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预防医学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338995 上传时间:2018-03-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医学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预防医学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预防医学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预防医学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预防医学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孙士杰 (德州学院医学系 山东德州 253023)作者简介:孙士杰,男,1973-,研究生,讲师、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代谢性疾病流行病学。E-mail: 电话:13053452675摘 要: 研究性教学是培养创新能力人才的重要教学方法。预防医学作为高专、高职护理唯一讲授科学研究方法的课程,是培养学生研究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重要学科。教学实践表明,基于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为基本形式的预防医学研究性教学模式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重要的实践价值。关键词:预防医学;研究性教学;流行病学调查以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和研究能力为目标的研究性教学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但总体来说

2、,研究性教学在地方高校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更没有形成制度,在教学环节中所占的比重还微乎其微 1。自 2007 年始,尝试在高职、高专护理专业预防医学教学中引入了以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为基本形式的研究性教学模式,取得了肯定的效果和一定经验。一、在预防医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可能性和必要性1.预防医学课程特点分析预防医学是高专护理学生接触到的唯一讲述科学研究方法的课程。高专护理选用的教材为左月燃、邵昌美主编预防医学 ,其内容丰富,涉及到医学统计学、护理论文撰写、流行病学方法、危险因素评估、环境与健康、学校卫生、食品卫生等诸多方面。该课程实践性技能培养所占份额大,是培养专科护理学生科学研究、论文撰写

3、思维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唯一科目,影响到学生未来整个职业生涯。然而,预防医学设计总课时和教学任务之间存在巨大矛盾。预防医学总课时设计为 30-36 个学时左右,即便单纯理论讲述也无法实现系统、全面讲解,更谈不上进行相关实践。如何解决总课时短与内容丰富形成了的矛盾是教学成败的关键。2.研究性教学可满足预防医学的课程特点并解决相应矛盾研究性教学是教师以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通过教学过程的研究性,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从而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 1。这完全和该科目的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相一致,因此这使得该方法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具备了理论基础和可操作空间。

4、研究性教学的另外一个重要特点是跳出课堂限制,将课内、外融为一体 2。其不囿于设定的课堂教学学时,使得教与学的两个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得到极大拓展,解决了课时短任务重的矛盾。二、预防医学研究性教学模式介绍大学学科课程研究性教学包括课程“基本结构”基本知识与经典理论的教学和课题研究教学两个组成部分 3 。预防医学研究性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前后衔接的两个阶段,首先是基础知识的教授阶段,包括课堂讲授和学生自学两个部分构成,主要是形成必要的知识构建和理论基础。其后是开展课题研究阶段,应用经典的科学研究流程和模式进行。1.重新拆析整合教材,浓缩课堂讲授,开展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有序自学研究性教学要求课内教学与课外的

5、课题活动相结合,整个教学活动过程都要立足于学生的知识经验背景,从实际背景和问题出发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猜想、论证、社会实践等方式进行 4。故而强调学生的相关知识储备至关重要,否则无法保障课题研究研过程的有效开展。在对预防医学学科性质、教学要求和学生水平、学生需求把握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构建。课堂讲授以重点、难点为主,如危险因素评估方法、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论文撰写等进行精讲。其中医学统计学主要突出 SPSS 统计学软件的讲授,在学生理解基本统计原理的基础上,不纠缠于具体公式和运算过程,实现应用 SPSS 的快速统计。教师预先设计好学生自学规划,布置自学任

6、务,延伸课外学生自学时间,建立自学监督机制,对自学部分组织小型测验,以了解学生主要知识点掌握情况。课堂讲授结合学生自学从而完成教材主体内容的理论学习大约需要总学时的一半,即 14-16 学时。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为开展下一步的研究性教学形成适当的知识储备。2.课题研究性教学过程(1)研究题目的设计和确定根据课程性质、内容和要求与学生研究团队共同确定研究课题。先由教师设计不同的研究题目,这些题目主要基于流行病学调查模式。一般设计有以下几个方向:基于常见代谢性疾病和其他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如肥胖、高血压、近视等。基于量表的流行病学调查,如应用焦虑量表、抑郁量表、亚健康评价量表等调查相关人群的焦虑、

7、抑郁、亚健康分布等。这些题目的设计原则为:不需要特殊设备能完成基本项目的测定,如血压、体重指数、腰臀比、量表填写等;不需专门投资,能在学生承受的花费范围之内,如印制流行病学调查表费用、市内交通费等。不超过学生最大潜在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总之这些题目要有可操作性,不能脱离实践主体为完全无科学研究经验的学生这一现实状况。之所以让学生在教师划定的大体研究方向范围内进行选择,主要是考虑到学生课题研究的开展不能过度超越教师本身的科研修养、素质和经验,以便能始终得到教师有效地指导,其次也使得课题更具可操作性和实现的可能性。 (2)研究性教学步骤组建研究团队。 公布可能的研究方向,由学生根据兴趣选择。根据各

8、研究方向报名人数,确定研究团队。一般每个团队 5-6 人组成,允许不同的团队选择相同的研究方向。由学生自己选择团队负责人,以便进行有序安排并保证步调统一。撰写相关研究方向综述。 每个研究团队中的每位成员分别撰写相关研究方向的综述。要求查阅相关文献不少于 15 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 2 篇。文献目录、电子版下载文件、打印的下载材料等形成综述的原始资料届时组织检查。最后由团队成员根据各自的综述,共同讨论、撰写完成一篇团队综述。要求 10 天左右完成。综述以作业形式上交,由指导教师进行点评,以考核其文献检索能力和综述撰写能力。撰写研究设计方案。 由研究团队共同完成研究方案的设计。特别注意研究方案原

9、则上力求可操作性强,且在 1 个月左右可以完成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必须涵盖如下要素,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对象和方法。其中必须包括样本量确定、抽样方法、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和标准(其中包括自主设计的流行病学调查表) 、所选用的流调器材或者量表、统计学处理过程(要求设计方案需用到一种以上的假设检验方法,但不提倡设计过于复杂) ;预期研究结果;课题进度,一般要求在 1 个月左右完成流行病学调查现场部分,3 周左右完成数据输入、分析和论文撰写,具体时间分配要合理;课题需要的资金。主要包括流行病学调查表印制、交通费、误餐费。设想流行病学调查中可能存在的其他困难。研究方案的设计要求在综述完成后 1-2 周完成,

10、然后由主讲教师邀请其他有科研经验的教师共同参加,采取学生汇报,答辩的形式完善研究方案的设计。流行病学调查实施。 要求在 1 个月左右完成,主要利用课堂外时间,由学生自主安排。每周固定的时间向指导教师汇报进度和遇到的困难,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提倡边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边建立数据库(充分利用时间) 。撰写论文及进行答辩和验收。 流行病学调查现场部分结束后,进入数据整理和分析阶段,要求应用 SPSS 统计软件完成。论文撰写字数要求 3000-5000 字左右,格式规范参照中华护理杂志规范执行。要求 3 周内完成。然后组织答辩,答辩时要检查原始流行病学调查表和数据记录表,检查数据库,检查 SPSS 原始输

11、出结果,每团队样本随机抽样 5 人进行电话随访以核实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真实性。按照事先确定的标准进行打分。三、效果评价我校护理专科学生每届一般在 30 人左右,这样一般分为 5-6 个研究团队。通过实践,每个团队都能完成基本任务,并且学生反映在整个设计、实施、论文撰写过程中收获颇丰。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不但培养了科学研究素养,而且提高了其社会交际能力和组织能力。教学效果非常突出。四、基于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模式的预防医学研究性教学的价值开展基于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为主要形式的预防医学研究性教学价值颇多,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通过学生研究性学习实践,能涵盖预防医学教学大纲所要求的 1/2 以上的主要实践

12、内容,包括: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医学统计学、论文撰写、其他相关章节内容,如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评价、三级预防等。其次拓宽了学生思路,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初步建立和培养了学生科学研究的素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锻炼了文献检索的能力和综述书写能力,这是开展科研和创新的基础素养;初步掌握和熟悉了课题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这是科研过程的前提和有效实现的保障;初步掌握了抽样方法、样本量确定、流行病学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及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特点,这为以后开展科研奠定了初步基础;初步应用了假设检验,熟悉了其方法和步骤,锻炼了应用 SPSS 的能力,为今后科学运用 SPSS 这一科学、迅捷的统

13、计学工具奠定了基础;初步形成论文撰写的能力。论文撰写是对研究过程的总结和升华,熟悉撰写过程,掌握撰写技巧对于今后临床经验的总结、学术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促进了科学精神和团队协同精神的形成,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研究踏实是最为宝贵的科学精神,而团队的精诚合作是完成科学研究的保证,通过以团队为单位的科研小组的建立和科研实践过程的通力合作,无疑会使学生初步形成团队协作的理念,为今后科学研究的团队协作打下初步基础。第三,对其他课程知识的迁移和构建具有有益的影响,如内科护理学中的高血压、肥胖,健康评估中的心理评估方法等,这为打破学科界限,使学生形成更为丰富、系统的知识体系构建颇有裨益。五、主要体会1.指导

14、教师的基本素质是确保研究性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教师的素养是制约地方性高校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基础问题 1。笔者担任预防医学主讲教师,系内分泌与代谢病专业医学硕士,研究方向为代谢性疾病流行病学,曾主持或参与青岛及德州地区多项流行病学调查项目的设计、实施,具有丰富的流行病学设计和调查经验,对统计学尤其是 SPSS10.0-13.0 系列软件有着较为深入的研究,能熟练应用之进行各类变量统计和分析,在中国糖尿病杂志等期刊发表相关流行病学文章多篇,具备较为丰富的论文撰写历程和经验。另外,笔者担任过该专业健康评估、内科护理两门主干课程的主讲,并讲授过急危重症护理、诊断学、内科学等学科,能实现知识的有效整合,因而

15、感觉在指导学生开展以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为基本形式的科研课题过程中得心应手,能轻松驾驭。否则,则无法开展较为成功的研究性教学。2.有效的监督、指导制度是确保研究性教学顺利开展的保障学生思想观念上存在的功利性因素、较重的专业负担、几乎空白的科学研究素养、畏难情绪、惰性等是制约研究性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障碍。定期(至少每周 1 次)开展进度汇报、阶段性工作效果评价和成果验收、及时而有效地指导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另外,当前地方性院校研究性教学开展刚刚处于起步阶段,每学期开展研究性教学的科目很少,因而学生相对空闲时间较多,这也提供了学生研究性学习时间上和精力上的保障。另外指导教师不能只有一个,需要有至少

16、2-3 人的团队,才能在精力上、时间上提供有效的教师指导和考核。总之,使教师在研究性教学中处于有效的主导地位,学生在研究性探究中处于有效的主体地位,是非常重要的。3.选择合适的研究课题是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关键必须选择那些既能涵盖本课程主要实践技能培养需求,又能切合当前实践条件(如经费、仪器、学生认知水平、教师认知水平、社会具体实践过程的可实现程度等)的研究题目,确保有始有终。好高骛远、假大空的研究方向不仅不能顺利实现研究性教学的任务,还会损伤学生的积极性、科研兴趣和实践动力,得不偿失。4.尚缺乏有效的学生学业评价机制尽管开展了以论文答辩为主要形式的研究性教学成果评价,但由于是团队行为,对每一个学

17、生如何进行分值确定还缺乏合理的确定机制,是分数一样,还是根据团队的贡献份额(实际上很难判定)有所区别;另外在科目结业成绩的认定上,教务处规定的理论考试成绩至少占到 70%,而研究性教学部分费时、费力,其评价成绩只占到结业成绩的 30%以下,是不合理的。如何探索更为合理的学生学业评价机制是今后的一个探索方向。实践表明,以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为基本形式的研究性教学模式在预防医学教学中具良好的可操作性和实用价值。通过该教学模式,可提高地方性医学院校高职、高专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是符合当前实际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参考文献1雷仕凤.地方高校推进研究性教学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21,20-21.2刘赞英,王岚,朱静然,等.国外大学研究性教学经验及其启示 J.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1):68-75. 3沈云林.大学学科课程研究性教学之方法J. 大学教育科学 .2007,2:59-61.4孟凡.本科研究性教学的基本特征探析J. 煤炭高等教育 .2009,27(6):31-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