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不愤怒的世界——别让你的坏脾气毁了你的一生又遗传给你的后代.doc

上传人:您的文秘员 文档编号:3373418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DOC 页数:61 大小:15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愤怒的世界——别让你的坏脾气毁了你的一生又遗传给你的后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不愤怒的世界——别让你的坏脾气毁了你的一生又遗传给你的后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不愤怒的世界——别让你的坏脾气毁了你的一生又遗传给你的后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不愤怒的世界——别让你的坏脾气毁了你的一生又遗传给你的后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不愤怒的世界——别让你的坏脾气毁了你的一生又遗传给你的后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部分编辑手语:免疫愤怒病毒第一节:至少 80%的父母需要掌握这本书的要领吸引力法则有一个观点:“只要你心里强烈地想,你所想要的就会被吸引到你身边。“听起来有些荒谬,但世界就是不可思议,就是如此奇妙。正当我愤怒于读三年级的顽皮儿子的种种行状、为此而烦恼的时候,这本教人应对愤怒病毒的书就来到了我的身边。编辑完本书,我学会了有效控制过去非发不可的愤怒、孩子制造的可令我一触即发的愤怒,乃至身边诸多恶劣现象所勾起的无名怒火。对照这本书,反思自己 30 多年的人生经历,我切身验证了愤怒病毒不仅会危害自己的身心健康,而且会代际遗传、祸及后代;同时,按照作者亚伦博士的思想,亲身实践愤怒管理的方法后,我证明

2、了自己能够让愤怒这种病毒永远处在休眠状态。认真地阅读这本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控制自己习惯性的愤怒情绪,如果你能仔细的领会书中的重点标注字眼,学习一种新说话方式,你的受益将更大。因为大多数愤怒的诱饵就发生在那几个关键的字眼上。尤其是作为父母,那几个关键字眼对孩子的心灵伤害恐怕比原子弹的杀伤力还要厉害。 随着儿子渐渐长大,尤其是他上了小学之后,不知道是我的宽容越来越少了,还是孩子越来越顽皮了,我们之间的冲突越来越多了。他不能在我下班之前做完作业,我会大发雷霆;他不收拾玩具或玩起来没完没了,我会怒发冲冠;甚至他不能在 5 分钟内刷完牙,我也会火冒三丈;我的狮子吼就这样伴随着孩子进入了独立意识越来越强

3、的小学三年级。并非唯我如此,这幅景象大约是拥有成长期孩子家庭的常见风景了。封面这幅画就是我的儿子在 1 年级的时候画的,当我第一次看到它时,我全身不禁哆嗦,难道这就是儿子眼中的爸爸吗?我记的毕加索说过,“学会像一个 6 岁的孩子一样作画,用了我一生的时间。“毕加索在 46 岁时完成的著名作品海滩玩球的泳者 ,就极富天真意味。天真是什么?天真应该就是真实的反映,反映的是世界的本来面目。因为家有一个暴躁的父亲,我年幼的孩子观察到的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两面性的人,怎能不叫人不寒而栗? 直到某一天,我又开腔斥责孩子的时候,我突然感觉到自己的无力和空虚,因为从我嘴里冒出的话好像并没有经过我大脑的思考,而只是

4、一种习惯的、机械的但又似曾相识的重复。片刻的灵魂出窍之后,我不禁打了个冷战,真是太可怕了。事情是这样的:某个周末下班回家,儿子光惦记着跟小朋友玩,把作业忘得一干二净,才做了一点点,我怒从心头起,霎时沉下脸来,儿子大约是见惯了我的这种面目,用祈望的眼神、满脸讨好向我央求:“爸爸,明天是星期六,明天我再做作业,可以吗?“我冷冷地说:“可以啊,后天不做也可以,永远不做都可以。“儿子听完后眼泪在眼眶里愤怒地打转,但莫名的屈辱令他下决心不让眼泪流出来。看着他愤懑的表情,我仿佛被电击了。“可以啊,后天不做也可以,永远不做都可以“,这语气、语调,这讽刺、挖苦的味道,不正是我的父亲当年对我说的话吗,今天的我怎

5、么又把这些话劈头盖脸地扔给了我的儿子?而且我还清楚地记得末尾应该还有这么一句,“永远不做都可以,你就可以回家种地了“。 我开始意识到,多么可怕的遗传啊!我不仅遗传了来自父母的生物基因,还有生活习惯、人生经验,乃至说话的语气和遣词造句的方式等等许多的东西。并且看这个情形,我的儿子将来也毫不例外地会将这些传给他的子女。多么令人敬畏的遗传,多么可怕的“家教“。我幼时的家庭并不安静,儿时的不快让我发誓要给自己孩子一个宁静的家庭。但此时,我意识到我未能如我所想成为一个好父亲,父亲似乎把坏脾气这种病毒也遗传给了我。随着我儿子年龄的增加,愤怒这种曾经为害父亲的病毒也如野草一般在我心中滋生蔓延。我的生命这是怎

6、么了? 我坚决不能把病毒再传给我的儿子,我自己摸索着开始了艰难的改进。机缘巧合,我得以担任这本书的责任编辑,读着读着,越发觉得如释重负,这不正是作者超越时空对我的愤怒情绪进行诊疗吗?作者对那些引起发怒场景的描述不正是我的亲身经历吗?亚伦博士的愤怒管理方程式不正是自己正在探索的管理愤怒的方法吗?我相信,如果我们按照亚伦博士的方法去做,我们这一生将有望令愤怒病毒休眠。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把愤怒-这个人生和事业成功之路上的绊脚石清除掉,而不要空抱怨命运不公平,让愤怒病毒继续影响我们的后代。第二节:谁需要读这本书 基于“二八法则“的应用,加上自己近几年来对上百个家庭的旁观,愤怒确实不会发生在每个家庭

7、,或许至少有 20%的家庭是不会愤怒的,这也许是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找到了治理家庭愤怒的方法,也许是因为他们幼时的家庭就素养极高。但无论如何,大多数家庭是有必要阅读本书的。 我的岳父退休之后以给别人看手相为乐,他喜欢对他人的婚姻、家庭、前途和命运说上一番。他说得最多的就是脾气不好,我还很奇怪,为什么有这么多人脾气不好。直到读完这本书才明白。脾气不好真的是凡人皆有,脾气不好是中国人的说法,而愤怒是对它的准确描述。加之,中国人的愤怒是隐蔽的,也叫愤怒的私人性,因为我们每个人在众人面前都要表现出谦谦君子或是娴静淑女的风度,是很少显露坏脾气的样子的。世界看起来很太平,但回到家中,大家就念起了那本“家家有

8、本难念的经“。因此,这本书就是给那些“脾气不好“的读者准备的最佳读物。改变了自己的坏脾气,人际关系就不愁改变不了,朋友、爱情、家庭、事业等许多问题都会得到解决。 另外一个必须看这本书的读者群体就是家中有 18 岁以下孩子的家长。曾几何时,中国的家庭教育刮起了一股“赏识孩子“和“孩子,你真棒“之风。然而,10 年之后,回望家庭教育,并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从“气得直想揍他一顿“到“孩子你真棒“之间的跨越似乎太大了,我们能够压制怒火在心中就已经是孩子的万幸了,我们不恶语相加、冷嘲热讽就已经很符合“家长“的身份了,在怒火中烧之时仍然坚持赏识教育的原则似乎是一种奢谈。是赏识教育不对吗?问题究竟在哪儿呢?问

9、题就在于我们的父母在该愤怒的时候依然会愤怒,在该大打出手的时候依然在大打出手。能如是理解,我们就找到了“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了“的原因。现在是该家长改变的时候了,家长改变要从改变愤怒的习性开始,先从愤怒管理开始,愤怒管理是连接“气得直想揍他一顿“和“孩子你真棒“之间的桥梁。 大部分家长每天在外面劳碌奔波,为的是能给子女留下一份丰厚的“遗产“,殊不知,就在我们拼命赚钱的时候,在无意间却把另外的“病毒遗产“-愤怒的坏脾气留给了子女。这种遗传对于他们来说,比起不给他们留任何财产更残酷。如何为你的子女创造心灵遗产,把健康友爱注入他们的基因?这正是本书所要传授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是孩子的镜子,

10、孩子就是你的投影。解决家庭教育的难题,做言传身教的好典范,别把愤怒遗传给孩子,是家长所应当做的。因此这本书是每个关心孩子未来的家长必须要读并且要深刻领悟的。这本书最适合家长阅读。第三节:如何读懂这本书这本书很容易读懂,只要你能够静下心来,随作者的思路一点一点地往下看,我们就会知道那些坏脾气是怎么产生的,过去曾经的愤怒是多么的可笑。只要我们能够意识到这是问题,我们就会按照作者所说的方法去改变、控制我们曾经的坏脾气。 亚伦博士在书中追溯了愤怒产生的起因、分析了对愤怒的错误认识,并提出了一整套的愤怒管理方程式,无疑是十分实用的。掌握了这套方程式,重点在于我们能否认识到引起愤怒的“诱饵“之所在,如果能

11、用这种方法,把我们训练成一个有教养的人,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其实,在中国文化中,并不是没有情绪管理的课程,老祖宗早已教给我们管理情绪的智慧,“吾日三省吾身“就是最典型的行为课程,只不过我们现在的文化把这些经典丢失殆尽罢了。 我儿子的舅舅是一个博学的物理学教授,对一个人的坏脾气总是用超越心理学的物理原理去解释。比如,用物理学的超导状态来告诉我为什么要控制情绪,我们都知道电能在传输的过程中会损耗很多,但当用超导体来传输时,即传输环境达到-273状态时,电能是不会有任何损耗的,如果我们能尽量地控制情绪,我们身体和心灵的损耗也会少很多很多。比如,说用“水落石出“来促使我学会冷静和观照,大家都知道,愤怒

12、来临时就像开闸的洪水一样,每个人心中的宝藏被淹没了,所有的智慧、喜悦、自尊全部化为乌有,但当愤怒的洪水退却时,我们往往会觉得可笑。有时还会觉得后悔,尤其对孩子愤怒时。这些都是很好的道理。当我数次应用观照的方法把那件“令我愤怒的事情“在我的思维里调整到水落石出时,我发觉愤怒原来是如此的可笑。 具有反思、观照的能力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遇事我们需要先认识到自己的问题,然后再多问几个为什么,不停地追随自己的情绪化思维,这样帮助很大。人的思维就这么奇怪。前不久,儿子把自己反锁在屋里,我的愤怒一下来了,马上大叫命令他立刻开门。“你再不开门我就把玻璃砸了“,当我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另外一个我告诉自己,“这大

13、半夜的,你把玻璃砸了屋子里不会很冷吗,这会儿又去哪里买玻璃啊?“当这个自己在提醒我的时候,我的火气很快就低下来了。这时,第三个“我“不断出现,他乐呵呵地嘲笑前两个“我“,“你们还挺会调和的“,“一个要砸,一个不要砸,还挺可笑“。当我的思想意识中至少有三个“我“在起作用的时候,我的愤怒就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还有一个关于愤怒管理的点滴经验。电视剧西游记里唐僧的好脾气是人尽皆知,一句“阿弥陀佛“,无论是面对顽劣的弟子、凶恶的妖怪还是绝色的佳人,一切的愤怒、恐慌和诱惑瞬间都化解在这四个字里,我们不妨去体悟一下,遇上愤怒之时,学一学唐僧的样子,先念一句“阿弥陀佛“,也是一种办法。 孙宇

14、靖第二部分:序言 这是一本“神奇“的书 “你听起来好残忍。“在我刚刚接手处理个案时,我的督导有一次在听完我为客户作咨询的录音带后送给了我这句评语。我很难过,因为,他说得没错,我的语气听起来的确有点刻薄。想当初之所以攻读心理学,部分原因跟我饱受精神虐待的童年生活有关。我的父亲性情暴躁,而且愤怒随时都可能毫无预警地爆发。记得在我 10 岁左右,有一天,我的父亲不小心用榔头敲到了大拇指,痛得高声咒骂了几句,其愤怒的火力是如此强大,让我几乎从地上弹了出去。多年后,我上了大学,也接受过数年的心理治疗,但说话的语气却俨然是我父亲的翻版-虽然没那么可怕,但确实是残忍的。 不只是我,我的母亲与妹妹对父亲的暴躁

15、脾气也同样感到恐惧万分,因为,她们随时都有可能遭到遗弃。我的母亲身无一技之长,因此从来不敢顶撞丈夫,以免像她妹妹一样被丈夫抛弃。天啊!真难想象她当初是怎么撑过来的。我的父亲,只要任何事情不顺他的心就会火冒三丈,问题是,我们怎么可能每一次都能够预知他的心意?记得有一次,他做了笔大生意,晚上回到家时得意洋洋,但一看到餐桌上的晚餐,便将它们全都扔进客厅,还坚持以后每天晚上非牛排不吃。每一次他发过脾气以后,我们家会一直笼罩在可怕的寂静当中,多日后才逐渐恢复生气。 然而,此刻的我,一个二十五六岁、前程似锦的心理学家,说话的口气怎么会如此严厉、如此苛刻呢?我该怎么办?于是我继续接受治疗。另一方面,我也感染

16、了当时的时代精神,变得崇尚自由、追求自由恋爱,但同时也否认了自己的愤怒。可是,不晓得为什么,我的女朋友一个接着一个离开我,说我是个刻薄的人。什么?我当时实在无法相信她们的“指控“。但是现在,我了解了。我们很容易为自己的愤怒找出合理的借口,再把问题怪罪到别人身上-“我会生气还不是因为你做了什么“。 由于我父亲的暴怒,让我意外跨入了心脏医学的领域。父亲第一次心脏病发,是在他 46 岁那年。我不想步上他的后尘。1981 年,我前往旧金山拜访弗里曼博士(MeyerFriedman) ,他是一位心脏科医师,也是“A 型人格“(typeAbehavior)理论的创建人之一。他的研究,为冠状动脉心脏病和压力

17、之间的关联性,提出了一些初步的科学依据。在弗里曼博士的机构(MeyerFriedmanInstitute)中,我很快学会了一件事:型人格有两大主要特征,其中之一便是暴躁易怒(另一个特征是容易感受到时间上的压力,也就是希望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很多很多事) 。对某些人而言,任何有压力的情境几乎都可以变成愤怒的导火线。 所谓压力,一般指的是发生在我们之外的状况。压力事件有大有小,大者如失业或失去所爱的人,小者如和子女发生口角。一个人如何面对压力事件,会成为他性格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像我,就习惯用发脾气的方式来处理外在的压力事件。我常常注意到,当外在的状况不如我意时,我的脑袋里就会开始进行愤怒的自我对话。我

18、在自己的生活和替人做心理治疗的过程中发现,和我有相同问题的人还不少。很多人习惯在受挫时将情绪强烈地表达出来。事实上,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长久以来也一直猜测,压抑情绪可能会导致生病。但弗里曼的研究发现却和长期以来的心理学理论背道而驰-根据他在研究上的创见,经常发泄怒气会在生理上造成影响,进而可能引发心脏病。也就是说,不仅外在的压力事件会伤害我们的动脉和心脏,我们在面对压力时的惯常反应也是元凶之一。虽然,把怒气发泄出来可能会让你觉得精力充沛,但肾上腺素的激增却也可能产生极类似毒品的作用:当下你觉得很爽快,重复使用却会对你的健康造成危害。本书花许多篇幅探讨的一个核心问题便是:生气的时候将愤怒表达出来

19、是不是最好的?我可以先告诉你答案:绝对不是! 本书是我数十年来研究愤怒的心血结晶,其中不仅整理归纳了过去心理学和哲学对愤怒的看法,还探讨了愤怒的起因、愤怒的本质,以及愤怒对一个家庭可能造成的影响。没错,愤怒常常关系整个家庭。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愤怒的习性是可能代代相传的。 如今回想起来,我父亲带给我的影响远远超出了他对我的期待。我在刚接触心理学时学到了一件事:人的行为有许多是经由模仿而习得。这一点,在实证研究中也得到了佐证。自很小的时候开始,我们便以个人观察到的现象为蓝本,从而发展自己的社交技巧。因此,尽管我一向鄙视我父亲的暴躁脾气,对于其所造成的伤害也有深刻的体验,然而很不幸,仿佛命

20、中注定一般,我仍然步上了他的后尘,在不知不觉中模仿了他的行为。只不过,由于我对父亲的暴躁性情深恶痛绝,也发誓自己以后绝对不要变成像他那样的怪兽,所以日后才成了心理学家。 后来,我在纽约医院-康奈尔医学中心工作时(该医院后来更名为:纽约长老会医院-康奈尔大学韦尔医学院) ,有机会接触到各年龄层的许多病人,协助他们找出更好的压力与愤怒管理技巧。1984年,我和德高望重的心脏科医师夏德博士(Dr.StephenScheidt)合力创设了一个“降低冠状动脉心脏病罹病风险计划“。这是个专为已罹患心脏病的病人所设计的次级预防计划,其中有许多地方会运用到我在临床工作中发展出来的愤怒管理技巧。 几个月之后,我

21、惊讶地发现,这些病人虽然背景各异,他们之间却存在着惊人的相似性。很多人的父母跟我父亲一样,也患有心脏病。而且,一想到自己的父母甚至祖父母也都有愤怒的问题,许多人也觉得相当忧心。愤怒的情绪,在他们的生活中几乎随处可见,它不仅影响到他们的健康状况,也影响了他们和上一代或下一代的关系。我经常被问到:“我的孩子会不会学习我的模式,用愤怒来处理压力?“他们年纪大了以后是不是也会得心脏病?“我们难道无法从愤怒所造成的这个恶性循环中解脱出来吗?“除了在纽约医院-康奈尔医学中心服务,我也在一家特教学校担任兼职的临床心理医师,辅导有心理困扰的儿童和青少年-其中许多人都有难以克制怒气的问题。如果是青少年,他们的愤

22、怒还可能导致暴力行为。而且,他们的怒气一旦发泄出来,往往很难控制,当他们生气的对象同样有暴力倾向时更是如此。对此,这些年轻的学生同样感到忧心忡忡:“我跟我爸爸我妈妈我哥哥,简直是一模一样。难道我这辈子注定就是这个样子了吗?“在这些人身上,我看到了一个模式,而这也是本书主要探讨的问题。 过度的愤怒会导致什么伤害,是一件再清楚不过的事了。我在自己和许多病人的身上都看到,学会用更有效的方法来控制愤怒可以带来多大的裨益。所谓以更有效的方法来控制愤怒,多半时候并不是指在当下将愤怒表现出来,而是说等到自己冷静下来了以后再加以处理。16 世纪的法国散文家和哲学家蒙田(Montaigne)说过一句话,一直是我

23、最喜欢的一句箴言:“对清晰的判断力影响最大的情绪,莫过于愤怒。冷静下来之后,对事情的看法确实会有所不同。“在本书中,我将向各位读者介绍一套经过临床验证的愤怒管理技巧,其精髓可以浓缩成以下三个步骤: 1.找出引发你愤怒的“诱饵“。不要上钩,也就是不要马上发火。 2.找出你愤怒的背后隐藏了什么需求。这类心理需求通常可分成两类:一个是希望获得尊重,另一个则是希望自己的界线不受侵犯。至于如何厘清自己的需求属于哪一种,我在后面会做详尽的说明。3.满足你的需求。 各位在后面章节会看到,要认清自己是因为何种需求没有获得满足而生气,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学习的。我们常常并不清楚自己究竟是为了什么而生气。因此,

24、每当你发现自己生气了,不妨扪心自问:我生气的目的是什么?我要如何得到我想要的结果?我要的到底是什么? 在各位学习本书所介绍的愤怒管理技巧时,记住:要有效管理愤怒,并不需要对自己的过去进行精神分析。精神分析在这方面一点儿帮助都没有。此外,你也不能把自己看成是受害者。你会动怒,很多时候或许是有正当的理由,没错,但那些怒气完全是你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要管理好你的愤怒,你首先必须“承认它“。迁怒于他人或讲些尖酸刻薄的话,对管理愤怒而言只有坏处没有好处。用言语来奚落他人,短时间内你会有一股“胜利“的快感,但这往往会伤害到你和对方的关系。而这一点,愤怒的当事人往往也心知肚明。我的病人在学会了愤怒管理之后

25、,他的家人往往也会受惠-他们变得更爱这个过去老爱发脾气的伴侣或父母,也觉得彼此相处的质量变得更好。身边有个脾气暴躁的人,可不是件好玩的事。这点我有第一手的经验可以证明。我父亲的暴躁性格,令家里的其他人总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包括我母亲、我妹妹和我自己,我们都很害怕成为父亲发怒时的箭靶。更何况,当时我和妹妹年纪还小,而父亲在发怒时又经常满口粗话,或威胁要遗弃我们,各位可想而知,这有多恐怖啊。一个时常笼罩在怒气之中的家庭,生活怎么可能快乐得起来? 最后,本书将告诉各位,如何打破愤怒在父子间或母女间代代相传的恶性循环。要打破这个循环,父母通常要负较多的责任。毕竟,父母通常是子女仰望的对象,是行为上的

26、角色模范,要是父母经常大发雷霆,做子女的能够好到哪里去呢?因此,要做好愤怒管理,关键的第一步是:克制住你想要发泄怒气的冲动。你一开始可能觉得这样做很不自然,但是你很快会发现,蒙田讲的很有道理:“冷静下来之后,对事情的看法确实会有所不同。“如果你能在怒意萌生时加以克制,而不立即发泄,你在行为上就有更多选择。要生气,你以后有的是机会,如果经过审慎的考虑,你还是认为发一顿脾气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办法,你就这么做吧。问题是,发脾气几乎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诚如著名的心理学家席尔文汤姆金(SilvanTomkins)在数年前所说,直接发泄怒气通常只会让“原本已经够糟的状况变得更糟“。 喔,对了,让我

27、回到我的治疗督导对我讲的那几个字:“你听起来好残忍。“即使事隔 30 多年,如今谈起这件事,我仍旧感到难为情。其实,在我的督导指出真相以前,我自己在听录音带时就已经隐约意识到这一点了。然而,要感谢他印证了我的这个猜测,让我开始反躬自省,因而踏上了这维持 30 多年的学习历程:研究愤怒、了解愤怒和管理愤怒。 我当时为什么那么残忍?因为我觉得很受挫。当时和我谈话的病人,是个边缘型人格(borderlinepersonality)患者;我每问一个问题,她就把谈话导向完全不同的方向,让我觉得好灰心。直到我的督导指出了这一点,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身为治疗师的我,谈话的主导权竟然被病人抢去了,这让我觉得很

28、不受尊重,所以才表现得那般残忍。但是在当下,我并没有察觉到这一点。 而这一点,或许是我最最重要的一项发现:觉得不受尊重时,我们会感到生气。但我们往往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反而努力地辩解说自己的意见跟对方有哪些细微的差异,以至于见树不见林,始终看不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要管理好自己的愤怒,需要一些些的毅力和自我觉察。我衷心期盼,我的这些经验谈可以帮助各位学会控制自己的愤怒,进而改善自己和周围亲友的生活。 让我们开始吧。第三部分 愤怒的因与果第一节:人为什么会愤怒周末快到了,黛比满心期待,因为,她老公保罗这个周末终于可以不用工作了。黛比早早便做完分内的工作,离开公司,以便在孩子放学回到家以前享受几小时属

29、于自己的时光。然而,才踏进家门,她的好心情马上烟消云散。她注意到电话录音机正闪着亮光,于是按下播放键,却听到她母亲的一长串抱怨,例如,她爸爸又忘了把驾照换发申请表寄去监理所。也就是说,他们隔天必须麻烦黛比载他们去看医生。为什么他们总觉得我应该任他们差遣或帮他们收拾残局呢?黛比心中升起了怒火。她跺脚踏入厨房,却又看到了另一件令她冒火的事:有人把牛奶罐放在厨房的灶台上,忘了放回冰箱;不用说,里头的牛奶一定馊掉了。余怒还未消,她拆开邮件后又看到一个令她不悦的消息:催账公司通知,她家有一笔账款逾期未缴-保罗不是说他缴了吗? 在镇上的另一边,保罗也正在为了某些问题头大着。上面交代下来说,有一份重要的报告

30、必须在下周一以前修改完毕,好让客户过目。唉,难得的周末假期又泡汤了。虽然可以将这份工作交代给下面的人去做,但他不敢,毕竟,他上个月才在账目处理上不小心犯了个错,因此他最近的危机感比以前都还要强烈。更何况,那个新来的家伙最近还因为贡献了什么创新的想法而得到嘉奖,输给他怎么行?更糟的是,他心里很清楚,老婆要是知道他这个星期又不能休假了,肯定会暴跳如雷。管他的!那是她自己的问题。她要求太多了!可笑的是,她自己排不出时间来的时候又希望我能体谅。哼! 待子女放学回到家,黛比已经快要火山爆发了。“是谁忘了把牛奶罐放回冰箱里去的?“她咄咄逼人地问,“你们几个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学会不乱丢衣服?每个人的房间都像猪

31、窝一样,老要我帮你们收拾,我受够了!“几个孩子才不在乎自己的房间是不是猪窝呢,他们这时候只想赶快躲回自己房里。他们都见识过母亲大发雷霆的场面,因此他们知道,这时候最好溜之大吉,以免被台风尾扫到。 再晚一点,保罗也回到家了,这时候他的情绪同时处于防卫与挑衅的状态。他告诉黛比,这个周末又得工作了,没办法,这是上司的要求,不然家里的那些账单谁来付?“笑死人了!亏你还敢提,“黛比反唇相讥,“上次那张账单,你不是发誓说你已经缴了?才怪!人家来催缴了!你是白痴啊是不是?这么愚蠢的错误你居然一犯再犯!你知不知道跟一个这么无能的人生活在一起有多痛苦?“ 战火眼看就要爆发;黛比的攻击火力越来越强,讲的话也越来越

32、难听。保罗终于压抑不了心中的怒气了,开始破口大骂:“!你为什么老这么歇斯底里?账单被催缴又怎样?再补缴不就得了!我们的信用等级绝对不会受影响的。黛比,拜托你闭嘴好不好?我今天一整天在公司处理了很多重要的公事,应付了好几个难对付的人,我不想回到家还要听你唠叨个不停。我有时候真的很怀疑,我回这个家干嘛?“ 在夫妇俩比赛着谁的叫嚣比较大声的同时,他们的子女则在楼上的房间里,试着对父母讲出来的这些恶毒字眼儿充耳不闻。这些话他们已经听过不下数百回了,再听到一次他们完全不会感到意外。 假如你生长在一个充满愤怒的家庭,类似的场面你很可能见识过。假如你此刻就生活在一个愤怒的家庭,你甚至可能经常参与这样的对话。

33、也许你想为家人提供一个充满关爱与滋润的环境,但真正发生在你家里的状况却不是如此;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悬殊差异,让你觉得好痛苦。或许,你有时候会发现你对子女说出了一些残忍的话,而这些话是你父母也曾经对你说过的。你好困惑:为什么我要再一次经历这些痛苦?为什么我有时候觉得,我正在重演自己的过去,我正在把我父母曾经带给我的伤痛再一次施加在我的子女身上?愤怒这个东西,会像棕色的眼珠子或红色的头发一样,在家族里代代相传吗?它跟基因有关吗?会遗传吗?又或者是后天学习来的?我能够做些什么事来终结这所有的痛苦和折磨呢?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你的生活,是可以不被愤怒所宰制的;你的子女,不是非得遭受这方面的痛苦不可;只

34、要学会用更具建设性、更有效的方法来管理你的愤怒,愤怒在家族里代代相传的恶性循环是可以被打破的。但是要做到这些,我们首先必须深入探究愤怒的本质,进而了解到,为何愤怒这种情绪经常遭人误解,为何大多数人总无法对它进行有效的管理。第二节:什么是愤怒?婴儿的哭声里有答案 什么是愤怒?这个问题乍看之下好像有点愚蠢。谁不晓得愤怒是什么啊!这种感受我们再熟悉不过了。从轻微的烦躁到爆炸般的盛怒,都包括在内,总之,它就是一种让人很不舒服的情绪。谁需要这种东西啊? 然而,纯粹从生物的观点来看,愤怒其实是一个好东西。它就像痛苦或恐惧一样,是生理上的一种警告信号,提醒我们有哪里不对劲了,需要留意再留意。当你的脚踝感到刺

35、痛时,代表你可能扭伤了,因此这股痛可以提醒你小心走路,以免加重伤势。想想看,当我们碰触到热烫的炉子,手上要是没有产生痛感让我们迅速把手抽走,那该有多危险!同样的道理,当我们走到人烟稀少的街上时,我们会感到害怕,因而加快脚步,想走到人多的地方,以确保安全。因此,不管是痛苦还是恐惧,其所带来的不适感都会令我们意识到某个真实或潜在的问题,并促使我们去寻找解决之道。 愤怒的运作机制也相差不多。从发展的角度而言,愤怒是生物体在其恒定状态遭受威胁时的一种自然反应;所谓恒定(homeostasis) ,指的是生物体在生理上力求稳定的倾向。每当我们的稳定状态遭受威胁时,譬如肚子饿了、光线太亮、温度变化过大,我

36、们的生理机制就会自动开始调节,以恢复其稳定感。举例来说,当你刚从一个暗暗的房间踏入阳光底下,你的瞳孔会立即收缩,好让眼睛适应光线的突然变亮;相反的,当你从户外走进黑漆漆的电影院时,你的瞳孔则会放大,好让更多光线进入眼里。觉得太热时,我们会流汗,因为这样可以降低皮肤上的温度;反之,天气太冷时我们会发抖,以节省体内热量的耗散。这些简单的例子说明了,当外在的环境改变时,我们的身体会产生某些变化以恢复其稳定性;情绪的运作方式也相去不远。比方说,当我们的身体产生不舒服的感觉时,我们会感到心烦气躁;当我们察觉到外在环境有威胁时,则会感到害怕或愤怒。 从婴儿时期开始,人类天生就懂得透过周围环境来满足自己的需

37、求。想想刚出生的宝宝,他最主要的生存目标是寻求舒适,也就是尽量增加快乐、减少痛苦。婴儿和其他年龄段的人一样,会体验到各种来自内在、外在的正面及负面感觉。一张柔软的毯子、具抚慰性的说话声音、被填饱的肚子,对他而言都代表着:活着是愉快的,我的需求都得到了满足。然而,当婴儿感到饥饿或身体不舒服时,他只能运用他拥有的唯一工具来处理眼前的问题,那就是哭。确实,婴儿的哭声是他和照顾者沟通的唯一方式,是他发声的唯一管道(尽管他还不会说话) ,透过这个管道,他可以让别人知道他的需求没有获得满足。 婴儿所感受到的不适感如果没有解除,他的哭声就会逐渐增强;如果帮忙的人一直没有出现,他的哭声就会从微弱的低泣变成嚎啕

38、大哭。各位应该都听过婴儿的哭声吧,想必你也同意,要对婴儿的哭声听而不闻非常困难,它会完完全全吸引你的注意力。 这便是愤怒的一个起源。当婴儿感受到自己正处于不适状态时,他会开始哭,要是他的需求一再没有获得满足,他便用更响亮的哭声来表达抗议。这种根源于婴儿期的愤怒是普世性的,存在于所有文化和所有情境当中。此种从受挫到不适,再从不适到愤怒的过程,是成长过程中一定会发生的,每个婴儿一定都经历过。 可是,当婴儿的哭声得到响应时,会发生什么事呢?某个关心婴儿的照顾者,比如说母亲,注意到了婴儿的啜泣声,于是开始一边发出轻柔的声音安慰他,一边用手轻轻拍抚。她察觉到,婴儿会哭可能是肚子饿了、尿布湿了,或需要大人

39、抱,于是她开始采取行动来解决问题,譬如喂他喝奶,或把室内的温度调整到更舒适的状态。从婴儿的角度来看,他的稳定感恢复了,需求得到了满足,因此他觉得舒服、平静,他再一次达到了恒定状态。当婴儿感到心满意足时,他们常常会从喉咙里发出愉快的咯咯声,这种声音,跟他们嚎啕大哭时那种极度焦虑的声音相比,简直有着天壤之别。第三节:当成人遭遇失衡时就会愤怒接下来,让我们直接跳到三四十年后。成年后的我们,绝对比在婴儿时期更能够左右自己的生命事件;我们能表达我们的意愿,也多少能掌控我们周围的环境。既然如此,维持恒定这件事为什么仍然会是个问题呢? 现在,请各位想象一下:你是两个孩子的爸爸(或妈妈) 。在忙碌了一整天之后

40、,你临时接到通知,说你那八岁的女儿在放学后有个吃点心的小聚会,你必须在她聚会结束后开车去接她,但这件事并不在你原本的行程表当中。你告诉自己:别慌别慌,你可以请邻居帮忙照顾你四岁的儿子。安排好了以后,你驱车上路,要到五英里外的地方去接你女儿。 没想到,种种意料外的状况开始发生。一起车祸,令交通陷入瘫痪,你被卡在车阵当中动弹不得,既无法前进,也无法改道而行。忽然,仪表盘上的某个灯亮了,表示你的车子目前可能正处于过热状态,你只好关掉冷气。没有多久,车内的温度已经攀升至摄氏 35 度,而且潮湿得叫人感到窒息。这个时候你才发现,啊,你刚刚太急着出门,水壶和手机都忘了带。 你感到又热又渴,无法动弹,又没办

41、法和外界取得联系。你不晓得你会被困在此地多久,但是你很清楚一件事:你女儿正在等你,而且可能已经等得焦躁不耐、坐立不安了,这让你觉得备感压力。你无法联络到任何人,让他们知道你此刻身在何处。简单来说,你此刻最迫切的生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你的恒定状态遭受严重威胁,你自然开始发火! 过了不晓得多久,终于,交通事故解除了(金属碎片散落一地,还好没有人受重伤) 。你的车开始缓缓前进,仪表板上表示过热的灯也暗了下来,于是你再度打开冷气,清凉的风吹送过来,你顿时觉得畅快无比。一会儿,你注意到前方不远处有个加油站,旁边有一部公共电话和一台自动售货机。你马上停车,到公共电话前拨电话给女儿就读的那所学校,告诉他们你

42、马上就到,接着再拨电话给帮忙照顾你儿子的那位邻居,说你随后就回家。讲完电话,你掏出硬币,到自动售货机前买了一罐冰凉的饮料来解渴。试问,你的生理状态此时发生了什么变化?由于外在状况有所改变,你再度取回了主导权,以及你正常运作及处理状况的能力。你的内在平衡感恢复了,你的需求得到了满足,火气也逐渐消退。第四节:成人愤怒的生理基础-压力荷尔蒙(1) 读到这里,你或许会猜想,愤怒应该不只是婴儿式行为在成人身上的翻版而已吧?你猜得没错。从生物的角度而言,心脏怦怦跳、手心出汗、过度激动等不舒服的感受,以及想要捍卫自己地盘的冲动,和生物天生的另一种自保机制有关,那就是:战斗或逃跑反应(fight-or-fli

43、ghtresponse) 。每当我们的安全或舒适突然面临威胁时-譬如碰到驾驶闯红灯,或同事转告你“老板要见你“-我们的身体就会自动调整至备战状态,好动员我们全身上下所有的生理资源,以迎战可能的危险。这便是所谓的战斗或逃跑反应。从演化的角度看,此种反应其实是人类老祖宗的遗传-当人类的老祖宗在面临极可怕的威胁时,譬如有老虎在一旁虎视眈眈,他们必须立即做出判断:是要留下来跟对手决一死战呢,还是要赶快溜之大吉,寻找掩护?人类脑中一个叫杏仁核(amygdala)的地方,此时会启动一连串的生化变化,好让身体做好迎战或快跑的准备。 那么,当战斗或逃跑反应启动时,我们的身体究竟会发生什么事呢?首先,肾上腺素和

44、皮质醇(cortisol)这两种压力荷尔蒙,会迅速释放到血液中。结果,我们的身体在很短的时间内便产生急剧的变化,好让我们能够清楚察觉并面对突然出现的生理挑战。于是,我们的出汗量增加,心跳加快,大肌肉和四肢处的血流量大增(好让我们能够迅速行动) ,肠胃的血流量则明显减少(身体在面临危险时,消化得好不好并非第一要务) ,瞳孔放大,所有感官都进入高度警戒状态:视觉变得更敏锐、反应时间缩短、对周围状况的察觉力也提高。然而与此同时,我们有一种感觉反而变迟钝了-那就是痛感。当战斗或逃跑反应正在积极运作时,我们对任何身体不适感的感受力会比平常迟钝许多。仿佛,我们的身体正在告诉我们:“你待会儿要喊痛有的是时间

45、,现在,我们有更要紧的事情必须去做。“ 各位或许听过一些很戏剧化的例子,说某某人在面临危机时展现了不可思议的力量,譬如,做父母的看到自己的孩子被困在车里,忽然使出神力将车子抬起;某某人碰上意外事故,身受重伤,却能够走上一大段路去求救。类似的状况,或许你自己也经历过,因此你可能有第一手的经验,知道战斗或逃跑反应启动时究竟是什么感觉-肾上腺素的激增,让你忽然变得像头猛兽,天不怕地不怕,只为了保护你自己或你所爱的人。 可是,有一点我们必须了解:在本质上,战斗或逃跑反应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我们迅速进入备战模式。这时候,我们的理性思维,也就是仔细评估各种方案并谨慎寻求解决之道的能力,可能会忽然停滞。也就是说

46、,当我们被大量的肾上腺素所驱使时,我们在乎的是短时间内能不能生存,而不是我们的行动就长远的眼光而言会造成什么后果。明辨慎思,思考这些决定会对我们自己或我们所爱的人造成什么影响,在这个当下并不是什么要紧的大事。第五节:成人愤怒的生理基础-压力荷尔蒙(2) 我们之所以很容易在盛怒的当下,也就是战斗或逃跑反应飙升到最高点时,做出或说出我们事后会后悔的行动或话语出来,以上所说正是原因之一。我们偶尔会在报纸上看到一些叫人匪夷所思的新闻,像是某某人因为一件看似无关紧要的小事,比方说被人插队、餐厅的服务生送错了餐点,结果失去理智,做出极端的反应来。当然,这些毕竟是少数的特例,更常见的情况是,我们会先疯狂咆哮

47、一阵子,之后才回过头来问自己为何如此歇斯底里;如同前面的黛比和保罗一样,在盛怒的当下,口无遮拦地用各种刺耳、恶毒的话来指控自己所爱的人,压根儿没想到这些字眼儿听起来有多刻薄、多伤人,或可能造成什么影响。 还有一点很重要:在战斗或逃跑反应所引起的过度激发状态底下,我们是处于一种警戒状态,因此会特别留意危险的存在,很多平日里看起来没什么大不了的东西,此时在我们眼中都可能成为威胁。就生理上而言,敏感度的提高是合理的,因为它可以让我们更加警戒(毕竟,刚刚那只老虎此刻说不定还埋伏于某处) 。但是从实际的效用来讲,这样的状态其实有其缺点。因为,在当下,我们的恐惧会被放大,以至于对一个最轻微的负面字眼甚至人

48、家一个白眼都会过度反应,因为,这时候的我们很容易把许多事情都看成是威胁。 此外,在面临威胁时,我们的言行举止都更容易被我们的偏见和不安全感所主导。假设,今天有个 17 岁的青少年开车从后头撞上了你的车尾巴。在这个惊险的时刻,你所有关于青少年如何不负责任的信念可能将全部浮上心头。于是你开始破口大骂:现在的父母怎么都不好好管教子女,任他们为所欲为;现在的青少年怎么老爱奇装异服,光刺青还不够,还喜欢在身体上随便穿洞,真是不伦不类;你家附近那些青少年怎么成天在便利商店附近鬼混,而且举止粗鲁莽撞。终于,你冷静了下来,知道没有人受伤,还发现这个撞你的年轻人其实相当礼貌善良,还不断地向你道歉赔罪,你才有办法

49、用比较客观正确的眼光来看待整件事。总之,当火气消退以后,我们才能把事情看得比较清楚。 战斗或逃跑反应一旦启动,往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会解除。当我们对眼前的威胁做出因应的行动之后,我们的心跳加速、敏锐度提升、痛觉变得迟钝等生理反应,会逐渐消退。我们的身心已经对危险做出了反应,于是开始慢慢恢复正常。第六节:古老的战斗或逃跑反应能应付现代生活的挑战吗 显然,战斗或逃跑反应是大自然的一种设计,为的是帮助生物在生命安全遭受威胁时能更有效地抵御外侮、保护自己。这样的反应,在自身安全面临真正的威胁时确实有无比的价值。然而,存在于现代生活的种种威胁,几乎没有一个像眼前出现猛虎那般立即让人恐怖。现代人比较可能面临的威胁是:交通阻塞、上司脾气暴躁、同事不讲道理、计算机死机、孩子骄纵难以管教或成天不见人影、和配偶大吵一架等等。尽管这些状况并不会危及我们的生命,却足以让我们的安全感和舒适感顿时荡然无存。 现代人面临的这种种压力,多半不会造成生命危险,却照样会启动我们的战斗或逃跑反应,使我们跟老祖宗在看见野兽时一样,分泌出大量的压力荷尔蒙。然而,如果你的问题在于老板脾气暴躁,不管战斗或逃跑都不是有效的因应方式。相反的,冷静评估当下的状况并妥善拟定对策,往往是上策。如果你因为计算机死机而气得暴跳(要是你担心重要的档案可能毁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励志书籍工具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