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录目 录1 综 合 说 明 11.1 项 目 概 况 11.2 项 目 区 概 况 51.3 防 治 标 准 及 目 标 值 61.4 主 体 工 程 水 土 保 持 分 析 评 价 .61.5 水 土 流 失 防 治 责 任 范 围 71.6 水 土 流 失 预 测 结 果 71.7 水 土 保 持 措 施 总 体 布 局 、 主 要 工 程 量 .81.8 水 土 保 持 监 测 151.9 水 土 保 持 投 资 估 算 及 效 益 分 析 .161.10 结 论 与 建 议 161.11 水 土 保 持 方 案 特 性 表 172 编 制 总 则 212.1 方 案 编 制 目 的
2、和 原 则 212.2 编 制 依 据 232.3 水 土 流 失 防 治 标 准 执 行 等 级 .252.4 设 计 深 度 及 设 计 水 平 年 253 项 目 概 况 273.1 项 目 基 本 情 况 273.2 项 目 组 成 及 总 体 布 置 273.3 林 海 水 库 283.4 团 结 取 水 枢 纽 363.5 输 水 工 程 403.6 施 工 组 织 463.7 工 程 占 地 603.8 土 石 方 平 衡 673.9 工 程 投 资 及 资 金 来 源 72目录23.10 施 工 进 度 安 排 723.11 移 民 安 置 及 专 项 设 施 改 迁 建 77
3、4 项目区概况 784.1 自 然 环 境 概 况 784.2 社 会 经 济 及 土 地 利 用 概 况 .854.3 项 目 区 水 土 流 失 及 水 土 保 持 现 状 .865 主体工程水土保持评价 925.1 主 体 工 程 选 址 ( 线 ) 制 约 性 因 素 分 析 与 评 价 .925.2 主 体 工 程 方 案 比 选 的 水 土 保 持 分 析 与 评 价 .975.3 推 荐 方 案 的 水 土 保 持 分 析 评 价 .1065.4 主 体 工 程 设 计 中 具 有 水 土 保 持 功 能 措 施 的 分 析 评 价 .1315.5 评 价 结 论 、 建 议 和
4、 要 求 1376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和防治分区 1426.1 界 定 原 则 和 依 据 1426.2 防 治 责 任 范 围 与 工 程 征 占 地 的 关 系 .1426.3 防 治 责 任 范 围 界 定 1426.4 水 土 流 失 防 治 分 区 1497 水土流失预测 1507.1 可 能 造 成 水 土 流 失 的 因 素 分 析 .1507.2 水 土 流 失 预 测 范 围 和 时 段 .1527.3 水 土 流 失 预 测 内 容 和 方 法 .1547.4 扰 动 土 地 面 积 、 损 坏 水 土 保 持 设 施 和 弃 土 弃 渣 量 预 测 .1557.5 新
5、增 水 土 流 失 分 析 与 预 测 .1587.6 水 土 流 失 危 害 分 析 与 评 价 .1707.7 预 测 结 论 及 指 导 性 意 见 1738 水土流失防治目标及措施布设 1768.1 水 土 流 失 防 治 目 标 176目录38.2 防 治 标 准 1768.3 弃 渣 场 设 计 1798.4 防 治 措 施 布 设 原 则 1848.5 防 治 措 施 体 系 及 总 体 布 局 .1858.6 分 区 防 治 措 施 布 设 及 典 型 设 计 .1928.7 分 区 措 施 数 量 2129 水土保持施工组织设计 2159.1 工 程 量 汇 总 2169.2
6、 施 工 条 件 及 布 置 2249.3 施 工 工 艺 和 方 法 2269.4 施 工 进 度 安 排 22910 水 土 保 持 监 测 23410.1 监 测 范 围 及 单 元 划 分 23410.2 监 测 时 段 与 内 容 23410.3 监 测 点 布 置 、 方 法 和 频 次 .23510.4 监 测 设 施 典 型 设 计 24210.5 监 测 设 施 设 备 24310.6 监 测 成 果 24411 水 土 保 持 工 程 管 理 .24611.1 组 织 领 导 与 管 理 24611.2 后 续 设 计 24611.3 水 土 保 持 工 程 招 标 、 投
7、 标 24711.4 水 土 保 持 工 程 建 设 监 理 24711.5 水 土 保 持 监 测 24811.6 施 工 管 理 24811.7 检 查 与 验 收 24811.8 资 金 来 源 及 使 用 管 理 24912 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250目录412.1 投 资 估 算 的 编 制 原 则 、 依 据 及 方 法 .25012.2 水 土 保 持 投 资 概 述 25312.3 效 益 分 析 26113 结 论 及 建 议 26413.1 水 土 保 持 方 案 总 体 结 论 .26413.2 建议 264附 件 :1、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海水库工程水土保持投资估算综合说
8、明11 综 合 说 明1.1 项 目 概 况1.1.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牡丹江市是黑龙江省第三大城市, 也是黑龙江省东南部的核心城市, 多年来牡丹江市居民生活饮用水源单一, 没有备用水源, 一旦水源地水质出现集中污染 事故, 将难以保障城市供水安全, 从保障供水安全的角度, 急需构建复合型水源 保障体系, 而现有水源供水设施规模较小, 更适合作为备用水源, 应另辟新水源 地 作 为 主 水 源 。 林 海 水 库 作 为 海 浪 河 干 流 防 洪 骨 干 工 程 , 水 库 建 成 后 通 过 与 海 浪 河 干 流 两 岸 堤 防 联 合 调 度 运 用 方 式 , 可 将 长 汀 镇 (
9、 含 大 海 林 林 业 局 ) 的 防 洪 标 准 由 20 年 一 遇 提 高 到 30 年 一 遇 , 同 时 对 下 游 保 护 范 围 内 的 农 田 、 乡 镇 村 屯 将 起 到 显 著 的 防 洪 作 用 。 同 时 建设林海水库是发展下游农田灌溉和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需 要。林海水库是海浪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关键性工程, 是流域规划推荐的第一 期控制性龙头工程, 在全流域开发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不仅为牡丹江市和海 林市提供优质水源, 促进两市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保证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可持 续发展, 而且通过该水库枢纽对天然径流的调节, 可充分利用流域内的水能资源 发展水电,
10、带动下游四个梯级水电站的开发, 为黑龙江省东部电网提供可再生能 源及调峰电力; 同时还可以削减洪峰和调节枯水径流, 减少下游农田和村镇的洪 灾损失, 发展水田灌溉。 该工程的开发建设对牡丹江市、 海林市及本地区的社会 和经济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综上所述, 林海水库枢纽工程是海浪河干流上的控制性工程, 也是海浪河水 电梯级开发的龙头工程, 无论是从城市供水和水力发电, 还是发展灌溉, 提高下 游防洪能力来讲, 兴建林海水库枢纽工程是非常必要的,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巨 大, 对当地的经济振兴将起到重要作用, 因此, 建议尽快实施, 早建设、 早受益。 1.1.2 项目基本情况(1)地理位置
11、本工程由林海水库、 团结取水枢纽和输水管线组成, 林海作为调节水库, 团结作为取水枢纽,输水管线从团结枢纽取水,为牡丹江市和海林市供水。 林海水库位于海浪河干流上游,位于海林市西南约 60km, 团 结 取 水 枢 纽 位综合说明2于海浪河干流中游,长汀镇富源屯附近,距离林海水库(上坝址)约 34km;输 水 管 线 起 点 位 于 团 结 取 水 枢 纽 左 岸 , 终 点 为 牡 丹 江 市 交 水 阀 室 , 输 水 线 路 全 长 60.205km。 输水管线从起点出发后为由西向东至卢家村, 然后向东北至鳌头, 从 鳌头一路向东至终点, 沿途管线多沿海浪河布置, 两次穿越隧洞, 跨越海
12、林市和 牡丹江市。(2)工程任务、规模及等别 林海水库工程任务为以城市供水为主, 结合防洪和灌溉, 兼顾发电等综合利用。林海库区总库容 1.76108m3, 兴 利 库 容 1.27108m3, 兴 利 水 位 为 492m,死 水位为 472m, 为山丘区大 (2) 型水库, 工程等别为 等。 枢纽建筑物由重力坝、 溢流坝、进水口和坝后式电站厂房、鱼道等组成,重力坝最大坝高 54.30m,坝 顶长度 519m, 溢流坝为 WES 型实用堰, 堰顶高程 483m, 电站总装机容量为 22MW, 鱼 道 采 用 垂 直 竖 缝 式 。 重 力 坝 、 溢 流 坝 、 进 水 口 建 筑 物 级
13、别 为 2 级 , 电 站 厂 房 建筑物级别为 3 级。鱼道与重力坝结合部分建筑物级别为 2 级,其余部分为 3 级。主要建筑物重力坝、 溢流坝、 进水口坝段设计采用 100 年一遇洪水标准, 校核采用 1000 年一遇洪水标准, 电站厂房设计洪水标准为 50 年一遇, 校核洪水标准为100 年一遇。团 结 取 水 枢 纽 为 径 流 型 枢 纽 , 调 节 库 容 较 小 , 不 承 担 下 游 防 洪 任 务 , 仅 雍 高 水位满足供水要求。 团结取水枢纽总库容为 475104m3, 兴利库容为 88.86104m3, 兴利水位为 345m, 为 中 型 水 库 , 工 程 等 别 为
14、 等 。 枢 纽 建 筑 物 由 城 市 供 水 闸 、 冲 沙 闸 、 溢 流 坝 、 隔 板 式 鱼 道 组 成 , 溢 流 坝 最 大 坝 高 13.8m。 溢 流 坝 、 城 市 供 水 闸 、 冲 沙 闸 、 溢 流 坝 、 鱼 道 为 3 级 , 消 力 池 、 海 漫 等 建 筑 物 为 4 级 , 临 时 性 水 工建筑物为 5 级。团结取水枢纽的建筑物防洪标准按 30 年一遇洪水设计,按 100年一遇洪水校核。输水工程任务为为牡丹江市和海林市输水,按 2030 年水平年设计,输水管 线设计输水规模 60.7104m3/d, 其 中 为 牡 丹 江 市 输 水 52.2104m
15、3/d, 为 海 林 市 输 水 8.53104m3/d。 输 水 工 程 主 要 建 筑 物 级 别 为 3 级,设计防洪标准 30 年一遇, 校核防洪标准 100 年一遇 。 输水管线主线全长 60.205km, 其中管道长 49.922km, DN2000; 隧洞长 10.283km, 洞径 2.60m。 海林支线全部为管道, 长 2.0km, DN1200。(3)工程建设内容综合说明3林 海 水 库 新 建 枢 纽 建 筑 物 , 包 括 由 重 力 坝 、 溢 流 坝 、 进 水 口 、 坝 后 式 电 站 厂 房和鱼道,左、右岸新建永久道路 4237m, 在 坝 址 上 游 右 岸
16、 约 1.5km 处新建 1 处工程永久办公生活区, 占地 0.4hm2。 本工程布置砂砾料场 1 处, 位于水库淹没 区内,占地 15.92hm2, 1弃 渣 场 布 置 在 砂 砾 料 场 旁 , 占 地 21.75 hm2; 新 建 施 工 道路 12.0km, 占 地 8.40hm2, 其 中 有 1.40hm2 位 于 淹 没 区 内 , 在 枢 纽 上 下 游 布 置 施工生产生活区,占地 11.31hm2, 其 中 3.36hm2 位于淹没区内。团 结 取 水 枢 纽 新 建 枢 纽 建 筑 物 , 包 括 城 市 供 水 闸 、 冲 沙 闸 、 溢 流 坝 、 隔 板 式 鱼道
17、,在坝址下游左岸紧邻鱼道新建 1 处工程永久办公生活区,占地 0.25hm2。 新建施工道路 3.0km, 占 地 2.10hm2, 在 枢 纽 上 下 游 布 置 施 工 生 产 生 活 区 , 占 地 2.03hm2, 其 中 1.04hm2 位于淹没区内。输水管线包括主线和支线两部分, 新建主线长 60.205km, 支线长 2.0km, 主 线部分包括管道 49.922km, 隧 洞 10.283km, 支 线 部 分 全 部 为 管 道 。 在 管 线 沿 线 新建检修路 10.472km,新建阀门井、空气阀井、排泥泄水井等附属构筑物 112 座 。 新 建 临 时 道 路 44.4
18、1km、 维 修 道 路 21.4km, 新 建 道 路 中 有 36km 位于管线作 业 区 , 未 新 增 占 地 ; 在 穿 河 施 工 中 新 建 临 时 路 2.0km, 位 于 管 线 征 地 范 围 内 , 未 新增占地; 另外新建 6.41km 通往 5 处弃渣场的施工道路, 占地宽度 7m, 新增占 地 4.49hm2。 输 水 管 线 工 程 布 置 弃 渣 场 5 处 , 为 26弃 渣 场 , 其 中 2为 4 级渣 场,其余为 5 级渣场,占地 17.66hm2。基准年(2016 年)工程征地影响共需搬迁 644 户 1752 人,其中 1205 人选 择新址集中安置
19、方案, 其余选择货币分散安置。 新建两处移民安置新址, 分别位 于兴农林场南约 3km 处和海林市长汀镇七山村,规划用地分别为 54.28hm2 和 3.0hm2。(4)占地、土石方量及投资林海水库工程总征占地面积 1232.45m2, 占用地类主要为耕地、 林地、 草地、 和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中永久征地 987.02hm2, 临 时 占 地 245.43hm2; 林 海 水库征占地面积为 930.78 hm2,其中永久征地 915.83hm2, 临 时 占 地 14.95hm2; 团 结 取 水 枢 纽 征 占 地 面 积 为 53.94 hm2 , 其 中 永 久 征 地 50.85h
20、m2, 临 时 占 地 3.09hm2; 输 水 管 线 征 占 地 面 积 为 247.73 hm2, 其 中 永 久 征 地 20.34hm2, 临 时 占 地 227.39hm2。综合说明4林海、团结、输水工程三部分工程动用土石方总量为 587.11 万 m3, 其 中 总 挖方量为 369.39 万 m3, 设 计 填 筑 量 217.71 万 m3, 弃 渣 量 为 184.12 万 m3。 林 海 水库工程挖方量为 108.26 万 m3, 设计填筑量 34.78 万 m3, 弃渣量为 87.00 万 m3。 团结取水枢纽工程挖方量为 24.43 万 m3, 设计填筑量 12.48
21、 万 m3, 弃渣量为 22.79 万 m3。 输 水 管 线 工 程 挖 方 量 为 23.67 万 m3, 设 计 填 筑 量 17.05 万 m3, 弃 渣 量 为74.35 万 m3。项目建设总工期为 4 年, 其中林海水库和输水管线工期均为 4 年, 团结枢纽 工期为 3 年 , 计 划 每 年 的 46 月 进 行 施 工 准 备 , 5 月 开 始 主 体 工 程 施 工 , 第 4 年 11 月末建设完成。工程估算总投资 379953.87 万元,其中林海水库 232975.33 万元,团结取水枢纽 22895.97 万元,输水管线 124082.58 万元,林海水库土建投资
22、64744.86 万元,团结土建投资 11515.61 万 元 , 管 线 土 建 投 资 83824.09 万 元 。 初 步 拟 定 资 金 筹措方案为争取国家投资 80%; 地 方 配 套 20%。林海水库工程新建两处移民安 置新址,规划用地 57.28 hm2, 专 项 设 施 迁 改 建 规 模 小 , 不 新 增 占 地 。1.1.3 项目前期工作及方案编制情况牡丹江市林海水库工程最初是在 1994 年黑龙江省海浪河流域干流规划中提出,黑龙江省计划委员会 1999 年 6 月以黑计农经1999355 号文批复了“ 海 浪 河 流 域 干 流 规 划 ”。 此 后 林 海 水 库 被
23、 列 入 松 花 江 流 域 综 合 规 划 、 松 花 江 和 辽 河 流 域 水 资 源 综 合 规 划 和 松 花 江 流 域 防 洪 规 划 等 , 并 作 为 重 点 推 荐 项 目 列入黑龙江省上报的全国“十三五” 大中型水库建设实施方案 目录中。林海水库工程从 1997 年开始开展前期工作以来, 建设单位先后更换了三个, 由于不同建设单位对资金筹措计划不同, 该工程的可研报告也就先后报国家、 黑 龙江省各审查一次。1997 年至 2002 年,林海水库工程建设单位为牡丹江市林海供水有限公司, 开展了林海水库工程的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工作, 由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对 项 建 以
24、 计 投 资 1999964 号文件进行批复,水利部规划设计总院通过了该工程 可研报告的审查。2000 年 12 月 , 水 利 部 以 水 保 2000645 号文,函复了牡丹江 市林海水库工程水土保持方案。2008 年建设单位变更为华能黑龙江发电有限公 司, 从 2003 年至 2014 年对可研报告进行了 3 次修编, 黑龙江省水利厅通过了该综合说明5工程可研报告的审查。2014 年 8 月,黑龙江省水利厅以黑水保许可201446 号, 对 黑 龙江省牡丹江市林海水库供水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下达了准予 行政许可决定书。 2015 年 5 月, 建设单位再次变更为牡丹江市林海水库管理处
25、, 重新启动可研工作,至 2017 年 2 月,由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完成黑龙江省牡丹江市 林海水库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报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 设计总院进行审查, 同时进行该工程水保方案专题技术讨论, 该工程的环境影响 评价、 地质灾害、 水资源论证、 防洪影响评价等专题评价工作也同时正在进行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2016 年 1 月, 牡丹江市林海水库管理处重新委托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承担 黑龙 江省牡丹江市林海水库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变更报告书 编制任务, 项目组在接到 任务后对林海水库工程近 10 年以来所进行的水土保持工作进行了梳理
26、,对项目 区周围自然环境及水土保持现状进行了现场调查和资料的收集, 经过认真的内业 工作,于 2017 年 2 月 中 旬 完 成 了 黑 龙 江 省 牡 丹 江 市 林 海 水 库 工 程 水 土 保 持 方案变更报告书 。2017 年 2 月 23 日,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在北京召开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海水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水土保持专题技术讨论会, 并提出了修改意见,设计组根据修改意见进行了认真的修改、补充,于 2017 年5 月初将补充修改后的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林海水库工程水土保持方案变更报告 书 上报水利部。 本方案根据建设规模, 确定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水土流 失范围, 明
27、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 提出防治措施, 以控制工程建设对周边环境的 影响,同时也保证工程的安全性。1.2 项 目 区 概 况林海水库工程位于海林市和牡丹江市境内,其中工程 95%以上位于海林市, 项目区概况以海林市为主。 项目区地处张广才岭, 地貌类型属于低山区。 项目区 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 4.2,极端最高气温为 37.6,极端最 低气温为-38.8。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536.3mm, 无 霜 期 108 天,最大冻土深度 达 2.10m。 项 目 区 土 壤 主 要 为 暗 棕 壤 、 草 甸 土 , 植 被 类 型 为 次 生 落 叶 阔 叶 林 , 在 黑龙江省植被区划中
28、属南部张广才岭完达山阔叶红松林亚区, 项目区林草覆盖率33%。 该地区土壤侵蚀类型为水蚀, 侵蚀强度为轻度 , 土壤侵蚀模数为 1000t/km2a, 根 据 开 发建 设 项目 水土 流 失防 治标 准 ( GB50434 2008) 的规 定, 项 目区 的综合说明6容许土壤流失量为 200t/km2a, 项 目 区 属 于 国 家 级 水 土 流 失 重 点 治 理 区 , 水 土 流 失防治标准执行建设类项目 1 级标准。1.3 防 治 标 准 及 目 标 值依 据 开 发 建 设 项 目 水 土 流 失 防 治 标 准 ( GB50434-2008) , 林 海 水 库 工 程 水土
29、流失防治标准等级为建设类项目 1 级标准, 六项防治目标为扰动土地整治率 为 96%, 水 土 流 失 总 治 理 度 为 96%, 土 壤 流 失 控 制 比 为 1, 拦 渣 率 为 95%, 林 草 植被恢复率为 98%,林草覆盖率为 27%。1.4 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 林 海 、 团 结 、 输 水 工 程 的 选 址 ( 线 ) 均 不 涉 及 泥 石 流 易 发 区 、 崩 塌 滑 坡 危 险区以及易引起严重水土流失和生态恶化的地区, 但项目所在地海林和牡丹江两市 均属于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 且无法避让, 本项目是海浪河流域综合开发 利用的关键性工程, 对牡丹江市、 海
30、林市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 用, 可以通过提高水土流失防治标准, 优化施工工艺, 减少地表扰动和植被损坏 范围,有效控制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弃渣场选址时避开了雪乡国家森林公园、 种质资源保护区、 海林市二水厂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和牡丹江市饮用水水源 地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符合环保专业要求。从水土保持角度对林海坝址、 团结坝址和输水管线线路走向方案进行了定性 和定量比选分析后, 推荐林海水库的上坝址方案、 团结取水枢纽的中坝址方案以 及输水管线的隧洞和管道结合布置方案。 主体工程的永久及临时占地合理, 能够 满足施工及临时堆土要求,同时位于淹没区和管理范围的临时占地不重复计列。
31、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技术规范的规定,57.28 hm2 的移民安置区应纳 入项目建设区内的永久占地。结合主体工程已统计的工程占地面积 1232.45hm2, 林海水库工程总占地面积调整为 1289.73hm2。林海水库选取的 1 处砂砾料场位于库区内, 取料场选址不存在水土保持制约 性因素。 主体工程对工程建设时开挖、 回填土石方进行了合理规划, 在运距经济 合理的前提下提高了挖方利用率, 在分析主体工程土石方平衡的基础上, 水保专 业对各防治分区的表土进行调配利用,充分利用表土资源用于植被建设及恢复。 在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方 面 , 施 工 场 地 、 施 工 道 路 布 置 、
32、 采 取 的 施 工 工 艺 及 方 法 、 施 工 进度安排等方面均可满足水土保持要求。综合说明7从水保角度对主体工程防护措施设计进行了分析评价,将砼框格草皮护坡、 排水工程、 表土剥离、 表土回覆及土地复垦计入水保防治措施体系, 水土保持工 程加强料场、 弃渣场、 施工道路和施工生产生活区等防治区的防护措施和植被恢 复措施, 以及工程永久办公区和管理范围的绿化措施, 以达到拟定的水土流失防 治目标。 综上所述, 本工程建设基本不存在重大水土保持制约性因素, 工程建设 是可行。1.5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林 海 水 库 工 程 水 土 流 失 防 治 责 任 范 围 为 1317.87hm2
33、 , 其 中 项 目 建 设 区 1289.73hm2、 直 接 影 响 区 28.14hm2。1.6 水 土 流 失 预 测 结 果 通过对林海水库工程建设中水土流失类型、 分布及土壤侵蚀强度进行综合分析和预测,其预测结论如下:(1)根据工程建设特点,确定项目区水土流失类型为水蚀。水土流失的预 测时段根据不同分区和施工时序确定施工准备期为 0.5 年, 施工期预测时段分别 为 1、3、4 年和自然恢复期 2 年。(2)根据工程施工特点,工程开挖扰动地表面积 427.17hm2。(3)工程建设中损坏的水土保持设施面积为 326.41hm2。(4)本工程弃土(渣)量为各项工程清基及挖方除回填利用
34、外的废弃量,主体工程统计的弃渣量为 209.06 万 m( 3万 m3。松方) , 其中土方 122.29 万 m3, 石方 86.77(5) 本工程在预测时段内产生的水土流失总量为 113092t。 因工程施工, 项 目区内新增水土流失量 84811t。(6)施工期是水土流失重点预测时段;在 3 个一级预测单元中,水土流失 量从大到小依次为输水管线、 林海水库和团结取水枢纽; 在二级预测单元中, 林 海水库的主体工程区、 弃渣场区和料场区确定为重点预测单元。 团结取水枢纽的 主体工程区确定为重点预测单元。 输水管线区的主体工程区和弃渣场区确定为重 点预测单元。(7)项目建设损坏征占地范围内的
35、林地、草地等植被,使项目区周边生态 环境质量下降; 项目建设产生的新增水土流失量, 进入项目区周边的农田和林地,综合说明8会降低其土地肥力,影响土地生产力及经济价值;工程建设产生临时堆土量大, 堆土场表面结构松散土方易流失, 导致附近水域泥沙含量增加, 进入库区则影响 库 区 使 用 寿 命 , 进 入 下 游 河 道 , 则 影 响 行 洪 。 本 工 程 共 布 置 6 处 弃 渣 场 , 其 中 1处位于库区内,另外 5 处为新增临时占地,库区外弃渣场弃渣量大、结构松散, 如不设置防洪排导措施, 上游汇水对渣体产生威胁, 同时弃渣下游和周边如不设 置拦挡措施,在重力、降雨等外营力作用下能
36、造成水土流失流失,并发生坍塌、 滑坡等次生灾害,对周边公路、村屯等敏感对象造成危害。1.7 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主要工程量1.7.1 弃渣场设计工程共布置了 6 处弃渣场, 各弃渣场选址由水保商施工、 占地、 地勘等专业 确定, 林海水库弃渣场位于淹没区内, 经分析确定其不影响水库死库容, 不影响 行洪安全, 对于输水管线的弃渣场, 充分做好拦挡、 防洪排导以及坡面防护措施, 使其安全稳定。1弃渣场为库区型,堆渣量为 110.73 万 m3, 级 别 为 5 级(部分弃渣临时堆 放在库区内河滩地,随料场开采逐步回填采坑 ) ; 2弃渣场为坡地型,堆渣量为 36.98 万 m3, 级 别 为
37、4 级; 3弃渣场为坡地型,堆渣量为 4.09 万 m3, 级 别 为 5级; 4弃渣场为坡地型, 堆渣量为 11.82 万 m3, 级别为 5 级; 5弃渣场为坡地型,堆渣量为 3.44 万 m3, 级 别 为 5 级;6弃渣场为坡地型,堆渣量为 42.0 万 m3,级别为 5 级。1.7.2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 在分析评价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措施的基础上, 确定水土保持措施的总体布局。 本工程采用植物措施、 工程措施与临时措施相结合的防治措施, 形 成布局合理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 对主体工程区、 弃渣场、 料场区等水土流 失严重区域,重点进行防治。对弃渣场采取拦挡、坡面防护、防洪
38、排导等措施, 对料场区采取临时截排水、 对剥离的无用层采取临时拦挡措施; 管线开挖时表土 层分层剥离, 并与生土分层堆放, 堆放期间采取临时挡护, 土方回覆后进行土地 整治并恢复植被, 其他施工道路、 施工生产生活区主要做好排水和后期的土地整 治 及 植 被 恢 复 , 林 海 、 团 结 的 永 久 办 公 生 活 区 做 好 植 被 建 设 , 根 据 立 地 条 件 , 推 荐 多 树 种 , 多 草 种 ; 水 库 、 枢 纽 的 坝 肩 做 好 生 态 和 工 程 措 施 防 护 , 其 它 可 实 施 植综合说明9物措施的管理范围进行植被建设。各防治分区具体水土保持措施布局如下:1
39、.7.2.1 林海水库防治区(1)主体工程区 主体工程区由重力坝、溢流坝、进水口和坝后式电站厂房、鱼道组成。主体工程在左岸坝肩坡面采取砼框格草皮护坡, 在坝基开挖时清理表土, 利于后期 调运用于植被恢复。 根据枢纽平面布置图, 在被扰动、 植被遭到破坏的管理范围 进行植被建设, 具体位置为两侧坝肩、 鱼道与溢流坝之间区域、 电站尾水渠与溢 流坝之间不过水区域、 右岸上、 下游上坝路开挖边坡、 左岸上坝路及鱼道运行管 理道路开挖边坡(计入交通道路区) ,坝肩开挖边坡外、坝上游两侧滩地管理范 围等区域扰动破坏较轻,仅进行适当补植。(2)工程永久办公生活区 主体工程在办公生活区的道路两侧配套布设了排
40、水沟,方案设计措施:从主体工程区调运表土、 回覆在拟实施绿化措施的区域并进行土地整治, 对区域内 空地采取铺种草皮、栽植绿化乔木、灌木绿化措施。(3)弃渣场区林海水库布置 1 处 弃 渣 场 , 为 1 弃 渣 场 , 位 于 坝 址 上 游 1.3km 左 右 , 砂 砾 料 场 取 料 结 束 后 , 将 弃 渣 回 填 料 场 , 不 会 出 露 地 面 , 水 库 蓄 水 后 被 淹 没 。 在 弃 渣 场坡脚设置铅丝石笼护角, 护角外设置截排水沟, 对渣场及其周边的汇水进行排 导。(4)料场区工程粘土料及石料用量较少,全部外购,工程仅布置 1 处砂砾料场,位于 淹没区内。 在无用层堆
41、置区下坡脚采取编织袋土埂拦挡的临时防护措施。 取料结 束后,弃渣回填。(5)交通道路区 交通道路区包括永久道路和施工道路两部分。永久道路:主体工程在上坝路两侧设有排水沟,在左岸上坝路和鱼道运行 管理道路两侧开挖土质边坡采取砼框格草皮护坡。 方案设计: 从主体工程区的坝 基清表中调运部分表土回覆在上坝路两侧或一侧的路基边坡, 在路肩及路基边坡 撒 播 种 草 , 并 种 植 行 道 树 , 在 右 岸 上 游 、 下 游 上 坝 路 、 左 岸 上 坝 路 和 鱼 道 运 行 管综合说明10理道路对山体开挖的石质边坡采取植生袋护坡措施。 施工期间在地势有起伏路段 的路基下边坡采取拦挡措施。施工道
42、路:方案设计在道路一侧或两侧挖截、排水沟,在地势有起伏路段 的路基下边坡采取拦挡措施, 施工结束后, 拆除截排水沟, 对占用耕地的区域由 主体工程进行复垦。 占用林地和草地的区域, 从弃渣场调运表土回填, 林地然后 采取乔草结合恢复植被,草地直接撒播种草恢复植被。(6)施工生产生活区 施工期间在施工区上、下游边界分别布置截、排水沟并顺接至下游现有沟道, 在表土临时堆置区外表面铺设密目网, 并在周边布设双层编织袋土埂压盖, 。 施工结束后,从 1弃渣场调运表土、回填并进行土地整治。对占用耕地的区域 由主体工程进行复垦。占用林地的区域,先进行全面整地,将硬化的土地翻松, 再将表土回填,采取乔草结合
43、恢复植被。(7)移民安置区 在移民安置区,施工期间对临时堆置的土方采取拦挡、压实的临时防护措施; 在房屋、 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后, 在建筑物周边种植防护乔木及绿化乔 木、灌木,空地区内撒播种草,以给移民新址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8)水库淹没区 林海水库在左岸库尾漫滩区存在浸没影响区, 防止产生水土流失, 在影响区内种植耐水湿的灌木柳。1.7.2.2 团结取水枢纽防治区(1)主体工程区 主 体 工 程 区 由 砼 溢 流 坝 、 冲 沙 闸 、 城 市 供 水 闸 、 隔 板 式 鱼 道 组 成 。 主 体 工 程在坝基开挖时清理表土, 用于填充植生袋用于坝肩边坡绿化, 另外一部分调运至 其
44、 他 分 区 作 为 绿 化 覆 土 , 在 鱼 道 外 侧 边 坡 按 1:2 放 坡 , 坡 脚 设 置 排 水 沟 。 方 案 设 计在左岸坝肩开挖坡面设置植生袋生态护坡, 在左岸坝肩管理范围和坝址下游左 右岸滩地管理范围内非过水区域,进行植被恢复和园林绿化。(2)工程永久办公生活区 主体工程在办公生活区的道路两侧配套布设了排水沟, 方案设计措施: 从弃渣场调运表土回覆在拟实施绿化措施的区域, 对区域内空地采取铺种草皮、 栽植综合说明11绿化乔木、灌木绿化措施。(3)交通道路区 团结未新建永久道路, 交通道路区为施工道路。 主体工程对占用耕地的区域进行复垦。方案设计:将 2弃渣场堆置的废
45、弃表土运至施工道路并回填;道路 建设时在道路排水不畅处挖排水沟, 在两侧有汇水进入处挖截水沟; 在地势有起 伏路段的路基下边坡采取拦挡措施, 施工结束后, 拆除截排水沟。 占用林地和草 地的区域, 从弃渣场调运表土回填, 林地然后采取乔草结合恢复植被, 草地直接 撒播种草恢复植被。(4)施工生产生活区 方案设计: 施工前将淹没区外占用的非耕地进行表层土剥离, 单独堆放, 施工期间对在表土临时堆置区外表面铺设密目网, 并在周边布设双层编织袋土埂压 盖 , 在 施 工 区 上 、 下 游 边 界 分 别 布 置 截 、 排 水 沟 并 顺 接 至 下 游 现 有 沟 道 。 施 工 结 束 对 占
46、 用 林 地 的 区 域 , 先 进 行 全 面 整 地 , 将 硬 化 的 土 地 翻 松 , 再 将 表 土 回 填 , 采 取乔草结合恢复植被。(5)水库淹没区 团结枢纽库尾存在浸没影响区, 为防止产生水土流失, 在影响区内种植耐水湿的灌木柳。1.7.2.3 输水管线防治区(1)主体工程区 主体工程对管道开挖区及其一侧的堆管区、 施工机械作业区的表土进行剥离,施工结束后,将表土回填,对占用的耕地进行土地复垦。 方案设计在管线检修路的两侧土路肩及路基边坡撒播种草, 并栽植灌木, 同时在土路肩栽植乔木作为行道树; 在管线作业区, 在管线挖方临时堆置区坡脚进 行编制袋土埂拦挡, 并要求主体施工
47、时对土方外表面拍实, 施工结束后, 占用林 地区域, 在管线中心线两侧 2.5m 范围仅撒播种草, 在 2.5m 范围以外的区域栽植 乔木,占用其他非耕地区域,进行全面整地,分别撒播种草恢复原地类。(2)弃渣场区输水管线布置 5 处弃渣场, 分别为 26弃渣场, 弃渣场类型均属于坡地型, 2弃渣场级别为 4 级,其余弃渣场级别属于 5 级。综合说明12主体工程在施工结束后,对占用的耕地进行土地复垦。 方案设计在在弃渣前,36将渣场区域表土剥离,弃渣结束后,表土回覆在 弃 渣 场 外 表 面 ; 在 26弃 渣 场 下 游 及 两 侧 设 置 挡 渣 墙 , 同 时 在 渣 场 北 侧 布 置
48、截洪沟, 东西两侧布置排洪沟, 有序对渣场及其周边进行防洪排导。 施工期间对 表土临时堆置区采取外表面压实、 坡脚编制袋土埂拦挡的临时防护措施。 施工结 束后, 占用林地的区域, 弃渣外表面采取乔草结合的植被恢复措施, 占用草地的 区域,弃渣外表面采取灌草结合的植被恢复措施。(3)交通道路区 交通道路区为新建施工道路。 主体工程对占用耕地的区域进行复垦。 方案设计: 道路建设时在道路排水不畅处挖排水沟, 在两侧有汇水进入处挖截水沟; 在 地势有起伏路段的路基下边坡采取拦挡措施, 施工结束后, 拆除截排水沟。 占用 林地区域, 采取乔草结合恢复植被, 占用草地及其他地类的, 采取灌草结合恢复 植
49、被。1.7.3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 结合各防治分区扰动地表、 新增水土流失特点采取的工程措施、 植物措施和临时防护措施的数量详见表 1.7-1。综合说明13表 1.7-1 水土保持措施工程量汇总表交通道路区防治分区 单位 主体工程区 工程永久 办公生活区 弃渣场区 料场区 上坝路 施工道路施工生产 生活区 移民安置区 水库淹没区 合计一、工程措施 单位土地整治 m2 1491543 2600 93833 28465 54203 89380 1760025表土回填 m3 204 780 22256 8395 16261 26814 74710表土运输 m3 780 8395 7224 26814 43213表土剥离 m3 22256 9037 31293截、排洪沟 m 4725 4725土方 m3 11171 11171砂砾垫层 m3 2258 2258浆砌片石 m3 6774 6774挡渣墙 m 3875 3875土方 m3 202921 202921格宾石笼 m3 38363 38363铅丝石笼 m3 1766 1766二、植物措施 单位植生袋护坡 m2 11860 15537 27397全面整地 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