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八章 海洋货物运输保险实物 (2).ppt

上传人:Facebook 文档编号:3413120 上传时间:2018-10-25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8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八章 海洋货物运输保险实物 (2).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第八章 海洋货物运输保险实物 (2).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第八章 海洋货物运输保险实物 (2).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第八章 海洋货物运输保险实物 (2).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第八章 海洋货物运输保险实物 (2).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章 保险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 保险产生的理论分析第二节 现代保险的产生与发展第三节 我国保险业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 保险产生的理论分析,风险处理方式的演进: 自我保障互助保障保险,先看一个例子:两个相互独立的个体A和B面临着如下的损失情况:,期望收益:EA= EB=90 方 差:DA= DB=(0-90)210%+(100-90)290%=900,期望收益:EAB= EBA=10081%+509%+509%+01%=90 方 差:DAB= DBA=(100-90)281%+(50-90)29%+(50-90)29%+(0-90)21%=450,假设A与B的损失是独立的,即A或B的损失的发生

2、都不影响对方是否发生损失。则现在对两者进行风险汇聚(risk pooling),组成一个集合,在这个集合中,两人平均分摊总体的损失。,12 DAB= DBA DA= DB EA= EB =EAB= EBA 二者组成一个集合并相互承诺承担相应的损失可以降低各自的风险。 2n 进一步扩展到n个风险厌恶的个体。如果每一个个体都是独立的,每一个个体均承诺在损失发生后均摊损失,那么,完全可以降低各自的风险,增加各自的效用。,n 根据Arrow-Lind定理,随着所汇集的独立的风险厌恶的个体数量的不断扩大(n),只要在损失概率的基础上筹集一定的费用(我们称之为保险费),风险厌恶的群体就可以解决内部个别人所

3、面临的损失补偿问题。因为相互独立的风险厌恶个体汇集起来,对于风险厌恶的个体而言,是将自身面临的风险转嫁给了整个群体;对于群体而言,则是将可能的损失在群体内部进行分散 。,风险厌恶的个体完全可以按照事先提取一定费用(L)用于风险发生时的损失补偿,并且在不改变期望收益的情况下,解决个体的损失补偿问题。 这样,损失的事后分摊就逐渐演进为事先的分摊,而原始的互助分摊方式也逐渐演进为现代的商业保险方式。最终形成了现在的由投保人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向投保人提供的服务,承担特定风险事故发生时的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责任,以合同形式确立的服务形态的保险商品。,第二节 中国古代的保险思想和形态,“分舟运米”的

4、办法:即每个人都把自己要运送的粮食分别载于同一航程的几艘船上运输,若一艘船触礁损毁,由所有的人来共同分担这一艘船的损失,这一做法体现了现代保险的分散风险的原理。积谷备荒:春秋时期孔子的 “ 拼三余一 ” 的思想:每年如能将收获粮食的三分之一积储起来,这样连续积储 3 年,便可存足 1 年的粮食,即 “ 余一 ” 。如果不断地积储粮食,经过 27 年可积存 9 年的粮食,就可达到太平盛世。,互助共济:史料记载,远自奴隶社会起,已有互助救济的群体方法和活动。 公元前20世纪,古巴比伦时代,国王曾命令僧侣、法官及市长等,对其所辖镜内居民征收赋金,以备救济火灾及其他天灾损失之用。 约在公元前四五世纪,

5、古埃及的石匠曾采取集体扶助办法,帮助石匠及其亲属解决生活困难。 古希腊也有由宗教信仰相同的人或同行业的工匠集体采取救济受难者的方法。 古罗马的丧葬互助会,以参加者按规定交纳的摊款,支付会死亡后焚尸和坟穴的费用。 古巴勒斯坦对被盗或被野兽吞噬的牲口,采取由群体的牲口饲养人共同负担损失的办法。,据史料记载, 5000 多年前的一天正午,一支横越埃及沙漠的骆驼商队正艰难地在沙丘间跋涉。酷热的太阳烘烤着毫无遮掩的沙漠,仿佛要把一切生命烤干,一只粗糙的水壶在商人间传递。突然,天空一下子变暗,乌云像横泻的浊浪在天空中翻滚,一场大风暴要降临了。商人们顾不得骆驼了,拼命地往沙丘高处爬去。风暴过后,原来他们丢弃

6、骆驼和货物的地方已经堆起了几座新沙丘, 30 只骆驼只有 8 只跑得快的幸免于难,其余的无影无踪了。要是在从前,损失货物、骆驼的商人就要面临着破产了。但这次的情况有些不同,但这次的情况有些不同因为商队在出发前,精明的商队领队就将商人们召集到一块,通过了一个共同承担风险的互助共济办法。这个办法规定:如果旅途中有商人的货物或骆驼遇到不测而损失或死亡,由未受损的商人从其获利中拿出一部分来分摊救济受难者;如果大家都平安,则从每个人的获利中提取一部分留存,作为下次运输补充损失的资金。由于有了这个约定,这次损失事故没有在商队中造成太大的波动,因为全商队还有 8 只骆驼和它们所载的货物,贸易所得的利润分摊下

7、去,至少可以使商人们购置新的骆驼,以求东山再起。这种互助共济法,经过后来不断的完善后,被收入到汉谟拉比法典中。,以上这类为个体和群体利益所采取的救灾和补偿损失方法,已开始孕育了原始的保险思想和原始形态的保险做法。,3000 多年前,在中国的长江上也有商人运用了类似的方法。作为一条横贯中国东西的河流,长江是当时主要的水路交通要道,大批的货物源源不断地从四川、云南、贵州等地运往下游。但其上游地区,山高路险,交通不便,由于当时造船技术有限,加上长江水急浪高,经常发生船只倾覆、货物损失的事故,商人们都在思考着用什么办法来避免这种损失。有一个年轻的四川商人名叫刘牧的,提出了一个办法,要改变过去那种把货物

8、集中装载在一条船上的做法,而把货物分装在不同的船上。开始时很多商人都反对这种做法,因为如果采取这种做法,就要与别的商人打交道,还增加了货物装卸工作量。但经过努力的说服,刘牧成功了。采取这种办法后的第一次航行,果然发生了事故,船队中有一艘船沉没了。但由于采取了分装法,使损失分摊到每个商人头上后,损失就变成很小了,大家都避过了灭顶之灾。这种分散风险的方法在长江运输货物的商人们中被广泛地接受,进而得到了发展。,虽然保险的雏形可追溯至古代社会,但现代意义上的保险却是近代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最早产生于中世纪的欧洲。财产保险先于人身保险。海上保险先于陆上保险。随着各种保险的产生和发展,逐步形成了完

9、整的保险制度。 现代保险是随着海上贸易和航运的发展,从海上保险开始发展起来的。,海上保险发展中的标志性事件,共同海损分摊是海上保险的萌芽,船舶货物抵押借款制度是海上保险的雏形。公元前2000年,在地中海一带广泛的海上贸易活动中,船舶在海上遇到恶劣气候,遭风浪袭击时,为了共同的安全,使船舶不致沉没而抛弃一部分货物,这部分货物的损失由船、货、运费的受益人共同来分摊,这个原则后来为罗地安海商法年采用,并正式规定:“凡因减轻船只载重投弃入海的货物,如为全体利益而损失的,须由全体分摊归还。”这种共同海损的分摊形式,后来被保险所借鉴,产生了海上保险。,现代海上保险最早发源于意大利。 14世纪时意大利的借贷

10、盛行于各都市,船主在出海航行前,将船、货作抵押向放款人取得航海资金的借款,如果船、货安全完成航行,船主归还借款并支付较高的利息,如果中途沉没,船主不必偿还本金和利息,这种抵押借款实际上是最早形式的海上保险。后来又出现了“无偿借货”制度,在航行前,由资本所有人以借款人地位向贸易商借得一笔款项,如果船、货安全抵达目的港,资本所有人不再偿还借款(相当于收取保险费);反之,如果船、货中途沉没或损毁,资本所有人有偿债责任(相当于赔款),这与现代海上保险的含义更为接近。,由于条件苛刻,利息惊人,双方都负有大的风险,盈利与承担风险责任的比例悬殊,抵押借贷有冒险借贷之称。凡接受资本主的高利贷,当船舶及贷物安全

11、到达目的地,即须偿还本金及利息;若中途船货蒙受损失,则可依其受损程度,免除借贷关系中债务的全部或一部,由于借贷利息极高,约为本金的1/4或1/3,后被教会禁止。以后便逐渐改用交付保险费形式,出现了保险契约或保险单。在地中海一带城市开始有了从事草拟和撰写海上保险契约的专业人员。14世纪以后,现代海上保险的做法在意大利的商人中间已相当流行。1384年,在佛罗伦萨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份具有现代意义的保险单。这张保单承保一批货物从法国南部阿尔兹安全运抵意大利的比萨。在这张保单中有明确的保险标的,明确的保险责任,如“海难事故,其中包括船舶破损、搁浅、火灾或沉没造成的损失或伤害事故”。在其它责任方面,也列明了

12、“海盗、抛弃、捕捉、报复、突袭”等所带来的船舶及货物的损失。,15世纪以后,新航线的开辟使大部分西欧商品不再经过地中海,而是取道大西洋。到16世纪下半叶,16世纪时,英国商人从外国商人手里夺回了海外贸易权,积极发展贸易及保险业务经英国女王特许。在伦敦皇家交易所内建立了保险商会,专门办理保险单的登记事宜。 1601年英国第一部海上保险法的制定,使海上保险作为独立的经济部门得以形成。17世纪5070年代爆发的两次英荷战争中,英国与荷兰的贸易遭受严重打击,尤其是1693年史密那商船队(Smytna Fleet)全部覆没,英国及荷兰的商人与保险业者损失巨大,加深了人们对海上保险作用的认识。一些经济发展

13、较快的国家和地区,反复酝酿成立实力较为雄厚的保险机构,进一步完善保险制度,为发展保险事业进行了组织准备现代意义上的保险公司成立:1720年经英国皇家特许批准专营海运保险的英国皇家交易保险公司(The Royal Exchange Assurance Corporation)和伦敦保险公司(London Assurance Corporation)先后成立。当时法律规定,禁止再有其他公司经营海上保险。这两家公司曾一度垄断了英国保险市场。,另一方面,个人保险业者是现代保险产生中的另一大重要角色。这一线索在这一时期也有了标志性的发展。个人保险业者不但未受以上两公司垄断的影响,反而深感有设立保险交易中

14、心的必要。如17世纪后半期由私人保险商组成的劳埃德保险社(Lloyds)(今译“劳合社”)组织崛起,逐渐成为伦敦海上保险业集中活动的总会。1688年2月18日伦敦报刊登的一则广告中,第一次披露伦敦塔街的爱德华劳埃德咖啡馆为联系地点。因此劳合社便以这天为创始纪念日,迄今已有300余年历史,成为国际保险业历史攸久和最有影响的保险组织。,有关劳合社的故事 1688年,劳埃德先生在伦敦塔街附近开设了一家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咖啡馆;为在竞争中取胜,劳埃德慧眼独具,发现可以利用国外归来的船员经常在咖啡馆歇脚的机会,打听最新的海外新闻,进而将咖啡馆办成一个发布航讯消息的中心。由于这里海事消息灵通,每天富商满座,

15、保险经纪人利用这一时机,将承保便条递给每个饮咖啡的保险商,由他们在便条末尾按顺序签署自己的姓名及承保金额,直到承保额总数与便条所填保险金额相符为止。随海上保险不断发展,劳埃德承保人的队伍日益状大,影响不断扩大。1871年英国议会正式通过一项法案,使它成为一个社团组织劳合社。,18世纪保险业加速成长。它于近代资本主义的摇篮地英国发轫,在商品经济发展和海运贸易日益兴旺的带动下,英国保险业也逐渐繁荣,保险机构已遍布英国各港口,伦敦形成有较大实力的保险市场。并逐渐扩展到全世界。,火灾保险的发展轨迹:现代火灾保险起源于英国的火灾保险制度。1666年9月2日伦敦皇家面包店的一场大火成为英国火灾保险的发展动

16、力。,1666年9月2日5日 的伦敦大火,大火使繁华的伦敦城80%被焚毁,13200座房屋、400条街道、80座教堂化为灰烬,20万人无家可归,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多万英镑。此后10年,伦敦才逐步恢复了元气。,大火过后,人们认识到了火灾对人类生存的威胁,强烈呼唤火灾保险保障。从此,火灾保险思想深入人心。 1667年尼古拉巴蓬博士开设了第一家专门承保房屋火灾保险的商行,并于1681年改组,正式设立火灾保险公司,开始按照房屋等级收取差额保费。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英、法、德等国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机器生产代替了原来的手工操作,物质财富大量集中,使人们对火灾保险的需求也更为迫切。这一时期火灾保

17、险发展异常迅速,火灾保险公司的形式以股份公司为主。进入19世纪,在欧洲和美洲,火灾保险公司大量出现,承保能力有很大提高。随着人们的需要,火灾保险所承保的风险也日益扩展,承保责任由单一的火灾扩展到地震、洪水、风暴等非火灾危险,保险标的也从房屋扩大到各种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19世纪后期,随着帝国主义的对外扩张,火灾保险传到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补充:人寿保险的起源*在海上保险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一度包括人身保险。15世纪后期,欧洲的奴隶贩子把运往美洲的非洲奴隶当作货物进行投保,后来船上的船员也可投保;如遇到意外伤害,由保险人给予经济补偿,这些应该是人身保险的早期形式。17世纪中叶,意大利银行家伦佐

18、.佟蒂提出了一项联合养老办法,这个办法后来被称为“佟蒂法”,并于1689年正式实行。佟蒂法规定每人交纳法郎,筹集起总额140万法郎的资金,保险期满后,规定每年支付10,并按年龄把认购人分成若干群体,对年龄高些的,分息就多些。“佟蒂法”的特点就是把利息付给该群体的生存者,如该群体成员全部死亡,则停止给付。著名的天文学家哈雷,在1693年以西里西亚的勃来斯洛市的市民死亡统计为基础,编制了第一张生命表,精确表示了每个年龄的死亡率,提供了寿险保费计算的依据。18世纪4050年代,辛普森根据哈雷的生命表,作成依死亡率增加而递增的费率表。之后,陶德森依照年龄差等计算保费,并提出了“均衡保险费”的理论,从而

19、促进了人身保险的发展。1762年成立的伦敦公平保险社是真正根据保险技术基础而设立的人身保险组织。所有这些都为人身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而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意外死亡事故不断增加,对人身保险的市场需求也进一步加大。,责任保险的产生只有近百年的历史。它是随着法律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以及社会文明的进步而逐渐发展起来的。1855年英国铁路乘客保险公司首次向铁路部门提供铁路承运人责任保险。信用保证保险则是随着资本主义商业信用风险和道德风险的频繁发生逐渐发展起来的。1702年英国开设主人损失保险公司,承办诚实保险。1842年英国保证公司成立,美国则于1876年开办了确实保证业务。1893年,美国成立

20、了专门经营信用保险的美国信用保险公司。,第三节 我国保险业的产生与发展,1805年,英印私商在广州成立谏当保安行,这是外商在中国开设的第一家保险机构。1865年我国民族资本在上海创办了第一家保险机构义和保险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我国民族保险业得到快速发展。到1937年,我国已有民族保险公司40家,外资保险公司166家。抗日战争期间,我国华资保险公司增加到110多家。到1948年6月底,上海的中外保险公司已达275家,全国保险业的总分支机构达602家。但旧中国的保险市场仍由外资垄断。外资占市场的80%,民族保险业仅占20%,且多为外资保险公司的代理。,新中国成立后不久,1949年10月20日,

21、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北京成立。宣告新中国第一家全国性大型综合国有保险公司诞生。由于受极左思想冲击,1958年12月,全国财政会议在武汉召开,正式作出决定,立即停办国内保险业务,只保留涉外保险业务继续经营。1979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全国银行行长会议决定恢复国内保险业务。自1980年我国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我国保险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中国保险业同世界保险业的比较,保险费总收入(一)保险费总收入:指一国在一个日历年度内各种保险业务的保险费总收入。(二)保险费总收入作为经济分析:1、反映各国保险业发展总水平。2、一国不同年度经济的发展水平。3、一国保险业在世界保险业中所占比重,也表明一国保险业在世界保

22、险业中所占的市场份额。,保险密度 (一)保险密度:指一国在一个日历年度内按全国人口计算,平均每人支付的保险数额。保险密度=保险费总收入/全国人口数量(二)保险密度同一国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它用以 衡量一国国民受保险保障程度的高低、保险保 障普及的程度;衡量一国保险业是否发达的一个重要指标。,保险深度(一)保险深度:指一国在一个日历年度内的保险费总收入占其GDP的比重。 保险深度=保险费总收入/ GDP *100% (二)保险深度衡量一个国家保险业是否发达的另一重要指标,既反映一国商业保险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反映一国经济对保险业的依赖程度。,我国保险业现状,1、保险业持续快速增长,自1980年

23、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中国保险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保险业充分发挥经济补偿职能,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8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4517.8亿元人民币,当年保费收入为4.6亿元人民币,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0.10%,保险密度(人均保费支出)为0.47元人民币。到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401202亿元人民币,同期保费收入达14527亿元人民币,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分别为3.6%和1050元人民币。,我国保险公司总资产在1999年是2000多亿元,到2007年底达到2.9万亿,年均增长35.2%。2008年末达到3.3万亿元,截至2011年3月,已达5.41万

24、亿元。2007年底,我国保险从业人员已达257.43万人,2008年末为322.8万人,目前有近500万人。而在2000年才只有110万人。,1980-2010年我国保险业保费收入(亿元),2、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保险业相对落后,差距大,保险密度(人均保险费):世界:387美元,日本3908美元,瑞士4642美元,中国162美元 保险深度(保险费占GDP的比例): 世界平均8%,中国3.6% 保险补偿率(保险赔付金额占当年全部损失的比例):世界平均36%,发达国家6080%,中国5%左右,原 因:,起步晚,保险市场欠发育 经济 发展水平的制约 文化传统、风俗习惯 国民的保险意识较低 公众对保险公司的信任度低,我国保险业发展前景: 潜力巨大,空间广阔,典型的朝阳产业 推动我国保险发展的因素,1、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百姓收入稳步增加 2、医疗、养老、教育、就业等制度的改革 3、各种天灾人祸不断,激活人们的保险意识 4、保险消费观念逐步成熟 5、保险公司治理机制的改革,使保险公司管理水平、抗风险能力及营销能力大大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