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植入型心律转复起搏器 临床应用及护理,起搏器产生的原因,多种心脏疾患都可以并发有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病窦综合征、室速、室扑、室颤以及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的不同步收缩导致心脏射血功能的异常等等。单纯依靠药物治疗,不能很好地改善症状,因此,机械辅助治疗措施就应运而生,成为了临床治疗疾病的重要措施。,起搏器的基本构件,由脉冲发生器、电极及导线组成。电极顶端制成伞状、倒刺状或螺旋状,便于固定。,起搏器的基本构造,起搏器的种类,根据时间:永久性起搏器,临时起搏器 永久性起搏器根据起搏位置分为:单腔起搏器双腔起搏器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开
2、发,思路是为患者提供一种能自动发觉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并能在以秒计的时间内使之终止并转复为正常心律的植入型器械。它能在几秒钟内释放高能量脉冲波电击转复,不需要医疗人员或其他设备的参与。,ICD-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1980年第一例临床患者接受了ICD植入. 目前,世界范围内已有数以千计的医院进行了ICD植入,累积总数超逾150 000台。许多临床应用和随访研究结果表明,ICD的疗效确实可靠,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降低了围术期的死亡率,至1%以下,并发症少,对防止心脏性猝死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ICD-治疗方向,室颤(VF) 室速(VT) 快速室速 ICD对基础心脏病变不产生影响,也不能防止
3、心律失常的发生或使之治愈,是一种姑息性治疗手段,但能有效可靠地终止持续性室速/室颤,防止发生心脏性猝死。,ICD的进展,第一代:单腔ICD,无任何程控功能。第二代:单腔ICD,具有简单的程控功能,可以程控识别频率区下限和释发电能量的大小。,ICD的进展,第三代:单腔ICD, 可以程控的功能参数增多,脉冲发生器的尺寸明显变小,重量减轻,除颤脉冲波可以是双相波,也可以是单相波,电池使用寿命延长。第四代:双腔ICD。,双腔ICD的优点,误放电次数减少:双腔ICD在右房内多植入了一根感知/起搏导线,与单腔ICD的误放电治疗(13%22)相比,降低了47倍。 恢复了房室的同步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4、第五代ICD-心室再同步治疗,心室再同步治疗(CRT)可以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明显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死率。因此,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先后修订的“心力衰竭指南”中,都把部分合并心脏不同步的心力衰竭列为CRT的类适应证。这样,既有心室再同步起搏又有ICD功能的植入型器械就应运而生了,其统一的名称为CRT-D。CRT-D可以认为是ICD的第五代产品。,ICDCRT-D置入位置,脉冲发生器埋藏于胸大肌和胸小肌之间,也可以像起搏器一样埋藏于皮下囊袋中。电极导管经静脉植入右心房、右心室及冠状窦。,常规护理措施术前护理,术前护理心理护理、皮肤准备
5、、生活照料建立静脉通路、术前预防性抗生素应用、做好术前检查、监测生命体征及一般健康状况、协助医师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感染、停用抗凝药物至少3天以上。,常规护理措施术前宣教,患者因为缺乏认识对手术感到陌生、恐惧,同时因为费用高经济压力大,使患者感到无助,因此术前应给患者充分介绍手术目的、基本程序,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手术意外的抢救措施及手术的安全性,分析手术费用的价值,使患者解除思想顾虑,主动配合手术。,术中配合-略,常规护理措施术后护理,术后护理-置入侧肢体制动24-72小时,根据医嘱。局部砂袋压迫6小时。 饮食护理:患者因活动受限,导致胃肠蠕动减弱、消化功能降低,故宜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6、少量多餐,不吃甜食、牛奶等引起胃肠胀气的食物,多进食一些富含纤维素及维生素等食物,预防便秘的发生。 护理级别:一级护理。,常规护理措施术后护理,观察患者室颤发生及仪器除颤情况。 监测心电、血氧、血压、体温变化。重点监测心室率变化。观察起搏与感知功能是否正常,观察起搏信号的有无,其后是否有QRS波群,若出现起搏失灵、起搏功能不正常、电极头偏离或脱位,及时报告医生做相应的处理。,并发症的护理,并发症可以与多种因素相关,包括切口感染,囊袋内无菌性炎症,囊袋内感染,静脉穿刺损伤,血、气胸,局部血栓形成,心脏内导线的机械刺激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感知不良、起搏失败,心脏穿孔,起搏电极导线完全或部分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率大约在1436%。,术后护理,周围电场对起搏器的影响,出院指导与随访,1、饮食要求 2、术侧肢体避免提重物,避免局部受力 3、手机远离15CM以上,避免靠近磁铁,禁做核磁检查。 4、使用时间 5、随访要求,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