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寄生虫课程课件弓形虫.ppt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3411872 上传时间:2018-10-25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2.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寄生虫课程课件弓形虫.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寄生虫课程课件弓形虫.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寄生虫课程课件弓形虫.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寄生虫课程课件弓形虫.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寄生虫课程课件弓形虫.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宠猫女士生畸儿 腹部撑破肠裸露,2000年2月3日晚12时许,家住成都市大弯镇的曾女士剖腹产生下一名重2.7公斤的男婴。医护人员发现,新生儿腹部的皮肤被内脏胀破,结肠全部裸露并鼓出体外,肉眼甚至可以看到肠子的蠕动。经医生诊断,这是因曾女士患了一种对胎儿极为不利的弓形虫病所致,而罪魁祸首则是她养的那些猫摘自“妇幼健康网” http:/www.ln-health- 形 虫 卵 囊,基本形态中间宿主体内基本形态滋养体(急性期假包囊、慢性期包囊)假包囊内滋养体称“速殖子”,包囊内滋养体称 “缓殖子”终宿主体内基本形态裂殖体、配子体、卵囊,1、寄生部位: 中间

2、宿主:人、动物及猫科动物核细胞内 终宿主:猫科动物小肠上皮细胞内 生活史有世代交替现象。 2、感染期:包囊、假包囊、滋养体及卵囊,3、感染方式: 1)先天性感染 经胎盘感染。 2)后天性感染 经口感染 食入含有包囊或假包囊的肉、 蛋、奶等制品;食入含有卵囊 污染的水、食物等。经皮肤粘膜感染经输血或器官移植感染,终宿主体内发育,猫吞食卵囊、包囊及假包囊子孢子、滋养体在 小肠内逸出侵入小肠上皮细胞 裂殖体 裂殖子新肠上皮细胞雌、雄配子体雌、雄 配子合子卵囊入肠腔,随粪排出2-4天发 育为成熟卵囊,3-7d,中间宿主体内的发育,食入卵囊、包囊及假包囊肠内逸出子孢子、 滋养体 单核吞噬细胞内全身器官

3、假包囊破裂、侵入新细胞 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组织内的滋养体繁殖速度 减慢包囊,经血淋巴,速殖子正侵入巨噬细胞,猫,卵囊(粪),人,其他中间宿主,猫粪污染饮食经口感染,食动物肉、接触动物分泌排泄物经口感染,经胎盘感染,经破损皮肤粘膜、输血、器官移植等途径感染,弓形虫生活史关系图,1、先天性弓形虫病:流产、死产、早 产,脑积水、无脑儿及各种先天畸形。,弓形虫感染引起的脑膜膨出,弓形虫所致胎儿畸形,无脑儿,胎盘粘住头部,弓形虫所致胎儿畸形,内脏外翻畸形,脊柱裂畸形,先天性弓形虫病,小头畸形,脑积水-大头畸形,先天性弓形虫病,斜视,斜视、弱智,斜视、脑瘫,小脑儿,小脑儿,J111,脑积水患儿 4M 女孩

4、,脑积水患儿 4M 女孩,2、获得性弓形虫病:大多为带虫者,少数可出现淋巴结肿大、视网膜炎、脑膜脑炎、心肌炎等。,淋巴结肿大是获得性弓形虫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弓形虫常累及脑及眼部,引起弓形虫脑炎、脑膜脑炎、视网膜脉络膜炎等,弓形虫视网膜炎,返回,涂片染色法:体液、骨髓、血液、精液、羊 水,胸水,姬氏染色检查 淋巴结、活体组织萤光染色检查 动物接种和细胞培养:最常用,接种于小白鼠腹腔或增养体有核细胞 免疫学检查:治疗 Treatment乙胺嘧啶,磺胺类,螺旋霉素,弓形虫病是一种分布广泛的人兽共患病。人及动物的感染极为普遍,据血清学调查,人群抗体阳性率为25-50%,我国为5-20%。人体感染大

5、多数为隐性感染。国内弓形虫病例已报道了数十例。家畜的阳性率为10-50%,常形成局部流行,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威胁人类健康。,分布:全球性分布。国外25-50%,感染型多,卵囊、包囊及假包囊均可 中间宿主广,对宿主选择性最不严中间宿主间,中间宿主终宿主间交叉感染包囊可以长期存活,可终身感染 卵囊对外界抵抗力强 传染源:猫为主的动物 传播途径:经胎盘感染,经口感染,经皮肤感染,1、开展卫生宣传,注意个人、饮食卫生,不生食肉、蛋、奶等制品。加强肉类检查。2、注意粪便(猫粪)的管理,防止猫粪污染水源及食物。3、孕妇不宜养猫,对孕妇要定期进行弓形虫感染的检测,以防先天性弓形虫病的发生。,4、对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者,要积极进行弓形虫的监测及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及生存质量。 5、对供血者及器官供体者要进行弓形虫检测。 6、积极治疗病人 常用药物有:磺胺类、乙胺嘧啶等药物。孕妇应选用毒性小的螺旋霉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PPT模板素材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