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次教学改革探究李红岩 1 乔远东 2 1,2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摘要医学高校计算机基础分层次教学是近年来各院校一直在探讨的热门问题,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开展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分层次教学改革,采用分层次教学加选修课模式,既满足了因材施教的分层次教学改革的目标要求,又满足了横向扩展的专业需要,在医学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方向上又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关键词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随着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在大学入学前就已学习了很多的计算机知识,诸如在系统操作、办公软件使用、程序设计和动画制作等方面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
2、虽然教育部规定了大学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有关建议 1,但由于各地区中等教育的信息技术教育普及程度不同,造成了学生计算机知识基础的明显差异,出现了在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学生反响各异,不能因材施教等问题 2,要解决这些问题,开展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次教学改革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基于目前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参差不齐,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总体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成绩分析不够理想的现状,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于 2007 年着手开始了“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次教学改革的准备工作始。校区副校长乔远东教授亲自挂帅,向计算机教研室提出了 “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次教学的先期设想
3、。2008 年,在学校办学资源得到缓解的前提下,乔副校长明确提出了要在全校范围内开展计算机分层次教学改革的工作思路,并在教务处的大力支持下,计算机教研室开始筹划“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次教学改革的前期调研工作,先后对省内六所医学院校的计算机课程开设情况进行了详细调研,又对国内知名医学院校的高校进行了电话咨询,于 2009 初提出了关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开展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次教学的预研报告 。上报学校后,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 2009 年教学工作报告中将校区开展计算机基础分层次教学改革列为当年学校开展的重要教学改革工作之一。为更好地开展计算机基础的分层次教学改革,校区成立了医学高校计算
4、机基础分层次教学课程体系改革研究课题组,乔远东副校长亲自任课题负责人,以计算机教研室的有关老师为主要成员,有关部门人员共同参与。课题组经过多次研究,于 2009 年下半年,正式提出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计算机分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 。在全国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论坛会议上,课题组向各兄弟医学院校汇报了所开展的前期工作与后期工作安排,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肯定。同年 12 月初,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进行了教学改革试点的分级考试, 20092010 学年第二学期开展了教学试点工作,并在以后的教学中全面铺开。一、分层次教学方案(一) 分层次教学改革原则与目标经过调研和多次研究,课题组认为医学高校计算机基础
5、教育应该分为三个层次,即(1)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基础,Windows 操作系统,网络基础,办公自动化等;(2)计算机技术基础,包括高级语言基础、数据库基础知识等;(3)计算机应用基础,包括相关的专业应用软件学习。针对这三个层次,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次教学的原则是:(1) 分层次实现计算机基础知识教育,让学生有选择地根据自己的情况学习这部分内容,实现第一层次的教学要求;(2) 指定学习计算机技术基础知识,要求学生掌握 VFP/VB 程序设计语言,其中 VB 语言学习应包括数据库相关知识,实现第二层次的教学要求;(3) 根据学生选择与各自专业要求,开设相关选修课程,以扩展学生的后续需求,实现
6、第三层次的教学要求。依上述原则,医学本科计算机基础分层组合式教学的最终目标是: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开展不同内容的计算机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适应社会需要。满足学生对信息技术不同需求,全面提高医学高校计算机公共课的教学质量。让所有学生必须达到第一、二层次的教学要求,有选择地开设第三层次的计算机课程。(二)教学改革方案1.计算机分级教学的分级办法新生入学后的第一个学期开学初,将计算机分级教学的具体操作办法告之学生,并在适当时间由校区教务处组织全体新生进行计算机分级筛选考试,考试内容涉及计算机基础知识、办公自动化软件OFFICE 中的 WORD、EXCEL 和 POWERPOINT
7、软件应用。考试系统采用黑龙江省计算机等级考试系统,成绩以100 分计,按成绩将学生分成 A、B、C 班,见图 1。2.计算机分级教学内容在第二学期,开展计算机分级教学,教学内容如下:A 班:直接开设 VB/VFP 程序设计+课程设计,学时 72 学时(理论:40 学时,实验:32 学时) ,一学期学完;B 班: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 VB/VFP 程序设计,学时 72 学时(理论:48 学时,实验:24 学时) ,一学期学完;C 班: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 VB/VFP 程序设计初步,学时 72 学时(理论:48 学时,实验:24 学时) ,一学期学完;分级考试分层次教学图 1 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
8、次教学操作流程图分级考试A 班 B 班 C 班教师新生老生选修课教学教务处第三学期以后,所有学生均可任选网页设计、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应用等课程,学时均为 816学时不等。同时,为适应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需要,计算机教研室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情况,报请教务处审批,开设国三速成班、国二速成班,学时另定。二、分层次教学改革效果(一)学生反映试点工作中,同学们对计算机分层次教学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他们对能用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开发一个应用系统表现出了很高的兴致,应用系统开发出来后,更是表现出强列的成就感,为能驾驭计算机这种工具感到由衷的自豪。有的学生进行系统设计时,界面大胆用色,别出一格,体现出强烈的开发
9、热情。多数同学对开展分层次教学的效果感到满意,认为这样可以因材施教,基础相近的同学在一起学习能更好地同步学习;但也有个别的学生感觉学习跟不上,比较吃力;从学生反映的总体效果上看分层次教学改革的效果非常好。(二)考试成绩分析经过上机考试和设计评审,学生学习成绩分布图见图 2,具体数据见表 1。图 2 A、 B班 总 体 质 量 分 析 图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90成 绩人数表 1 计算机基础分层次教学 A、B 班学生考试成绩序号 班级 人数 90(人) 及格率 (%) 优秀率 (%)1 A1 67 4 14 29 14 8 94.2 11.942 A2 66 9
10、16 30 11 100 16.673 B1 85 16 19 24 15 11 81.18 12.944 B2 88 5 23 33 22 5 94.32 5.685 B3 81 9 11 27 24 10 88.89 12.356 B4 82 8 16 21 32 5 90.24 6.107 B5 83 3 14 24 33 9 96.39 10.84合计 7 552 41 106 174 170 59 93.57 10.69从这次考核成绩总体上看,是标准的正态分布,90 分以上的优秀率在 10%左右,成绩的不及格率也在7%左右,中间部分成绩的人数占 80%多一点,A 班总平均成绩为 78
11、.44 分,B 班总平均成绩为 75.08 分,AB 班总平均成绩为 75.08 分,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数值,整体的成绩分布非常合理,成绩分布及统计数据是历年来最为理想的一次,说明教学改革工作达到了预期目标。但在学习过程中, 也有同学遇到困难时表现出畏难情绪,当然这是极个别现象。三、教学改革方向经过一年的教学改革,课题组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了此次分层次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经过课题组成员的研究,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一)分层次教学应当适应不同专业的现状与需求不同专业对计算机知识的要求有很大的差别,有的专业只要求学生具备计算机基础与办公自动化的一些基本能力,不再需要其它的编程知识,这部
12、分专业的学生如果被硬性地要求学习全部的计算机课程,学生的理解能力会与其它专业的学生相比有很大的差别,造成学习成绩不理想,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受到一定的打击。面对这种情况,课题组考虑对这部分学生的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会失去学习计算机课程的兴趣。其次,课题组准备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面向不同专业开展分专业的计算机教学,不同专业可以学习不同的教学内容,以适应专业对信息技术的要求,使计算机分层次教学向更深层次发展,具有面向专业需求的特性,更加实用化。(二)加大选修课的数量,满足学生日益高涨的选课需求到目前为止,计算机教研室共开设了 6 门有关计算机技术选修课。学生对选修课的学习热情很高
13、,很多课程的选修人数达到了 200 人的极限值,学生仍不满足于现有的选修课数量,纷纷要求增加相应的选修课程,对于学生需求量比较大的 Flash 动画设计、网站设计以及多媒体应用技术等课程,将变为常态化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要求,开设了办公自动化高级应用、汉字输入法和数字图像处理等热门选修课,应增加 C 语言、数据库原理、数据结构和计算机网络等可以增强学生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与三级过级能力方面的课程,从全方位上满足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需求。(三)增加课外配套实验课由于学校教学改革的需要,将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学时由原来的 90 学时调整为 72 学时,造成了教学过程紧张,实验课时偏少等问题。课题组经过
14、研究,决定对实验课学时进行减量,以保证理论课的教学课时,为弥补实验课不足所造成的缺失,建议开设计算机课外配套实验课,学时为 20 学时,由授课教师专门辅导。如果学生感觉在正常教学过程中的实验效果不好,可以通过课外实验的方式来继续完成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过程体现医学院校的办学特色目前,由于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材是面向公共课教学的规划教材,没有考虑到医学院校的医学特色,在教学用例上仍然是一般的公共性质的实例,没有很好的医学背景。如果能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渗透一些医学概念、临床实例和医学统计实例,会对学生加速了解医学领域的相关知识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研室会加
15、大这方面的投入。同时,还可以与其它医学院校合编适用的具有医学背景的教材,适应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的需要。四、结束语本次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次教学改革是一次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改革,完全符合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的 1+X 模式 3的要求,实现了对学生按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原则,重点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有参与教学的老师不仅要讲好前期的指定教学内容,还要在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和专业能力培养等方面做出相应努力,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能够快速掌握而实用的选修课程,根据各专业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逐步向医学教学背景转化,使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次教学改革向更深、更广的范围发展,这也是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的发展方向,相信此项教学改革工作会取得更大成就。参考文献1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2008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2赵小龙,田翔华.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分层次教学改革与实践.高校科研J,2009,28(4):267-3683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作者简介:李红岩,1967-,男,吉林省永吉县,教授,从事计算机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医学信息学及医学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