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致橡树 舒婷,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生,福建省福州市人。当代女诗人。双桅船获中国作协第一届全国新诗二等奖,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1980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致橡树写于1977年,一般把它看作是一首爱情诗。在诗中,诗人没有流于狭小的爱情圈子,而是以新颖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爱情观,为当时新诗中的爱情描写吹进了一股新风。,真情告白,木 棉,木棉说:爱不应该这样,1、第一节共写了几个什么样的意象?,第一节,凌霄花 痴情鸟 泉源 险峰 日光 春雨,2、这几个意象分别表达了哪三种爱情模式?它们共同性质是什么?,第一节朗读、鉴赏,a.攀援的凌霄花,b.痴情的鸟儿,c.泉源 险峰 日光 春雨,共同
2、性质:附庸、没有独立和尊严。以上种种都是“世俗的爱情” ,作者是持否定、批驳 的态度的。在作者看来,爱情不是一方的攀附,也不是单方的痴恋,即使由衷的奉献,也是不够的。,实用爱情,爱情至上,一味奉献,世俗的爱情观,极力攀附,只知依附,一味奉献,不,凌霄花,痴情鸟,泉源,险峰,日光,春雨,思考:诗人表达第一节六个意象时,在句式上有什么不同及其作用?,前两个意象(凌霄花、鸟儿)用了三句,中间两个意象(泉源、险峰)用了两句,最后两个意象(日光、春雨)只用一句表达。,作用句式由长变短,语气由平缓变急促,诗人感情越来越强烈诗人对几千年男女不平等爱情的冷静思考,希望得到爱情的独立、平等。感情激昂似火山喷薄而
3、出。,小结:第一节用六个意象历数自己否定的爱情模式,表达诗人对旧观念、旧伦理的坚决反对。,不,这些都还不够!,诗人对男女不平等现象进行冷静思考,希望在爱情上能够独立、平等,这种情感被压抑了几千年,现在似火山爆发,喷薄而出,这是发自内心的句式由长变短,语气由平缓变得急促,诗人的情感体验越来越强烈。女诗人对几千年来的传统宣告,同时也是反思后的呐喊,所以诗人最后喊出:,木棉说我的爱情应该是这样的!,)“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爱的基础独立、平等,)“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爱的双方应紧密结合、相敬如宾、心心相印
4、、息息相通、相互依存,作为爱的双方,又应该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呢?,“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伟岸挺拔、坚强有力,“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外表的健康美,丰富的内涵,作者向往的真正伟大的爱情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共享幸福生活。 默契,真诚,心意相通,貌离神合,“爱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当把“土地”与外在身躯相比,我们可见到土地是内在的品质,是“根”,是心灵灵魂能够相握的地方,可见,“土地”可以理解为一切内在
5、精神领域的东西。,小结第二节以阴柔的木棉自喻,向阳刚的橡树倾诉内心追求的“小我”爱情观。,理想的爱情观,平等、 独立 依存,心心相印,个性相 异,甘苦与共 生死相依,主题,妙?不妙! 妙 不妙 他递过一张纸条 还有一个 大胆而深情的微笑匆匆地解开 匆匆地扔掉 世界上仿佛没有了别的声响 只觉得心在狂跳 烦闷 欣喜 苦恼 怎么办 不知道 我哪会知道,学生习作,教师寄语:面对你心里的那一棵橡树或木棉,你应思考,这棵树是否已长成了大树,是否已拥有了铜枝铁干或红硕的花朵,是否已有足够的力量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是否已深深扎根于足下的土地。,我希望大家努力完善自己,使自己茁壮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让自己的爱情之果充满生命的甘甜。,布置作业:,请你以“橡树”的身份,用诗歌的形式给“木棉”复信,题为致木棉。,谢谢欣赏!,凌霄花、鸟儿 泉源、险峰 日光、春雨 木棉,依附、衬托,牺牲,对等,橡树,橡树,否定,肯定,破,立,追求 地位平等 心心相印 的爱情,内容,态度,结构,主题,致橡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