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 1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紧迫性与路径选择本文从对经济理论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成果出发,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现状分析为背景,立足 XX市实际,在分析大量资料和统计数据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 XX 市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的现状及必要性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建议与对策。 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转变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当前,中国经济在成功“保八” 的同时,也面 临了一些困难,如楼市泡沫、产能过剩、通胀压力等。今年 2 月初,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及最多的字眼就是“ 转变” ,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 键
2、是要在“加快” 上下功夫、见实 效。他强调,我们必 须紧紧抓住机遇,承担起历史使命,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毫不动摇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使我国发展质量越来越高、发展空间越来越大、发展道路越走越宽。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我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经济运行中的新老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的国际经济环境更加复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2 / 11变是适应全球需求结构重大变化、增强我国经济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在后国际金
3、融危机时期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争创新优势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民收入分配合理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是适应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较为严峻复杂的形势,存在的主要困难有: 1、经济结构内外失衡的显现。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中面临诸多问题, 如产品过剩、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存在着较大的市场风险。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源在于经济结构内外失衡。近年来, 我国的投资能力不断增大, 但是消费能力有限, 消费能力和不断增长的生 产能力缺口越来越大。体现在外部失衡上,主要表现在过剩的生产能力在国外市场上找出路, 造成 过大
4、的贸易顺差, 外汇储备大量增加, 造成国际收支的严重失衡。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长偏向依赖投资和出口至今未得到根本转变。一大批企业缺乏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产品,有些加工出口企业只相当于外商的加工或组装车间,我国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位于产业价值链低端,这种方式推动的经济增长势必受到能源、资源和环境的制约,使可持续发展遭遇瓶颈。 2、城乡二元体制制约城市化。中国农民占人口大多数,3 / 11在城市化过程中,大量农村人口要转移到城市,有机融入城市,才能实现城市化。由于我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制结构造成的障碍,在实际情况中,真正能够实现市民化的农民工仍属少数。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面临户籍落实
5、难、入城门槛高、福利受歧视、就业、住房及子女教育等一些突出问题。有些地区户籍制度改革后,与之相连的人事、教育、医疗等制度的配套改革滞后,使进城农民工不能跟城市人口一样享有同样的就业、就医和社会保障的机会。因此,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亟待有效破解。 3、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尚未理顺。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大格局尚未理顺,在收入分配制度方面,一直存在着城乡收入、行业收入、居民收入之间的差距问题。2009 年我国人均 GDP超过 3600 美元,居民收入水平和社会财富增长很快,社会财富存量很大,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但财富分配体制问题凸显,开始成为经济社会关注的焦点。财富分配领域分配不公表现在: 城乡
6、公共服务 差距大; 不同社会阶层 在教育、医疗、住房等基础层面上的社会财富配置不合理;股市造就一批亿万富翁,一度成为急剧扩大财富差距的特殊场所。 4、资源、环境压力使得低成本的经济发展模式难以为继。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一直遵循比较优势理论,走低成本、低价格的路线。低成本模式把资源、环境、劳动力的成本压到了不能再低的程度,并没有反映这些生产要素的稀缺程度4 / 11和真实社会成本,致使资源、环境承受着巨大压力,不堪重负;而近年来一些地区陆续发生“民工荒” ,可以说就是市场对既有发展模式的反应。低成本模式虽然在一国经济发展的最初阶段具有积极作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其先天的弊端
7、逐渐暴露出来。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成为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剖析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成为当务之急。 1、坚定不移地深化体制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遵循市场规律,不断优化投资结构,有效调整结构,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更要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多用价格、财税、信贷等经济手段进行调节。努力在
8、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改革的新突破,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形成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安排,推动全国上下齐心协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5 / 11促进要素集聚投入、产业集中布局、资源集约利用,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扩大沿边开放、向西开放,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加快技术进步和创新步伐,推广应用先进科技成果,推动中西部地区跨越式发展。中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地位重要,在经济发展中要进一步强化资源节约,解决好影响群众
9、生产生活的突出环境问题,保护好国家重要生态屏障,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要努力 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扩大消费需求。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既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又有利于经济持续发展,能够一举多得。要把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建立健全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重大民生工程建设,切实保障好群众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方面的基本民生问题。 4、通过利益导向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推进资源类产品价格和环境税费改革
10、,逐步形成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污染成本的价格机制。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继续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推广和普及新技术,推动企业加快技术改造,鼓励淘汰落后产能,促进兼并重6 / 11组。培育和发展能够引领经济长期增长的新兴战略性产业,资金、政策要向新兴战略性产业如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倾斜。推进重点产业调整振兴,提高产业集中度。产业结构调整要适应居民的消费需求,以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加快服务业发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实现经济社会
11、又好又快发展。 三、XX 市经济发展的 现状及原因分析 XX 市位于山东省中部,北依泰山、南临孔子故里曲阜,面积 7762 平方公里,辖 2 区 2 市 2 县,现有乡镇、街道办事处 86 个、行政村(社区)3720 个,常住人口 552 万人。以 2009年为例,全市实现生产总值突破 1500 亿元,达到 1513.3 亿元,比上年增长 13.4%。其中,第一产业 161.1 亿元,增长 2.6%;第二产业 839.3 亿元,增长 12.5%;第三产业 512.9 亿元,增长 18.4%。人均生产总值达到 27794 元,突破 4000 美元。XX市目前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从山
12、东省范围看,XX 市经济总量不大、 实力位次排名 较为靠后、人均指标偏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实现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由粗放变集约的历史性跨越,是 XX 市现阶段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 具体分析 XX 市经济发 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有7 / 11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结构层次低。三个产业中,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为 35.5%,虽高于全省 1.3 个百分点,但低于全国7.1 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仍以传统产业为主,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还未达到全省平均水平。高耗能产业和初加工产品比重大,重工业比重达到 78.7%。二是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城镇化率为 48
13、.2%,基本与全省持平,但远低于先进地区,城市现代化的差距更大。三是外经贸拉动严重不足,进出口总额仅占全市 GDP 的 4.3%,比全省平均水平低 23.7 个百分点。区域内消费水平低,在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 中,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有 33.6%。四是经济质量效益不高。XX 市长期存在的总 量不大、效益不高、活力不足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去年全市财政收入占 GDP 的比重是 5.3%,分别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低了 4.4 个百分点和 1.2 个百分点。人均地方财政收入 1672 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 656 元,居第 11 位。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岗职工平
14、均工资、人均储蓄余额在全省位次偏低。 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选择以 XX 市为例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是攻坚战又是持久战,既是重大挑战又是战略机遇。从 XX 的实际出 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路径有:不断在提升高端增量增效、优化结构培育特色、节能降耗绿色发展、统筹城乡一体推进、改善民8 / 11生增收富民、人才强市创新驱动上下功夫,在转变中谋发展,在发展中促转变。 1、优化工业结构,大力实施工业调整振兴战略,努力向实现工业产业转型升级。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要立足产业基础和传统优势,落实好增值税转型、高新技术优惠、贷款贴息等财税政策,支持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鼓励优势企业做大做强,
15、重点解决产业层次低、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的问题,努力提高传统产业创税能力。二是培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扶持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信息等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新的财源增长点,统筹使用好新能源、科技三费、科技进步奖励等专项资金。三是培育壮大中小企业。既要抓大企业大集团,也要拿出足够精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扩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规模,着力解决好中小企业启动难、贷款难问题,帮助其尽快发展壮大。四是加快推进节能减排。要全面清理取消“两高” 企业税收、 补贴等优惠政策,支持重大节能环保技术产业化项目和技改项目建设,加大对节能减排、生态环保和淘汰落后产能的支持、管控力度。 2、发展壮大服务业产业。一
16、是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重点支持旅游文化、休闲娱乐、影视动漫业发展,加快文化项目和文化聚集区建设。要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落实文化产业政策,推进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加快培育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二是加快9 / 11发展现代服务业。鼓励发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创意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支持发展高档次的休闲保健、文化娱乐、会议展览、家政服务等社会服务业,全面提升服务业整体素质和税收贡献能力。三是规范发展房地产业。要积极培植大型房地产企业,努力留住税收。要以保障性住房建设为重点,健全多层次、有区别的住房供应体系。要采取财政“ 奖补 ”方式,鼓励加快城市保障性住房
17、和农村住房建设、危房改造进度。 3、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要建立支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建立财政促进金融支农奖补机制,鼓励金融机构扩大涉农贷款规模。要采取以奖代补、财政贴息、政策性保险补贴等方式,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农业。重点抓好农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品牌化。重点扶持能够带动农民致富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集中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突出抓好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财政增长。鼓励农民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尽快将农业优势转化为农村二三产业优势。 4、加强外向型经济的建设。一是促进外经贸发展方式转变。要充分发挥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扶持促进作用,采取财政补贴、
18、奖励等方式,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扩大优势产品出口份额,支持提升出口农产品质量。二是提高利用外资质量。要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支持引进重大外资项目,10 / 11要完善招商引资项目税收评价机制,实现“引资” 与“增税”相协调,提升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效益。三是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要围绕提高企业国际化水平,通过对企业境外投资和承包工程进行补贴、外派劳务补助等措施,引导优势企业开展跨国经营。 5、不断扩大内需。一是增加居民收入。要扎实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企业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深化公务员津补贴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提高企业离退休职工待遇和优抚对象抚恤
19、补贴标准,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促进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二是培育消费热点。要用足用活国家鼓励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继续实施家电与汽车摩托车下乡、家电和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启动农机下乡和电动自行车下乡活动;要加强城乡市场体系建设,积极开拓农村消费市场。三是加大民生投入。要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加大就业援助、就业培训和全民创业支持力度。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政策,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取暖补贴和失业保险金标准。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标准,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扎实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要加大城乡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力度,支持廉租房建设、棚户区改造、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继续加大教育投入,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要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11 / 11和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健全城乡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