150mg/d,比索洛尔10mg/d,卡维地洛50mg/d ; 与
13、ACEI合用:患者在应用-RB前,ACEI不需调至最大剂量,在应用低、中等剂量时即可加服;二者的应用顺序并不重要,关键是尽早联合应用。,治疗监测和问题: 用药过程中注意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心力衰竭的症状。定期监测体重,并随时调整利尿剂的剂量;如低剂量时出现副作用,需等待副作用消失后,再考虑增量。 患者的剂量不是根据治疗的反应,而是在能耐受的情况下调整到临床研究验证的目标剂量。 如患者用药中出现临床症状恶化,尽量避免停药,但是如果出现低灌注或需要静脉正性肌力药物(此时首选不依赖受体的正性肌力药物,如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时应停药,稳定后重新开始用药。,阻滞剂在心力衰竭的应用 -慢性舒张性HF,循证医
14、学证据目前尚无评估阻滞剂对舒张性HF治疗效果的大型临床试验,仅有少数小样本研究,且多未能得出肯定性的结论。目前系经验性,主要依据: -RB具有减慢心率和改善心肌缺血的有益作用,可降低HF患者心性猝死和改善预后,对于可导致舒张性的HF的基础疾病系高血压、冠心病、肥厚型心肌病等均可作为一线用药。,临床应用适应证: 舒张性HF,尤其适用于高血压和左室肥厚、MI及有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需要控制心室率的患者(I类推荐,证据水平C)。 应控制舒张性HF的血压至130/85mmHg的目标水平;在血压得到控制的患者中使用阻滞剂可能对减轻HF症状有效(II类推荐,证据水平C)。 合并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的患者可有效
15、控制心室率( I类推荐,证据水平B),应用方法 快速达标:适于合并房颤+快的心室率的患者,对于LVEF40%的舒张性HF患者,-RB应用的主要目的是减慢心室率、延长舒张期心室充盈时间和改善运动时血液动力学效应。适宜剂量:静息时心室率60-80次/分,运动时90-110次/分。 及早用药和长期用药。 老年患者对-RB耐受性和疗效良好。,急性心力衰竭(AHF)适应证:-RB治疗AHF并不能缓解症状,而且严重急性心力衰竭是禁忌证。对伴有缺血性胸痛且止痛药物反应不佳、心肌缺血复发、高血压、心动过速或心律失常患者,可使用静脉-RB。湿罗音超出肺底部的AHF患者,慎用-阻滞剂。但如果患者伴有进行性心肌缺血
16、和心动过速,可以考虑静脉注射美托洛尔。 STEMI患者伴AHF,在AHF稳定后应尽早使用-RB。 CHF患者急性发作病情稳定后(通常4天后)应开始应用-阻滞剂治疗。 AHF合并急性房颤患者-RB可用于对控制房颤心室率并预防复发有效。 窦性心动过速或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和血流动力学可以耐受时使用-RB。,专家共识,阻滞剂的药理学 阻滞剂在心力衰竭的应用 阻滞剂在高血压的应用 阻滞剂在冠心病的应用 阻滞剂在心律失常的应用 阻滞剂在其他心血管疾病或临床状况的应用,阻滞剂在高血压的应用 -原发性高血压,作用机制 阻断心脏1受体,降低心排出量 阻断肾小球旁器的1受体,减少肾素分泌,从而抑制肾素-血管紧张
17、素系统活性 受体阻滞剂能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阻断中枢受体,使外周交感神经活性降低 阻断外周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突触前膜2受体,抑制正反馈调节作用,减少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 促进前列环素的生成,循证医学证据 STOP研究: 瑞典老年高血压,使用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等, 随访25月,与安慰剂对比,心血管事件(死亡、MI、猝中)减少40%,总死亡率下降43%。 2006年英国指南将-RB降为第四线药(依据2005年汇萃分析);2007年欧洲指南再次列为一线药。(中国) 目前明确的两点:阿替洛尔能够降压,但缺乏心血保护作用。 -RB用于老年单纯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不如其他类别药物,原因:老年患者的血浆
18、肾素活性低和受体的敏感性下降。 联合治疗方案: 阻滞剂+长效CCB,可协同降压,还可以抑制CCB引起的反射性交感神经兴奋。 阻滞剂+噻嗪类利尿剂:既往最广泛应用近年来的证据有增加新发DM的危险,故避免用于代谢综合征或易患DM的高血压患者。,临床应用适应证和选择: -RB是高血压患者的初始及长期使用的药物之一,可单独或与其他药物伍用(I类推荐,证据水平A); 年轻高血压患者可积极考虑应用,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不首选-RB( I类推荐,证据水平C ); 合并下列情况的高血压,应优先使用-RB, 快速心律失常,如窦速、房颤(I类推荐,证据水平 C ), CHD如心绞痛、MI后(I类推荐,证据水平A)
19、, 慢性HF (I类推荐,证据水平A); 交感神经活性增高如高血压发病早期伴心率增快、焦虑、围手术期高血压、高循环动力状态(甲亢) (IIa类推荐,证据水平C);, 建议选用无内在拟交感活性、对1-受体选择性较高或兼有-受体阻滞扩血管作用的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和卡维地洛。这些药物对糖代谢、 脂代谢、胰岛素敏感性、支气管和外周血管等的不利影响相对较小,可以较安全地应用于合并有DM、COPD或外周血管疾病的高血压患者(IIa类推荐,证据水平C)。 -RB+ CCB,目前推荐的降压联合治疗方案之一,高血压+CHD: -RB+ACEI(ARB),高血压+慢性HF: -RB +利尿剂+ACEI
20、(ARB) (I类推荐,证据水平A)。 伴有代谢综合征或易患DM的高血压,一般不推荐-RB作为初始治疗药物(IIb类推荐,证据水平C)。 -RB对于妊娠女性是安全的,可选普奈洛尔和拉贝洛尔。,特殊情况的降压治疗继发性高血压嗜铬细胞瘤继发高血压者应该首选-阻断剂,血压控制后心动过速者加用-阻断剂。主动脉夹层:可疑或确诊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治疗,首选-阻断剂降低动脉收缩压。,专家共识,阻滞剂的药理学 阻滞剂在心力衰竭的应用 阻滞剂在高血压的应用 阻滞剂在冠心病的应用 阻滞剂在心律失常的应用 阻滞剂在其他心血管疾病或临床状况的应用,阻滞剂在冠心病的应用, 机制 慢性稳定性冠心病 STEMI NSTEMI
21、,受体阻滞剂的机制,有益於各种类型的冠心病患者: 通过降低心肌收缩力、心率和血压,使心肌耗氧量减少; 延长心脏舒张期而增加冠脉及其侧支的血供和灌注,从而减少和缓解日常活动或运动状态的心肌缺血发作,提高生活质量 可缩小梗死范围,减少致命性心律失常,降低包括心脏性猝死在内的急性期病死率和各种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长期应用可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提高生存率,即有益於冠心病的二级预防,阻滞剂在冠心病的应用 -慢性稳定性冠心病,循证医学证据 1. -RB控制运动引起的心绞痛极为有效,可改善运动耐受性,减少或抑制有症状和无症状的心肌缺血事件。 2. 不同的-RB在临床疗效上无显著差 别。 3. -RB和钙拮抗剂
22、控制心肌缺血的疗效相仿。 4. -RB和硝酸酯类药物联用的效果优于两者单用。-RB可以和二氢吡啶类药物合用,但与维拉帕米或地尔硫卓合用会增加心动过缓和房室传导阻滞的风险。 5. -RB对稳定性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目前尚无大型临床研究的证据。 6. -RB对心绞痛使死亡率明显降低。 7. -RB对无MI史或高血压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有益推论:-RB具有预防死亡、特别是心脏性猝死和 MI的作用,既往无MI情况下也是如此。,临床应用适应证: -RB是治疗稳定性冠心病的基石,所有的此类患者均应长期使用,以控制心肌缺血、预防MI和改善生存率,不论既往有无MI病史(类推荐, 证据水平)。慢性心绞痛或心肌缺
23、血伴高血压、既往有MI或左心室功能低下患者应首选阻滞剂(类推荐,证据水平A)。,种类和剂量 首选1-RB,常用美托洛尔、阿替洛尔和比索洛尔。非1受体选择性者不良反应多均基本不用。 从小剂量开始(如1/4目标剂量),若能耐受可渐加到目标剂量: 比索洛尔 10 mg 每日1次 美托洛尔平片 50100 mg 每日2次 美托洛尔缓释片 200 mg 每日1次 阿替洛尔 2550 mg 每日2次。 原则上使静息心率降至理想水平(5560次/min)为宜。给药剂量应个体化,可根据症状、心率及血压随时调整。,注意事项若用药后出现有症状的严重心动过缓(心率低于50次/min),应减量或暂时停用,而非停药,否
24、则易致心率反跳性增加,有引起心肌缺血或心绞痛症状频发的风险。,阻滞剂在冠心病的应用 -STEMI,循证医学证据 1. 急性期:ISIS-1、MIAMI、TIMI-、美国国家MI注册 登记2、GUSTO-I、PAMI和CADILLAC等均证实-RB口服或静脉给予可降低AMI急性期病死率,改善长期预后。 COMMIT/CCS-2试验静脉应用美托洛尔虽 减少了各类再梗死,降低了致死性心律失常和心室颤动的危险,但增加了心原性休克的危险。AMI患者应用静脉注射的-RB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并采用适当的给药剂量和速度。,2. MI后的二级预防与安慰剂相比, -RB可降低心原性死亡、心脏性猝死和再梗死发生率,
25、从而提高患 者生存率达20%25%。普萘洛尔、美托洛尔、噻吗洛尔、醋丁洛尔和卡维地洛的临床试验均得到阳性结果,而其他一些阻滞剂如阿普洛尔、 阿替洛尔、氧烯洛尔等未获有益的阳性结果。荟萃分析表明, 82项随机研究(其中31项为长期随访)所做的长期应用-RB的患者,尽管同时也用了阿司匹林、溶栓药物或ACEI,AMI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显著降低。-RB治疗每年每百例患者可减少1.2例死亡,减少再梗死0.9次。,临床应用 适应证:既积极又慎重 STEMI急性期口服-RB适用于无禁忌证的所有患者, 无论是否进行纤溶治疗还是直接PCI(I类推荐,证据水平A)。 静脉应用-RB适用于较紧急或严重的情况 如急
26、性前壁MI伴剧烈缺血性胸痛或显著的高血压或心动过速,且其他处理未能缓解的患者(I类推荐,证据水平)。 所有的患者急性期后仍应长期口服-RB(I类推荐,证据水平A)。 早期因禁忌未能使用者出院前应进行再评估,以便应用阻滞剂进行二级预防(I类推荐,证据水平C)。,2.应用方法 口服从小剂量开始,逐渐递增,可达到下列剂量并维持应用:美托洛尔: 2550 mg 每日2次(平片)50100 mg 每日 1次(缓释片)比索洛尔: 510 mg 每日1次阿替洛尔: 2550 mg 每日2次普萘洛尔: 1080 mg 每日23次 静脉给药:(静脉给药后均应口服阻滞剂维持)美托洛尔: 首剂 2.5 mg缓慢静注
27、510 min,如需要30 min后可重复1次。艾司洛尔: 首剂0.25mg/kg缓慢 静注(510 min),必要时以0.0250.15 mgkg-1min-1维持;拉贝洛尔: 510 mg静注(35 min),必要时以13 mg/min维持。,阻滞剂在冠心病的应用 -NSTEMI,循证医学证据非ST段抬高的ACS: 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的MI 早期的荟萃分析表明,-RB可将进展为MI的风险降低13%。 回顾性研究显示非Q波MI患者接受-RB死亡风险较低。 COMMIT/CCS2研究的患者有3%是非ST段抬高的MI,故其结果在某种程度上也适用。,临床应用 非ST段抬高的ACS在无禁忌证
28、的情况下,-RB应及早口服应用(类推荐,证据水平)。 急性期后所有患者均应给予-RB长期治疗作 为二级预防(类推荐,证据水平A)。 急性期一般不静脉应用-RB,但如患者有剧烈的缺血性胸痛或伴血压显著升高,其他处理未能缓解且无禁忌证 的患者可静脉应用阻滞剂(a类推荐,证据水平)。,专家共识,阻滞剂的药理学 阻滞剂在心力衰竭的应用 阻滞剂在高血压的应用 阻滞剂在冠心病的应用 阻滞剂在心律失常的应用 阻滞剂在其他心血管疾病或临床状况的应用,阻滞剂在心律失常的应用,阻滞剂是唯一能降低心脏性猝死而降低总死亡率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其应用指征作为类推荐的有:部分窦性心动过速、围手术期心律失常、心房颤动伴快速
29、心室反应、室性心动过速风暴、交感神经兴奋引发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以及某些类型长QT综合征等,一、窦性心动过速首先应针对原因。 有症状的,尤其伴焦虑者,可以适当给予-RB。 MI后、HF、甲状腺功能亢进和 受体功能亢进状态是-RB的适应证(类推荐,证 据水平C)。 嗜铬细胞瘤造成的心动过速,-RB +受体阻滞剂,否则可能由于 受体过度激活造成高血压急症。,二、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 -RB能有效抑制房性早搏、控制心率和终止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并防止 其复发(大多见于交感N张力增加的情况如外科手术后)(类推荐,证据水平C)。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多由于严重的COPD,此种状况-RB不但无效而且 属禁忌。 房室
30、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对静脉使用普萘洛尔、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等反应良好,心率下降,心律转复为窦性,或者使迷走神经刺激终止室上速变得容易(类推荐,证据水平C)。 预防室上速复发(情绪或运动触发的阵发性心动过速)。口服普萘洛尔、阿替洛尔或索他 洛尔长期预防有效(类推荐,证据水平C)。 局灶性交界性心动过速和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的治疗(a类推荐,证 据水平C)。,三、预激综合征心动过速阻滞剂可能引起旁路具有前传功能患者(显性预激综合征)的快速心室反应,导致血压下降,甚至发生心室颤动,因此这类患者禁用阻滞剂。,四、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 房扑:不能转复,但有效减慢房扑患者的心室率,因此对血液动力学相对稳定的患
31、者有明确使用指征(类推荐,证据水平C)。心室率控制不良的情况尤其伴HF时,可加用洋地黄类药物。 房颤:预防发作、控制发作时的心室率、促使房颤转复窦律和维持窦律都可能有效。-RB用于HF治疗、冠心病二级预防、高血压治疗和择期非心脏手术都具有预防心房颤动发作的作用(类推荐,证据水平C)。, 房颤急性期心室率控制(类推荐,证据水平A)。普萘洛尔、美托洛尔、阿替洛尔和艾司洛尔都可以静脉给药快速控制心室率,尤其适合那些交感神经兴奋(如手术后)的患者。艾司洛尔和美托洛尔因起效快、半衰期短是主要推荐的静脉使用药物。,五、室性心律失常 有效控制交感神经兴奋相关的室性心律失常包括运动诱发的心律失常,AMI、围手
32、术期心律失常和HF相关的心律失常,并能有效预防心原性死亡(类 推荐,证据水平A)。 有效减少室早。虽然包括普萘洛尔、索他洛尔、美托洛尔和阿替洛尔在内的阻滞剂能有效抑制持续性室速,但经验有限且缺乏对照研究。 室颤:存在争议,但它却能有效预防各种原因造成的严重心律失常和心脏性死亡。 猝死的一级和二级预防。尤其对伴有严重左心功能障碍患者猝死的二级预防更有价值。, 冠心病冠心病各个阶段(类推荐、证据水平A)。AMI预防心室颤动(类推荐,证据水平 A)。MI后长期使用能降低全因死亡率和心脏性死亡, 因此推荐用于所有MI后猝死的级预防(类推荐,证据水平A)。 慢性HF或左室功能障碍所有HF患者都应使用阻滞
33、剂 (类推荐,证据水平A)。 长QT综合征推荐用于有症状的患者(类推荐,证据水平),亦可用于无症状的患者(a类推荐,证据水平C)。 儿茶酚胺相关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预防(a类推荐,证据水平C)。 起搏器或ICD置入后ICD置入后因基础心脏病(MI、HF)的需要,或为了预防电风暴和减少放电,宜常规应用阻滞剂(类推荐,证据水平)。起搏器置入后无论VVI型或DDD型,为减少房性或室性早搏也常应用阻滞剂(a类推荐,证据水平)。,专家共识,阻滞剂的药理学 阻滞剂在心力衰竭的应用 阻滞剂在高血压的应用 阻滞剂在冠心病的应用 阻滞剂在心律失常的应用 阻滞剂在其他心血管疾病或临床状况的应用,阻滞剂在其他心血管疾病或临床状况的应用,1. 扩张型心肌病 2. 肥厚型心肌病 3. 三尖瓣脱垂综合征 4. 心肌桥 5. 妊娠 6. 甲状腺功能亢进 7. 非心脏手术的围手术期,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