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药各论,钱慧琴 15893868921,解 表 药,概 述,凡以发散表邪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表证的药物,称解表药,又叫发表药。,【含义】,表证恶寒、发热、无汗或有汗,脉浮等,药性:辛味,部分兼苦味发散风寒药:偏于温性;发散风热药:偏于寒凉; 归经:主要归肺经; 升降浮沉:作用趋向为升浮; 毒性:细辛与苍耳子为“有毒”之品;,【性能特点】,发散解表、祛风(胜湿止痛)、透疹,【功 效】,【应 用】,1. 表证恶寒、发热、无汗或有汗,脉浮等(温病、麻疹、疮疡、水肿初起兼表证) 2. 风 疹风湿痹痛头风头痛,【分类】,恶寒重,发热轻,口不渴,脉浮紧,辛凉解表药 (发散风热药),恶寒轻,发热重,口
2、 渴,脉浮数,辛温解表药 (发散风寒药),阴虚血虚而兼有表证者配伍玉竹、麦冬、熟地黄等滋阴养血药。 阳虚、气虚而兼表证者配伍附子、人参、黄芪助阳益气解表。 风寒感冒而兼气郁不舒者配伍木香、陈皮理气解表。 风热表证而兼热毒壅盛或温病初起配伍金银花、连翘、板蓝根、野菊花等疏表解毒。 风寒夹湿或痹证初起配伍羌活、防风、独活等祛风湿药。,【配伍应用】,1.多汗者,当慎用,防止过汗伤阳; 2.春夏量宜减,秋冬量宜增; 3.不宜久煎; 4. 素体阳虚、阴虚、自汗、盗汗、吐泻、失血、久患疮疡、淋证慎用或禁用。,【使用注意】,表证的临床表现与西医学中的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传染病及急性感染性疾病初期的症候群相似。
3、 解表药一般具有不同程度的发汗、解热、镇痛、抑菌、抗病毒及祛痰、镇咳、平喘、利尿等作用。 部分药物还有降压及改善心脑血液循环的作用。,【现代研究】,一、发散风寒药,凡以发散风寒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改善或消除风寒表证的药物,称发散风寒药;因其性温味辛,又叫辛温解表药。,风寒表证(风寒感冒),以恶寒、发热、无汗或汗出不畅、头身疼痛、鼻塞、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等为主要表现。,麻 黄神农本草经,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性味归经】 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麻 黄,【处方用名】 生麻黄、净麻黄、蜜炙麻黄、麻黄绒。,1.发汗解表风寒表实证,辛温解表峻品,多用于外感风寒的感冒重证,即风寒表实证。
4、常与桂枝相须为用,如麻黄汤。 多用生麻黄。 尚有散寒通滞作用,用治风寒痹证,阴疽,痰核。,【功效应用】,有良好的宣肺平喘之功,适用于风寒外束,肺气壅遏的喘咳实证。 常配伍杏仁、甘草同用,如三拗汤。 经配伍可治疗多种咳喘症: 寒痰停饮,痰多清稀配伍细辛、干姜、半夏等(小青龙汤)。肺热壅盛,高热喘急配伍石膏、杏仁、甘草(麻杏石甘汤)。 多炙用,2.平喘咳喘证,宣肺利尿之要药,适用于风邪袭表,肺失宣降的水肿、小便不利兼有表证的水肿证。,3.利尿消肿风水水肿,煎服,2-10克。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多炙用;麻黄绒作用缓和,适宜小儿、老人及体虚者。,【用法用量】,【使用注意】,1.本品发汗力强,表虚自
5、汗、阴虚盗汗忌用。 2.麻黄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兴奋作用,并可使血压上升,失眠及高血压患者慎用。,【方剂举例】,1.麻黄汤(伤寒论): 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用于外感风寒,恶寒,无汗,头痛,身疼等表实者。,2.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 用于里热壅闭,症见身热烦渴、咳喘气粗、鼻翼煽张者。,桂 枝神农本草经,肉桂,桂枝,【处方用名】桂枝段、嫩桂枝、桂枝尖、桂枝木、炒桂枝、炙桂枝。,桂 枝,【性味归经】辛、甘,温。 归心、肺、肾、肝经。,1.发汗解表风寒表证表实无汗证:配麻黄表虚有汗证:配白芍 2.温通经脉寒凝血滞诸痛证温经通脉温暖经脉,祛除寒邪,通行经络 3.温助阳
6、气胸痹痰饮水肿,【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煎服,3-10克。,【使用注意】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慎用。,相同点:发汗解表 不同点: 麻黄: 发汗作用强,主治外感风寒无汗表实证;宣肺平喘(咳喘)、利水消肿(风水症)。,麻黄与桂枝,桂枝:发汗作用缓和,重在宣通,配白芍可调和营卫,治疗外感风寒有汗表虚证;温通经脉、助阳化气(风湿痹痛、胸痹、心悸,痛经腹痛、痰饮蓄水),生姜名医别录,【处方用名】,生 姜,【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脾、胃经。,生姜、生姜片、生姜汁。,1.发汗解表风寒表证作用较弱,适用于风寒感冒轻证。,【功效应用】,2.温中止呕胃寒呕吐。用于胃寒呕吐,素有“呕
7、家圣药”之称。,3.温肺止咳肺寒咳嗽。生姜能解半夏、天南星及鱼蟹毒。,炮制品作用特点,生姜 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辛 风寒感冒、胃寒呕吐、风寒咳嗽 姜汁 温 止呕化痰开窍-呕吐、寒痰 煨姜 温中止泻-中寒腹痛,姜皮:辛凉 利水消肿-水肿,小便不利,有关姜的民谣,三年老姜当人参。 鱼不离姜,肉不离酱;早上三片姜,胜过喝参汤。 冬吃萝卜夏吃姜,无病消灾寿命长。,荆 芥,祛风解表、透疹止痒、炒炭止血,紫 苏,发散风寒,行气和胃止呕,解鱼蟹毒,二、发散风热药,凡以发散风热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改善或消除风热表证及温热病卫分证的药物,称发散风热药;因其性寒凉味辛,又叫辛凉解表药。,风热表证(风热感冒
8、),以发热、微恶风寒、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等为主要表现。,补充:,温病,概念: 温病由感受温邪引起,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是多种急性外感热病的总称。 温病发展规律: 一、温病发生发展总趋势:病位由表入里,病情由轻转重,正气有实致虚; 二、其病程发展具有阶段性,主要表现在其病变过程中可用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或上焦证、中焦证、下焦证来概括。,卫气营血辩证,卫分证:温邪初袭表,肺卫失宣;以发热恶寒,口微渴为要点。,血分证:热盛迫血,热瘀交结;以斑疹,出血和舌质深绛为要点。,气分证: 邪入气分,热炽津伤;以壮热不恶寒,口渴,苔黄为要点。,营分证:热灼营阴,心神被扰
9、;以身热夜甚,心烦谵语,舌红绛为要点。,薄 荷新修本草,【处方用名】,薄荷、卜荷、薄荷叶、薄荷梗,薄 荷,【性味归经】,辛,凉。归肺、肝经,1. 疏散风热风热表证及温病卫分证。,“温病发汗用薄荷,犹伤寒发汗用麻黄也。”医学衷中参西录,【功效应用】,4. 疏肝解郁肝郁气滞,胸闷胁痛,3. 宣毒透疹麻疹不透,风疹瘙痒,2. 清利头目 头昏头痛、目赤多泪利咽消肿咽喉肿痛,1.煎服,3-6g;宜后下。2.其叶长于发汗,梗偏于理气。3.有汗时,薄荷宜炒用,去其辛味,减低走表之力,以防汗后过多。4.入药以苏产为佳。5.薄荷炭入血分阴分,清血分阴分之风热和虚热6.芳香辛散,发汗耗气,故体虚多汗者,不宜使用。
10、,【使用注意】,桑 叶神农本草本经,【处方用名】,桑叶、冬桑叶、经霜桑叶、晚桑叶、老桑叶、炙桑叶,桑 叶,【性味归经】,辛、苦、甘,寒。归肺、肝经。,1. 疏散风热风热表证及温病卫分证:风热感冒,头痛咳嗽,2. 清肺润燥肺热或燥热咳嗽。,3. 清肝明目肝热目赤肿痛以及视物昏花:治疗肝火上炎所致头昏头痛,目赤肿痛;风热目赤肿痛,畏光流泪等。,【功效应用】,1.煎服,59g。 2.外用煎水洗眼。 3.桑叶蜜制能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故肺燥咳嗽多用蜜制桑叶。,【使用注意】,附药:,桑椹:桑的果穗。药性甘酸寒,归肝肾经。功用滋阴补血,生津润燥。用于肝肾阴虚证;津伤口渴,消渴及肠燥便秘等证。 桑枝:桑的嫩
11、枝。药性微苦平,归肝经。功用祛风湿,利关节。用于风湿热痹,肩臂、关节酸痛麻木者。,菊 花神农本草经,【处方用名】,菊花、白菊花、甘菊花、滁菊花、亳菊花、杭白菊、黄菊花、杭菊花,菊花,【性味归经】,辛、甘、苦;寒。归肺、肝经。,【功效应用】,1.疏散风热风热感冒、发热头痛。,2.清肝明目肝热目赤肿痛以及视物昏花。,3.平抑肝阳肝阳上亢之眩晕。,4.清热解毒疔疮肿毒,肝经风热,肝火上攻所致。清肝明目作用较桑叶强。,1.煎服,59g。 2.疏散风热多用黄菊花(杭菊花)平肝明目多用白菊花(滁菊花),【使用注意】,柴 胡神农本草经,华柴胡,狭叶柴胡,北柴胡,南柴胡,柴胡、北柴胡、硬柴胡、南柴胡、细柴胡、
12、软柴胡、醋炒柴胡、鳖血炒柴胡,柴 胡,【性味归经】,苦、辛,微寒。 归肝、胆经。,【处方用名】,【功效应用】,1. 解表退热外感发热,少阳证。少阳证症状: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头晕目眩。病位:半表半里,无论风寒、风热表证,皆可使用。为治少阳证之要药。,3.升阳举陷中气下陷所致脱肛、子宫脱出、胃下垂等脏器下垂。,2.疏肝解郁肝郁气滞,月经不调,胸胁疼痛。,【使用注意】,1.煎服,39g。2.和解退热宜生用,疏散肝郁宜醋炙,升阳举陷宜酒炙,骨蒸劳热当用鳖血拌炒。 3.柴胡性升散,若肝阳上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蝉蜕神农本草经,1. 疏散风热,利咽开音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咽痛喑哑。 特点:散风热,利咽喉,宣肺开音,【功效应用】,2. 透疹止痒 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3. 明目退翳肝热目赤翳障。 4. 息风止痉小儿急、慢惊风,破伤风等痉挛抽搐。,思考题:,1.使用解表药应注意那些事项? 2.麻黄与桂枝在功效与应用方面有那些异同点? 3.薄荷、柴胡在治疗表证方面各有何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