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学时运动创伤学课件.ppt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3384782 上传时间:2018-10-21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2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时运动创伤学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学时运动创伤学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学时运动创伤学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学时运动创伤学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学时运动创伤学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运动创伤学,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李涛,第一章 运动创伤概述,第一节 运动创伤的分类和发病规律,一、运动创伤的分类,(一)按组织结构分类 1、皮肤损伤 2、肌肉与肌腱损伤 3、关节滑囊损伤 4、骨损伤 5、骨骺损伤 6、神经损伤 7、内脏器官损伤,一、运动创伤的分类,(二)按皮肤或粘膜完整性分类1、开放性损伤2、闭合性损伤 (三)按伤情轻重分类1、轻伤2、中等伤3、重伤 (四)按损伤病程分1、急性损伤2、慢性损伤,二、运动创伤的发病规律,(一)体操 (二)田径 (三)球类,第一章 运动创伤概述,第二节 运动创伤的原因和预防,一、运动创伤的原因,(一)思想上不够重视 (二)缺乏合理的准备活动 (

2、三)技术上的错误 (四)运动负荷过大 (五)身体功能和心理状态不良 (六)动作粗野或违反规则 (七)场地设备的缺点 (八)不良气象的影响,二、运动创伤的预防,(一)加强思想教育 (二)合理安排教学训练和比赛 (三)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四)加强易伤部位的训练 (五)加强保护和自我保护 (六)加强医务监督,第一章 运动创伤概述,第三节 运动创伤的检查和诊断,一、了解病史 (一)望诊 (二)问诊 二、物理检查和诊断 (一)触诊 (二)叩诊 (三)听诊 (四)测量 (五)特殊检查 三、影像学检查 (一)拍摄X线平片 (二)计算机断层扫描(CT) (三)磁共振(MRI),第二章 运动创伤的急救,第一节

3、急救概述,一、急救的概念对运动现场出现的意外或突发伤病事故进行紧急的、临时性的处理。 二、急救原则1、以抢救生命为第一2、进行急救要有时间概念3、抢救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正确熟练的急救技术、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良好的组织能力。,三、包扎 (一)绷带包扎法1、环形包扎法2、螺旋形包扎法3、反折螺旋形包扎法4、“8”字形包扎法 (二)三角巾包扎法1、手部包扎法2、足部包扎法3、头部包扎法,四、出血的急救1、抬高伤肢法2、加压包扎法3、指压止血法4、止血带止血法,第二章 运动创伤的急救,第二节 骨折与关节脱位的急救,一、骨折,(一)概念: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坏的损伤成为骨折。 (二)分类1、闭

4、合性骨折2、开放性骨折3、复杂性骨折,(三)原因1、直接暴力2、间接暴力3、强烈的肌肉收缩4、应力性骨折 (四)征象1、疼痛、肿痛2、功能丧失3、畸形4、压痛和震痛5、假关节活动和骨擦音,(五)骨折的临时固定,1、原则和方法 (1)固定前不要无故移动伤肢 (2)伴有出血和伤口者,固定前先要治学、包扎。 (3)夹板和肢体之间要有衬垫物。 (4)露出伤口的骨片,不要放回伤口内,也不可任意去除。 (5)固定前先固定骨折的上下部,再固定上下关节。 (6)四肢固定要露出指(趾)端以便观察。 (7)固定后伤肢要保暖。,2、各部位骨折的临时固定 (1)上肢骨折 a.锁骨骨折固定方法 b.肱骨骨折固定方法 c

5、.前臂骨折固定方法 (2)下肢骨折 a.股骨骨折固定方法 b.小腿骨折固定方法 c.足骨骨折固定方法,二、关节脱位,(一)概念:关节的关节面失去正常的联系的损伤成为关节脱位。 (二)原因:一般由间接外力所致。 (三)征象:1、受伤关节疼痛、压痛和肿胀2、关节功能丧失。3、畸形,肢体轴线发生变化。 (四)急救无整复技术,不可随意做整复手术,以免加重损伤,此时应立即用夹板和绷带在脱位所造成的姿势下固定上肢,保持伤员安静,尽快送医院处理。肩关节脱位时,取三角巾两条,分别折成宽带,一条悬挂前臂,另一条绕过伤肢上臂,于臂侧腋下缚结。肘关节脱位时,用铁丝夹板弯成合适的角度,置于肘后,用绷带缠稳,再用小萱臂

6、带挂起前臂。,第二章 运动创伤的急救,第三节 休克和抗休克,一、休克概念指人体受到强烈的有害作用因素作用而发生的一种急性循环功能不全综合症。 二、原因和原理 (一)原因:运动损伤中并发的休克多见为外伤性休克,主要是损伤引起的剧烈疼痛所致,多见于脑脊髓损伤、骨折、睾丸挫伤等。 (二)原理:1、由于神经作用使周围血管扩张,有效血容量相对减少。2、由于损伤引起大量出血,使血容量突然降低,有效循环量不足。 (三)征象一般表现为虚弱,表情淡漠,反映迟钝,面色苍白或紫绀,四肢厥冷,脉搏细速。,第二章 运动创伤的急救,第四节 伤员的搬运,一、徒手搬运法适用于伤势轻和搬运距离较短的伤员。(一)扶持法(二)抱扶

7、法(三)托椅式搬运法(四)卧式三人搬运法 二、器械及车辆搬运法(一)担架搬运法(二)车辆搬运法,第三章 运动创伤处理原则,第一节 冷疗,冷疗法是运用比人体温度低的物理因子刺激来进行治疗的一种物理疗法。 一、作用包括止血、退热、镇痛、防肿和解痉作用。 二、方法(一)冷敷法(二)蒸发冷冻法 三、适应症主要用于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早期。 四、注意事项,第二节 热疗,热疗法是运用比人体温度高的物理因子刺激来进行治疗的一种物理疗法。 一、作用包括消肿、散瘀、解痉、镇痛、减少粘连和促进损伤愈合的作用。 二、方法(一)热敷法(二)蒸熏法(三)红外线疗法 三、适应症适用于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中、后期,慢性

8、损伤。 四、禁忌症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早期,高热,有出血倾向者,活动性肺结核、恶性肿瘤等。 五、注意事项,第三节 其它疗法,一、拔罐疗法拔罐疗法是利用火的燃烧造成罐内负压,使其吸附在身体的一定部位上来治疗疾患的一种我国传统疗法 (一)操作方法 (二)注意事项,二、药物治疗 (一)中药治疗 1、新伤药 2、活血生新药 3、旧伤药 4、渗透药酒 5、海桐熏洗药 6、椒盐酒 7、内服中药 (二)西药治疗 1、2%红汞溶液 2、1%龙胆紫溶液 3、2%碘酊 4、酒精,第四章 肩部损伤,第一节 肩袖损伤,一、损伤机制和病理,(一)机制:主要是由于肩关节反复的超常范围的急剧转动,特别是上臂外展引起肩袖肌腱和肩

9、峰下滑囊受到肱骨头与肩峰或 喙肩韧带的不断挤压、摩擦和牵扯所致。体操运动中单杠、吊环和高低杠的转肩动作,投掷标枪和垒球的出手动作,举重抓举时肩的突然伸直,蝶泳时的转肩滑水,排球扣杀和大力发球,乒乓球的扣杀和提拉动作等都是引起肩袖损伤的典型机制。 (二)病理:肩袖损伤的病理变化最先出现于肩袖肌腱,主要是冈上肌肌腱。肌腱纤维出现玻璃样变性、断裂或部分断裂,有时肌腱纤维中可出现钙化和骨化。,二、症状与诊断,(一)慢性损伤肩部一般情况下不痛,做一般活动或臂外展、内外旋克服阻力时也不痛,只是在某一特殊动作时才有疼痛。 (二)亚急性损伤主要症状是主动或被动外展上臂60 o -120o时或内外旋转时疼痛,但

10、继续外展上臂超过120 o后或用力牵拉上臂后再开始外展动作时,疼痛常可缓解或消失。 (三)急性损伤肩部疼痛、活动受限、肩外侧肩峰下有剧烈压痛,肩关节各方向的抗阻活动时都有疼痛。,三、治疗和伤后训练,(一)固定 (二)封闭疗法 (三)其他方法包括针灸、理疗和推拿等治疗。 (四)伤后训练1、准备活动2、肩部按摩3、注意技术动作,第四章 肩部损伤,第二节 肘关节内侧软组织损伤,一、损伤机制和病理,(一)机制运动中使肘关节被动外翻、过伸的动作或前臂屈肌、旋前圆肌突然主动收缩都可能造成。 (二)病理肌肉、韧带损伤时撕裂的局部有充血、出血、肿胀、周围组织呈反应性炎症。较大暴力引起的急性损伤可有肌肉韧带的完

11、全断裂。慢性损伤有韧带松弛。,二、症状和诊断,主要是肘关节外侧在活动中疼痛,可向前臂外侧远处放射,在前臂旋后及伸肘动作时加重。检查体征:外上髁或腱止点处、桡骨小头、肱桡关节间隙处有明显压痛。,三、治疗和伤后训练,早期应停止局部活动,较严重者可用石膏托或三角巾悬臂固定,肘关节屈曲90o功能位以限制肘关节活动。在压痛最明显处用普鲁卡因加强的松作封闭治疗1-3次。按摩治疗在早期疗效较好。保守治疗无效可采取手术治疗。,四、预防,加强运动医务监督,保证器械安全可靠。加强运动技术训练,矫正不正确姿势。注意加强肘部及腕部肌肉力量。反复损伤后,应进行局部按摩和理疗。,第四章 肩部损伤,第三节 网球肘,一、损伤

12、机理和病理,(一)机理由于肱骨外上髁伸肌总腱起点处的慢性劳损及反复牵扯引起的 (二)病理主要是呈典型的末端病改变。外上髁伸腕肌腱起始部纤维断裂、撕脱,镜下骨折,肌腱变性、血管增生。,二、症状和诊断,(一)症状主要是肘关节外侧在活动中疼痛,可向前臂外侧远端放射,在前臂旋后及伸肘动作时加重。 (二)体征外上髁或腱止点处、桡骨小头、肱桡关节间隙处有明显压痛,伸肌腱牵拉试验阳性。,三、治疗和伤后训练早期应停止局部活动,较严重者可用石膏托或三角巾悬臂固定2-3周。在压痛最明显处用强的松加普鲁卡因作局部封闭。按摩治疗在早期疗效较好。保守治疗无效可采取手术治疗。,四、预防避免反复过渡压腕、翻腕大力扣杀动作。

13、加强腕、肘、肩部的力量配合。运动前可进行按摩。,第五章 膝部损伤,第一节 膝侧副韧带损伤,一、损伤机制与病理,(一)内侧副韧带损伤小腿突然外展外旋或小腿固定,大腿突然内收内旋,都将使膝关节过度外翻而损伤内侧副韧带。损伤程度依受力大小而异,轻者只是韧带过度牵拉部分断裂,重者可造成韧带完全断裂并合并内侧半月板及十字韧带损伤。 (二)外侧韧带损伤膝关节屈曲时,小腿突然内收内旋或在足与小腿固定的情况下,大腿突然外展外旋或膝的内侧受到直接外力的冲击,均可使膝关节过度内翻损伤外侧韧带。,二、症状和诊断,(一)内侧韧带损伤部分断裂时,膝内侧出现疼痛,受伤当时不明显,但随后疼痛加重,伤处有压痛。 (二)外侧韧

14、带损伤膝关节外侧有局限性疼痛,损伤处有压痛,膝关节外侧有开口感。,三、治疗和伤后训练,(一)治疗1、内侧韧带损伤:损伤早期应以止血肿为目的,待出血停止后局部可用热疗及外敷中药,按摩一般要在72小时后才可进行,并以不引起疼痛为原则。2、外侧韧带损伤:一般都要进行手术探查,根据情况进行缝合,可配合使用包扎固定、物理疗法、按摩。 (二)伤后训练轻度拉伤72小时后可在支持带保护下进行行走练习。部分断裂者在疼痛缓解后一周后可在固定下站立或扶拐行走。完全断裂者在手术三天后可开始在床上做股四头肌功能训练。,四、预防,(一)认真做好准备活动。 (二)加强膝部肌肉力量练习,增强膝关节的稳定性。 (三)掌握正确的

15、技术动作要领。,第五章 膝部损伤,第二节 膝关节前十字韧带损伤,一、损伤机制及病理,(一)膝内翻或外翻受伤在膝关节接近伸直的状态下内翻可伤及前十字韧带的后外束,在膝屈曲90o左右可损伤前内束。 (二)膝关节过伸受伤先伤及关节囊的后部和后十字韧带,再损伤前十字韧带。 (三)膝关节屈曲支撑位受伤,二、症状与诊断,(一)急性创伤史 (二)疼痛 (三)关节不稳 (四)肿胀 (五)检查:“抽屉试验”。,三、治疗和伤后训练部分断裂用石膏托固定即可,全部断裂需手术缝合。术后固定6-8周,可在120o-150o间进行活动,10-12周后拆除固定可逐渐做股四头肌的各种力量练习。,四、预防主要是在训练中掌握正确的

16、技术,防止粗暴的动作。,第五章 膝部损伤,第三节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一、损伤机制及病理,损伤多为间接暴力所致,是在屈伸过程中加上旋转的动作使半月板出现矛盾运动。,二、症状与诊断,(一)受伤史 (二)疼痛 (三)关节肿胀 (四)响声 (五)关节绞锁 (六)股四头肌萎缩 (七)检查方法1、浮髌试验2、膝扭转屈曲试验3、研磨试验4、摇摆试验,三、治疗与伤后训练 (一)急性期 (二)慢性期 (三)伤后训练,四、预防 (一)加强股四头肌的力量练习 (二)做好准备活动,提高关节的灵活性 (三)掌握正确的自我保护技术 (四)避免在疲劳状态下做高难度动作 (五)伤后治疗期间禁止参加训练,第六章 小腿、踝及足部

17、损伤,第一节 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一、损伤机制与病理,运动员训练水平差,动作不正确,训练方法组织不当,以及运动量突然加大,或运动场地太硬等原因都可能导致本病发生。此病受伤机理尚未完全清楚,一般无直接外伤史。大多数学者认为是由于小腿的肌肉附着点长期受牵拉或紧张所致。,二、症状与诊断,(一)无明显外伤史,逐渐发病。 (二)胫骨疼痛 (三)局部灼热 (四)肿胀 (五)压痛 (六)后蹬痛 (七)X线检查,三、治疗和伤后训练早期较轻的病例不需要特殊方法治疗,仅用弹力绷带将小腿裹扎,改做少用下肢活动的运动项目,减少运动量,2-3周症状自行消失,大多数病例可痊愈。,四、预防遵守科学训练原则,防止突然连续加大

18、运动量的训练,避免长时间过分集中跑、跳、后蹬、支撑等练习。及时纠正错误动作。训练前准备活动充分,训练后充分的放松或作小腿自我按摩。加强运动场地的管理和维修,注意保持跑道的正常硬度,避免在过硬的场地上进行训练。,第六章 小腿、踝及足部损伤,第二节 踝关节韧带损伤,一、损伤机制与病理,足跖屈时,较窄的距骨体后部进入踝穴内,允许有一定的侧向运动和较大的内翻运动,踝关节显得脚不稳定,足的内翻肌群的力量大于足的外翻肌群,这些特点使踝关节容易发生过度内翻而引起外侧副韧带的损伤。在运动中,当跑跳离开地面以后,由于足的屈肌力量大于伸肌,在腾空阶段呈自然距屈内翻,如果落地重心不稳、向一侧倾斜或踩在他人的脚上或踩

19、在球上、陷入坑内等情况下,就会以足的前外侧着地,内翻而导致外侧副韧带损伤。,二、症状与诊断,(一)症状 1、疼痛 2、肿胀 3、皮下淤血 4、跛行,(二)体征和检查 1、压痛 2、踝关节被动内翻时外侧痛 3、检查踝关节有无不稳定现象(1)踝关节强迫内翻试验(2)踝关节前抽屉试验,三、治疗和伤后训练,(一)现场急救处理 1、指腹压迫痛点止血 2、强迫内翻试验及踝抽屉试验 3、可用冰敷或氯乙烷棉花球压迫加速止血 4、加压包扎并抬高患肢 (二)治疗 1、受伤24小时后,根据伤情可选用外敷、理疗、针灸、按摩、药物痛点注射及支持带固定等。 2、尽早进行功能锻炼 3、较严重的可采取石膏固定 4、韧带完全断

20、裂者,经急救固定后送医院做进一步的治疗,必要时手术切开。 5、合并关节骨折和关节不稳等后遗症时,可考虑手术治疗。,三、治疗和伤后训练,(三)伤后训练 1、急性期应固定抬高患肢,休息 2、肿胀、疼痛缓解后,要积极进行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练习及屈踝关节和伸踝关节练习。 3、解除固定后,在弹力绷带或护踝的保护下,逐渐参加一般训练,以使关节恢复。 4、重压患处无疼痛,强迫试验无疼痛时,可完全去除支持带恢复正常训练。,四、预防,1、平时重视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和关节协调性的训练。 2、做好运动场医务监督。 3、防止撞人犯规动作。,第七章 头及躯干部损伤,第一节 脑震荡,一、损伤机制与病理,头部受外力打击后,

21、脑神经组织普遍受震荡所引起的意识和功能的一时性障碍。受伤时即刻发生短暂的意识障碍,而无明显的解剖病理改变。,二、症状与诊断,1、明显外伤史 2、伤后立刻发生意识障碍 3、伴有皮肤苍白、出汗、血压下降等 4、清醒后不能回忆受伤当时乃至伤前一段时间的情况 5、还可出现头痛、头昏、恶心、呕吐、失眠等一系列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6、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可见。,三、治疗和伤后训练,1、伤员平卧、安静,不可坐起或立起。 2、头部冷敷,身体保暖 3、昏迷可掐人中、内关穴,呼吸障碍施行人工呼吸 4、严重者立即送医院处理,转送时要平卧,头两侧用枕头或衣服垫起使之固定。意识不清者,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5、

22、伤后不宜过早训练,否则易造成头痛、头昏,经久不愈。,第七章 头及躯干部损伤,第二节 急性腰扭伤,一、损伤机制与病理,(一)负荷重量过大,超过了躯干一时所能承受的能力1、提起重物时突然引起2、负重过大或骶棘肌力量不足 (二)脊柱动作一时超越了正常的生理范围 (三)缺乏身体上和思想上的准备,二、症状与诊断,(一)明显的急性外伤史 (二)轻者当时无疼痛感,结束运动后或次日晨间起床时才感到疼痛 (三)腰部活动受限 (四)腰各部位损伤1、腰肌拉伤2、棘间韧带拉伤3、小关节扭伤4、小关节滑膜嵌顿5、骶髂关节扭伤,三、治疗和伤后训练 1、一般应卧床休息 2、用木板床,腰后垫一小褥 3、针刺腰痛穴 4、适当给

23、与止痛及镇静剂 5、推拿腰骶关节、骶髂关节,四、预防 1、注意力集中 2、充分的准备活动 3、姿势要正确 4、合理安排运动量 5、注意加强腰腹肌力量,第七章 头及躯干部损伤,第三节 腰背肌肉筋膜炎,一、损伤机制与病理,1、急性腰扭伤后治疗不彻底即投入训练或逐渐劳损所致 2、过多过密的腰部活动 3、训练中出汗受凉 4、腰椎有先天性畸形和解剖缺陷者可以起腰背肌力平衡失调 5、病理改变多样,包括神经、筋膜、肌肉、血管、脂肪及肌腱附着点等不同组织的变化,二、症状与诊断,1、一部分病人有急性腰扭伤未彻底治愈的病史 2、自发性疼痛 3、疼痛与运动有关系 4、检查:(1)提肩胛成内收时背痛(2)直腿抬高试验

24、有的可呈阳性(3)可有坐骨神经区放射痛,三、治疗和伤后训练,(一)保守治疗1、理疗2、推拿按摩3、针灸4、封闭治疗5、药物:氯乙烷喷剂、口服维生素E、保泰松、消炎痛、布洛芬、芬必得等。6、保护带7、体疗 (二)手术治疗顽固病例可手术治疗 (三)伤后训练,四、预防,1、及时、彻底治疗急性腰伤。 2、合理安排训练量。 3、全面训练的基础上加强腰、腹肌练习。 4、避免长期固定于一定体位。,第八章 骨骺损伤,第一节 受压骨骺损伤,一、损伤机制与病理,多因剪力、劈力、挤压和撕脱等暴力所致,如关节过度扭曲或遭到外力打击,以及来源于肢体远端的暴力对关节的冲撞等。骺板的脆弱点在钙化层,是骨骺骨折的主要发生部位

25、。,二、症状与诊断,局部出现红、肿、疼痛、压痛及功能障碍等分五种类型 型:骨骺完全分离型 型:一侧骨膜断裂,另一侧骨膜正常 型:关节内骺板骨折,关节面破坏 型:关节内骨折 型:压缩力引起,三、治疗和伤后训练,1、手法整复2、手术复位3、局部避免挤压、扭转、撞击和负重4、肿胀消退,伤肢无压痛和叩击痛时,可解除固定,逐渐进行功能锻炼,并安排适当非持重性练习。,第八章 骨骺损伤,第二节 牵拉骨骺损伤,一、肱骨内上髁骨骺分离,肘关节强力外翻按移位程度一般分为4度采用手术复位骨膜缝合固定或克氏针固定,二、胫骨结节骨骺分离,股四头肌抗阻力突然收缩 较大的撕脱必须切开复位缝合骨膜或一螺丝钉固定 较小的多用石

26、膏固定,三、股骨小粗隆骨骺分离,髋关节突然外展或过度背伸 一般错位不大,预后良好髋关节屈曲卧床休息,四、坐骨结节骨骺分离,踢腿被动牵拉可将其撕脱 移位不大,卧床休息3周多可纤维愈合,第八章 骨骺损伤,第三节 骨软骨炎,一、股骨头骨骺炎,(一)损伤机制及病理炎症或外伤性关节积液、压力较大再使血管阻塞骨骺缺血造成病理:1、静息期:骨骺缺血的早期表现2、血管再生期:坏死的化骨核周围出现反应性的血管增生3、骨愈合期:骨的吸收停止,化骨继续进行4、残留畸形期:关节活动良好,一、股骨头骨骺炎,(二)症状和诊断1、静息期:多无症状2、血管再生期:多有疼痛、压痛、关节活动限制和跛行。3、X线表现,(三)治疗和伤后训练1、卧位牵引治疗2、避免患肢负重3、已确诊发生髋关节脱位时,应予石膏固定,二、肱骨小头骨骺炎,(一)症状及诊断肘关节痛、肿、活动受限需注意与肱骨小头剥脱性骨软骨炎鉴别 (二)治疗和伤后训练停止上肢支持动作练习,并以三角巾吊起,三、尺桡骨远端骨骺炎,(一)损伤机制及病理手掌支撑较多所致,亦可能为护掌影响血运所致 (二)症状与诊断1、早期多无症状2、腕支撑痛3、腕微肿,骨骺部触诊有肥大感,有压痛 (三)治疗和伤后训练1、大部分可自愈,捆敷腕部即可训练2、中药治疗3、减少腕支撑动作4、骨骺完全恢复正常可逐渐进行关节活动和肢体负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基础医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