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古代诗歌欣赏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6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8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7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2、,必修目标,知道,具备,形成,(基本的鉴赏知识),(基本的鉴赏能力:由感悟与品味至审美与探究能力),(基本的文化素养:应用与评价,价值观),1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3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诗文(与附录一所建议的古诗文程度相当),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4学习鉴赏诗
3、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5尝试进行诗歌、散文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选修目标,必修: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选修: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尝试进行诗歌、散文的创作,展示成果,交流体会。,从“必修”到“选修”课程标准的变化之处,必修: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 征及主要表现手法。,选修: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必修: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选修:提高文学
4、修养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从“必修”到“选修”课程标准的提高之处,实际上必修四本书诗歌选材按年代排列:先秦、魏晋、唐、宋。 将阅读鉴赏能力的培养放到每一个阶段的学习之中,以“点”的形式呈现,虽然这些“点”是零散的,且基本上由我们老师自由选择,但四个诗歌单元的学习,从理论上说,我们的学生应该已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选修教材则打破这一顺序,按诗歌本身的规律和鉴赏方法选材、组材: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因声求气,吟咏诗韵。将过去我们在必修学习中的一个个点贯穿起来,形成一个诗歌阅读鉴赏的体系。,必修、选修教材的区别,必修、选修教学过程与方法的区别,必修是普及性的
5、,以老师的引导为主,学生的学习相对来说属于接受和模仿阶段。选修是提高性的,从理论上来说,应以学生活动为主,学生的学习应更具有自主性和探究性,学习内容应有更多的拓展,学习方式应更灵活。,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中国古代诗歌欣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诗歌阅读的一般规律,解读:情感是诗歌的灵魂,意象是诗歌的血肉,语言是诗歌的外衣,想象是诗歌的翅膀。诗人总是借助想象的翅膀找到典型而内涵丰富的意象,运用语言这一工具表达自己的情感;所以我们读诗则要借助想象力领悟语言内涵,把握意象特点,探究诗歌的深层意蕴,丰富自己的心灵。,1、懂密码 (理解内容)2、懂审题 (明确指向)
6、3、懂表达 (准确表述),诗题,注释,意象,诗眼,修辞,如于树泉老师的“三懂”:,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表格填写,4:察言(颜)观色看特点(透过诗中描写形象的词语看形象特点),5:洞察慧心品诗味(感受诗人隐藏的情感,体会其艺术匠心),3:把握形象抓主体(诗中着力表现的能体现词人情感的形象),2:字里行间觅诗情 (作者直接表达情感的词句),诗歌阅读六步法,6:知人论世悟诗意(结合作者生活时代及其个人生平推测诗意),1:关联组合顾前后(句不离篇,诗中任何语词都服务于主要形象的特点),一、“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理论解释,从作品的整
7、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通过对诗句、文辞的准确解读,窥见作品意旨作者情感,将自己的主观感受、生活体验融入欣赏过程,可以帮助推测作者本意,甚而读出新的旨趣。,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以意逆志,是为得之,以 意 逆 志,作者之意 读者之意,作者之志 作品之志,迎受、接纳, 考证、探究, 追溯、反求,读者以“己意”去“逆”作者作品之志”。?,二、“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感性认识,杜牧江南春绝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明朝人杨慎以为诗中“千”应为“十”,原因是“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千里莺啼谁人听得?”,杜牧泊秦淮诗中“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
8、犹唱后庭花。”有人认为,作者在苛求“商女”。,以文害辞,以辞害意,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李白:相看两不厌,惟有敬亭山 。,黄河之水天上来,无理而妙,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新解活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以意逆志,3、以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其一)为例再现“以意逆志”的解读过程。(读懂),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清澈如水的月光透过薄薄的帐幔照了进来,清风吹拂我的衣襟。,清朗明净?,寂静凄清?,(1)从整体出发。如何引导?,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是文人雅士的闲情逸致,还是伤心人别有怀抱?,规律1:关联组合顾前后,不“能”寐,似乎是“伤心人别有
9、怀抱”,但不能肯定,需要证实。,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看尾联果然是寂静凄清,最鲜明的证据就是“忧思”“伤心”。,规律2:字里行间觅诗情,还有其他证据吗?诗歌靠形象反映生活,这首诗除了抒情主人公、清风明月,还写了哪些形象,这些形象的特点与我们的初步解读吻合吗?,“翔鸟”本有生机,但栖于“北林”,便带忧伤。,通过对诗句、文辞的准确解读,窥见作品意旨作者情感,“鸿”再着一“孤”字,又以“号”状其声,凄清之意已出。,规律3:察言观色看特点,(2)解读诗句、文辞 ,感受形象特点。,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
10、吹我襟。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如果我们抽去诗中第三联“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诗意会改变吗?,此问设计可以让学生明确第三联“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在诗中的作用。,课堂练习:请根据阮籍诗的意境,用散文的笔法扩写“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两句。,文章写作与修改页有示例:根据杜甫 旅夜书怀的意境,对“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两句用散文的笔法进行扩写。,月光下,旷野中,一片清冷。一只孤鸿掠过,哀号声声,在寂静的夜空中散播着恐怖和悲凉。夜色里,北林中,树木森森。飞鸟彷徨其中,带着忧伤的鸣声,随月光透过薄帷,随清风浸入骨髓。,正因为有如此凄凉之境,我们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到诗人正如那林中飞鸟、旷野孤
11、鸿,起坐独彷徨之凄楚。而此时此景中诗人自己也清清楚楚感觉到内心的悲凉,于是凄凄惨惨地发出“忧思独伤心”的悲叹。,这里的景物描写渲染了夜之凄清、境之悲凉,让诗人的周围都弥漫着忧伤的空气,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所以此处写景实为抒情,首先景中含情,其次景亦助情,可谓情景交融,是表现诗人情感、突出诗歌主旨的杰妙佳笔。,规律4:洞察慧心品诗味,此题设计能让学生“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引导他们感受诗人“忧思”之浓郁,体会作者匠心之所在。,以上内容解读,情感分析,意境欣赏,我们便是在“以意逆志”。,那么诗人为何而忧呢?要明白这一点,我们便要“知人论世” 。,查阅阮籍的相关资料:其人其时,规律5:知人论世悟诗
12、意,(3)思考题(学生活动): 结合阮籍生平以及他所处的时代,谈谈你对诗人“忧思”的理解? (读透),(二)知人论世,1、一剪梅与声声慢(或如梦令)比较阅读,3、姜夔扬州慢与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比较阅读,意象及情感比较:境遇不同,诗情有别,用典及风格比较:诗人不同,风格迥异,3、蜀相与书愤比较阅读,杜诗主要形象是“蜀相”,诗人对诸葛亮表现出称颂、崇敬、仰慕之情,作者将自己的理想和悲情全部寄托于“蜀相”这一形象;陆诗主要形象是诗人自己,诸葛亮只是一个用来烘托主要形象的陪衬,作者以之用来自比,体现自己收复河山的壮志雄心,报效国家的耿耿忠心。,两者都是一片忧国忧民情怀但杜诗表现一种深沉、叹惋、感伤的
13、情绪,悲凉中带上一份无奈。 陆游诗表现了因怀才不遇壮志难酬而生的愤懑不平,激愤中带着志气和雄心。,规律6:把握形象抓主体,(关于诗歌形象及情感的对比:学生活动 ),书愤为陆游赋闲6年后被起用为严州知州时所作。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两重情感。但他赴京受命,曾写了有名的七律临安春雨初霁,其中“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两句,得到皇上激赏,可皇上并不了解陆游的真正抱负,只教他到严州后“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所以,陆游虽被起用,但报国理想依然难以实现,所以他“愤懑”;当然因为他还是一位国家大臣,还有“愤”的地位和条件。,蜀相这首诗为杜甫初到成都时访诸葛亮庙时所作。这时的情况
14、,从杜甫个人的处境看,政治上很不得志,“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已经完全落空,生活上的艰难困苦,更不必说。从当时的社会现实看,“安史之乱”持续了五年还没有平定下来,唐王朝仍在风雨飘摇之中,但卑微如杜甫有心救国,无处用力,甚至连生存都难以为继。他除了悲伤和无奈,还能怎样?他连“愤”的情绪都被生活打磨殆尽,时代不同,身份不同,情感相异,学生活动(专题学习): 杜甫、陆游爱国主义诗歌之比较或:杜甫或陆游的“诸葛亮”情结(位卑未敢忘忧国:杜甫或陆游的“诸葛亮”情结),学习蜀相书愤后,印发杜甫、陆游有关诸葛亮诗各10首课下阅读,每人至少能自己解读其中两首。课堂交流自己对两位诗人诗歌的理解,并阅读杜
15、甫、陆游生平资料尤其是写作相关诗歌时的生活背景资料(印发),对专题形成自己的观点,用不少于100字的语段加以表述。(用一节课时间让学生自己交流、阅读、写作) 课下再查相关文献,完成一篇专题学习小论文。,三、“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教学实践,(一)长恨歌:以李杨爱情为话题展开专题学习,教学目的 、学习使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欣赏诗歌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光看历史,用历史的眼光看事实 、配合议论文写作,学习从不同角度立论 、结合文章写作与修改的“材料的有机转化”看在不同的文体中如何使用同一材料(学案“歌”与“传”的不同),一、检查预习。首先是预习题6:阅读长恨歌,说明白居易分几个层次叙述李杨
16、悲剧,并用简要语言概述各层内容,例:杨妃入宫受宠,明皇迷色误国。,答案: (1)杨妃入宫受宠,明皇迷色误国; (2)马嵬生离死别,蜀中伤心断肠; (3)还都触景生情,回宫绵绵相思; (4)仙山寻得杨妃,遥寄信物誓词。 或:(1)杨妃入宫受宠,明皇迷色误国;(2)马嵬生离死别,相思日日夜夜;(3)天上人间遥思,长恨绵绵无绝。,预习: 完成学案上的【任务性预习】 课堂学习:,其次是预习题8:阅读长恨歌后所附鉴赏文字,说明该段文字的中心话题是什么,找出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并结合“赏析指导”内容说一说作者是如何得出这一观点的。,答案:中心话题是“长恨歌的主旨”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是全诗“无不是围绕对汉皇
17、重色思倾国的讽喻和批判来展开的”作者是通过对“作品的结构和意脉”的分析,也即“以意逆志”(通过对诗句、文辞的准确解读,窥见作品的意旨、作者的情感,并将自己的主观感受融入欣赏过程中)的途径,通过对作者创作意图的了解,也即“知人论世”的方法,得出这一观点的。,(二)学生质疑阅读中,你有哪些疑惑?怎样的联想和感受?请写在下面,准备与老师同学讨论。,学生问题收集: 1、既然李杨荒淫误国,为什么作者还要如此真诚地歌颂他们的爱情?文章前后是否矛盾?2、作者对唐玄宗到底是讽刺,是同情,还是歌颂?为什么以“长恨歌”为题?“恨”什么?他要警示后人什么道理?3、白居易为何掩饰杨贵妃入宫的实情?,4、对杨妃的死为什
18、么写得那么简单?为什么不着重写玄宗在贵妃死时的表现? 6、钱钟书说中国诗歌没有史诗,长恨歌难道 不是?我认为这不是一首讽喻诗,应是记载历史的诗。 7、我认为李杨之间没有爱情,玄宗爱贵妃之貌,贵妃爱玄宗之势,本是各有所图,何以生爱,不过是欲望之孽罢了。,(三)感悟鉴赏,首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利用学案上的练习题,看白居易描写李杨爱情的笔触之深挚细腻,心情之沉痛婉转,做到“以意逆志”。,唐代传奇小说长恨歌传中有下面两段文字,请写出 长恨歌中与之意思相同的诗句,并对两者的不同作简要分析。,“开元中,泰阶平,四海无事。玄宗在位岁久,倦于旰食宵衣,政无大小,始委于右丞相,稍深居游宴,以声色自娱。先是元献
19、皇后、武淑妃皆有宠,相次即世。宫中虽良家子千数,无可悦目者。上心忽忽不乐。时每岁十月,驾幸华清宫,内外命妇,熠耀景从。浴日余波,赐以汤沐。春风灵液,澹荡其间。上心油然,若有所遇,顾左右前后,粉色如土。诏高力士潜搜外宫,得弘农杨玄琰女于寿邸,既笄矣。”,“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明年大赦改元,大驾还都。尊玄宗为太上皇,就养南官,自南宫迁于西内,时移事去,乐尽悲来。每至春之日,冬之夜,池莲夏开,宫槐秋落。梨园弟子,玉琯发音,闻霓裳羽衣一声,则天颜不怡,左右欷歔。三载一意,其念不衰。求之梦魂,杳不能得。,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
20、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写情”:长恨歌传虽于叙事中饱含深沉叹, 能够融情于事,但言词简洁;长恨歌则反复渲染,着意烘托,处处时时事事物物无不烙上“情”印,缠绵悱恻,绵长深挚。,两者不同在于以下两方面。,“叙事”:长恨歌传直陈其事,具体细致; 长恨歌则托辞委婉,
21、精炼含蓄。,2诗人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持何种态度?这首诗深深打动你的是哪几句?,答案 第一问: “汉皇重色思倾国”“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第二问:略,3、诗中写“道士觅魂”和太真“仙山寄词”两个情节,有何作用?,答案示例:“道士觅魂”看似荒唐,实则无奈,是相思之极后的无可奈何;“仙山寄词”则是对唐玄宗苦苦相思的回应,是昔日两情相悦恩爱情深的见证。这两个情节均表现李杨爱情的坚贞深挚。而如此深挚动人的情感破灭带来的遗恨自然无穷,正是“此恨绵绵无绝期”。,4、长恨歌在叙事中插入多处景物描写,移情入景,情景交融,试作具体分析。,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
22、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 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伤心,大自然的美应该有恬静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却没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内心的痛苦。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层。,5、长恨歌以“长恨”命题,你怎样理解诗篇的结句“此恨绵绵无绝期”?,答案示例:恨,就是遗憾,遗恨。诗中的最后一节,在铺写了李、杨二人生死隔离,思而不能相见,爱而不能复聚的情况以后,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这样两句情深意长的诗句,结束了全篇。在诗人看来,一对彼此刻骨思念的情人,遭遇到
23、这样的不幸,正是一个令人哀怜的悲剧,这对于这对情侣来说,以至对于后人来说,都只能为之遗恨千古,悲叹莫置。,其次,可以引导学生更多地了解白居易的生活,可以联系琵琶形中泪湿青衫的江州司马,做到“知人论世”。,专题研究一:关于长恨歌的主题,课本上的鉴赏文字从“讽喻说”这一角度来立论分析,请以“爱情说”或“双重主题说”为观点写一篇分析文章(要求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王质夫说:“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陈鸿认为,白居易写长恨歌“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也。”,白居易:“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白居易本人则认为,该诗表现的是“风情”,并非如同
24、秦中吟、新乐府那样的正声。唯其如此,他在编集时才把它归入感伤诗,用作者自己的话说就是“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长恨歌以“情”为中心的主旋律始终回旋激荡于全诗之中,当白居易把“情”作为描写对象时,那种被他承认的人皆有之的情潮便会以其固有的人性之美奔涌于笔端而无从遏制,即使他心存讽谕,只要着意深入感情的领域,作品便不会以讽谕说教的面貌出现。长恨歌写作之初,未尝不曾出现过如陈鸿所说的“惩尤物,窒乱阶”的念头,写作的结果却是倾注着作者感情的爱情描写。 情殇论白居易长恨歌主题思想,我赞成“双重主题”说:作者本要讽喻,这是知识分子的职责,是白居易诗歌创作的宗旨;但诗人不仅仅是一个负责任的臣民,是关心社会
25、的一分子,他更是一个人,当他面对传说中如此深挚缠绵的爱情时,不能不被打动,甚至颇有欣羡之意:所以,写着写着他就滑笔了,极尽笔力渲染李杨爱情,歌颂其坚贞执着之爱,感叹其惊天动地之情。这才是一个真实的白居易,既有社会意识,又不乏人性人情,甚至他本就是多情善感的文人雅士。,(四)课内外联读: 阅读马嵬(唐 李商隐、贾岛,清 袁枚)马嵬坡(唐 郑畋),思考诗人对马嵬悲剧各有怎样的看法。,马嵬(唐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感叹命运无常 同情天子身不由己 讽喻玄宗荒淫误国),马嵬(唐
26、贾岛)长川几处树青青,孤驿危楼对翠屏。一自上皇惆怅后,至今来往马蹄腥。,(同情杨妃遭遇 感叹天子无情),马嵬坡 唐 郑畋 玄宗回马杨妃死,云雨难忘日月新。 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称赞天子圣明,明白小大之辩。 讥讽玄宗无情,同情杨妃遭遇。),马 嵬 袁枚(清)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关心民生疾苦,同情黎民百姓),专题研读二:查找阅读咏李杨爱情故事的诗文,写一篇文章介绍古代文人学者对这一历史事件所持的观点态度,并阐述你自己的看法。,(五)兴趣阅读:长恨歌传梧桐雨长生殿,专题研读三:分析解说诗歌、小说、戏剧三种文体的叙事特征。,湘夫人教学,
27、 概述故事情节(一句话),根据本诗意境,用散文的笔法描绘诗中所述情景,一、学生质疑:阅读中,你有哪些疑惑?怎样的联想和感受?请写在下面,准备与老师同学讨论。 提示:可从字词理解、内容把握、表现手法、情感主旨等方面提问,也欢迎提出其他问题。,二、检查预习:学案【任务性预习】,三、解读诗句、文辞,理清思路。用四字短语分别概括各段的内容要点(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教师示例 第一段:秋风瑟瑟,佳人爽约。望眼欲穿,悲情多多。 学生完成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四、分析诗作内容,体会诗人情感:以意逆志 。,小组讨论题 1、说说此诗开头所渲染的环境气氛,对全诗所起的作用。(课后练习),答:渲染氛围
28、,烘托人物心境。,【或“第一段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景物描写非常典型,请同学们说说它的作用。】,点拨:“木叶”这一意象已被赋予特殊含义,成为传统诗歌意象。其实,这样的意象还有许多,学过这么多诗词,我们可以对这些意象作一个总结。,传统诗歌意象歌谣诗歌意象有规律,把握技巧好记忆。杜鹃猿啼话凄凉,雨打梧桐离别意。冰雪蝉鸣喻高洁,凌寒坚韧松梅喻。挺拔翠竹亮节风,斗雪菊花傲骨义。落日黄昏迟暮感,流水落红伤春去。红豆寄寓相思情,送别长亭共短亭。羁旅驿站游子意,望月听笛乡情浓。蓑衣斗笠指隐士,渔樵垂钓闲适情。鸳鸯连理生死恋,孤城关山戍卒行。,小组讨论题 2、第三段,详细描绘了湘君为湘夫人用各种香草装饰爱
29、巢的过程和步骤,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五、品味诗作主旨, 追溯诗人本意:知人论世。,小组讨论题3、有人说,屈原在湘夫人中所表现的男女水神欢会难期、思而不见的爱情悲剧,实际上是他自己不为楚王所知的身世悲剧的曲折反映。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试查找有关材料,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欣赏方法阐述你的理由。(即课后练习四3), ; ; orz25msr ; 来了。耿英说:“想不到啊,姐夫照看小东伢还很内行呢!”小青说:“比我细致多了,交给他照看我很放心的!”东伢子憨憨地笑了,说:“当爹的都这样啊,不用学的!”耿直说:“看得出来,姐夫很喜欢娃儿,姐姐一定要多生几个!”东伢子说:“是一定要多生几个呢。这不
30、但是因为我特别喜欢娃儿,更重要的是我们俩承当着双重任务哪,白家王家都需要多多的后人!”小青恬怪地瞪他一眼:“谁要你承当双重任务啦,好好儿地做你的牛马就行了!”看着乐呵呵憨笑的东伢子,耿英笑得有点儿岔气了。她捶着自己的胸脯,带喘儿地说:“我说姐啊,你不好,你不好,怎么老欺负我姐夫呢?”耿正一本正经地说:“英子,这你就不懂了,这不是欺负”耿直笑了,说:“我们姐姐的意思是说,东伢子哥哥,我爱你!”又转头问小青:“姐姐,我没有说错吧!”小青羞得要对耿直轮拳头了,耿直赶快逃到东伢子背后。看小青没有追来,又跳到东伢子面前:“姐夫,你大声地告诉我们,我很幸福!”东伢子笑得更憨了,老老实实地说:“我很幸福!”
31、这一次,小青的拳头真得落在了东伢子的肩膀上。耿直则拍着手说:“打是亲,骂是爱!姐姐终于承认了!”看小青不再打了,耿直又拍着手说:“看看,怎么样,姐姐的意思是说,东伢子哥哥,我爱你,我舍不得打你噢!”小青终于明白自己上当了,噘起小嘴说:“好啊,你们三个合着伙儿欺负我!”耿英笑着说:“姐啊,我们是在补着闹洞房呢!”东伢子和小青幸福地相视而笑了。东伢子憨憨地对爱妻小青说:“让弟弟妹妹们闹吧!不瞒你说,咱们结婚那天,我心里还一直想着他们三个呢!”小青假装生气地噘起小儿嘴,说:“哼,多亏了那天他们三个不在。若是在了,我还不被他们整得给羞死了!”耿英咬着小青的耳朵说:“羞啥呢,看咱可爱的娃儿们,一个接着一
32、个争着往外出溜!”小青又要对耿英轮拳头了,耿英赶快作揖告饶:“姐,你别真打啊!妹妹再也不敢了!哦,你吓坏我了,我,我要上茅房”小青赶快站起来说:“姐陪你去!”东伢子关切地说:“打上灯笼吧!”小青说:“不用了,有我呢!”看俩人牵着手出屋去了,耿正对东伢子说:“姐姐确是一个很不错的女子,姐夫你真得好福气耶!”东伢子说:“是啊,能娶到你们的姐姐,是我前世修来的福分!也是,她的爹娘就是难得的好人呢!”耿直问:“姐夫,听娘娘的口气,姐姐又要生娃儿了?”东伢子憨憨地笑着说:“是啊,明年六月里生。”耿正说:“姐夫你想让姐姐再生个男娃儿,还是女娃儿?”东伢子说:“当然是女娃儿了,先来个一儿一女再说!”耿直说:“生个女娃儿肯定像姐姐一样漂亮!”东伢子憨厚的紫棠色脸膛笑成了一朵大红花耿英挽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