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肝海绵状血管课件.ppt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3405647 上传时间:2018-10-24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5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肝海绵状血管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肝海绵状血管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肝海绵状血管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肝海绵状血管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肝海绵状血管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肝海绵状血管瘤,主讲人:田鸾 辅导老师:王汝良,概述 临床表现 影像学表现 鉴别诊断,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肿瘤内由异常扩张的血窦组成,血窦间有海绵状的纤维间隔,多为单发,可多发,有蒂或无蒂,肿瘤大小不一,超过5cm者称巨大海绵状血管瘤。本病的发病率约为2%,任何年龄的均可发生,多见于30-60岁,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5倍。,肉眼观为紫红色或蓝紫色,可呈不规则分叶状,界限清晰,有不规则的纤维包膜,质地柔软,表面光滑,有弹性感及压缩充盈现象。 海绵状血管瘤一般为于肝包膜下,也可深居于肝实质内,此时肝表面可隆起,与周围肝实质分界明显。,临床表现,临床上可无症状,偶然在体检中发

2、现。 通常肿瘤直径超过4cm以上时出现症状。腹部包块胃肠道症状:右上腹隐痛和不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压迫症状:压迫食管下端-吞咽困难、压迫肝外胆道-阻塞性黄疸等,影像学表现,CT:平扫检查表现肝实质内境界清楚的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肿块。动脉期,可见肿瘤边缘出现散在斑状、结节状明显强化灶,接近大血管密度。静脉期,散在的强化灶互相融合,同时向肿瘤中央扩展。延迟期,整个肿瘤均匀强化,且强化程度逐渐下降,但高于或等于周围正常肝实质的强化密度。整个对比增强过程表现“早出晚归”的特征。,A 平扫B 动脉期C 门脉期D 延迟期,影像学表现,MRI;海绵状血管瘤内的血窦和血窦内充满缓慢流动的血液,形成的MRI

3、颇具特征性表现。T1WI肿瘤表现为圆形或边缘分叶的类圆形的均匀低信号肿块。T2WI肿瘤表现为均匀高信号,随着回波时间延长,信号强度增高,在肝实质低信号背景的衬托下,肿瘤表现边缘锐利的明显高信号灶,临床上称为“灯泡”征。Gd-DTPA对比增强后行T1WI动态扫描,肿瘤亦从边缘增强,逐渐向中央扩展,最后充盈整个肿瘤,形成高信号的肿块。,A T1WI( B T2WI,鉴别诊断,肝细胞癌 转移癌 局灶性结节增生,肝癌,成人常见的肝脏原发恶性肿瘤,可以有多种因素引起,如乙型及丙型肝炎、肝硬化、黄曲霉毒素等。临床表现早期多无症状,中晚期主要表现为肝区疼痛、腹部肿块、消瘦乏力及恶心呕吐等。实验室检查 AFP

4、阳性,肝癌,平扫表现为单发、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的肿块,呈膨胀性生长,边缘有假包膜者肿块边缘清楚,肿块多数为低密度,发生坏死呈更低密度,出血及钙化呈高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肝实质还未出现明显强化,而肿块出现明显的斑片状,结节状早期强化。静脉期门静脉和肝实质明显强化,肿块的强化程度迅速下降。延迟期肝实质继续保持较高程度强化,肿瘤强化程度则极速下降而呈相对低密度表现。 全部增强过程表现“快进快出”的表现。,A 平扫B 动脉期C 门脉期D 延迟期,局灶性结节增生,肝局灶性结节增生为一种非常少见的良性占位性病变,实际上并非真正的肿瘤。病因不明,多见女性。临床表现一般无症状。可表现为腹部肿块,少数病例可自发性破裂而大出血。肿块与周围肝组织分界清楚,无包膜。肿块内主要由正常肝细胞和Kupffer细胞组成细胞排列紊乱,无正常肝小叶结构,病灶内也含有血管和胆管组织,中心部位为呈星状瘢痕组织,且向周围延伸呈放射状排列似分隔状。,。,Thi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PPT模板素材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