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讲 肺肿瘤,肺肿瘤,良性:错构瘤、平滑肌瘤等; 低度恶性:类癌、腺样囊性癌、粘液表皮样癌 恶性: 1、转移 2、原发:肉瘤肺癌(占原发性恶性肺肿瘤98%),支气管肺癌,病理,1、肺癌起源于支气管上皮、腺体或细支气管及肺泡上皮。 2、肺癌的分型 1)组织学上主要分为小细胞肺癌及非小细胞肺癌,后者又分为鳞癌、腺癌、复合癌及大细胞未分化癌。 2)按照肿瘤发生的部位可分为(1)中心型(段支气管以上) 根据肿瘤生长方式,分为以下三种: A、管内型:肿瘤呈息肉样或菜花状向腔内生长,引起局限性狭窄; B、管壁型:肿瘤沿支气管壁浸润生长,致壁不同程度增厚; C、管外型:肿瘤穿破支气管外膜向肺内生长,形成支
2、气管周围肿块,进展期肺癌可有以上上述二种或所有改变。组织类型主要见于鳞癌、小细胞癌、大细胞癌及类癌、小部分腺癌,病理,(2)周围型(肺段以下支气管) 可见于各种组织学类型,其中主要是腺癌(细支气管肺泡癌为其亚型),也见于鳞癌、小细胞癌、大细胞癌及类癌。 (3)弥漫型(指肿瘤在肺内弥漫分布)。此型一般为细支气管肺泡癌,可为多发结节型(原发灶不明确,而表现为沿支气管或淋巴管蔓延的肺癌),也可表现为肺炎型(癌组织主要沿肺泡壁蔓延呈肺炎样实变)。属周围型肺癌特殊类型。,病理,3)早期肺癌和进展型期肺癌 早期肺癌中央型是指肿瘤局限于支气管腔内、或在肺叶或肺段支气管壁内浸润生长,未侵及周围肺实质,并且无转
3、移者。 早期肺癌周围型是指瘤体直径在2cm或2cm以下,并且无转移者。在病理上分为原位癌、腔内型和管壁型。 进展期肺癌包括中、晚期肺癌、肺肿瘤体积大,或有转移。4)肺癌转移常见的转移部位有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引起肿大。肺内血行转移,形成单发或多发结节,胸膜转移致胸膜结节和胸腔积液,转移到胸壁引起胸壁肿块和肋间破坏,转移到心包引起心包积液。还可远处转移到脑、骨、肝等。,临床表现,1、早期可无明显症状与体征。 2、肿瘤本身引起的症状刺激性咳嗽(呛咳)、无痰或少痰、反复间断性痰中带血丝。 3、全身症状低热消瘦、体重减轻、恶病质。 4、晚期肺癌转移到相应部位引起症状。 5、内分泌症状。,X线表现,1、中央
4、型肺癌平片: 1)早期局限于粘膜内,可无异常发现。 2)肺门肿块:系肿瘤向腔外生长或(和)伴有肺门淋巴结转移所致(中心型肺癌的直接征象)。 3)阻塞性肺气肿:系肿瘤引起支气管部分阻塞所致,是中心型肺癌最早期的X线间接征象。 4)阻塞性肺炎:系支气管狭窄引流不畅所致,其特点: (1)抗炎治疗后吸收缓慢,吸收不完全; (2)炎症消退后又在同一部位反复出现。 5)阻塞性肺不张:肿瘤完全阻塞支气管所致。 (1)肺不张的范围取决于肿瘤的部位; (2)横“S”征:发生于右肺上叶支气管的肺癌,肺门部肿块和右肺上叶不张连在一起可形成“S”状下缘,为右肺上叶中央型肺癌特征性表现。其他肺叶肺不张往往与肺门肿块同时
5、存在,使肺不张肺门侧阴影增大增浓或有肿块突出。 6)转移表现:纵隔、肺门淋巴结肿肌矛盾运动、胸腔与心包积液、肋骨破坏等。,体层或支气管造影: 1)支气管内息肉样、菜花状充盈缺损或软组织影; 2)支气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呈环状或不规则的狭窄。 3)支气管壁增厚,管腔呈锥状或鼠尾状狭窄和阻塞。 4)管壁明显增厚、管腔变窄,呈截断现象,断端平直或呈杯口状。,2、周围型肺癌早期肺癌:肺内2cm以下结节阴影,未转移。主要X线征象为空泡征,分叶征,边缘毛糙、模糊、胸膜凹陷征。进展期肺癌:肿块较大,多在3cm以上。 1)肿瘤的密度一般比较均匀,可发生坏死、液化而形成空洞,肺癌空洞特点多为厚壁,厚薄不均,内壁
6、凹陷不平,有的形成壁结节,空洞内少有液平 ,外缘呈分叶。少数为薄壁空洞,但壁仍然厚薄不均。具有空洞的肺癌以鳞癌多见,其次是腺癌。X线显示内有钙化的肿瘤约有1%,呈结节状或点状。,2)肿瘤的边缘 多数具有分叶征,脐凹征或脐样切迹,也有的无分叶与切迹。 多数肿瘤边缘毛糙,具有毛刺或模糊,以腺癌多见。有的边缘清楚无毛刺。 3)肿瘤的外围 肿瘤侵犯支气管引起阻塞性肺炎,表现为肿瘤外侧斑片状阴影。 胸膜凹陷征瘤体内瘢痕组织牵拉邻近的脏层胸膜引起,以腺癌与细支气管肺泡多见。 4)转移表现常表现为肺内多发结节影或弥漫粟粒结节影。癌性淋巴管炎为局部的网状及小结节状影。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胸膜结节、
7、心包积液等。,肺上沟瘤,肿瘤引起右肺门淋巴结转移,图33-肺鳞癌,右肺下叶中高分化鳞癌 (SQ.CA)-病灶边缘毛糙 ,内见偏心空洞,内壁不 规则,见结节向腔内突起,图34-肺小腺癌,右肺中叶外侧段小腺癌 (AD.CA)-病灶呈浅 分叶状,直径约18mm, 平扫CT值约24Hu,图35-肺小腺癌,增强扫描: CT值约80Hu, 病灶有明显强化,图36-肺小腺癌,病灶内密度不均匀, 可见小结节堆聚,图37-肺小腺癌,病灶远端可见胸膜 凹陷征,3、弥漫型肺癌两肺多发结节或斑片状影,呈粟粒大小至 1cm不等,密度相似,以两肺中下部较多。肺段、肺叶实质,可见空气支气管征。,图40-肺泡细胞癌,肺泡细胞
8、癌(alveolar Cell Ca.)-两肺弥漫分 布,为广泛型,图41-肺泡细胞癌,表现为两肺弥漫分布的粟 粒状或小结节状影,也可 为斑片影。分布不均匀, 以中、下野的病灶居多, 少数可表现为慢性弥漫性 肺间质病变,呈网格状纹 理,并出现Kerley B、C线,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央型肺癌:“一块三阻”阻塞性肺炎易误一般肺炎或继发性肺TB,应注意所属支气管有无狭窄与阻塞,以及肺门与纵隔有无淋巴结肿大。 阻塞性肺不张应与肺TB和慢性肺炎肺叶实变鉴别。TB性肺不张内有含气支气管,并常见支扩、有钙化、卫星灶。TB与肺炎所致肺不张均无肺门淋巴肿大。 中央型肺癌需与支气管内膜TB区别。前者支气管狭窄较
9、局限,后者狭窄段较长,并呈锯齿状,肺门方向无肿块。,诊断与鉴别诊断,周围型肺癌 CT对早期周围型肺癌的诊断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与肺内2cm的孤立结节鉴别。肺癌的特点是有空泡征、边缘毛糙、有分叶征,周围有血管集中和胸膜凹陷等。 TB球特点为边缘光滑清楚,无分叶或分叶较浅,可有钙化与卫星灶。 对于中老年病人,如果以往胸片正常,肺内有新出现的孤立结节,应首先考虑肺癌的诊断。若诊断良性结节,不手术,应随访2年。(根据肺癌倍增时间:小细胞癌33天,鳞癌100天,大细胞癌100天,腺癌180天),诊断与鉴别诊断,弥漫性肺癌:两肺多发斑片影及肺段、肺叶实变影与肺炎鉴别困难,病变经抗感染治疗不吸收,有淋巴结肿大
10、,均有助于与肺炎的鉴别,痰中找病理细胞,2次阳性,有助于此类肺癌的诊断。,肺转移瘤,肺是转移瘤的好发脏器。根据肺外MT病人尸检统计,肺转移占2054%。头颈部、乳腺、消化系统、肾、睾丸、骨等原发性MT均易转移到肺部。途径有血行转移、淋巴道转移和肿瘤的直接侵犯。,病理,1、血行转移:最为常见,为肿瘤细胞经腔V回流到右心而转移到肺。瘤栓到达肺小A和毛细血管后,可浸润并透过血管壁,在周围间质及肺泡内生长,形成转移瘤。 2、淋巴道转移:多由血行转移至肺小A及毛细血管床,继而穿过血管壁侵入支气管、血管周围淋巴管,癌瘤在淋巴管内增殖,形成多发的小结节病灶。常发生于支气管、血管周围间质、小叶间隔和胸膜下间质
11、,并通过淋巴管在肺内播散。 3、直接向肺内转移:胸膜、胸壁及纵隔MT可向肺内直接转移。,临床表现,1、先有原发肿瘤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有的缺乏原发肿瘤的临床表现。 2、轻微病人可无任何症状。 3、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胸闷、咯血和胸痛。,X线表现,1、血行转移 1)典型表现为两肺多发结节影及肿块影,以两肺中、下肺叶常见,小至粟粒,大达10cm以上,边缘清楚,密度均匀,较大肿块内有空洞。 2)也可表现单发的结节和肿块。 3)小结节及粟粒病变多见于甲癌、肝癌、胰腺癌与绒癌转移;多发及单发较大结节及肿块见于肾癌、结肠癌、骨肉瘤及精原细胞瘤等的转移。成骨肉瘤肺转移可有钙化。 2、淋巴道转移:表
12、现为网状及多发细小结节阴影,多见于两肺中下肺叶,可见K氏B线。 3、纵隔、胸膜、胸壁的肺内直接侵犯,表现为原发肿瘤邻近肺内肿块。,诊断与鉴别诊断,需与肺TB、肺炎、真菌病、尘肺、结节病等鉴别。,肺其他恶性肿瘤,临床常见为肌原性肉瘤,包括平滑肌肉瘤等。临床较大肉瘤可有咳嗽、痰中带血、气短、胸痛等症状,与肺癌临床表现相似。X线及CT:肺部较大肿块(6cm),边缘光滑或呈波浪状,边界清楚,钙化很少,C+后可见强化不均匀的坏死区。肿块生长速度快,可合并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平滑肌肉瘤,肺良性肿瘤,错构瘤(hamartoma) 平滑肌瘤,错构瘤(hamartoma),1、病理发生部位:(1)中
13、央型:引起阻塞性肺炎与肺不张,肿瘤脂肪组织含量多。(2)周围型:多见,主要由软骨、纤维构成并混杂有平滑肌和脂肪等组织。 2、临床表现(1)中央型:较小时,很少有临床症状,较大时主要表现为阻塞性肺炎,引起咳嗽、咳痰、发热及胸痛。(2)周围型:较小时,无症状,体检时偶然发现,较大时可引起咳痰、咳血,并引起气短等压迫症状。 3、X线表现(1)中央型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征象(2)周围型肺内孤立结节,大小24cm,可达5cm以上,边缘光滑、清晰,可有浅分叶,三份之一可见典型爆米花样钙化。,错构瘤,平滑肌瘤,多表现为肺内孤立球形病灶,圆形或类圆形,密度均匀,边界清楚,可有浅分叶。患者年轻,女性多,多在体检时偶然发现,最终靠病理诊断。,平滑肌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