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师源性心理障碍的对策课件.ppt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3413856 上传时间:2018-10-25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9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源性心理障碍的对策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师源性心理障碍的对策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师源性心理障碍的对策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师源性心理障碍的对策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师源性心理障碍的对策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教师教育行为与学生心理发展 师源性心理障碍成因与对策,教师教育行为是指教师在实际教育中所表现出的各种外显性的活动或动作,是教师教育方法、措施与手段的总和,也是教师教育观念的外在表现。,已有研究表明:教师教育行为对儿童认知发展、人格发展,特别是自我评价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教师恰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师不恰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消极作用,甚至会导致心理障碍。,教师由于对学生采取了不恰当的教育行为,从而导致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称作师源性心理障碍。心理问题包括自卑、退缩、厌学、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疾病包括学校恐怖症、神经症、反应性精神病等。,一、师

2、源性心理障碍的现状,二、师源性心理障碍的成因,三、师源性心理障碍的对策,一、师源性心理障碍的现状,心理障碍的产生既与个体的心理调节能力有关,又与客观环境的各种刺激有关。,有调查表明:学生不良情绪的80来自于身边的长者,这指的主要是家长和教师。,教师因采用不恰当的教育方法,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甚至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现象,在当前中小学教育中客观存在,不容回避。,教师教育行为是否恰当的衡量标准: 1、是否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 2、是否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3、教师采取的行为方式是否是学生能够接受的。,据北京的一项调查发现:不爱上学、害怕老师、在学校感到不快乐的小学生竟然占了近

3、半数之多;有46.8的学生承认自己在学校有自己害怕的老师, 52.5的学生在老师请他去办公室谈话时感到很紧张。,有调查表明:刚入学的小学生,约有80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极其自信,当他们到16岁时,这一百分比急降到18。,师源性心理障碍的危害:,第一,大多数师源性心理障碍的表现是隐性的,而对学生的心理伤害却是长期的。,第二,大部分致使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教师,其主观愿望是良好的,因而这些所谓的良好愿望导致的不当行为还会继续存在,难以纠正。,第三,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际上无法消除或减少学生的师源性心理障碍。,二、师源性心理障碍成因分析,1教师教育观念上的误区,2、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缺乏,3、教师自

4、身的心理健康问题,1、教师教育观念的误区,受“严师出高徒”、“棒打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等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对学生采取以批评为主或简单粗暴的惩罚代替严格要求的教育方法。,有些教师习惯看到学生不足的一面,学生的一些小问题、小错误被放大,学生好的方面被认为是应该的。,据我们对浙江省中小学教师素质的调查表明(2000年):44.39的学生认为教师平时惩罚或变相惩罚学生,79.38的学生认为教师要讥笑学生的过失79.02%的学生反映教师对能力不足的学生的进步没有加以赞扬。,据北师大王辉(2001年)对“中小学生在学校中最害怕什么?”的问题调查表明,“教师批评或体罚”的选中率(30.8%)位居第一,

5、学生经常和偶尔有被教师惩罚的比率在30以上。,教师惩罚或变相惩罚主要包括: 被教师罚站、罚跑、罚抄课文或作业、放学后被罚留校、不让进教室听课、被教师讽刺、挖苦、责骂甚至打骂。,教师以批评为主、惩罚学生,尽管主观愿望是良好的,但其结果却会伤害学生的心理健康。,美国心理学家斯波尔丁研究发现,教师采用惩罚手段会增加学生的焦虑感。,华尔伯格和安德森在对美国2000多名高中学生的研究中发现,专断型教师会使学生产生较高水平的挫折,对教师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反感,学习气氛低落,学习绩效明显下降 。,以批评为主、惩罚的教育方法,会使学生产生自卑。,以批评为主、惩罚的教育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较少体验到成功感、喜

6、悦感,长此以往,容易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缺乏动力。,心理学普遍认为:鼓励比惩罚更能使人转变。 美国教育家格林伯指出:师生关系疏远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学生感到被否定和不受尊重。因此,他们对教师产生畏惧心理,结果对教师产生反感,出现反叛行为,与同学相处也经常出现磨擦与斗殴,学习成效大受影响。,(1)学生心理发展知识的缺乏,从而采取不恰当的教育措施,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举例:不少小学教师将小学生看作“小大人”,中学教师将中学生看作未成熟的孩子。,2、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缺乏,(2)心理学知识的缺乏,教师不能及时地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正确地判断学生的心理问题,在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时采取不恰当的措

7、施,从而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举例1:学生做作业拖拉现象与感觉统合失调。 感觉发展 :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平衡觉 初级感觉统合:身体双侧协调、手眼协调、情绪 稳定、从事目的性活动。 高级感觉统合:注意力集中、组织能力加强、自我控制、学习能力、概括和推理能力不断发展。,举例2:教师判断学生心理是否健康时存在的问题: 重视学生中打架、偷盗、说谎、性犯罪等为主的品行问题,忽视焦虑、孤独、沮丧、抑郁、自杀等心理异常的行为。,重视行为问题而忽视人格问题。一般教师比较容易注意到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如逃学、打架、不合群、破坏公共财物等,而对自卑、敏感、依赖等人格问题较为忽视。,重视外在原因,不重视内在

8、原因。 一些教师忽略了学生个性特点和认 知风格等内在原因对社会适应的重 大影响,而只看到家庭、班级、同 伴对学生的影响。,(3)班主任工作方式方法简单化,缺少运用一些心理辅导的方法和技巧。,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缺少耐心倾听;指责、批评、说教、评论较多;主观性较强,迫使学生接受自己的逻辑分析与价值观。,班主任工作中可遵循的心理辅导原则:,真诚理解的原则:同感、尊重、真诚,态度积极的原则:信任,勤加鼓励的原则:肯定、支持,班主任工作中可借鉴的心理辅导的技巧:,倾听技巧,沉默技巧,宣泄技巧,探讨技巧,面质技巧,自我暴露,3、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给学生心理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约有13的中小学教师存在心理卫生问题,特别是男教师、年轻教师、工作量大的教师的问题尤其严重。(杭州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2001年)。,中外研究表明: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低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PPT模板素材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