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讲座.docx.pptx

上传人:dreamzhangning 文档编号:3370502 上传时间:2018-10-20 格式:PPTX 页数:17 大小:1.2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讲座.docx.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讲座.docx.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讲座.docx.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讲座.docx.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讲座.docx.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教师进修学校中学研修中心,本世纪初,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率先提出了“核心素养”结构模型。它要解决的问题是:21世纪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哪些最核心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才能成功地融入未来社会,才能在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同时推动社会发展?多年来,不同国家或地区都在做类似的探索,2015年3月30日,我国在正式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这份文件中也提出了要加快“核心素养体系”建设。核心素养体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成为下一步深化工作的“关键”因素和未来基础教育改革的灵魂。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

2、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核心素养体系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成为下一步深化工作的“关键”因素,那么,核心素养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被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它究竟会起到什么具体的作用?,社会背景:,曾几何时,知识本位、应试教育填满了学校生活的缝隙,师生争分夺秒,为的是获取更多的知识。然而当知识以几何级态势增长,这种方式还能奏效吗?人们意识到,知识教学要“够用”,但不能“过度”,因为知识教学过度会导致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受阻。教育不能填满学生生活的空间,要留有闲

3、暇。因为学校教育绝不是给人生画上句号,而是给人生准备好必要的“桨”。更新知识观念是一种世界趋势。国际上多数国家、地区与国际组织都认为,以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为主体的核心素养模型,应该取代以学科知识结构为核心的传统课程标准体系。国际上长达 20 多年的研究表明,只有找到人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才能解决好有限与无限的矛盾 ;只有找到对学生终生发展有益的DNA,才能在给学生打下坚实知识技能基础的同时,又为未来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那么“核心素养”到底是什么? 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素养”概念,“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

4、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从价值取向上看,它“反映了学生终身学习所必需的素养与国家、社会公认的价值观”。从指标选取上看,它既注重学科基础,也关注个体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个人终身发展所必备的素养 ;不仅反映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注重本国历史文化特点和教育现状。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了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准则。因此从结构上看,基于中国国情的“核心素养”模型,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圆心来构建。此外,它是可培养、可塑造、可维持的,可以通过学校教育而获得。,课程学者杨向东(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即它是“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景时,能够综

5、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下所孕育出来的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以及结构化的学科知识和技能,分析情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经过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修订组的深入讨论与探究,我们美术学科提出了五大学科核心素养,也即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需要说明的是,这五个学科核心素养不是只针对美术专业人才而设定的,而是面向全体公民,尽管美术专业人士可能在五个核心素养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提出这样的概念主要是从各自的主旨和大的方向进行区分的。,“图像识读”是指以获得美术知识和有益信息为目的对图像的观看、识别和解读。 “美术表现”是运用一定的媒材、技术和美术语言

6、创造图像。 “审美判断”是对美术作品和现实中的审美对象进行感知、鉴别、评价、判断与表达。 “创意实践”指在创新意识的主导下的思维和行为。 “文化理解”是指从文化的角度看待美术作品和现象,认同中华优秀文化、尊重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图像识读、美术表现,是美术学科特有的东西; 创意实践、审美判断、文化理解,是其他学科共有的,其他学科也会涉及的。 美术的立科之本是“视觉形象”。,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五环”图示,落到学校教育上,还需解决一个关键问题 :它同学科课程教学是什么关系? 一方面,核心素养指导、引领、辐射学科课程教学,彰显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使之自觉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教学”升华为“教育”。

7、另一方面,核心素养的达成,也依赖各个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发挥、学科本质魅力的发掘,只有乘上富有活力的学科教学之筏,才能顺利抵达核心素养的彼岸。核心素养还是学科壁垒的“溶化剂”。以核心素养体系为基,各学科教学将实现统筹统整。比如“语言素养”,它并非专属语文一家。现代社会中,人们有效交流的非文字信号能力也是“语言素养”。对于教师而言,这是个巨大挑战。首先是观念转型教师要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学科教师要明白自己首先是教师,其次才是教某个学科的教师 ;首先要清楚作为“人”的“核心素养”有哪些、学科本质是什么,才会明白教学究竟要把学生带向何方。基于“核心素养”完善学业质量标准,还可能改变中小学评

8、价以知识掌握为中心的局面。一个具备“核心素养”的人与单纯的“考高分”并不能画等号。它还将对学习程度做出刻画,进而解决过去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价操作性不足的问题。当然,它不仅挑战我们现有的课程设计与评价体系,同时也拷问着校长和教师的教育素养,从概念到行动,从“知识至上”转向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您准备好了吗?,核心素养和课程教学的关系:,这也是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的必然要求。,“美术课”发展史:,上世纪以来至今,学校美术教育的面貌不断地发展变化,美术课程在观念上也有一些转变。那么当今学校美术教育的发展源流在哪里?美术课程发展的推动力量是什么呢?中国的美术教育其实和西方有一些类似的地

9、方,主要是由“单一的美术内容”发展到今天“以视觉文化为代表的、异常丰富的学科教学门类”。追本溯源来看,早期美术教育真正的推动力并不是纯粹的审美,而是在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下实现慢慢转型的。可以说,西方的学校美术教育是在工业革命之后大规模开展起来的,工业革命之前的美术教育主要是面向上层阶级,社会大众却接触不到这样的美术教育。,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了“水晶宫博览会”(即“万国博览会”)著名艺术批评家拉斯金JohnRuskin,18191900)为代表等一些艺术批评者主张将美术教育改变为面向公众的、全民的美术教育,以改变劳动者的趣味。随后,工艺家莫里斯(William Morris,18241896

10、)基于艺术实践的角度推动了“工艺改良运动”这些都对欧洲大规模地普及艺术教育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也影响了美国的学校美术教育的开展。美国的美术教育严格来讲起源于波士顿地区。,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与瓦特史密斯(Walter Smith),实际上,世界上大规模的普及的美术教育基本上是由实业和商业推动的,而且,基本上从图画开始,美国如此,日本如此,中国也同样如此。中国的学校美术教育起源于近代,左宗棠创办的马尾船政学堂可谓肇始。马尾船政学堂为了培养专门的工程绘图人才专设了马尾绘事院,其主要招收两类学生,一类学生专门画船图,就是画整个船的造型;一类学生画机械图,就是船上的发动机等这

11、一类机器。,福建马尾船政绘事院,在此之后,国内的美术课很长一段时间内也被称为图画课”,而不是“美术课”。, 1978年公布的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和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中正式将图画课的名称改为美术课。 新世纪课程改革之后,美术教育的课程内容就越来越丰富了,欣赏、绘画、雕塑、设计、工艺、建筑、书法篆刻,甚至媒体艺术都出现在我们的课程标准之中了。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可能还要丰富,有很多老师甚至把装置艺术、行为艺术都引入了美术课。 从21世纪初的课程改革之后,美术教育由过去的“关注学科”转变为“关注学科与关注人”并重,这是另一种转变。,1949年以来美术课程发展的三个时期,

12、第一个时期指2000年课程改革以前,被认为是“双基”时期,中国的课程非常关注“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双基”是当时中国基础教育的一大特色,各科老师都非常注重“双基”的培养; 第二个时期,从2000年到2015年是被称为“三维”时期,“三维”具体指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这“三维目标”之中,“知识与技能”是一个“达成目标”,即如果一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制定合理,学生通过学习是完全可以达到的。“过程与方法”作为目标其实是为了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这一目标的制定不是为了掌握技法,而是为了让学习者掌握学习的方法、了解学习的过程。我个人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两个目标称

13、为“指向目标”,是带有方向性的目标,短时间内并不能完全达到,会有一个一步一步接近的过程。 第三个时期,2015年开始,中国的课程进入了“核心素养”时期。这主要是基于从2014年11月由教育部开始推进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修订这一背景提出的一个关键概念,为未来国家层面的课程改革指出了新的方向。,整体来看,学校美术课程的发展大体可以分成三个时期。 课程学者崔永漷hu(华东师范大学)提出:,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尹少淳教授提出“基于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这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观念的变革。,我们用中国传统哲学的说法来形容就是“技进于道”过去的“技”(即学科本体的知识与技能)是一个分门别类的知识体系,每

14、一门类美术内容都自成体系。但是其和外围却是分裂的;现在的“道”是指将各种知识技能融合在一起,用来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洞察问题、解决问题。再延伸点来讲,我们通常讲“智慧”二字,其中人并不是有了知识技能就有了智慧。所谓的真正的“智慧”更多是人解决生活中真实问题的一种应对性策略。在美术教学层面,我们过去习惯于围绕“技”的层面进行教学,而我个人认为,我们今后的教学需要进入到“道”的层面,就是理解知识、运用智慧去综合性地发现一些问题并通过艺术的手段去解决它们。再来看“核心素养”。可以说“核心素养”概念提出了一个新的架构。现阶段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核心素养”则是实现党的“立德树人”教育方针与

15、学科具体教学实践过渡的中间层次。对此,教育部要求每个学科都要根据本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提出各自的学科核心素养。,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内涵丰富、体系明确,为一线美术教师的美术教学提供了着力点。据此展开的教学体现了极强的学科特色,同时又真正培养了学生的能力与品格。简单来说,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就是要在现实情境中去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明确任务,以自主、合作、研究等方式去获取知识技能,将知识技能加以运用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这是一个基本的教学路径。依据上面提到的杨向东对素养概念的解释,有这么几个关键要素需要去注意:一是问题情境,二是知识与技能。其间,谈到知识与技能就涉及选择的问题。学生怎样选择和获取知

16、识与技能?怎样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会涉及另外一些方面,即是解决问题的方式、途径、方法、过程学生反复这样做,有了量变积累,慢慢地就会积淀成素养,知识与技能会在其中变成整体素养的一种“局部”,就不再是“全部”了。,现在的美术教学应该进入一个“新常态”。所谓新常态就是有些方法我们过去也运用,但不经常,现在则应该经常地、普遍地加以运用。我们未来的教学的“新常态”可能体现为:以主题来统整的,形式可能是单元教学。单元教学就要求我们根据主题设计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指的是包含问题的现实情境,问题是创设情境的核心。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有“剥离”与“裹挟”两大类。问题和情境之间的关系可以是这

17、样问题是“内核”,情境是“外表”,它们之间是互为包容关系。可以从情境中提炼出问题,犹如“剥香蕉”一样;也可以给问题创设情境,犹如“包饺子”一样。通过情境认识问题、定义问题,并运用一定的方法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此类活动循环运用,就会逐渐在学生身上积淀成素养。,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教学如何实施,还是一个有待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希望更多的研究者和教师集思广益,在实践中探索,真正发现适应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方式方法。我们要明确了未来美术教学的方向基于情境、源于问题、关注经验、强调探究,如此的美术教学应该会呈现另一重精彩且丰富的面貌。学校美术教育课程发展源流和分期、美术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和即将迎来的美术教学新常态相信在广大美术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我们的美术教育事业一定会更上一层楼。,谢 谢 !,2016.9.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