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网络教育中学生与教师的发展作者:王靖 朱小蔓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当代,信息科学发展日新月异,以计算机及其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正以一种令世人惊讶的速度与广度进入人类生活之中我们周围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部门、每一个领域都渗透进来了计算机及其网络。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已悄然成为当代人生活的一种姿态。在这样的背景下,计算机及其网络在教育领域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深入。如今,在教育领域中,从教育管理、后勤服务再到教师教学、学生自主学习都可以在计算机及其网络上实现,我们终于真正迎来了“网络教育”的时代。1998 年 11 月,我国首家网上大学湖南大学多媒体信息教育学院正式开学,为网络教育正式开辟了一片坚实
2、的领地。1999 年 4 月,江苏省教委筹划了“江苏高校网上远程教育试点工程”,计划在 1999 年招收两个专业的学生,这些学生将实行“异地定点网络化集中学习”,学习的内容将由主办学校经过互联网络传送给他们现在,这批学生已在网络上开始了他们的大学学习生涯,而这一试点工程的实施,也更让我们看到了网络教育的光明前景。事实上,早在1997 年,我国就初步决定,要在 1997 年到 2000 年间,国家经济信息化工程初具规模,重点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实现同国内外网络联接,初步建成全国省会以上城市和 50 多个中心城市的信息网络平台这些,都敲响了我国网络教育发展的前奏。但也有的学者对此并不乐观,他们在质疑
3、:网络教育中,学生的学习如何进行,教师的教学如何展开?学生与教师在网上能真正发展、完善彼此吗?笔者认为:计算机及其网络这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一定会引发教育界的一场革命,而这场革命的核心就在于教学领域中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发展。华东师范大学祝智庭老师曾统计过:至 1998 年底,我国中小学计算机装机总数近 100 万台,配置计算机机房的学校达到 6 万所,许多学校在开展计算机教育的同时也已将计算机用于教学。在高等教育方面,到 1998 年底,全国已有450 所高校接入中国教科网 CERNET。我国从 80 年代初期才开始发展计算机教育,在不到 20 年间的时间内有如此大的发展,成绩确实客
4、人。但是,从整个世界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网络教育的现有水平仍然与世界存在着很大差距。在美国,克林顿政府 1996 年在其“教育技术行动纲领”中早已提出:到 2000 年,全美国的每问教室和每个图书馆都将联上信息高速公路,让每个孩子都能在 21 世纪的技术文化方面受到教育。而英国也曾把 1998 年定为“网上教育年”,计划让该国 6 岁的孩童都可以在因特网上学习. 为什么各国都竞相将计算机及其网络引入教学领域,制造各种便利条件以让其充分发挥作用呢?笔者认为,计算机及其网络在教学领域中的运用首先为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一,计算机及其网络在教学中的运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极为丰富的信息,开
5、阔了学生的知识面,扩展了学生的“视域”。在以往的教学中,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主要有三种:一是教材,一是教师,还有一种是课外补充读物。但有了计算机及其网络之后,情形就不同了:在计算机及其网络中,学生随时可以轻松地调出自己所需的信息,而丝毫没有场地、时间等外在条件的限制。信息量的增加、视域的扩大,必然扩展着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对周围世界的理解,形成了学业上的良性循环。第二,计算机及其网络在教学中的运用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由原来划一被动的“不得不学习,变为了主动、多样的“要求去学习”,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交互学习”及“发现学习”。以往,一个教师面对的是 50 几个甚至更多的学生,这就使得所有的学生
6、都不得不跟随着教师统一的内容、统一的进度、统一的程序,这种统一步调的教学造成了学生缺少创造力、缺乏个性,甚至还严重影响了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信心和学业成绩,只因为他们无法适应教师的这种统一。但通过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学习,这种情形得到了根本的改观:在网上,没有固定的学习模式,如果你不选择,没有人会将知识灌输给你;如果你不主动、不积极,更可能什么新知识都学不到。在这样的情形下,学生就会逐渐开始学会根据自己真实的学习水平与独特的学习方式去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和形式;学会根据计算机的反馈,自主地决和进度;更可以学会主动地去探寻、发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80 年代中期,美国苹果公司的教育家们在教育技术
7、的市场预测中迫切希望研究和了解这样一个问题:当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像使用书和纸一样方便时,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活动会发生什么变化?于是,他们开始了一项“明日苹果教室”的教育改革实验研究。该项实验研究实质上是在探索和创设一种信息时代的学习环境和教育模式,因此受到学生欢迎。在第一学年末,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态度就有了明显改善,开始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化为主动的探索者和个性化的独立学习者。尽管对教育技术的掌握花费了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但当他们逐渐熟练地运用新技术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习和研究各种知识和技能时,学习的兴趣、能力、效率越来越高可见,在网络教育中,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个性这些我们平时
8、所期待的品质特征,都将一一实现。虽然,这可能需要一个适应期的过渡。第三,计算机及其网络在教学中的运用,将改变学生的交流方式,使他们从封闭的师生小圈子走向一个无班级、年级甚至国家、种族界限的广阔学习空间。在以往的课堂中,学生一般只能局限在与教师的交流中,同班伙伴之间的交流机会与时间都微乎其微,更谈不上在更大的圈子中同伴问的交流了。但有了计算机及其网络之后,学生之间的交流基本上消解了原来的时空限制,更可以实现“多主体大众化”的交流。那么,他们是否也在另一种意义上体会到了“地球村”的含义呢?过去人们经常担心,学生整天和计算机打交道,会因缺少和同伴的交往而变得孤独。实验得出的结论却完全相反:运用新技术
9、的自主学习比传统课堂讲授更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0。确实,有了如此多的同伴间的平等接触与交往,学生有什么理由不更主动、更积极、更灵活呢?最后,计算机及其网络在教学领域中的运用容易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在各个层面上实现教育的平等。在我们的教学环节中,不平等现象极为普遍。但倘若我们能够尽量实现更大规模的计算机及其网络教学,学生可以面对同样的教师、同样的教材,那么,他们学习条件的平等就得到了一定的保障。同时,优秀教师资源通过计算机及其网络可以被更多学生共享,这会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受教育水平。如今,北京四中、五中、101 中学等,巨先开办了网校,以让更多的学生得以共享优秀的教育资源,这就是计算机及
10、其网络教学给我们提供的优势。计算机及其网络在教学领域中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充足的学习资料、多样的学习方式同时,它也向教师们呈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教学场景最显而易见的,它可以有效地改善教师的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将教师从繁重的传授知识的任务中解放出来,更多地投入到关注学生、引导学生的教育活动中去。而通过计算机及其网络,教师可以借助动画、图形、影像声音等多种媒介进行教学,让学生增加体验,实现眼耳、口、鼻多通道的“全感官”学习;同时教师还可以音助计算机及其网络的模似功能“再现”真实的情境,以实现学生学习的直观性,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一篇题为詹天佑的课文,这篇课文的教学有一难点:詹天佑在设计京
11、张铁路的过程中,曾为火车上山方便设计了一条“人”字形铁路。“人”字形铁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极为少见的,仅凭教师讲解很难描述出它的真实构造。而笔者在一次听课中,看见执教者借助于计算机做了一次清辟的展示教学通过计算机再现出“人”字形铁路的影像,模似现实中火车走“人”字形铁路的真实情况,敞了一番演示:他只轻轻按了一个键,火车就“真实”地在“人”字形铁路上“跑”了起来,还伴随着清晰可闻的轰呜声。结果,无需讲解,学生对“人”字形铁路的构造、功用一目了解。计算机及其网络在教学中的运用改善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效率,节省了教学时间,将教师从繁重的教学活动中解放出来。这并不意味着计算机及其网络在教学中
12、的运用将削弱并进而替代教师的作用。在西方,当新技术(如计算机等)被引人学校时,就曾流行过一种关于新技术将取代教师的观点0。但这种观点很快在事实面前不攻自破。事实上,计算机及其网络在教学中的运用绝不会削弱教师的作用,更逞论替代教师”,相反,它对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这一点反映在两个方面。首先从微观的教学过程来看:在实现了计算机及其网络教学后,教师确实不再会被视为知识的唯一拥有者,计算机及其网络可以传授给学生更多、更精确的知识与信息;同时,实现了计算机及其网络教学后,每个学生可以在个人学习的过程中按自身实际状况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进度、学习路线以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这些优点都是教师教学所不
13、能达到的,但是,知识被传授之后,学生要能够以适宜自己的方式去“学习”; 要能够对知识、信息进行辨别、选择、运用;要能够构成对日后学习有用的基础性、背景性的“前结构”“前理解”,以不断构架在学习中将要学到的新知识。这些任务,是计算机及网络教学所不能实现的。计算机及其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方式,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适应、学会使用这种方式;要教会学生如何查找信息、发现知识;然后,教师要能够在学生面对众多信息不知所借时,帮助他们选择信息,组织信息;最后,教师要教会学生面对信息的态度,教会学生以一种兼有批判、创新精神的态度去对待眼前呈现出来的信息。由此可见,即使计算机及其网络给了学生再多的信息,但都替代不了教师
14、的经验和智慧。除微观的教学过程之外,从教师对学生的整体培养中看出,教育不同于教学,学校承担的是“教育”学生的工作,这就意味着教师不仅要保证学生学习知识,更应该关注学生整个身心、全面素质的发展。教师“育人”的工作是需要教师因人而异地做全面、深入、细致的引导工作,这绝非是计算机及其网络所能完成的。计算机及其网络在教学领域中的运用,为学生与教师的发展提供了一次良好的契机、一个广阔的空间,这种发展将使得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都发生一次质的改变,跳出以往传统的单一模式。然而,仅仅处于学校围墙之内的网络教育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网络教育。我们知道:当代的教育是一种关照学生个人整体素质的多角度、全方位的教育。它关注
15、的不仅是学生在校内的成长,更是学生在任何场合中全身心、全人格的发展,那么,如果学生在校内得以实现在计算机及其网络上自主、广泛的学习,而回到家中、或在校外学习其它知识时,仍然不得不面对家长、教师的灌输,他就又会回到从前的被动。这种分裂的教育对学生而言是非常有害的:他们不可能连贯地完整地发展自我分裂的教育必然造成人格个性分裂的学生。基于这一认识,教育界已有一些学者开始着手研究并发挥计算机及网络在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中的作用。华东师范大学的祝智庭老师目前正在上海与一批老师共同进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中小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在这项研究中,不仅要“探索如何以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支持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16、,改变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方法,实现教学相长”,还更将计算机及其网络推广到“课外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多个领域,探索计算机及其网络支持学生课外活动的方法与模式,探索计算机及其网络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中的作用与实施的方法与模式。具体的措施有“进行课外活动网络站开发,观测信息化课外活动对于儿童智力结构的影响”,“开发家庭教育网站,探索信息化家庭活动模式及其教育作用”等等。此类研究所带来的最显著的影响在于可为学生创造一个具有连贯性的成长、发展环境。前面我们已分析计算机及其网络在教学中的运用中仍然会存在,学生完全可以驾轻就熟地通过使用计算机及网络实现学习活动,这是完整的网络教育所带给学生发展
17、的连贯性的一个表现层面,即学习方式的连贯性。但学生决不是学习的机器,课业学习虽是他们的主要任务,但这些方面的发展如何全面地实现呢?以往,学生的交往仅限于接触到的同学、同伴,他们的游戏娱乐也更多地受到工具场地的局限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发展余地可以想象出是多么的狭窄。而学生的发展又应该是多通道、多层次、多方位地全面打开,他们只有在接触了尽可能多的外界刺激后,其发展才会尽可能的宽广。网络教育纵然有许多优越性,可它决不是万能的。从另一种角度来看,尽管网络教育存在着一些不足,但是它为我们大教育领域所带来的革命性影响仍是当代致力于教育发展的人们所必须关注的。参考文献:郭丽云:论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方向,教育理论和实践,1999 年第 3期。祝智庭: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技术哲学透视,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9 年第2 期。何克抗:发达国家的网上教育。、桑新民:高科技与教育的未来,载于新华文摘1997 年第 5 期。、s塞拉克、c维迪努:从现在到 2000 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7 年版,第 104、106 页。祝智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中小学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本文原载:教育科学 2000 年 1 期 4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