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中考历史 (河北专用),A组 20142018年河北中考题组,五年中考,1.(2017河北,14,2分)1905年,李叔同为母亲办丧事,在大公报上发布声明,概不收受呢缎、 轴幛、银钱、洋圆等物,可以送挽联、纪念诗文、花圈等;参加追悼会的人,不行旧礼,愿意者 改行鞠躬礼。李叔同特意为母亲写了哀歌,整个仪式简朴感人。这一史实应纳入的学习主题 是 ( ) A.断发易服 B.移风易俗 C.实业救国 D.践行民权,答案 B 本题材料内容丰富,描写了李叔同先生为其母办理丧事时出现的“新现象”,这些 新的现象同旧的丧事风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表现了当时的移
2、风易俗,故选B。,2.(2015河北,11,2分,)下侧是山西举人刘大鹏在光绪三十一年(注:光绪元年为1875年)某天的 日记,其中部分字迹印刷不清。这部分字迹应是 ( )A.举办洋务 B.兴办学堂 C.停止科考 D.结束帝制,答案 C 根据题干中的时间进行判断,光绪元年为1875年,光绪三十一年即1905年。举办洋 务是在19世纪6090年代,应排除A项;兴办学堂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早已存在,也与题干无关;结 束帝制同1911年辛亥革命的发生有关,因此D项也应排除。,考查点 科举制度的废除,解题技巧 图表型选择题是河北中考历史部分常见的一种题型。解答这类试题时有两个 “注意”:其一是注意题干的有
3、效信息(如时间、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和考查的角度(是什 么、怎么样、为什么等);其二就是注意图表的内容(主要是文字、数字的变化等),从中找出同 题干问题相关的信息,然后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等方法结合选项做出正确选择。,3.(2014河北,13,2分)1914年,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饬(通令),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发达 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 之列。此后,农工商部又多次发出训令,要求所有公共机关的日用消耗品一律专购国货。材料 表明 ( ) A.欧洲列强减少了对华商品输出 B.“实业救国”主张出现 C.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 D.
4、南京国民政府重视发展工商业,答案 C 本题题干较长,要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材料强调的是农工商部规定要维持“糖 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要求“所有公共机关的日用消耗品一律专购国货”,这说 明民国政府倡导使用国货。故选C。,B组 20142018年全国中考题组,考点一 近代民族经济的发展,1.(2018湖南长沙,16,3分)右图是1914年12月 新闻报发表的题为急起直追的时政 漫画,货物上写着“国货出口”,“欧风”吹起 船帆,促使帆船加速前进以追上前面冒着烟的货 轮。该漫画表达的主旨是 ( ) A.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飞速发展 B.第一次世界大战为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机会 C.中
5、国帆船的航速远不如西方国家的货轮 D.中国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紧迫性,答案 B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14年12月”“时政”“国货出口”“欧风吹起船 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漫画表达的主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西方列强忙于战争, 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故选B项。题干信息 强调“时政”和外因“欧风”的作用,A项中的辛亥革命爆发于1911年,不是“时政”,且是内 因;C、D两项只看到表面现象,没有把握漫画表达的主旨。,方法技巧 这是一道历史漫画选择题,解题关键信息在于理解图文材料。解答时,首先要提取 图文有效信息,如时间、漫画文字和标题,把握漫画表达
6、的中心意图,准确理解漫画的内涵;然 后思考这些信息所反映的课本中的知识,作出正确判断。,2.(2017山东潍坊,7,2分)下列诗句中,赞誉张謇的是 ( ) A.七下西洋不辞劳,架起亚非友谊桥 B.应募西联大月氏,为击匈奴开丝路 C.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D.创办实业为救国,天地大生见精神,答案 D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张謇被称为状元实业家,他 主张“实业救国”,曾创办大生纱厂,故D符合题意。A与郑和下西洋有关;B与张骞出使西域 有关;C与左宗棠收复新疆有关,均不符合题意。,3.(2016山东泰安,11,1分)阅读下面民国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统计表。中国民
7、族工业出 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 B.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大量外国资本 C.民族工业打败了列强在华的企业 D.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答案 D 通过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从1913年到1920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其原因主 要是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因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因 此,答案为D。,考查点 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知识归纳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曲折发展(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1956年),4.(2015河南,22,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时人(1846年)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
8、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 闻已无纱可纺。”农民和手工业者在此冲击下纷纷破产。 材料二 18951898年,新建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万元以上的有60多家,棉纺织厂最多。由于 日本棉纱的大量倾销,以及资本雄厚的英、美、德等国纱厂在上海相继设立,加上清政府的苛 捐杂税和官吏勒索,沪、苏、杭一带的华资纱厂从1898年起就开始亏损,其他各地纱厂也难以 维持。 材料三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实行扶植民间轻工业、统一货币、关税自主等政策。19281 937年,中国工业产值年增长率达到8%以上,1936年,工业产值达到近代以来的最高水平。 (1)据材料一,当时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动?结合所学知识
9、,指出这一变动出现的 原因。(2分) (2)据材料二,这一时期的社会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1898年以后纱厂亏损的原因有哪些?(3分) (3)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影响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2分),答案 (1)封建经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1分)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外国商品倾销中国市场。 (1分) (2)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1分)外国商品倾销;列强在华设厂;清政府加重税收;封建官 吏勒索。(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 (3)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封建势力阻碍;实业家的投资;统治阶级的政策。(2分,答出其中任意两 点即可),解析 (1)大机器工业生产的“洋布”价格仅为手工生产的“梭布
10、”的三分之一,从而导致农 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据此回答“变动”。“原因”根据材料一中“1846年”这一时间 信息,结合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的内容来回答。(2)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 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使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1898年以后纱厂亏损的主要原因可从 材料二中“由于日本棉纱的大量倾销”“英、美、德等国纱厂在上海相继设立”“加上清 政府的苛捐杂税和官吏勒索”归纳出两点即可。(3)由于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影 响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国内外反动势力的阻挠破坏、中国实业家的投资、统治 阶级的政策等。,5.(2014山东聊城,34,11分)实现工业化是中国
11、人梦寐以求的愿望。请回答: (1)洋务派在新旧交替的历史背景下开始近代工业建设。洋务派工业建设的成就有哪些?(2分) 作用是什么?(2分)将答案分别填写在下面的表格里。,(2)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 三;河洛以北,万不得一。”这段话反映了近代工业发展的什么问题?(1分) (3)近代工业举步维艰,制约其发展的主要有资金、技术、市场、政治环境诸方面因素。将制 约近代工业发展的具体表现分别填写在下面的表格里。(4分),(4)近代许多工业品都带有“洋”字,如洋车、洋枪、洋炮、洋油、洋布、洋灯、洋伞等,今天 这些词语大都消失了。洋名消失的
12、主要原因有哪些?(2分),答案 (1)本问共4分。,(2)问题:发展不平衡;南方先进、北方落后;东南沿海发达,内陆地区落后;兴办工业观念落 后;对工业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1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得满分。) (3)本问共4分,答出表中任意四点即得满分。,(4)原因:新中国成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实现了民族独立;国家大力发展工业;工业 化建设突飞猛进;民族制造业水平提高快;改革开放;工业品市场供应充足。(2分。每点1分,答 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解析 本题第(1)问考查的是洋务运动的成就和作用,回答时应注意从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两 方面列举成就,作用可以从西方技术的引进、人才的培养、对民族工业
13、的诱导、抵制外国经 济侵略等角度总结。解答第(2)问的关键是理解材料,材料反映了近代工业发展不平衡的问 题。解答第(3)问时一定要一一对应,所填写内容要符合要求。第(4)问可以从新中国成立、国 家大力发展工业等角度回答。,考点二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1.(2018北京,13,1.5分)社会变化反映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以下是上海白渡桥平均每天通 行情况表(单位:次)。材料反映出 ( ),A.等级观念的消失 B.娱乐方式的多样化 C.民族工业的发展 D.交通工具的近代化,答案 D 材料表明“汽车”“有轨电车”等新式交通工具,逐渐取代“马车”“轿子”等 传统交通工具,体现了交通工具的近代化。,2.
14、(2018广东,10,3分)1912年春,广东省临时省议会上首次出现了数十名女性代议士的身影。同 年秋,湖北省议会也特设了女子旁听席。上述材料说明 ( ) A.女性政治地位有所提高 B.广东女性地位比湖北高 C.男尊女卑思想被彻底打破 D.女性参政议政权利得到保障,答案 A 阅读题干,抓住时间信息“1912年春”,判断出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根据“广东省 临时省议会上首次出现女性代议士”“湖北省议会也特设了女子旁听席”可以判断出 辛亥革命后,女性的政治地位有所提高,但不能说明广东女性的地位比湖北高,也不能说明女性 参政议政的权利得到保障,故A项正确,B、D两项错误;男尊女卑思想在当时并没有被彻底打
15、 破,故C项错误。,3.(2018陕西,16,2分)1912年,孙中山在给上海中华国货维持会的复函中说:“礼服在所必更,常 服听民自便去辫之后,亟于易服,于是争购呢绒,竞从西制,致使外货畅销,内货阻滞。”由 此可见辛亥革命 ( ) A.传播民主科学观念,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 B.促进中国服饰近代化,冲击传统生活习俗 C.传入西方思想观念,中国服饰开始近代化 D.开始机器化生产服装,加剧崇洋媚外现象,答案 B 本题考查对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在服饰方面发生变化的实质的理解。题干材料中 孙中山强调“西方服饰对剪去发辫的民众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以致出现了“西方服饰畅销, 中国传统服装滞销”的现象。这一现象
16、是伴随着辛亥革命到来的,这说明了辛亥革命对中国 传统生活习俗造成了冲击,故选B。A应该同新文化运动有关,排除;西方思想观念传入并不是 在辛亥革命后才开始的,排除C;D观点明显错误。,4.(2018安徽,5,2分)下图是1912年1月1日出版的申报,其表明申报 ( )A.创办于辛亥革命期间 B.专门报道政治新闻 C.宣传了民主革命思想 D.是革命派的机关报,答案 C 本题考查申报的创办、刊载内容、社会影响、地位。据出版时间“1912年1 月1日”及刊载内容“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文今日履任”等,可知C项符合题意。申报 创办于1872年洋务运动期间,排除A项;申报刊载有新闻、评论、广告等,是当时人们
17、获取 信息、了解社会的传媒工具,排除B项;当时革命派的机关报是民报,排除D项。,疑难突破 材料型选择题有时会附加一些与解题无关的信息来增加试题的难度,转移注意力, 干扰正常思维,学生往往会被误导。因此,在分析题意时要全面理解题干的中心思想,尽可能地 排除题干中的无关信息。要正确运用所学知识去理解、判断、比较,从各选项中选出正确答 案。,5.(2017山东潍坊,8,2分)服饰,自古受到中国人的重视,与人的身份地位、思想观念密切相关。 民国初年颁布的服制规定:官员不分级别,统一着装。这一规定体现了 ( ) A.自由思想 B.平等思想 C.博爱思想 D.专制思想,答案 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
18、的能力。古代服饰与人的身份地位相关,体现了不 平等的思想观念;民国初年,“官员不分级别,统一着装”,体现了平等的思想。自由、博爱、 专制思想均与题干主旨不符。故正确答案为B。,疑难突破 本题以服饰为主题切入,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时注意把握 “民国初年”“不分级别”,即可作出正确判断。,6.(2017山西,6,2分)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登载了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 告:“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一现 象说明了 ( ) A.自然经济的迅速瓦解 B.社会阶级分化的加剧 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答
19、案 C 题干中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涉及“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 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新式商品,这反映了近代随着列强的入侵,大量新式商品传入 中国,人们的物质生活时尚发生了变化。故选C。材料未提及自然经济的迅速瓦解和社会阶 级分化的加剧;材料中虽提到上海新报,但无法说明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故A、B、D排 除。,疑难突破 解答此类题目要抓住关键信息,分析出现象背后反映的本质。本题关键信息是 “外国杂货”“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这些 外国商品在中国销售说明了中国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7.(2016山东泰安,9,1分)在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冲
20、击下,新的事物和思想观念影响着中国的社 会生活。下表反映的是 ( ),A.大众传媒的发展 B.习俗风尚的变革 C.交通工具的更新 D.通讯设施的完善,答案 B “发式”“服饰”“称谓”“礼节”“脚形”方面的变化属于习俗风尚的变革。 因此,答案为B。,8.(2017内蒙古包头,1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落后的中国被迫向世界先进文明靠拢。西方 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舶来洋货,西方文化逐步渗透到国民生活中。戊戌变法时的维 新派,主张“断发易服”以便于“与欧美同俗”。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更具有了反清 革命的色彩,资产阶级在社会政治变革
21、的同时,也对陈旧陋习加以改造,这具有开启民智的意 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剪发辫、易服饰等法令,推进社会风习的改良。这些新的变化 有助于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根据材料,概括近代前期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影响。(6分),答案 原因:鸦片战争打破闭关锁国政策;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资产阶级政治变革的推动; 南京临时政府法令对习俗的改造。(4分) 积极影响:开启民智,促使人们观念更新;促进近代社会新陈代谢。(2分),解析 鸦片战争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同时也打开了中国国门。此后,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 西方工业文明也逐渐传入中国。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不仅在政治、经济
22、和思想上推 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在风俗观念上也起了推动作用。,知识拓展 社会习俗随着时代变迁而改变,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如中华民国成立后下令 废止缠足,体现了男女平等。跪拜礼逐渐被鞠躬礼取代,“大人”“老爷”称谓被“先生” “君”取代,体现了人人平等的观念。剪发辫不仅革除陋俗,还带有革除民族压迫象征的意 义。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文明礼仪还是要强调的,平等不等于无礼。,以下为教师用书专用,9.(2018内蒙古呼和浩特,5,1分)1872年,申报在上海创办,在它有关圣诞节的报道中,经常使 用“外国冬至”“西国冬至”“洋冬至”等字样,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社会 ( ) A.对侵略者的厌恶 B.中西交融的
23、情形 C.全盘西化的态度 D.天朝上国的心理,答案 B “冬至”体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而“圣诞节”属于西方基督教文化。申报 把圣诞节描述为“外国冬至”“西国冬至”“洋冬至”,体现了中西文化的交融。,10.(2018江苏南京,8,1分)“兹查通都大邑,剪辫者已多。至偏乡僻壤,留辫者尚复不少。 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此“令”的颁行时间应是 ( ) A.1898年 B.1912年 C.1919年 D.1927年,答案 B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了革除社会陋俗,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法令,强 令男子剪掉辫子。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故选B项。其余三项可
24、排除。,11.(2017四川成都,9,2分)纪录片复兴之路的解说词中写道:“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 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这种“感受”源自中国 ( )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 近代社会性质的改变 近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 满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A. B. C. D.,答案 C 据材料“皇帝倒了,辫子剪了”可知该事件是辛亥革命。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等法令,近代社会生活习俗发生了变化。改变近代社会性质的历 史事件是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排除,故选C项。,12.(2015山西,7
25、,2分)歌谣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映。下列歌谣反映了民国时期社会习 俗变化的是 ( ) 旗袍西服中山装,穿着舒适又大方 辫子搭肩三尺长,之乎者也说荒唐 禁缠足,倡女权,男女平等新追求 称先生,道某君,人格平等意义深 A. B. C. D.,答案 A 民国时期政府颁布了多项政策,促使当时的社会习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 现为:“装束变化”,西服、中山装流行,剪掉辫子;“称谓变化”,废除老爷、大人等有损人格 的称呼;“礼节变化”,鞠躬、握手礼代替跪拜礼等;“语言变化”,白话文逐渐取代文言文。 故选A。,考点三 近代新式教育和文学艺术的成就,1.(2016辽宁沈阳,3,2分)一九一年,诏办经济
26、特科,废去八股,整顿翰林院,复办京师大学堂;一 九三年,张之洞奏请递减科举;一九五年,会奏应请自本年始,即停止乡会及各省岁科考 试。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近代中国哪一方面的变革 ( ) A.教育 B.外交 C.娱乐 D.习俗,答案 A 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一九五年即停止乡会及各省岁科考试” 指1905年废除科举制,科举制的废除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故材料反映了教育方面的 变革,正确答案选择A。,2.(2015湖北孝感,11,1分)中国职业学校教育始于同治五年,最早由左宗棠在福州船政学堂实 施,初称“实业教育”,1917年改称“职业教育”。戊戌变法期间,清政府改科举,废八股,大力 兴办
27、教育,创办的 成为中国近代最早的一所体制完备的高等学府 ( ) A.京师大学堂 B.北京大学 C.时务学堂 D.京师同文馆,答案 A 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是京师大学堂,后来改名为北京大学。,A组 20162018年模拟基础题组,三年模拟,考点一 近代民族经济的发展,1.(2018邢台十五中模拟,9)近代以来,列强入侵,国家危难。为了民族振兴和祖国富强,张謇等 一批爱国知识分子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和聪明才智。下列史实和张謇无关的是 ( ) A.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 B.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C.是主持修建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 D.是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答案 C 本题考查实业家张謇的有关史
28、实。结合所学可知,主持修建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 是詹天佑,不是张謇。,2.(2018雄安新区测试,33)毛泽东在回顾中国发展的时候,提出有四位实业界人士是 不能忘记的:“他们是搞重工业的张之洞、搞化学工业的范旭东、搞交通运输业的卢作孚和 搞纺织工业的张謇。”题干中的“”处应该填写的是 ( ) A.民族文化 B.民族工业 C.社会变革 D.传统文化,答案 B 本题中提到的人物是中国近代实业界的杰出代表,他们试图通过发展实业的方式 挽救中国。B项正确。,考点二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3.(2018廊坊二模,16)1906年1月,两广总督岑春煊发布示谕,痛斥下跪请安的礼俗,宣布两广官 员在下级晋见上级时
29、,一律废除跪拜请安之礼。同年春,江苏巡抚陈夔龙也通令全省,在废除跪 拜礼的同时,禁止在公札中使用“卑”字。此后,各省纷纷效法,废除跪拜请安礼风行全国。可 见当时官场提倡 ( )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废尊卑,求平等 D.廉洁勤奋,答案 C “废除跪拜请安之礼”“禁止在公札中使用卑字”说明当时官场出现了新的 气象废尊卑、求平等。,4.(2017衡水部分重点初中强化测试,13)下图反映的是某一事件对社会习俗的影响,对此下列 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官场称呼“老爷”“先生” B.人们开始改用公历 C.中山装和西装开始流行 D.婚礼开始西方化,答案 A 本题为否定式选择题,结
30、合图片和注释可以确定“某一事件”为辛亥革命。辛亥 革命后,取消“老爷”“大人”等称谓,代之以“先生”等称呼。因此A的表述错误,符合题 意。,5.(2017石家庄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测,12)下列现象共同反映了近代社会某一方面的发展趋势。 这一趋势指的是 ( )A.政治民主化 B.经济工业化 C.思想自由化 D.生活现代化,答案 D 本题中三幅图片均同人们的社会生活相关,反映了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体现了生 活的现代化。,考点三 近代新式教育和文学艺术的成就,6.(2018秦皇岛海港二模,12)下图是“1895年至1919年中国报刊数量的增长”统计图。下列表 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甲午战后,有识之
31、士为宣传维新变法纷纷办报 B.报刊数量的增长与近代中国的政治变革密切相关 C.1919年报刊数量猛增缘于思想文化运动的促进 D.中国报刊数量增长反映了国人是办报的主体,答案 D 解答本题注意将选项内容和图片内容相结合。通过图片可知“1895年”后报刊数 呈增长趋势,故A表述正确;1919年报刊数量呈现猛增态势,这同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促进国 人的思想解放有关;报刊数量的增长与中国的政治变革(如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密切相 关。统计图不能反映当时国人是创办报刊的主体。,7.(2018邢台十五中模拟,14)上海商务印书馆以出版新式教科书而享誉近代。1933年该馆出版 了新的历史教科书,书名冠以“复
32、兴”二字,寓意相当深刻。下列事件与之相关的是 (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南京大屠杀,答案 A 解答本题注意题干时间。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导致国人对国家命运的担 忧,因此出现了实现国家独立和复兴的呼声。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卢沟桥事变和南京大屠 杀均发生于1937年。A项正确。,8.(2016邯郸一模,20)维新派认为:“泰西之所以富强,不在炮械军兵,而在穷理劝学。”“今日 振兴之策,首在育人才。”这表明 ( ) A.发展教育和培养人才是民族振兴的关键 B.近代教育目标是培养实用性人才 C.近代教育关注社会科学知识和政治制度 D.近代教育冲击了国民头
33、脑中“学而优则仕”的思想,答案 A 解答本题应注意题干材料中的“泰西之所以富强而在穷理劝学”“振兴之 策,首在育人才”,其强调的是民族振兴的关键在于发展教育和培养人才。因此本题答案 为A。,9.(2016石家庄桥西模拟)给下面的知识清单确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 ) 1898年 京师大学堂创办 1904年 奏定学堂章程颁布 1905年 废除科举制 1911年 明令废止小学读经课,大学不设经科 19111913年 初等小学实行男女同校 A.民族工业兴起 B.民主思想传播 C.近代科技成就 D.近代教育起步,答案 D 表格中的内容都同近代教育的发展有关,故正确答案为D。,B组 20162018年模拟提
34、升题组 (时间:30分钟 分值:35),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1.(2018石家庄裕华一模,12)B点以后中国铁路里程出现这种发展趋势的原因是 ( )A.洋务运动推动了铁路修建 B.列强经济侵略加剧的影响 C.近代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D.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答案 B 本题为典型的折线型选择题。B点位于“1894年”,结合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 国战败,此后列强加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通过修筑铁路、强迫贷款等方式掀起瓜分中国的狂 潮。故当时中国铁路的发展同列强侵略加剧关系密切。,2.(2018保定一模,13)1933年广州有报纸报道:汉口市上有三种女人,四寸半高跟摩登女郎,三寸 金莲
35、的乡间小姐,还有截发而装脚的改组派。第一种是阔人的姨太太,第二种是纱厂的女工,第 三种是中等人家的管家婆。该材料说明了 ( ) A.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B.辛亥革命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陋习 C.新文化运动反封建不够彻底 D.民族工业发展彻底解放了妇女,答案 A 本题描写了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汉口市上的三种不同风格的女人表明了近代中 国社会风俗呈现多元化特征。,3.(2018邢台十五中模拟,8)申报报道民国一场婚礼:“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宣读婚 约,互换约指,才一鞠躬,即携手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 A.大众传媒的普及 B.男女实现了平等 C.西
36、方思想的影响 D.封建思想的根除,答案 C 题干中的“东洋头”“西式衣”“互换约指”“鞠躬”等属于西式装束与西式习 俗,体现了西方思想对民国婚礼的影响。,4.(2018唐山路南二模,16)“初创时期的商务印书馆主要是印一些商业用品,如名片、广告等, 因此称为商务。张元济主持馆务工作后,聘请知名学者编撰新式教科书,相继出版了整套 初等、高等小学教科书,深受读者欢迎,为新知识、新思想的传播和教育事业的普及作出了重 要贡献。”上述材料说明 ( ) A.商务印书馆于1897年在上海创办 B.商务印书馆创办人是张元济 C.商务印书馆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出版机构 D.商务印书馆为近代文化传播与发展作出突出
37、贡献,答案 D 本题描述的是商务印书馆编撰新式教科书,受到读者欢迎,最后一句最为关键,突出 了商务印书馆的作用,表明其为近代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贡献。,5.(2017保定清苑一模,14)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为中国政治变革 与思想革新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促进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对帝国主义经济侵略起到了 抵制作用。下列叙述与材料观点相符的是 ( ) 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提供了阶级基础 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辛亥革命兴起的物质基础 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 A. B. C. D.,答案 B 洋务派创办的近
38、代工业并非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所以排除,故答案为B。,考查点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解题指导 本题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作答错误率较高,主要原因在于对材料的解读不够具体,对 教材内容的掌握不够全面。,6.(2017石家庄长安一模,13)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正式通过服制法,规定礼服礼帽 “用本国纺织品”。该规定实质上反映了 ( ) A.中国民族工业生产水平的落后 B.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C.政府极力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 D.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答案 C 中华民国颁布相关法规要求礼服礼帽“用本国纺织品”,这是出于保护民族工业 的目的,C项正确。其余三项与题意不符。,考查点
39、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疑难突破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推行了一些政策,推动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7.(2016保定二模,12)读“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示意图”,图中两次发展水平下降出现的共 同原因是 ( )A.中国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化 B.帝国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 C.中国政府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 D.中国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答案 B 解答本题首先应从图中确定两次发展水平下降的时期分别是19191927年和1937 1949年。前一个阶段发展水平下降的原因主要是一战后帝国主义势力的卷土重来;后一个 阶段发展水平下降的原因主要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内战的爆发。故本题答案为B。,考查点 中国民族工业的发
40、展趋势,知识拓展 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产生; 缺少资本原始积累; 从外国引进机器; 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先天不足 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地区,内地很少; 轻重工业比例失调; 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很小,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遭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 后天畸形,8.(2016石家庄裕华毕业班模拟)据统计,华人投资的近代企业中工人数量由1913年的27万人增 长至1919年的55万人,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洋务运动的开展 B.工人运动的不断发展 C.西方列强深陷一战 D.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答案 C 本题叙述的是19131919年华人投
41、资企业中工人数量增加的情况,这也从一个方 面说明了近代企业规模的扩大。列强深陷一战、无暇东顾是其主要原因。故本题正确答案 为C。,考查点 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与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易错警示 本题容易误选B,题干考查的是工人数量增加的原因,因此就会导致部分考生从 “工人运动的不断发展”方面寻找答案,但本题还有一个关键信息就是19131919年这一时 间段,从外部环境而言,西方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侵略,促使中国民族经济 得到发展,进而使工人数量出现了增加的趋势。,二、非选择题(共19分),9.(2018石家庄桥东期末,29)根据下表,回答问题。,表1 各时期英国输入中国商品总值表(部
42、分),表2 各时期外国资本在华企业统计表(部分),(1)表1中“金额”的变化趋势是什么?为了形成这种“趋势”,英国采取了哪些卑鄙的手段(或 方式)?(3分) (2)表2中“企业数量”急剧增长与哪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直接有关?结合表中信息和所学知 识分析该条约给中国带来的积极影响。(3分) (3)比较上述表格,概括19世纪中后期列强经济侵略方式发生了怎样的转变。(2分),答案 (1)逐年增多。先是向中国走私鸦片,从中牟取暴利;后通过鸦片战争签订一系列不平等 条约打开中国大门,进行商品倾销。 (2)马关条约。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使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等。 (3)由商品输出为主
43、变为资本输出为主。,解析 本题材料以表格形式呈现,内容简洁,为考生解题提供了便利。第(1)问注意表中的时 间,据此确定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等内容;第(2)问第一小问需要从具体时间方面思考,第二小 问要从民族工业发展、无产阶级壮大等角度回答;第(3)问经济侵略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变为 资本输出为主。,10.(2016石家庄模拟,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范旭东于1916年开始了永利碱厂的筹备事项。制碱原料中盐的用量最大,范旭东通 过各种关系将工业制碱用盐免税的请求传达给政府,政府下发了“为提倡实业起见,始予照 准”的训令,落实了永利公司制碱用盐免税之事。 材料二 中国纯碱市场,一向由英商卜
44、内门公司垄断。一战期间,英货中断,碱价猛涨。爱 国资本家范旭东等于1918年在天津塘沽创办了永利碱厂(资本200万银元)。卜内门公司 多次直接对永利碱厂进行威胁和破坏,加之一战以后,碱价猛跌,碱厂的建设面临重重困难。但 是,在范旭东的主持下,侯德榜等人努力奋斗,排除了各种障碍,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掌握了 苏尔维制碱技术的奥秘,碱厂终于在1925年开始正式出碱从此,打破了卜内门公司的垄断, 并在此后与卜内门公司的竞争中取得了明显的优势。这是民族工业取得的一个重大胜利。 (1)据材料一,指出永利碱厂获得政府什么政策的扶持。(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永利碱厂发展过程中遭遇到的困难。(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5分),答案 (1)政府对永利碱厂需要的盐进行免税。 (2)外商垄断市场;外资企业的威胁和破坏;碱价猛跌的困扰;自身技术的不足。 (3)爱国资本家投资实业的热忱和努力;辛亥革命的推动;民国政府的政策支持;群众性反帝爱 国运动的推动;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解析 第(1)问根据“政府下发了为提倡实业起见,始予照准的训令,落实了永利公司制碱 用盐免税之事”作答;第(2)问注意从材料二中总结,要从英商的垄断、破坏和威胁,碱价的暴 跌等方面作答;第(3)问注意从政府的扶持、投资环境、爱国人士的努力等角度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