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生厌学心理分析,第五小组,厌学,是学生对学习活动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等心理状态及其行为中的不良表现方式。厌学通常以一定的行为表现出来,大学生的厌学行为表现在以下诸多方面。,表现,* 在思想上表现为胸无大志,目光短浅,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理想淡漠,信念丧失,没有奋斗目标,整天无精打采,萎靡不振,精神空虚; * 在学习上表现为态度马虎,敷衍了事,得过且过,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把学习当作苦差事,少学为好,缺乏毅力,经常逃课,抄袭作业,考试作弊; * 在生活上表现为懒散,不遵守学习纪律,对学习没有兴趣,浪费时光。,大学生厌学原因分析,1,2,3,4,社 会 因 素,学 校 因 素
2、,家 庭 因 素,个人因素,社会因素,(1)教育体制:以应试教育为主,十几年超负荷的运转,学生们早学够了。所以,一旦跨进了大学的门槛,学生们再也没有向前冲刺的力气了。 (2)社会上拜金主义思潮的影响。55.79%的大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和干扰,产生读书无用的想法,厌倦学习。 (3)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困难。很多大学生对未来的就业形势非常担心。 (4)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沉迷于网络有时候也成为大学生厌学的原因。,学校因素,(1)大学生觉得专业不理想、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式陈旧,是造成厌学的重要原因。 (2)教材内容陈旧,学生看不到学科的发展,从而难以激发其自身内在的学习主动性。 (3)教学方法
3、缺乏创新,教师讲授方式的单一、教材的陈旧、脱离现实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师生之间缺乏教学互动,老师不鼓励。 (5)教学过程单调,考试形式和方法单一。 (6)高校学生评价体系不够合理。 (7)学校管理存在缺陷。,家庭因素,家庭教育的失衡: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家庭教育的失衡又是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摇篮。,个人因素,(一)排斥心理 正在就读的高中生,都怀着各自的理想、追求,为自己将来要上的大学和学习的专业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但这些与现实总会有些差距。高考后,由于种种原因不能满足自己的理想,或对学校不满,或对所学专业不满的情绪滋长,学习动机
4、遭到挫折,而使其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能静下心来去接受现实,投入学习,而是怨天尤人,产生了一种排斥心理。即从心理上排斥学校或排斥所学专业,这种心态诱发了厌学行为的产生。,(二)放松心理,我国目前的基础教育还处在应试教育阶段,考试分数和升学率极大地束缚了教师和学生的心灵。学生为了考试而读书,为了升学而煎熬,长期的疲劳得不到缓解,压抑的能量无处释放。而大学不同于高中的管理模式,使学生在上课之余,拥有高中较多的自由时间,供学生自己掌握和支配。被督促和束缚惯了的学生一进入大学校门,便不知所措,一片茫然,有一种失落感。放松心理的产生是学生由中学到大学后,不能将高中时的升学目标转变为学习中的求知目标,身在大学
5、却找不到大学的一种必然表现,同时也是高中学习的紧张压力,在大学中的延缓反应,而厌学行为则是其表现方式。,(三)逃避心理,能考上大学的学生应该说是学习基础比较好的,而且也是有一学习能力的,但从内在动机来看,就不一样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动机,在大学五彩缤纷、各种活动较多的环境中,往往将精力投入到学习以外的活动中去,对学习却不主动,形成一种上课不能积极思考,课后不学,逃避学习的心理。,(四)补偿心理,紧张的高中学习生活,使许多学生不仅无暇娱乐,甚至连基本的睡眠也难以保证。升学的强大压力使老师,家长和学生的神经尤如上紧了的弦,一触即发。一旦考上了大学,大家都松了口气,学生更是有了一种久压
6、之后,被解放的感觉。尤其是一些自我控制能力差,又缺乏学习动机的学生面对大学中较多自由时间和名目繁多的社团活动的诱惑,无法不动心,大有要将高中的损失补回来的补偿心理。这种补偿心理也滋生了厌学行为的产生。,(五)焦虑心理,在中学时代,学生都是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竞争,同学之间只有成绩优劣之外。进入大学后学生之间又多了院系间冷门或热门专业的区别。改革开放以来,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知识贬值,脑体倒挂,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好逸恶劳,急功近利的影响,使得大学生中因专业性的不同使毕业生的出路大不相同。来自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和学生自身的认识判断偏差,使得一些学生认为学了也是自学,或学了也用不上,由此产生焦虑心理,进
7、而厌学,无法静下心来去学习。,(六)恐惧心理,高中时的教与学,是以书本知识为主,其内容、深度及范围都相当有限,完全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并且老师对同一问题多仔细讲解,让学生重复练习。而到了大学,老师或是只讲要点,不详细讲内容,或是以讲重点为主,非重点自学,很多学生一下子无法适应这种教学方式。由完全依赖老师讲解的学习习惯,到听课与自学相结合,课本知识与自我寻求相结合很不适应。大学学习内紧外松的气氛和学习内容多而深的实际情况,是他们始料不及而又毫无准备的,此情此境,使部分人学生由此而对大学的学习产生恐惧心理,进而滋生厌学的情绪和行为。,(七)自卑心理,许多考上大学的学生在高中时都很优秀,而大学由于面
8、向全国选拔人才,可以说是人才荟萃之所在。中学的优秀生在大学中未必还是优秀生,在新的环境中,不经过努力和调整想保持优秀是不容易的。正是大学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使得每一个初到大学的同学都面临着一个新环境污染中的自我生新评价与准确定位的问题,如果不认识到这一点,一味追求以往的优越感和高分数,不仅不可能,还会因为盲目地与别人相比而认为自己不如人,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优越感被挫败,产生自卑心理,滋生厌学情绪,(八)挫伤心理,大学生刚入校后考试成绩不理想,自信心受损未能及时调节,产生厌学心理。还有,大学生不正确的恋爱观,遇到分手便痛苦万分无法自拨,无心向学,,二、产生厌学行为的非智力因素,(一)学习动
9、机弱 由于没有及时树立起新的、更为远大的学习目标,造成目标缺失,目标消失也就失去了学习动力没有了学习动力,学习活动减少,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就向吃喝玩乐、谈情说爱等腰三角形非学习活动中转移。从而产生厌学情绪。,(二)缺乏兴趣,由于大学的学习内容广而深,对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要取得好成绩都是很不容易。而大学生是经过严格选拔的一群,人人都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因而在学业上竞争很难像高中那样保持优秀,出人头地,一些大学生常因成绩不理想而灰心,进而影响到学习兴趣。当出现败绩时,为了维护个人的自尊,而将失败的原因归于环境,这种心理倾向,常常掩盖了事实的真相。韦纳的归因理论认为,归因的控制点可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
10、因。如对于失败,一个人归因于不努力,另一个人归因于能力,这样就会得到两种不同的后果。归因于不努力的便会履历努力以挽回失败,归因于能力的便不愿再努力了,从而失去学习兴趣。,(三)意志薄弱、自制力差,意志力强的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自学有较强的自制力,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支配自己的学习活动;而意志力弱的学生则往往缺乏学习目的,学习时常是被动的应付,很易受外界的干扰与诱惑,经不起失败和挫折。而最后只能是失败。如因自制力差而无法抗拒玩乐的诱惑,所产生的补偿心理,因无人督促而产生的放松心理,因害怕困难产生的恐惧心理,都会导致厌学行为。,(四)焦虑水平不当 耶基斯与多德森定律提示了焦虑与学习成效之间的
11、关系,焦虑与学习成效之间是一种倒U型的函数关系,焦虑比较弱的时候,学习成效也比较弱,随着焦虑强度的增加,学习成效也逐渐上升,当焦虑强度到达一定程度时,学习成效达到最佳效果,这时,再增强焦虑的强度,学习成效逐渐下降。因此,焦虑程度过高或过低都得不到理想的学习效果,焦虑过低者对学习没有积极的态度,他们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学习效果不好;而焦虑过高者则囚唯恐得不到好的学习效果而整日奔波,且忧心忡忡,对成绩十分敏感,过分的焦虑抑制了思维的发展,使其考试怯场,错误率增加,显得呆板而缺乏灵活性。而中等程度的焦虑,才能以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松紧适当的节奏,提高学习效率。,(五)无正确的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是指对自
12、己身心状况的认识,即个体对自己的性格、能力、行为、成绩、自身价值、人际关系的认识。通市口我意识山学生的白尊心、口信心有密切的关系,对自己有较客观的认识,持有积极自我意识的学生,有良好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能够比较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敢于承认现实面面对不足,能够在中等或较高水平上完成学习任务。而没有正确的自我意识的学生,或者夸大自己的缺陷,或是掩盖自己的不足,没有信心利勇气去面对现实和困难,对完成学习任务无能为力,还可能因此而白暴臼弃。大学生中的一些厌学行为就是因为缺乏正确的自我意识,自尊自信不足,自卑自贬过极而产生的。,(六)不良的学习习惯,刚进入大学的新生,面对大学学习的内容加深,进度加
13、快,缺少督促,需要独立,或多或少都有些不适应。尤其是自小就没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更足如坐针毡。究其原因,是因为长期以来习惯于被老师、家长耳提面聆,重复讲解,监督敦促,面对大学学习所要求的独立生活,独立求知,独立追求却束手无策,无所适从。到了大学,还是用高中时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来应付学习,结果是学习中屡受挫折,学习目的不明确,尽管听不懂的课越来越多, 却不知自习时间干什么,久而久之,低年级的基础没打好,还谈什么学术研究的基本能力和兴趣,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无法在大学有所收获的。而缺乏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则因没有学习的内动力,无法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而产生厌学行为。,理论依据,精神分析: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创伤情绪 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条件反射理论,强化不当 人本主义:罗杰斯,潜能理论,激发不足 认知学派:态度理论,非理性信念,信息组合 其他理论:查阅文献与图书资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