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宗教文化概论,主讲人: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郝玉香,第二讲,宗教的起源与发展,主要内容,第一节 宗教的起源问题第二节 宗教的起源与发展第三节 古代阶级社会的国家民族宗教,第一节 宗教的起源问题,一、关于宗教起源问题的不同解释二、各派宗教起源论三、宗教起源的认识论根源和社会历史根源四、宗教的社会需要五、现代人的宗教需要,一、关于宗教起源问题的不同解释,(一)信教者的解释,1超自然的神圣渊源2神启说 3圣人得悟,佛陀菩提树下悟道,传说中的女娲抟土造人,1自然形成论,灵魂观念,自然崇拜,祖先崇拜,2人为制造论,图腾崇拜,包括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道教等被认为是人为宗教。,3麦克斯缪勒的三线索说,单一神
2、教,多神教,一神教,众神处于无序 的松散状态下,在最高神的领 导下,众神结 为一个整体。,否定从前的所 有神,只追求 一位至高的神。,(二)世俗学者者的解释,自然神话学派的“自然神话说”。认为宗教和神话中的“神”都是自然力的人格化;,史密斯(英国)、笛尔凯姆(法国)和弗洛伊德等人的“图腾说” 马雷特、金、弗雷泽等人的“前万物有灵论”,英国人类学家泰勒的“万物有灵论” 斯宾塞的“祖灵论”,神农尝药图,二、各派宗教起源论,三、宗教起源的认识论根源和社会历史根源,(一)宗教起源的认识论根源,“对于一种征服罗马帝国、统治人类文明达1800年之久的宗教(基督教引者注),简单地说它是骗子手凑集而成的无稽之
3、谈,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要根据宗教借以产生和取得统治地位的历史条件,去说明它的起源和发展,才能解决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第19卷第328页,1956年),“哲学唯心主义是把认识的某一特征、方面、部分片面地、夸大地发展(膨胀、扩大)为脱离了物质、脱离了自然的、神化了的绝对。”(列宁选集第2卷,第715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认识根源的问题,侧重要解决人类的宗教观念是如何形成的问题。,1宗教产生的历史流程,灵魂观念,泛灵论,观念的实在化,宗教崇拜,人格神,2宗教产生的现实流程,从现有的 文化中得到 宗教观念,在个人幻 觉中得到 神秘体验,在群体中进 行暗示和感 染,形成集 体
4、表象,实体化和崇拜,“在远古时代,人们还完全不知道自己的身体构造,并且受梦中景象的影响,于是就产生一种观念:他们的思维和感觉不是他们身体的活动,而是一种独特的、寓于这个身体之中而在人死时就离开身体的灵魂的活动同样,由于自然力被人格化了,最初的神产生了。”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第3卷第515页,1972年)。,(二)宗教起源的社会历史根源,1自然压迫是宗教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初期,由于生产力的低下,人和自然的关系主要表现为自然对人的压迫。在人们不可能真正了解自然过程的原因、并凭借自己的力量控制自然过程的情况下,自然只能表现为一种可怕的异己力量。受自然的淫威而摆布的人们不得不
5、以自然为依赖和畏惧的对象。在这个前提下,他们把各种自然事物或现象的原因解释为某种异己的精神力量的活动,并以感激、虔敬和畏惧的心情对之加以崇拜,力求与之修好。这就形成了最初的以自然为崇拜核心的宗教。,同时人们在自然崇拜的活动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仪式规定,以为只有按照这些规定的要求向自然对象表示谢恩或悔罪,才能长久地得到自然的恩宠。与此伴生而来的是最早的禁忌观念,违背了仪式规定的行为即是犯了禁忌。,所谓自然压迫,是指“在原始人看来,自然力是某种异己的、神秘的、超越一切的东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672页,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于人类具有永恒的意义。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改
6、造和认识自然的能力,从而不断地把自己从自然的压迫中解放出来。但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彻底消除自然压迫的因素,既便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还是不得不在许多方面受到自然的压迫。自然按其本身固有的规律的运动始终在不同程度上成为人们不能抗拒的异己力量。这样认识和消除自然压迫便成为各个历史时代宗教的一个基本主题。不能自觉地把握自己命运的人们在宗教中以幻想的方式与自然建立起一种精神联系,使得异己的自然在观念中转变成为人的自然。因此,考察宗教起源的社会历史条件时,必须把自然压迫的影响作为首要的因素加以研究。,2社会压迫和自然压迫的结合是阶级社会条件下宗教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其一,自然崇拜宗教里的神灵
7、虽各司其职,但并无地位尊卑之分。 其二,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原始氏族社会中,各个成员与宗教崇拜对象的关系是同等的,没有专职僧侣祭祀和一般信徒的区分。整个氏族以集体的方式与宗教崇拜对象发生联系,宗教活动必须由群体社会成员共同参加,宗教的禁忌、律令和各项道德义务必须由社会成员全体共同遵守。 其三,宗教以神灵的绝对命令有力地干预人的现实生活,成为调节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这样原始社会的宗教经过长期的发展,终于成为一切社会生活的基本形式。人的一切活动都具有宗教的色彩。,原始宗教条件下宗教与人关系的特点,在阶级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根本利益的对立。整个社会因此分化为两个根本对立的集团。为了维护和巩
8、固少数人对多数人的奴役关系,剥削阶级国家机器应运而生,取代了昔日的氏族社会组织机构,成为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暴力统治工具。这样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本身就变成了一种与现实的人相对立的异己力量。人们不得不在继续承受自然压迫的同时,又承受着由阶级对立造成的社会压迫。单是自然压迫就已使人处于严重的苦难之中,而社会压迫则给人造成更为可怕的苦难。自然压迫和社会压迫的结合,构成了宗教在阶级社会条件下的根源。,阶级社会里人与人关系的特点,所谓社会压迫,是指“人们就像受某种异己力量的支配一样,受自己所创造的经济关系、受自己所创造的生产资料的支配,因此,宗教的反映过程和事实基础就继续存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3
9、55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阶级社会的宗教与人关系的特点,首先,虽然同样反映了人的苦难经验,但在阶级社会的宗教中由社会的不公平而导致的人间痛苦居于主要地位。其次,宗教力求对人的现实苦难的原因进行解释。各个宗教在这一点上多少有点不同,但比较普遍的是把人之受苦归于人 在宗教道德上的过失。人的现实境遇被解释为神的公允安排。第三,既然人受苦的原因是在宗教道德方面的欠缺,那么,加强宗教道德修养便成为克服苦难的根本途径。,“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像它是没有精神的制度的精神一样。”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第1卷第2页
10、),首先,这种宗教包含着对以往宗教传统的继承和发展。继承既定的宗教传统总是阶级社会中宗教形成的基本前提之一。第二,虽然从一般意义上说,自然压迫和阶级压迫是阶级社会宗教形成的最终根源;但是,这并不排斥宗教起源所需的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这个特殊条件就是社会生活中出现广泛而深刻的危机。社会危机往往成为宗教运动的前驱。为新生宗教的传播创造了必备的社会基础。第三,阶级社会的宗教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有较多的人为因素。,阶级社会的宗教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特点,(三)正确认识宗教的社会历史根源,1、社会历史条件作为人的历史活动的前提,本身具有双重的意义,首先,它为人的历史活动提供了超越的对象。其次,社会历史条件
11、也是人从事历史活动的客观限制。,一方面,任何时代的人都只能以当时的那些社会历史条件为对象,实现有限的超越。 另一方面,人对社会历史条件的超越方式也不能超出客观条件的许可。,作为历史活动的主体,人在遭受来自客观方面的沉重压迫时,迫切地需要对自己的命运和历史归宿加以认识。人意识到种种外在力量对自己的压迫,希望从中发现历史的必然性。但是,在实践中没能掌握必然的人,在思想观念中也就不可能把握必然。历史的本质和人生的命运作为一个未知对象,充满了神秘色彩。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得不从宗教的角度来认识问题。宗教从各个角度对人的现实苦难的原因的解释,成为异己力量压迫和支配下的人对自己苦难经验的反思。然而人们需要
12、的绝不是单纯地解释现实,更重要的是改变现实。在实践中软弱无力的人愈加迫切地需要在精神中超越客观对象的束缚,进入自由领域。因此宗教用想象的真善美填补了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匮乏,给心灵受到的创伤人们带来了一线希望和安慰。,2、宗教形成和发展有客观的必然性,宗教是根据现实生活中人的需要而历史地、必然的产生出来的。具体地分析各种社会历史条件,分析人们在这种客观基础上形成的需要以及客观条件所允许的人们满足自己需要的方式,是认识宗教起源问题的核心所在。离开了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离开了这些客观条件造成的人的实际需要,任凭谁也不能凭空创造出一个宗教。把宗教归结为欺骗的产物,实际上是退回到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无神论者
13、的水平。这种说法不仅没有科学的说明宗教起源问题,反而掩盖了宗教产生的客观基础。用偶然性的因素来说明历史的必然现象,其科学性就失去了保障。,3、社会历史条件是认识宗教起源问题的核心,四、宗教的社会需要,(一)宗教需要是宗教存在的直接动因,我们前面所讲的宗教产生、存在、发展的根源,也就是习惯上归结为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压迫,这是一种客观的社会存在,但它又会派生出一种精神现象,这就是特定社会中人们的宗教心理需要,而各种宗教观念和宗教体系也正是顺应了这种社会需要,才能应运而生,蓬勃发展。而如果与特定的社会需要不相适应,则要么是传统宗教的衰落或革新,要么是产生各种新的宗教。,恩格斯指出:“创立宗教的人,必须
14、本身感到宗教的需要,并且懂得群众对宗教的需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第19卷,第328页,1956年),(二)宗教需要的种类,1社会对宗教的需要如犹太民族救亡的需要。道教在动乱社会对养生、送死、祈祥、消灾的需要的满足,统治阶级控制社会的需要,下层群众反抗压迫众宣传和组织的需要。2满足个人心理方面的需要如归属感,临终关怀,群体交往,心灵宁静,爱心宣泄,道德规范,艺术审美等。,(三)宗教需要的特点,1神圣性: 如基督教的天堂、上帝之城,佛教的西方极乐世界,道教的天庭仙境。 2理想性: 对现实世界的否定中对理想世界的追求,追求人人平等,没有压迫、剥削、争斗、冲突,物质极为丰富(如佛教的西方
15、极乐世界由七宝构成)而这理想实际上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3情感性: 追求情感的寄托,爱上帝、爱众生,又接受神灵的爱。追求心灵的宁静、和谐、安详、喜悦。,五、现代人的宗教需要,(一)现代社会仍然存在宗教的土壤,1双重压迫的苦难依然存在2精神需求的多元化,长春百国兴隆寺,2007年2月25日,各大媒体纷纷探访长春百国兴隆寺,追寻陈晓旭的踪影并对她出家的新闻多方求证。经客堂僧证实,陈晓旭的确在此接受了高僧常慧法师剃度,法号妙真。,(二)现代人的宗教需要,1现代社会急剧的转型,价值观念失衡,旧的信念破灭,需要有新的信仰填补。 2宗教给人以依赖和寄托,宗教使人得到终极关怀。 3大量的社会矛盾、问题、冲突、
16、阴暗面,个人无力解决,寄托彼岸世界。,据我国有关部门披露,近年来,精神障碍在我国发病率中已上升为第一位,从50年代的2.7上升为13.4,国内各类精神疾患者达1600万人,全年因精神问题而自杀的达20万人。,“烈士暮年已学佛”,(二)现代人的宗教需要,4人际关系冷漠,需要寻求情感补充。从宗教群体内部得到情感寄托和交流。 5宗教可以满足人类伦理道德的需要。 6宗教艺术可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宗教艺术,语言艺术 表演艺术 造型艺术 综合艺术,“仰止佛陀, 完成在人格, 人成即佛成, 此名真现实。” 太虚大师,第二节 原始社会宗教观念的产生,一、研究宗教起源的方法论问题二、原始社会宗教观念的产生与
17、发展三、宗教发展的一般历史过程,一、研究宗教起源的方法论问题,1唯物论的观点和方法,2民族学的方法,3人类学和考古学的方法,人类学、考古学正是根据远古遗物,通过比较研究,分析原始人类智力(思维、语言)的发展,推知其遗存物的用途与性质,并进一步判断宗教观念和宗教活动的产生和发展。,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人,令我们了解三千多年前祖先的样子及其生活状况。,宗教发端于原始社会的氏族制社会,是随着氏族制的形成而产生的;人类最早的宗教是原始氏族的伴生物,是作为氏族制的上层建筑而出现的。考古发现,迄今人类最早的宗教遗迹是反映灵魂观念和亡灵崇拜活动的原始墓葬。墓葬开始于旧石器时代中期,普遍化于旧石器晚期和新石器时
18、代。人类学和考古学同时也证明,这一时期也是氏族和氏族制逐渐形成的时代。,二 、原始社会宗教观念的产生与发展,(一)旧石器时代宗教观念的产生,1旧石器时代的早期,人类还没有完全独立于自然的自我意识,不可能产生宗教观念。2旧石器时代中期神灵观念3旧石器晚期宗教观念的增强,(二)新石器时代原始宗教的形成,1宗教观念的进一步发展,(1)灵魂观念加强,形成万物有灵论。 (2)女性崇拜观念盛行。 (3)巫术和法术观开始形成。,牛河梁出土的泥塑女神头像,红山文化的一个重要发现是牛河梁的女神庙。室内发现有大量的人物塑像碎块,有头、肩、手以及乳房等部位的残块,均属女性。头部真人大小,面涂红彩,双眼镶嵌青色玉片。
19、这是中国最早的女神像。在女神庙东南方向,有一个土坑,底部烟熏火烧痕迹,是祭祀女神的地方。,自然崇拜,当原始人在大自然面前感到自身的妙少时,就将自然现象如风、日月、火山、大地等视为神灵,顶礼膜拜,祈求他们为人类消灾降幅,这就是最初的宗教信仰自然崇拜,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湖海、动植物、火与石、土地等都是崇拜的对象。从中国古籍记载来看,最为流行的是对太阳、土地的崇拜。,2各种宗教崇拜的形式,如山海经有,曦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十个太阳)。十日住在晒谷,他们并非同时出现,而是一日方至,一日方出。即一个出来,另一个落下来。这里的帝俊是部落联盟的首领,该部族把太阳当作神来崇拜,幻想出“羲和生十日”的
20、血缘关系。,淮南子里又有天上十日并出,祸及人类,于是有弈射十日的传说,后又有夸父追日、嫦娥奔月、天狗吃日月等传说。这些神话都间接的反映了当时人们对太阳的普遍崇拜心理。,2006年4月在黑龙江出现的四日同辉现象,对于土地崇拜更为普遍,即祭地。礼记里有祭地活动的记载即瘗埋,即把供物直接埋入地下,直接向土地礼拜,后来这种崇拜超出了土地自身,进而变成了崇拜人格化的土地神(土地公),实际上转化为崇拜支配土地的一种权威力量,当然祭祀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即社稷的出现。,社稷 通常成为国家的代称,祭祀土地神后来成为历代帝王的重要礼仪活动,而且,社稷的内容、规模、仪式都有记载,对后世影响很大,即使在土地崇拜衰落
21、下去后,人们还是常举行社稷活动。汉唐以后,社神的地位有所下降,祭祀地也不限于一地,即全国各地出现的社坛,社坛后演变为各种土地庙。,古人尊天而亲地,土地广博,不可遍敬,故封土为社而祀之,以报功也。为报答大地之恩赐而奉土祭社,东汉时即称社神为社公或土地神。社神初无姓名。东晋以後,民间以生前行善或廉正之官吏为土地神,遂有人格及姓氏。明清以後,民间又多以名人作为各方土地神。例如:清代翰林院及吏部所祀之土地,传为唐代大文人韩愈。杭州太学一带,原是岳飞的故乡,於是太学就奉岳飞为土地神。现在的土地庙中常配祀有土地婆婆,其俗约起於南宋。,太上昊天玉皇上帝和后土皇地土地公神像,中国古代就有奉土祭社的礼俗。社者,
22、地方之最小行政单位。,天坛祈年殿,北京的天坛是帝王祭天祈谷的地方,四周范围达六公里。坛内的祈年殿、皇穹宇、圜丘坛等建筑工程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图腾崇拜,图腾是印第安语toten的音译,译为他的亲族,他是原始氏族时期产生的一种宗教信仰,是母系氏族社会的产物,因此人们通常把母系氏族社会称为图腾社会。原始人认为,每个民族都有与某种动植物乃至无生物有着亲族关系,此物即被该氏族视作保护者或象征,即图腾,该氏族往往以该图腾命名,一旦确定某种动植物为本氏族的图腾,就不能吃它的肉,也不能杀死它,图腾有使氏族成员更加亲密团结的意义。,将“图腾”一词引进我国的是清代学者严复,他于1903年译英国学者甄克思的社会
23、通诠一书时,首次把“totem”一词译成“图腾”,成为中国学术界的通用译名。,图腾崇拜的主要特征: A.不能杀害; B.是氏族的象征和标志; C.同一图腾的人不能通婚; D.图腾名称后来演变为姓氏, 今天不少姓氏如熊、牛、马、羊 等就是由图腾名称演变而来的;,E.中国古代的图腾形象最早是模拟的动植物自身的形象,如蛇、虎、熊等,后来是半人半兽的形象,传说中的炎帝是人首牛身,女娲是人首蛇身,最后图腾进一步神化,形成了龙风等具有多种动物特征的综合性图腾形象。,生肖与图腾崇拜,彝族图腾壁挂,龙是中国的图腾,他拥有不可思议的力量。中国人们的神秘力量就潜在这龙的存在中。它拥有地球许多不同生物的特征:驯鹿的
24、角,鱼的皮鳞,狮子的口,老鹰的爪,麟的尾巴,恐龙的背骨,豹的鼻毛,鱿鱼的须,山羊的胡子,老虎的牙齿。龙的图腾,以一个非常完整、完美、美丽和强力的形像,出现在人们面前。他体现了一个龙人格、集体的人格。,由于中华文明从曙光时代起,就体现了“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的综合创新,因而龙的形象自始至终体现了多元特征的综合创新,体现了一种“龙德广大,无所不包”的博大襟怀,这是任何一种原始图腾都不可能具有的独特的龙的风格。,总之,龙的本质在于,它源于原始图腾、综合图腾,但又从根本上超越了任何一种原始图腾,综合图腾,从基于狭隘血缘关系的氏族文化象征,升华飞跃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文化象征。,中国古代先民创造了龙: 第
25、一步,作为氏族联盟、部族联盟的文化象征; 第二步,作为多民族融合的原始国家的文化象征; 第三步,作为多元一体、综合创新的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鬼魂崇拜,鬼魂崇拜的主要形式是对鬼进行祭祀活动,这种活动在人死后所进行的丧葬过程中尤为突出。,武夷山风光 悬棺,同天葬、水葬一样,悬棺葬是一种古老的丧葬形式。葬址一般选择在临江面水的高崖绝壁上,棺木被放置在距离水面数十至数百米的天然或人工开凿的洞穴中,有些则是直接放在悬空的木桩上面。武夷山九曲溪两岸的峭壁上,至今仍存有悬棺遗迹十余处。经过碳14测定,白岩和观音岩保存完好的两具船棺距今已有三千多年,随葬的龟形木盘是具有商周青铜文化特征的遗物。,祖先崇拜,在
26、原始氏族社会里,祖先崇拜往往是对于一个氏族共同的祖先崇拜,家庭制度确立以后,除了同族的祖先崇拜以外,又产生了家庭的祖先崇拜。祖先崇拜的目的是为了祈求死去的祖先灵魂的保佑,让子孙安康平安,但是并非所有的祖先都被崇拜,而只有那些生前强有力者或是首领英雄等才被尊奉为部族和家庭的保护神,受到崇拜。,对祖先的祭祀是祖先崇拜的重要形式,人们往往在本族将有特殊功绩的祖先尊为祖神,并设立祖庙供奉起来。祭祖活动一般就在祖庙进行,祖庙不仅是祭祖的地方,而且还成为本族人们进行公共活动的场所。,(三)原始社会末期宗教发展的特点,1自然多神向自然一神崇拜过渡,2自然一神向至高神过渡,3鬼和神的分化和对立,三、宗教发展的
27、一般历史过程,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宗教古代阶级社会的民族国家宗教世界性宗教,这是一个唯物史观的宗教发展模式。,第二节 古代阶级社会的国家民族宗教,原始社会氏族部落宗教信仰发展趋势:其一,是信仰(神、灵)对象的等级化;其二,是出现了地域保护神;其三,是社会分化出了宗教专职者和宗教特权阶层。,三种情况都表明了一种基本的历史事实: 随着氏族部落社会的阶级分化和早期国家 的出现,原始性的氏族部落宗教也逐渐走 向国家化或民族化。,在世界历史上,把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宗教发展为最早的国家民族宗教的民族,是那些在世界历史上最早建立的文明国家,他们是古代埃及,古代的巴比伦,古代的中国,古代的印度,古代的波斯和古代
28、的希腊等。,正如麦克斯缪勒在其宗教学导论中提出的观点:世界历史上的宗教很多,但只有拥有神圣经典的宗教才在世界宗教史上扮演着主要角色,对后来其他地区和民族的宗教信仰发生了重要的深远的影响。这样的主要角色为数很少。主要雅利安人、闪米特人和中国人以及埃及人。,雅利安人,印度人,波斯人,婆罗门教 佛教,琐罗亚斯德教,闪米特人,希伯来人,犹太教 基督教,伊斯兰教,中国人,儒教,道教,由于阶级国家的出现,原始时代的氏族部落宗教发展为民族国家宗教而成为国家的上层建筑。一方面上层贵族维护其特权地位的需要,产生了政治上强化宗教的需要;另一方面,生产力的发展也使祭祀阶级脱离生产、专门从事宗教事务成为可能。只有在这时候,宗教的圣典才有客观的可能适应社会政治的需要而逐步编撰出来。正是有了宗教的圣典,宗教的教义、教理和体制才会日趋完备,它的社会影响才得以扩大和持久。这些早期政治国家发展出来的国家宗教,标志着人类的宗教史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