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论医学伦理学的教学目标及其实现.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339801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医学伦理学的教学目标及其实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医学伦理学的教学目标及其实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医学伦理学的教学目标及其实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医学伦理学的教学目标及其实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医学伦理学的教学目标及其实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论医学伦理学的教学目标及其实现杨同卫山东大学医学院医学伦理学研究所 250012摘要:在理论成果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医学伦理学的教学目标:其一,使学生掌握医学伦理学基础知识,具备医学伦理学基本能力。其二,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医德情感,确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文章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论述了实现各教学子目标的途径。关键词:医学伦理学;教学目标;教学On the Teaching Goals of Medical Ethics and Their RealizationYang TongweiInstitute of Medical Ethics, Medicine School

2、 of Shandong University 250012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theoretical results and practice experience, the paper presents medical ethics teaching objectives: first, to enable students grasp the basics of medical ethics, hold with the basic skills of medical ethics. Second, to enable students with good

3、 moral emotions, to establish the correct professional values. The article also discusses the way to realize the various aspects of teaching goals from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tools.Key world: Medical Ethics; teaching goals;teaching一、名词及术语的选用1、教学目标与教学目的教学目的反映了从教者的主观愿望,即教师“为什么

4、要教学” ,强调教师的内心愿望、理想设计及其满足。教学目标是对教学活动的客观要求,即“教学是为了什么” ,强调对既定结果的追求及实现。教学目标是可观察界说的、可测量评价的。本文使用教学目标这一概念,为的是强调医学伦理学教学活动的客观性。2、教学目标与培养目标、课程目标的区别培养目标,是根据一个院校的历史传统、资源能力、社会需求,通过多年的、多学科的系统的专业教育,所希望达到的结果与状态。课程目标,是面向学生开设的某一课程所追求的结果与状态。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得以实现的载体,是基于某一课程而开展的教学活动(主要是课堂教学活动)所意欲达到的结果与状态。教学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发挥着核心

5、作用。教学目标是最基本的操作层次的目标,是课程目标及培养目标实现的基础。二、医学伦理学的教学目标1、医学伦理学教学目标的构成关于医学伦理学教学目标的文献资料很多,现归纳总结如下教学目标 理由、依据 文献出处传授基本知识、培养高尚情 高等医学教育的总体目标、 王德国(2007 ) 1感与优良品质。 医学伦理学独有的知识体系、作为应用规范伦理学的学科性质。唤起医学生对生命之敬爱。 医生在临床中医学伦理学认知、态度修养与实践的需要。戴正德(2003 ) 2传授道德知识、塑造和完善学生的道德人格。课程性质(专门传授伦理道德知识、 进行道德教育) ,医疗实践的需要(德与行的矛盾以及各种道德冲突) 。刘琼

6、豪(2007 ) 3医德素质和职业价值观,运用医学伦理知识进行伦理论证、 伦理决策和伦理评价的能力。以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学观,医学教育总目标、医学伦理学课程定位以及医学职业的内在要求。陈明华,郝云玲,张玲等(2009) 4丰富的医学伦理知识、良好的医学伦理意识和较强的医学伦理思维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新时代医学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李建萍(2009 ) 5与传授知识相比,医学伦理学教育更注重信念的培养。医学伦理学的性质与功能(医学伦理学不仅是一种知识,它还具有教化功能。 )王云岭,曹永福(2004) 6综合上述文献资料,笔者认为医学伦理学教学目标包含相辅相成的两个子目标:(1

7、)使学生掌握医学伦理学基础知识,具备医学伦理学基本能力。 (2)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医德情感,确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理由、依据除上述文献中提到的以外还在于:(1)知识与能力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密不可分。 (2)情感熏陶与价值观培育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紧密相关。 (3 )情感不可空洞地传递,价值观不可能凭空产生,必须以知识和能力为载体。 (4)知识并非单纯的价值中立的知识,必然内涵着价值,有价值观倾向,能力并非单纯的毫无情感元素的能力,必然渗透着情感,以情感为底蕴,尤其是对于伦理学知识与能力而言。2、医学伦理学教学目标详解在已有文献资料中鲜有对关于医学伦理学教学目标的具体陈述,笔者结合教学经验,尝试

8、性地将医学伦理学教学目标详解如下:(1 )学生应掌握的医学伦理学基础知识医学伦理学基本理论包括善、医学行善等基本概念,功利论、道义论、美德论、生命论、公正论等基础理论,自主、不伤害、有利、公正等基本原则,医患双方各自的权利与义务,历史上的医学伦理以及医学伦理学的当代发展等。(2 )学生应具备的医学伦理学基本能力医学伦理学基本能力包括:在接诊、处置、医嘱、术前谈话、查房等医疗活动中与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的能力;应用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对具体医疗情境中的伦理问题进行分析和决策的能力;基于已有知识和观念对医学前沿及未来发展进行伦理分析和评价的能力。(3 )学生应具有的医德情感医德情感包括:对病人的同情

9、心与同理心;对生命的尊重与敬重感;对医学的崇敬与诚挚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义务感。(4 )学生应确立的职业价值观医学职业价值观包括:以义制利、义中取利的义利观;珍惜生命、正视死亡的生死观;患者利益至上的医学人道主义;尊重患者自主性及人格尊严的人文精神。三、医学伦理学教学目标的实现1、关于医学伦理学基础知识的传授结构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布鲁纳认为结构是教学的中心, “教学与其说是单纯地掌握事实和技巧,不如说是教授和学习结构” , “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7 “学校教育中,任何一门学科的课时都是有限的。包罗万象地教授当然是不可能的。这样说来,让学生牢牢地掌握具有迁

10、移力的知识结构,是学校教育应当努力的最大课题。掌握知识结构和掌握迁移力离开了这些,就谈不上学到了什么” 。8 所以,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首当其冲的是教医学伦理学基本理论。这种基本理论也应该如布鲁纳所说:“是一种含有种种力量简约知识的力量,产生新的论断的力量,使知识体形成愈益严密的体系的力量的知识系统。 ”9对医学伦理学基本知识应该精讲、细讲,使之和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真正贯通融合在一起,并推动学生智力与认识水平的提高,成为学生发现学习、独立成长的基础。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我们强调基础知识的传授,但是这种传授并不意味着要采用单一的、刻板的讲解式甚至灌输式授课方法。布鲁纳认为, “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

11、段” ;“我们教一门科目,并不是希望学生成为该科目的一个小型图书馆,而是要他们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学习是一种过程,不是一种结果” ;“人所具有的知识,是同该知识以什么顺序、什么方式加以掌握的这一因素紧密相关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所谓知识,不是单纯地获得知识的结果,而在于活用知识。不经历真正的知识过程单纯授受的知识,是不能成为生动的知识的” 。 10布鲁纳的 “发现学习”理论,启示我们在医学伦理学基础知识传授中,注意运用巧妙设问、引发思考,引入案例、引导讨论,创设情景、激发思维,事例喻示、循循善诱等方式进行启发式教学 11,尽量避免空泛的讲解和单向的信息传递;当教师教授新知识时,宜通过对话、讨

12、论、影视、案例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疑惑,巧妙设计学习困境,促使新旧知识的联系,并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诱发学生内部动机,激活思维,使其主动和自发地发展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2、关于医学伦理学能力的培训能力需要训练,但是学生在接受训练之前要具有两类基本的知识: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回答“是什么”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以命题(命题网络)或表象的形式在大脑中表征。程序性知识则是回答“怎么办”的知识,学生要知道怎么办事,就要知道做事程序中的各个步骤,以及采取这些步骤的条件。陈述性知识一般说来就是医学伦理学基础理论。陈述性知识的获得主要依靠理解与记忆。程序性知识一般说来包括:医学伦理决策的步骤

13、、方法,医学道德冲突处理的原则、方法,医患沟通的方法、技巧,医学伦理分析的程式,医学伦理评价的模式等。关于陈述性知识的传授与学习前文已述,不再重复。程序性知识的获得主要依靠领会、总结和练习。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从事例入手,通过总结、提炼习得程序性知识,也可以先讲解程序性知识,然后再举实例来说明,以加深理解。例如,在讲解如何进行医学伦理决策时,首先,给学生讲明伦理决策的实质针对争论议题作伦理判断,并做出决定;其次,给学生讲明伦理决策的程式对多个技术上可行的诊疗方案进行伦理评价,选择其中最具道德合理性的方案,或者是对具有道德争议的诊疗方案进行伦理评价,进而做出取舍。再次,讲明伦理决策的步骤确定决

14、策目标、拟定待评估方案、进行评估、比较选择(或者做出取舍) 。最后,列举具体情境和事例带领学生进行研讨,如最佳诊疗方案的选择、药物治疗方案的确定、是否尊重病人拒绝治疗的决定、是否可以鼓励父母捐赠器官救治子女、是否应该告知病人病情真相、是否可以开展生殖细胞基因治疗、是否可以采用代孕技术解决妇女的不孕问题,等等。当然,要实现知识向能力的真正转换还需要大量的训练,即变式练习。变式练习,是指在其它教学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概念和规则的例证的变化。学生一旦通过变式练习真正掌握了办事的程序和规则,就能在识别模式之后,迅速而自动地完成一系列操作步骤,实现处理和解决问题的目标。医学伦理学教学中的案例分析、医疗活动

15、各领域中特定伦理问题的分析、医学高新技术临床应用中的伦理问题分析,其实都属于变式练习。在课堂上,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大量的特定情景下的伦理分析与探讨,就可以逐步形成学生的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进而凝结为应对和处理新问题的能力及自主学习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医学伦理学教师自身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变式练习的效果。教师提出来的问题要让学生体验到该问题的某种层度的不确定性,以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呈现的案例要有典型性、开放性和针对性;教师要站在更高的层次看问题,能够透析不同看法后面所代表的经验、经历、情感和价值取向,能对医学生错误的认识有效地纠偏;等等。3、关于医德情感的培养布鲁纳在 1963 年提交的教学论的

16、定理一文中明确写道:“学习的直接目标就在于掌握知识。但要进一步超越它。成为好的人,幸福的人,有勇气、富于感受性的、正直的人,也是学习的一个目标” 。 12国内有学者在“医学伦理学何以可能”这一根本和重大问题上更是提出了“同情心是医学伦理学的学术范式”的观点,即认为“同情心在医学发展史中一以贯之,以同情心作为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学术范式,可以被医者和社会成员共同认可。用同情心规约医学伦理学的其他规范,具有逻辑上的自洽性。 ” 可见,情感的培养与知识的传授是相伴而行的,培养良好的医德情感理应是医学伦理学教学的目标之一。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医德情感,须将社会事件和社会问题引入课程,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充分关照

17、学生的情感与个性,关照学生个体的生活及可能生活。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实际及将来可能的职业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接受伦理知识的同时也接受生活世界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则会在这种熏陶里自由地抒发情感、陶冶情操,学会尊重,学会关心,追求理想与信念,完善个性与品格。这样看来,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留意传递生活的经验及医学职业成长的情感经历。遗憾的是,从事医学伦理学教学的教师大都没有临床工作的经历,这样就要求广大教师更多地接触临床,更多地了解临床医生的情感与观念世界,感悟医学大家的风范,并把这种间接经验、这种对医学职业生活的感悟传递给学生。在医德情感培养中,恰当地借助和运用影视资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

18、效果。笔者曾在课堂上播放大家:裘法祖 、 大家:郎景和 、 感动中国:华益慰 ,并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共鸣。4、关于医学职业价值观的培育由于培养医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容易被忽略,所以有必要首先引用下面的一段话来强调医学伦理学作为一门应用伦理学所担负的培养医学生职业价值观的任务:“伦理学承担着为人应对生活挑战提供理性启迪的任务,承担着揭示人性赖以凭藉的基本原则和价值的根基的任务。它极其鲜明地体现着守护人性和人的尊严的人文精神,如果这种精神失落了,伦理学也就不成其为伦理学。 ”13要实现培育正确的医学职业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就需要教师在医学伦理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关心学生获

19、得了多少关于道德的知识,更要关心他们是如何理解这些知识的,这些知识与他们的价值观、道德人格发生了怎样的联系和影响,这些知识将会如何影响他们与患者、同行及社会的交往。根据笔者初步的理解,为实现这一目标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引领学生自己选择道德价值取向,实现道德人格的自主提升与超越。在尊重学生现有的道德知识和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加以引导和教育。引导学生在对各种价值取向进行分析比较和鉴别的基础上,结合个人道德现状,自主地、合理地选择个人所应确立的价值取向。例如,在人体试验中可能存在首先考虑受试者利益、医学利益至上、公众利益至上等若干种价值观,教师运用伦理学基本原理并结合历史上人体试验的惨痛教训,分析

20、比较各种价值观的综合效应,使学生自觉、自愿地接受首先考虑受试者利益的价值观。再例如,再讲解死亡观时,分别剖析、讲解儒家入世主义的死亡观、道教自然主义的死亡观以及犬儒主义死亡观、悲观主义死亡观、存在主义死亡观,然后让学生分析评价,阐述自己信奉的、自愿选择和确立的死亡观。第二,营造有利于学生实现多向交流的平等、宽松的课堂气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营造宽松、平等的课堂教学环境,让每位学生都能够自然、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享有交流和表现的机会,从而实现交流的多向性。只有在让学生更自然、更大胆、更主动地对各种价值取向进行交流、辨析的过程中,才能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价值取向才是正确,

21、也正是在这种交流和辨析的过程中,学生的道德人格才得以提升和完善。例如,我们在课堂上曾经展开该不开收红包的讨论,同学们畅所欲言,分别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并允许相互质问、答辩。最后,老师从历史的维度、国际比较的维度、管理与经济的维度,从美德伦理、关怀伦理、制度伦理、道义论、功利论等多个视角,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点评和分析,使学生透彻、全方位地认清红包问题,自觉自愿地选择正确的价值观。第三,精心组织和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接受正确价值观的影响。以布鲁纳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课程论重视课程的学术性与科学性,但并不因此意味着“唯科学论”或“科学主义” ,相反,主张在科学知识的探究中把事实与价值统

22、一起来,强调人的主体价值。后来兴起的人本主义课程论更是强调情感教育和认知教育相统一,设置并行和合成课程,着眼于整体人格的发展。因此,布鲁纳重申脱离社会的课程改革是远远不够的,课程设计“应是寻找一种我们能借以使社会恢复它的价值观念和生活优先权的手段” 。在医学伦理学教学中也应贯彻上述思想,例如,在讲解“卫生政策与医院管理伦理”一章时,应紧密结合实际,通过分析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历史与现状,通过对比分析世界各国医改模式,最后归结出医疗改革及医院管理的伦理原则,使学生在理解、掌握伦理原则的同时,接受伦理原则背后的义利观、公益观及医学人道主义。四、结语医学伦理学的教学目标及其实现途径或许是一个老生常

23、谈的话题。但是,由于这一话题直接关乎医学伦理学教学之根本,因而也应是一个时常被检视、常谈常新的话题。只有确立妥当的医学伦理学教学目标,并在此基础上精心组织教学内容,选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使医学伦理学真正为学生所喜爱,真正对学生的成长和职业发展有所帮助。本文的一孔之见仅为引玉之砖,期望引起同行和学界对医学伦理学教学的更多关注,期待更多的、更为丰厚的相关研究成果陆续呈现。参考文献1王德国.浅论医学伦理学的教学目的J,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7,20(4):79-81.2戴正德.医学伦理教学有效性之研究J, 医学与哲学,2003,24(5):55-58.3刘琼豪.以完善道德人格为目标的高校

24、伦理学教学模式探讨J, 贺州学院学报,2007,23(2):22-25.4陈明华,郝云玲,张玲等.高等医学院校医学伦理学教学改革探索 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6(3):129-131.5李建萍.浅谈医学伦理学教学的不断更新J. 医学与社会 ,2009,22(4):67-68.6王云岭,曹永福. 医学伦理学是否可教及其他J, 医学与哲学 ,2004,25(6):47-48.7原文出处:布鲁纳.教育过程M. 邵瑞珍译.北京:文化教育出版社 ,1982. 转引自:杨丹.对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再认识J.现代教育科学,2008 , (6):88-90.8 美JS布鲁纳著,钟

25、启泉译. 教学论的定理J,全球教育展望,1987,(1):41-50.9 美JS布鲁纳著,钟启泉译. 教学论的定理J,全球教育展望,1987,(1):41-50.10 美 JS布鲁纳著,钟启泉译. 教学论的定理J,全球教育展望,1987,(1):41-50.11杨同卫,曹永福,王云岭等.启发式教学在医学伦理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J, 中国医学伦理学,2004,17(2):50-51.12 美 JS布鲁纳著,钟启泉译.教学论的定理J,全球教育展望,1987,(1):41-50.13肖雪慧.回归伦理学的人文性质J, 浙江社会科学,1997 , (5):80-82.作者简介杨同卫(1970-) ,男,山东菏泽人。博士,山东大学医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医学伦理学。通信地址:山东省济南市文化西路山东大学趵突泉校区 63 号信箱。邮编:250012。电子信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