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蚌埠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 夏佩莹教授,第一篇 细菌学 第13章 厌氧性细菌,概述 厌氧芽胞梭菌 无芽胞厌氧菌,第13章 厌氧性细菌 概 述,厌氧性细菌(anaerobic bacteria)是一大群专性厌氧,必须在无氧环境下才能生长的细菌。,分类:,厌氧芽胞菌属,无芽胞厌氧菌属,破伤风梭菌 产气荚膜梭菌 肉毒梭菌,第13章 厌氧性细菌 第一节 厌氧芽胞梭菌属Clostridium,共同特点: 1.G+杆菌有芽胞,抵抗力强; 2.在自然界(水、土等)、动物及人体肠道中 广泛存在; 3.主要致病因素外毒素,第一节 厌氧芽胞梭菌属Clostridium,破伤风梭菌 C. tetani,一般情况 生物
2、学性状 致病性 免疫性 防治原则,一般情况 引起疾病:破伤风感染方式:创口感染死亡率:30-50%,破伤风梭菌,生物学性状 1.形态染色: G+杆菌有芽胞, 细菌呈鼓槌状 有周身鞭毛,,第一节厌氧芽胞梭菌属 破伤风梭菌,生物学性状: 2.培养: 专性厌氧,血平板上菌落呈“羽毛” 状(不规则,中心紧密,四周疏松) 微溶血,第一节厌氧芽胞梭菌属 破伤风梭菌,生物学性状: 3.抵抗力: 芽胞的抵抗力强 土壤中存活数十年 ; 煮沸1小时;,第一节厌氧芽胞梭菌属 破伤风梭菌,致病性:致病条件:,第一节厌氧芽胞梭菌属 破伤风梭菌,局部厌氧微环境,窄而深的伤口; 有泥土或异物污染; 坏死组织多;局部缺血 同
3、时伴有需氧菌、兼性厌氧菌感染;,1.致病物质:二种外毒素 .破伤风痉挛毒素 化学本质:蛋白质 化学结构: 菌体内:一条多肽链; 菌体外:重链和轻链,以二硫键相连; 重链(与受体结合)轻链(毒性中心) 对人的致死量是1ug 抗原性:强,可制成类毒素;,第一节厌氧芽胞梭菌属 破伤风梭菌,重链 S S 轻链,破伤风痉挛毒素,对脑干神经和脊髓前角神经细胞有高度的亲和力 毒素与中枢神经组织结合后即不可被抗毒素所中和,破伤风痉挛毒素作用机制,与神经细胞受体结合 重链识别运动神经元上的受体并与之结合,促使毒素进入细胞内形成小泡 内在化 小泡从外周神经末稍沿神经轴突逆行向上,到达运动神经元胞体,进入传入神经末
4、稍,最终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膜转位-轻链进入胞质 通过重链N端的介导产生膜的转位使轻链进入胞质溶胶 毒性作用 轻链发挥毒性作用,阻止抑制性神经介质-氨基丁酸的释放,使肌肉活动的兴奋与抑制失调,骨髂肌强直痉挛,痉挛毒素,末梢神经 淋巴液 血液,封闭抑制性神经介质释放,牙关紧闭 角弓反张,强直性痉挛,伸肌、屈肌同时强烈收缩,脊髓前角 脑干,致病机制,破伤风梭菌,破伤风,.破伤风溶血毒素: 作用与链球菌溶血素O相似, 对氧敏感; 可溶解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巨噬细胞等 对破伤风病的作用尚未完全阐明。,第一节厌氧芽胞梭菌属 破伤风梭菌,免疫性:体液免疫 抗毒素-中和游离外毒素 抗毒素不能阻断细胞内轻链
5、的毒性极少量毒素即可致病,但不足以引起免疫, 故患病后不易获得牢固的免疫力,第一节厌氧芽胞梭菌属 破伤风梭菌,防治: 1.防: 2.治:抗毒素应用:原则-早期、足量 抗生素:,第一节厌氧芽胞梭菌属 破伤风梭菌,破坏厌氧环境:及时正确清创、扩创,人工自动免疫:破伤风类毒素,人工被动免疫:,破伤风抗毒素(tetanus antitoxin, TAT),一般情况 生物学性状 致病性 微生物学检查 防治原则,第一节厌氧芽胞梭菌属 产气荚膜梭菌 C. perfringens,一般情况: 是引起气性坏疽的病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及人和动物肠道中,通过伤口感染。,第一节厌氧芽胞梭菌属 产气荚膜梭菌,生物学性
6、状: 1.形态与染色: G+粗大杆菌,有明显荚膜; 芽胞位于次极端,不大于菌体,(很少形成),第一节厌氧芽胞梭菌属 产气荚膜梭菌,第二节 产气荚膜梭菌,革兰阳性大杆菌 卵圆形芽胞(很少见到) 有荚膜 无鞭毛 厌氧培养中生长繁殖极快,产气 汹涌发酵(stormy fermentation)多,所致疾病,气性坏疽(gas gangrene) 局部组织坏死、气肿、水肿 肿胀剧痛,触摸有捻发感 特殊的臭味 全身中毒 食物中毒,微生物学检查法 直接涂片镜检 分离培养与动物实验 血平板或疱肉培养 厌氧培养 涂片镜检 生化鉴定 取细菌培养液给小鼠或家兔静脉注射 防治原则 及时处理伤口 扩创、清创 早期可用多
7、价抗毒素血清 抗生素使用,生物学性状: 2.培养: 非严格厌氧: 血平板:多数菌株有双层溶血环 外-毒素-不完全溶血 内-毒素-完全溶血 蛋黄琼脂平板: Nagler反应 ( 毒素分解卵磷脂菌落周围有乳白色浑浊圈) 牛乳培养基:汹涌发酵(stormy fermentation) (分解乳糖产酸,使酪蛋白凝固;而产生的大量气体将 凝固的酪蛋白冲成蜂窝状,并将凡士林层向上推挤, 气势凶猛,叫),第一节厌氧芽胞梭菌属 产气荚膜梭菌,致病性: 1.致病物质: 外毒素:种类多,最重要的是毒素,为卵磷脂酶. 2.所致疾病: .气性坏疽,第一节厌氧芽胞梭菌属 产气荚膜梭菌,致病性:,第一节厌氧芽胞梭菌属 产
8、气荚膜梭菌,致病性: 2.所致疾病: 食物中毒 微生物学检查: 1.直接涂片镜检: 取材:创口深部取材,涂片; 镜检:革兰染色,见G+大杆菌,有荚膜, 且常伴有其他杂菌污染。,第一节厌氧芽胞梭菌属 产气荚膜梭菌,第一节厌氧芽胞梭菌属 产气荚膜梭菌,微生物学检查: 2.分离培养与动物实验:,坏死组织悬液,血平板,疱肉培养基,厌氧培养,生化反应鉴定,注入小鼠或家兔静脉,10min后处死,置37 5-8h,动物躯体膨胀,解剖,取内脏/心血涂片镜检和分离培养,防治原则: 1.预防: 及时扩创 破坏厌氧环境 严密隔离病人; 所用器械、敷料彻底底灭菌。 2.治疗: 尽早手术(切除感染组织,必要时截肢);
9、多价抗血清:早期用 抗生素:大剂量治疗高压氧舱:提高血液和组织的氧含量达15倍,第一节厌氧芽胞梭菌属 产气荚膜梭菌,概述: 肉毒梭菌主要存在于土壤及海洋沉淀物中,偶尔存在于动物粪便中,通过产生剧毒的肉毒毒素引起肉毒性食物中毒。,第一节厌氧芽胞梭菌属 肉毒梭菌 C. botulinum,第一节厌氧芽胞梭菌属 肉毒梭菌,生物学性状: 1.形态染色:G+粗大,有芽胞,呈汤匙状 或网球拍状; 2.培养:严格厌氧,血平板上有溶血。,肉毒梭菌-网球拍样芽胞,致病性: 1.致病物质: 肉毒毒素是目前已知最剧烈的毒素。 食物种类:国外(罐头、香肠、腊肉); 国内(发酵 豆制品占80%, 发酵面制品占10%)。
10、 2.所致疾病:食物中毒 胃肠症状少见,以运动神经末梢麻痹为主 要表现。,第一节厌氧芽胞梭菌属 肉毒梭菌,运动神经末梢麻痹:眼睑下垂,咀嚼困难,呼吸困难与衰竭。,致病物质 肉毒毒素 对人致死量为0.1g 肉毒毒素具有嗜神经性, 作用于脑及周围神经末梢的神经肌肉接头处,阻止乙酰胆碱的释放,导致肌肉麻痹。,所致疾病 食物中毒 婴儿肉毒病 创伤感染中毒,一般情况 致病性 微生物学检查 防治原则,第11章 厌氧性细菌 第二节 无芽胞厌氧菌属,第11章 厌氧性细菌 第二节 无芽胞厌氧菌属,种类: 种类繁多 与疾病相关的约10个菌属 (P147 表13-2) 革兰阴性 杆菌 球菌 革兰阳性 杆菌 球菌,致
11、病性: 1.致病条件: 机械或病理损伤 局部厌氧环境 正常菌群失调 机体的免疫力减退,第11章 厌氧性细菌 第二节 无芽胞厌氧菌属,2.所致疾病: 感染无特定病型 多是内源性感染 感染部位可遍及全身 一般抗生素无效,第11章 厌氧性细菌 第二节 无芽胞厌氧菌属,口腔感染; 女性生殖道和盆腔感染; 腹腔感染; 肺和胸膜感染; 颅内感染; 败血症; 感染性心内膜炎; 皮肤软组织感染;,微生物学检查: 1.标本采集:注意避开正常菌群,取自正常无菌部位; 2.直接涂片镜检: 3.分离培养与鉴定: 常用培养基: 牛心脑浸液血平板 巯基乙酸钠培养基,厌氧环境培养,第11章 厌氧性细菌 第二节 无芽胞厌氧菌属,防治原则: 1.预 防: 避免菌群失调发生; 破坏局部厌氧微环境; 及时正确的外科清创引流; 2.治 疗: 青霉素、氯霉素、头孢菌素及灭滴灵敏感; 提高免疫力的支持疗法;,第11章 厌氧性细菌 第二节 无芽胞厌氧菌属,两类厌氧菌的比较,本章要点,厌氧芽胞梭菌的共同特性 破伤风梭菌的形态特征 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机理 无芽胞厌氧菌的致病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