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限时规范特训 19时间:45 分钟 满分:9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1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014福建文综,56)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 岁)人口数之比。右图示意 19802030 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读图,回答12 题。12015 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性别比例 B医疗水平C教育程度 D年龄结构2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25 年后可能出现( )A人口迁移加剧 B劳动力渐不足C人口分布不均 D社会负担减轻12.解析:第 1 题
2、,图中显示 2015 年前后老年抚养比明显上升,少儿抚养比维持在较低水平,由人口抚养比的概念推知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故主要影响因素是年龄结构的变化。第 2 题,随着少儿人口比重下降和老年人口比重的上升,2025 年后人口老龄化严重,会造成劳动力逐渐不足。答案:1.D 2.B(2018山东威海一模)图为香港 20102050 年 65 岁以上老年人预测图。据此完成34 题。3图中、四条香港人口总数增长曲线与图预测符合的是( )A曲线 B曲线C曲线 D曲线4按照本预测,香港人口数量增长最多的时段是( )A2010 年2020 年 B2020 年2030 年C2030 年2040
3、 年 D2040 年2050 年234.解析:第 3 题,依据概念可知,总人口数量65 岁以上老年人数量/65 岁以上老年人比例,据图中数据可计算出曲线符合。第 4 题,在上题基础上,分析曲线反映的人口增长情况,即可得出答案。答案:3.A 4.B(2018四川成都九校联考)下面是某个国家从 18 世纪 80 年代到 20 世纪 70 年代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四个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 56 题。5按人口增长模式演变历程,下面排列正确的是( )A BC D6该国可能是( )A美国 B芬兰C巴西 D印度56.解析:第 5 题,人口增长一般经过原始低增长阶段、加速增长阶段、增长减缓阶段、低速增长阶段。原
4、始低增长阶段,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加速增长阶段,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增长减缓阶段,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但是出生率下降;低速增长阶段,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第 6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 20 世纪 70 年代该国人口增长模式已经进入现代型,应该是发达国家,排除 C、D;18 世纪 80 年代,该国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不可能是美国,排除 A。答案:5.D 6.B(2018福建泉州一模)下图为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全局趋势三维透视图,该图揭示中国县域人口老龄化空间分布的总体格局及特定方向的变化趋势。人口老龄化系数与人口老龄化程度呈正相关。读
5、图完成 79 题。720002010 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空间分布变化的趋势是( )A整体升高,东西差异扩大3B西北升高,东部降幅小C西北升高,东西差异缩小D整体升高,东部升幅小820002010 年,东北地区老龄化程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迁入 B放开二胎C出生率持续较低 D城市化水平提高9该时期南部沿海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降低会( )A增加青壮年的社会负担B使劳动力成本增幅降低C促进社会养老体系完善D制约产业结构调整升级79.解析:第 7 题,比较两个年份的曲线,可看出东西明显升高,南北向升高与降低呈相间分布,但波动不大;则整体上人口老龄化系数升高。同时 2010 年东西向曲线较20
6、00 年东西向曲线波动更大,说明东西差异扩大了。故 A 项正确。第 8 题,图示东北老龄化系数 2010 年较 2000 年明显升高,说明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其原因可能是老年人口增加、老年人口以外的人口减少;结合选项可判断 C 正确,即出生率下降所致。第 9 题,南部沿海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降低,一般表明该区域劳动力人口比重会增加;因为较充足的劳动力供应,使劳动力成本增幅降低,故 B 正确。答案:7.A 8.C 9.B(2018太原一模)根据人口密度的变化可以将中国不同地区划分为快速增加、缓慢增加、缓慢降低和快速降低四个类型。其中人口密度快速增加的地区集中分布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都市圈
7、和青藏高原等地区。下图是 20002010 年不同因素对我国四类地区人口密度变化的影响程度对比。图中的系数绝对值越大,对人口密度的影响程度越大;系数为正时,影响因素与人口密度变化为正相关,反之,为负相关。据此完成 1011 题。10我国人口密度降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A人口密集省份 B山地丘陵地区C水源短缺地区 D经济落后省份11据图,可知长江三角洲地区( )A初始人口密度较低,环境承载力大B医疗条件好,人口自然增长较快C发达的经济掩盖了人口密度过大的劣势D交通通达度高,是人口增加的主要“拉力”1011.解析:第 10 题,从图中可看出,人口密度降低的地区中,主要影响因素都有初始人口密度;依
8、据“系数为正时,影响因素与人口密度变化为正相关,反之,为负相关” ,可知人口密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初始人口密度大,则人口密度降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省份。第 11 题,长江三角洲为人口密度快速增加地区,影响最大的因素为国内生产总值,即发达的经济促进了人口密度快速增加,故 C 项正确。答案:10.A 11.C二、综合题(共 46 分)12(2018桂林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4 分)材料一 自 1949 年到 1978 年末,中国国家生育国策开启了苏联模式“英雄母亲”任意多生育的时代。据估计,这 30 年中国多出生人口超过 4 亿。1979 年到 2010 年,中国生育国策又走向“只
9、生一个”的时代,有资料显示,此时期中国总共减少了 4 亿多人口。材料二 2013 年 11 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人口学者对此表示,从目前的数据看,实施的单独二孩政策直接带来的出生人口增加可能不到 20 万,远低于国家预期的每年增加出生人口 200 万。4材料三 2015 年 10 月 30 日五中全会公报指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1)根据材料一,判断影响我国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并分析 19792010 年我国实施一孩政策的原因。(6 分)(2)分析我国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后,实际出生人口远低于
10、国家预期出生人口的原因。(6分)(3)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何积极意义?(6 分)(4)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是否会发生变化?说明理由。(6 分)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中“中国国家生育国策开启了苏联模式” “中国生育国策又走向只生一个的时代”可知,影响我国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为政策;人口增长速度快、数量多带来的各种问题是 19792010 年我国实施一孩政策的原因。第(2)题,主要从生育观念、抚养成本、就业压力、社会养老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题,全面放开二孩会使出生人口增多,为今后的经济发展提供劳动力和国防兵源,同时可以缓解人口老龄化。第(4)题,全面放开二
11、孩政策后使出生率有所上升,但对人口的增长模式影响不大。答案:(1)政策。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过快,与经济发展、资源利用不相适应,加剧就业、医疗、教育等问题。(6 分)(2)优生优育观念的形成,人们更看重生育、培养孩子的质量而非数量;家庭抚养成本高,不敢多生;工作就业竞争压力大;社会保障逐渐完善等。(回答合理,答出三点即可)(6 分)(3)提供丰富劳动力资源,扩大消费,促进经济发展;提供充足兵源,有利于国防建设;增加新生人口,减缓人口老龄化等。(回答合理即可)(6 分)(4)不会变化。出生率虽有所上升,但死亡率处于较低水平,自然增长的速度低,仍处于低增长阶段,对人口的增长模式影响不大,仍处于现代
12、型的人口增长模式。(6 分)13(2018济南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2 分)材料一 2016 年 1 月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下图为放开二孩对我国人口增长的影响。材料二 20142015 年我国出生人口情况表。年份/类别 出生人口/万人2014 16872015 预期 18872015 实际 1655(1)指出我国实施人口新政主要应对的人口问题,并简述该问题在我国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6 分)(2)对比说出放开二孩和政策不变的情况下我国人口高峰值的数量和时间差异。(4 分)(3)分析全面放开二孩对我国社会经济将产生的有利影响?(6 分)(4)对比 2015 年预期
13、出生人口和实际出生人口的差异,并推测其可能的原因。(6 分)解析:第(1)题,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主要是针对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原因主要从我国限制生育的政策导致出生率降低及老年人比重增加两方面分析。第(2)题,结合材料一中的曲线可以判断政策不变的情况下约 2025 年人口达到高峰值,数量约为 14.2 亿人,放开二孩后约 2030 年人口达到高峰值,数量约为 15.1 亿。第(3)题,从短期和长期两方面分析其带来的有利影响,结合人口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缓解老龄化5和性别比压力。第(4)题,注意既要分析预期出生人口多的原因,又要分析实际出生少的原因,联系人口政策、育龄人口、
14、生育意愿等进行分析。答案:(1)人口老龄化问题。原因: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推移,老年人口数量增多,比重不断增大;限制生育政策,导致人口出生率逐渐下降,使老年人口比重增大。(6 分)(2)数量相差约 0.9(0.810 均可)亿 高峰值时间推迟约 5 年。(4 分)(3)短期内可以带动母婴消费产品的需求增长;长期可以缓解老年抚养比,缓解人口老龄化的趋势;缓解人口性别比压力,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6 分)(4)差异:实际出生人口远低于预期出生人口。预期较高的原因:受人口新政的刺激、我国社会经济平稳发展、育龄人口较多。实际偏低的原因:养儿防老等传统婚育观念的转变;养育孩子成本上升;为追求更高的生活水平,工作压力大,没有精力考虑生育,生育意愿较低;部分 70 后父母生育年龄偏大,生育二孩健康风险较大。(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