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产业经济学第二章ppt.ppt

上传人:dzzj200808 文档编号:3363923 上传时间:2018-10-18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2.5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经济学第二章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产业经济学第二章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产业经济学第二章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产业经济学第二章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产业经济学第二章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章 产业组织,第一节 理论演变 第二节 企 业 第三节 市 场 第四节 竞 争,第一节 理论演变,一、产业组织理论的定义 (一)产业组织 同一产业内企业在同一市场上集合而成的同一产业内各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 ,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利益关系等。这种关系结构决定着产业内企业 效益的实现与企业竞争活力的发挥之间的平衡。,规模经济,关系,(二)产业组织理论 以价格理论为基础,通过考察分析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竞争、垄断和规模经济的关系与矛盾,探讨产业组织状况及其变动对产业内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为合理的市场秩序和经济效率提供理论依据和对策途径。,二、产业组织理论的渊源,(一)竞争机制与市场

2、秩序 竞争机制是能给予各种资本主义经济问题最优解的组织形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进步的最大动因,竞争活力是市场经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亚当斯密,最先从体系上对竞争机制予以阐述。“看不见的手”就是由竞争的力量来自发决定的价格体系。 不干预政策 完全自由竞争 帕雷托最优,(二)“马歇尔冲突”与不完全竞争(1) 马歇尔冲突大规模生产能为企业带来 性,使这些企业的产品单位成本不断下降、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其结果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的 因素不断增强,而垄断的形成又必然阻碍 机制在资源合理配置中所发挥的作用,使经济丧失活力,从而扼杀自由竞争。规模经济 垄断 竞争 解释:企业的“生产 发展 衰退”20世纪

3、初的现实市场:垄断、寡头垄断 斯拉法:收益递增规律与完全竞争前提相矛盾,规模经济,垄断,竞争,(2)不完全竞争 股份制发展1933年 哈佛大学 张伯伦 垄断竞争理论剑桥大学 罗宾逊夫人 不完全竞争经济学垄断竞争理论:在现实世界中,各种形式的不同程度的垄断和不同程度的竞争通常是交织并存的。,三、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一)有效竞争理论与哈佛学派 1940年 克拉克 提出“有效竞争”的概念: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挥规模经济作用的竞争格局,其中政府的公共政策将成为协调两者关系的主要方法或手段。 美国 梅森 有效竞争标准的二分法:(1)将能够维护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的形成条件归纳为市场结构标准;(2)

4、将从市场绩效角度来判断竞争有效性的标准归为市场绩效标准。 有效竞争标准的三分法:市场行为标准,对于价格没有共谋 市场行为标准 对于产品没有共谋 企业在考虑市场供求条件及与其他企业关系的基础上采取的决策行为对竞争者没有压制政策,集中度不太高 市场结构标准 市场进入容易 对市场内竞争程度及价格形成等产生战略性影响的市场组织的特征 没有极端的产品差别,存在不断改进产品和生产过程的压力随成本大幅下降价格能向下调整 市场绩效标准 企业与产业处于适宜规模 市场运行的最终经济效果销售费用在总费用中的比重不存在过高现象不存在长期的过剩生产能力,(二)SCP分析框架 构成及基本分析程序: 市场行为 市场绩效 产

5、业组织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也称政府公共政策,包括促进竞争政策和直接规制政策。集中度和利润率之间关系的研究处于重要的核心地位:集中度 利润率主张:对具有市场支配力的企业采取企业分割、禁止兼并等直接作用于市场机构的公共政策,以恢复和维护有效竞争的市场秩序。,市场结构,集中度高 利润率高,三、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一)芝加哥学派 20世纪60年代后期 代表人物:斯蒂格勒、德姆塞茨、布落曾、波斯纳 观点: (1)即使市场中存在着某些垄断势力或不完全竞争,只要不存在政府的进入规制,长期的竞争均衡状态在现实中也是能够成立的。 (2)如果一个产业持续出现高利润率,这完全可能是该产业中的企业高效率和创新的结果。

6、 (3)市场绩效或市场行为决定市场结构。 (4)除公开的合谋必须禁止外,政府对于试图改善市场绩效的事情,所能够做的和应该做的都很少。 政策主张:鼓励采取一种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完全可竞争市场:市场内的企业从该市场退出时完全不用负担不可回收的沉没成本,从而企业进入和退出完全自由的市场。政府规制代表人物:鲍莫、帕恩差、韦利格 观点:良好的生产效率和技术效率等市场绩效,在哈佛学派理想的市场结构外仍然是可以实现的,而无需众多竞争企业的存在。只要保持市场进入的完全自由,不存在特别的进出成本,包括寡头市场和垄断市场在内的任何市场结构都可以是有效率的。,(二)可竞争市场理论,(三)新奥地利学派代表人物:米

7、瑟斯、哈耶克、里奇、阿门塔诺、罗斯巴德 观点: (1)重视均衡实现的市场竞争过程分析,从不完全信息出发,把竞争性的市场过程理解为分散的知识、信息的发现和利用过程,而市场不均衡就是因为存在着未被发现的信息或信息不完全造成的决策失误所导致的利润机会的丧失。 (2)市场竞争源于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只要确保自由的进入机会,就能形成充分的竞争压力,因此应废除过时的规制政策和不必要的行政垄断政策,实行自由放任政策。,第二节 企 业,一、西方观点中的企业 (一)新古典企业理论 1.企业的内涵企业的行为准则是在技术和市场的约束下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企业就被理解为生产函数。 2.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单一产品的行

8、业均衡和厂商最优规模的确决定 (1) 行业均衡和厂商最优规模,d=MR=Pe e,q,MC,MR,MC,0,qe,短期,厂房设备的规模、厂商数量 固定不变,厂商均衡,产品 边际成本(MC) 边际收益(MR)(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 (增加一单位产品的销售所增加的收益) 第55个 1.0元 3.0元 第56个 2.0元 3.0元 第57个 2.5元 3.0元 第58个 2.7元 3.0元 第59个 2.8元 3.0元 第60个 3.0元 3.0元 第61个 3.1元 3.0元,(2) 行业均衡和厂商最优规模 2. 企业最佳生产范围的决定 企业投入要素存在多用性,生产单一产品的企业,

9、即使在最佳规模下组织生产,也不一定能够充分利用全部要素。 (1)规模经济:单一产品 生产成本 (2)范围经济:两种产品 生产成本,长期,厂房设备的规模和厂商数量 有足够时间调整、变化,产量,成本,价格,LMC,LAC,P,P1,A,B,0,3.新古典企业理论的缺陷,(1)新古典企业理论假定条件与现实的差距(2)未能有效解释市场与企业的替代性问题(3)忽视企业追求规模的非技术性需要市场和企业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机制。在市场体系中,“看不见的手”协调,分散的资源由价格信号配置。在企业内部,“看得见的手”控制,分散的资源由行政指令配置。,二、现代企业理论(企业的契约理论),(一)交易成本理论 1.交易与

10、交易成本概念交易:当一项物品或劳务越过技术上可分的结合部而转移时,交易就发生了。交易成本:运用经济体制的成本,包括事前和事后成本2.契约人的行为特征: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3.交易性质的三个维度: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和交易发生的频率,技术上不可分的实体之间发生联系的区域,(二)代理理论 1.计量问题:生产率 报酬 2.队生产:产出属于一个队,而且它不是每个分成员的分产出之和。 3.古典企业: 充当中心代理人的合同安排,监控者,剩余索取权,偷闲,合约结构,三、东方企业理论,(一)东方人本主义企业理论 日本 伊丹敬之 人本主义 以人为根本来组织经济和经营活动的;独特的企业概念是人本主义的核心内容之一。

11、 人本主义的企业观: 企业是从属于从业人员的,是为从业人员的长远利益而营运的; 采取低比率的股息分配,坚持长期利益优先。 日本经营者对从业员工比对股东怀有更强烈的责任感。,(二)日本人本主义企业理论的主要观点,(1)企业的性质企业是以财贸、服务的提供为主要功能的人与资源的集合体,是被置于一个管理组织之下的社会性存在。 (2)企业经济活动的本质特征只能是从事技术性转换。 (3)企业生存的依据效率优势、社会性、国家权力的外在制约效率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是企业生存的主要依据,市场经济对企业的本质要求。,(三)东方企业的特点,(1)家庭风格与超血缘意识共存 (2)企业目标与个人利益相融 (3)儒家伦理与制

12、度理性并用,第三节 市 场,一、市场结构 (一)含义企业市场关系的特征和形式。 已进入者 潜在进入者,买方(企业),卖方(企业),(二)类型,1.罗宾逊夫人的分类法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 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 寡头垄断市场结构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 2.植草益的分类方法,3.贝恩的市场结构分类,产业内前四位和前八位的行业集中度指标,1.市场集中度 (1)含义在特定产业或市场中,买者或卖者具有怎么样的相对规模结构的指标。,(三)市场结构的影响因素,(2)衡量指标,1.行业集中度 2.洛伦兹曲线 曲线含义:市场占有率与市场中由小企业到大企业的累积百分比之间的关系。 曲线变动含义:曲线约偏离对角线凸向右下角,

13、市场集中度越高。 3.基尼系数公式:均等分布线与洛伦兹曲线围成的面积/均等分布线以下的三角形面积公式含义: 当基尼恶不均等系数等于0时,洛伦兹曲线与均等分布线重合,所有企业规模完全相等; 当基尼系数趋向1时,企业的规模分布越来越不均等。 4.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平方和,(3)影响市场集中度的因素,1.企业规模 企业自身追求规模扩展的动机 技术进步 政策和法律 2.市场容量,(1)含义指企业在提供给顾客的产品上,通过各种方法造成足以引发顾客偏好的特殊性,使顾客能够把它同其他竞争性企业提供的同类产品有效区别开来,从而达到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目的。,2.产品差异化,(2)对市场

14、结构的影响 影响市场集中度 形成市场进入壁垒 (3)度量方法 需求的交叉弹性(产品差异化会导致产品的可替代性降低) 广告密度(产品广告费用的绝对金额/产品销售额),(4)主要方式,产品主体差异化 品牌差异化 价格差异化 渠道差异化 促销差异化 服务差异化,(1)含义和潜在的进入者相比,市场中现有企业所享有的优势。 (2)构成要素 进入壁垒绝对成本、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政策法律制度、阻止进入策略行为 退出壁垒资产专用性和沉没成本、解雇费用、政策法律的限制,3.进入和退出壁垒,(一)定义企业在市场上为实现其目标而采取的适应市场要求不断调整其行为的行为。 (二)市场竞争行为1.定价行为 (1)掠夺

15、性定价 驱逐竞争对手定价:大企业和小企业之间) 特征:暂时性价格下降、缩减供给量、大企业发起,二、市场行为,(2)阻止进入定价(限制性定价) 短期限制性定价寡头垄断市场,价格定在足于获得利润又不至于引起新企业进入。 动态限制性定价 在长期内确定价格(或产量)来减少或消除招致新企业进入它所在市场的动因。先高价,后低价,2.非定价竞争行为,(1)广告行为 广告行为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广告与产品差异; 广告与进入壁垒。,(2)兼并行为,定义:在自愿的基础上,依据法律,通过订立契约 类型 横向兼并:兼并企业属于同一产业、生产同一产品或出于同一加工工艺阶段。 纵向兼并:兼并企业分别处于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

16、不同阶段。 混合兼并:分属不同产业、生产工艺上没有关联关系、产品也完全不同的企业之间的兼并。 动机:主兼企业的动机,被兼企业的动机。 影响:市场支配力量的加强和垄断的出现,进入壁垒形成。,1.定义共同目的而采取的相互协调的市场行为 2.价格协调行为 (1)卡特尔 为达到稳固地垄断市场的目的而结成联盟 形成条件:达成协议并遵守,垄断势力的潜在可能,(三)市场协调行为,(2)价格领导制 一家企业首先改变价格,其他企业随之 模式 主导企业领导定价模式(主导企业占50%-95%) 串谋领导定价模式(主导企业占20%-30%) 晴雨表式领导定价模式(产业集中度低),(一)定义:由一定的市场行为形成的价格

17、、产量、成本、利润、产品质量和品种以及技术进步等方面的最终经济成果。 (二)衡量指标1.利润率(收益率) :R = (丌-T)/E2.勒纳指数:L=(P-MC)/P,价格与边际成本的偏利率3.贝恩指数:B=丌a-iV,超额利润率,三、市场绩效,都建立在不完全的理论假定基础上,指标数值并不能必然能显示出绩效好否,(三)市场绩效的综合评价,1.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X非效率:垄断企业的大组织内部存在着资源配置的低效率状态。(美国)莱宾斯坦首先提出,免受竞争压力的厂商明显存在超额的单位生产成本。原因:(1)企业内不同集团的利益目标不一致;(2)企业规模扩大导致组织层次增加、信息沟通的速度和质量下降,使管

18、理成本上升、效率下降;(3)垄断企业在没有竞争压力的条件下,缺乏成本最小化的动机。,2.产业的规模结构效率(产业内经济规模的企业) 3.产业技术进步 熊彼特等认为大企业对技术进步的作用大; 谢勒等认为小企业在推动技术进步方面的作用更大。,第四节 竞 争,一、静态竞争策略静态竞争:寡头垄断市场上,各竞争参与人只竞争一次,同时做出决策且对各参与人可能有的策略和相应的得益都完全了解的竞争模式。 (一)产量决策古诺模型(产品同质)P=P(Q)=8-Qu1=6q1-q1q2-q12 u2=6q2-q2q1-q22q1* =R1(q2)=3-q2/2 q2* =R2(q1)=3-q1/2Q=q1* +q2

19、*=4 U1=U2=4 q1* =q2* =2 纳什均衡点Q=q1* +q2*=3 U1=U2=4.5 q1* =q2* =1.5 联合起来的生产及收益状态Q=q1* +q2*=3 U1=3.375 U2=5.06 q1*=1.5 q2*=2.25 联合破裂后的生产及收益状态两家合作相比于独立决策:总产量少,总利润较高不足之处:合作不能自动实施,集体非理性,Q是变量,p是不变量,p1* =d1(a2+b2c2)+2b2(a1+b1c1)/(4b1b2-d1d2)p2* =d2(a1+b1c1)+2b1(a2+b2c2)/(4b1b2-d1d2) (三)产品决策豪泰林模型(空间差异)p1*=p2

20、*=c+t旅行成本越高,产品的差异就越大,均衡价格从而均衡利润也就越高。原因:随着旅行成本的上升,不同商店出售的商品之间的替代性下降,每个商店对附近消费者的垄断能力加强,商店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弱,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也下降,从而每个商店的最优价格更接近于垄断价格。,(二)价格决策伯特兰德模型(产品有差别),p是变量,q是不变量,(一)产量领先策略斯坦克尔伯格模型(企业所处地位不同)q2*=S2(q1)=3-q1/2 q1*=3 q2*=3/2 U1=4.5 U2=2.25 与纳什均衡比,总产量多,总收益少;但q1的产量和收益都大,q2的产量和收益都小 (二)长期竞争策略无限次重复古诺模型(重复博弈)01,越大表示未来得益对现在的影响较大,小则表示未来得益对现在的意义相对较轻。,二、动态竞争策略,(三)米尔格罗姆罗伯兹垄断限价模型(在位者进入者)第一阶段减少(增加)的利润 第二阶段保持垄断地位获得利润增加额潜在市场进入者决策是否进入市场的标准:观察到低于垄断价格的定价就最好不要进入,观察到定价等于垄断价格就大胆进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财会 > 经济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