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十三章 其他原核微生物.ppt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3358538 上传时间:2018-10-18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2.9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三章 其他原核微生物.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第十三章 其他原核微生物.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第十三章 其他原核微生物.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第十三章 其他原核微生物.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第十三章 其他原核微生物.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十三章 其他原核微生物,概 念:,支原体(Mycoplasma)是一类没有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多形性且可通过0.45m除菌滤器。是目前已知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微生物。,第一节 支 原 体,分类:,1、支原体科:生长时需从外界环境中摄取胆固醇,有支原体和脲原体属;,3、螺原体科:生长时需外源性胆固醇,生长至一定阶段呈螺形。,2、无胆甾原体科:生长时无需从外界环境摄取胆固醇;,致病性支原体有: 1、肺炎支原体(M.pneumoniae) 2、人型支原体(M. hominis) 3、生殖器支原体(M. genitalium) 4、穿透支原体(M. penetraus) 5、溶脲脲

2、原体(M. urealyticum),一、生物学性状:,(一)形态与结构:,1、大小:是原核细胞生物中最小的,一般0.20.3m;,2、结构:最外层为细胞膜,三层结构,内外层为蛋白质,中间层为脂质;少数有荚膜,有的有特殊的顶端结构;,4、基因组:为一分子量小的环状双股DNA;,5、形态与染色:多形性,革兰染色阴性但不易着染。,3、增殖方式:以二分裂繁殖为主;,支原体,A:溶脲脲原体,B:人型支原体,(二)培养特性:,1、营养要求:较高, 培养基中必须加10%-20%的人或动物血清;,2、 PH:一般 7.8-8.0,溶脲脲原体(PH 6.0-6.5);,3、 气体: 多数为兼性厌氧,个别专性厌

3、氧;,4、固体培养基:生长慢,2-3天形成荷包蛋样菌落;长时间培养易死亡;,5、液体培养基:只有小颗粒沉于管底或粘附于管壁,液体常清亮;长时间培养易死亡;,6、可在鸡胚尿囊膜上或细胞中培养,是细胞培养的一个重要的污染因素。,(三)生化反应,1、对理化因素的影响较敏感;2、对干扰细胞壁的抗生素耐药,但对干扰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敏感。,(四)抵抗力,二、致病性与免疫性,1、致病种类 肺炎支原体(主要)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 溶脲脲原体 人型支原体 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和不孕生殖器支原体穿透支原体 多见于艾滋病,(一)致病性,2、致病机制,(1)定植:肺炎、生殖器、穿透支原体以其顶端结构与宿主细胞上的受体结合

4、;(2)损伤细胞:A:从宿主细胞膜获得脂质和固醇;B:产生有毒代谢产物;C:其他:溶脲脲原体可粘附精子且与精子有共同抗原而致免疫损伤,导致不孕;穿透支原体则可侵犯CD4阳性T细胞而致免疫损伤。,(二)免疫性,1、巨噬细胞可杀灭支原体; 2、体液免疫因素: 3、细胞免疫因素:,三、与细菌型的区别,(一)相同点:,1、二者生物学特性极相似,如多形性、通过除菌滤器、固体培养基上呈荷包蛋样或颗粒状菌落;,2、都无细胞壁,引起间质性炎症;,3、都能引起泌尿生殖道感染,且溶脲脲原体与细菌型均能吸附精子,与不育有关。,(二)不同点:,支 原 体 型,1、在遗传上与细菌无关; 在遗传上与细菌相关,2、在任何情

5、况下不能变为细菌;诱导因素消除,可回复为原菌,3、生长慢,菌落小, 直径 菌落大,直径0.5-1.0mm0.1-0.3mm,4、液体培养时浑浊度极低 液体培养时浑浊度低,可粘附于管壁或沉于管底,5、除无胆甾原体外,生长时 不一定需要胆固醇需要胆固醇,一、肺炎支原体,(一)引起间质性肺炎,有时并有支气管肺炎,多数感染者症状轻微或不表现症状,肺炎体征不明显,称原发性非典型肺炎(primary ztypical pneumonia);,(二)主要经飞沫传播感染,多发生于夏末秋初, 发病率以岁青年最多。,(三)微生物学检查:,2、血清学检查冷凝集试验,1、分离培养:,3、临床诊断:寻找早期抗原,4、治

6、疗:红霉素、氯霉素、螺旋霉素,二、泌尿生殖道感染支原体,(一)种类:溶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生殖器支原体;,(二)支原体在人体的定居有二次上升的趋势,为性传播疾病的病原体;,(三)溶脲脲原体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的重要病原体,淋病患者该病原体感染率较高,可致不孕。,(四)生殖器支原体感染对自然流产、出生缺陷、死胎和不孕均有关系。,三、穿透支原体,(一)1990年从1例HIV阳性艾滋病患者尿中分离到,杆状或长烧瓶状,有顶端结构;,(二)致病作用:该支原体可利用其顶端结构吸附并穿入细胞,包括红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并在细胞内大量复制而致细胞损伤和死亡;,(三)该支原体对T细胞的作用可能促进H

7、IV的复制和病程的发展,故认为是艾滋病的辅助致病因素;,小 结1、支原体的概念;2、支原体与细菌L型的区别;3、主要病原性支原体的种类及其致病性。,思考题,第二节 立克次体(Rickettsia),概 念,立克次体(rickettsia)是一类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共 同 特点:,1、专性细胞内寄生,二分裂繁殖; 2、有DNA和RNA两种核酸; 3、多形态性,主要为球杆状,G-,大小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 4、与节肢动物关系密切(寄生宿主、储存宿、传播媒介); 5、多为人畜共患病原体; 6、对多种抗生素敏感 。,分 类:,5、巴通体属(Bartonella,包括罗沙利马体),对人致

8、病的立克次体包括五个属:,2、柯克斯体属(coxiella),3、东方体属(Orientia,包括恙虫病群),4、埃立克体属(Ehrlichia),一、生物学性状:,(一)形态与染色:为球杆状或多形态, G-;Gimenza: 红色; Giemsa:紫色或兰色。,(二)结构与组成:在感染细胞里排列不规则,常聚集成团且不同立克次体在细胞内位置不同。,(三)培养特性:多数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二分裂繁殖,常用动物接种、鸡胚接种和细胞培养。,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一)感染途径:节肢动物的叮咬,(二) 致病机制:,1、致病物质 内毒素:脂多糖 磷脂酶A:溶解细胞膜或细胞内吞噬体膜 表面粘液层:粘附和抗吞

9、噬,增强侵袭力,二次立克次体血症(毒血症),虱、蚤、蜱,立克 次体,局部淋巴组织或小 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血,全身各器官小血管 内皮细胞增殖,第一次立克 次体血症,2、致病过程:,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大量增生、血栓形 成、血管壁节段或圆形坏死,形成免疫复合物 造成病理损伤,(四)免疫性: 以细胞免疫为主,感染者一般可获较强免疫力,(三) 所致疾病立克次体病1、斑疹伤寒、2、恙虫病、3、Q热、4、埃立克体病、5、巴通体病6、猫抓病等,三、诊断与防治:,1、标本病人血液(发病初期或急性期),血清学诊断取急性期及恢复期双份血清;,(一)微生物学检查法(要特别注意实验室感染),2、分离培养:先

10、接种于易感动物腹腔,再鸡胚或细胞培养后免疫荧光法鉴定;,3、血清学试验外斐反应立克次体与变形杆菌某些菌株(X19、XK、X2)的菌体0抗原具有共同的抗原成分,故可用此变形杆菌菌株代替相应的立克次体与病人血清进行非特异性凝集反应,检查血清中抗体情况以协助诊断立克次体病。滴度1:160 或血清滴度增长4倍,为阳性。,1、预防: 控制消灭中间及储存宿主,接种疫苗。,2、治疗:多种抗生素对其敏感,但磺胺类药物会 促进立克次体的繁殖。,(二)防治原则:,一 、普氏立克次体:流行性斑疹伤寒病原体,传染源病人,传播媒介体虱,传播方式:虱人虱虱人 人虱,免 疫 性: 感染后可获持久免疫力。,所致疾病 :,二、

11、莫氏立克次体:地方性斑疹伤寒病原体的病原体,传播媒介鼠蚤、鼠虱,传播方式:鼠鼠蚤 鼠虱 鼠蚤 人鼠,致病性:临床症状亦为头痛、发热、皮疹等。,储存宿主啮齿类(主要为鼠类),叮咬 口、鼻、眼结膜,三、恙虫病立克次体:是恙虫病的病原体,储存宿主、传染源啮齿类(主要为鼠类)、恙螨,传播媒介恙螨,传播方式:卵 成虫 稚虫 鼠等 幼虫 幼虫(第二代) 人等 稚虫 成虫 卵,致 病 性:,立克次体 人 局部红丘疹 破溃后形成黑焦痂血 引起各内脏器官炎性病变 (全身淋巴结肿大、肺、肝、脾损害),恙螨叮咬,免 疫 性:,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四、贝纳柯克斯体(Q热柯克斯体):即疑问热的病原体,(一) 储存宿主

12、、传染源: 牛、绵羊等家畜(排泄物可长期携带病原体),(二)传播媒介蜱(动物间传播)动物 动物,蜱,(三) 传播方式:,接触、呼吸道、 消化道,人,局部繁殖,血(柯克斯体血症),污染粪便,小血管及心、 肝、肺、肾损害,(四)临床表现:发热、头痛、腰痛、腓肠肌痛等,本病为一种严重的消耗性疾病,重症患者2-3周始能完全康复,老年患者常持久不复原。,五、汉赛巴通体:即猫抓病(CSD)的病原体,(一)传染源:主要为猫,尤其是幼猫;,(二)传播方式: 猫(狗) 抓伤或咬伤后,病原体自伤口侵入;,(三)致病过程:,病原体,伤口,局部皮肤丘 疹或脓疱,临床综合征,局部淋巴结肿大、 发热、厌食、 肌痛、脾肿大

13、,结膜炎伴耳前 淋巴结肿大,(四)其他疾病:,汉赛巴通体和五日巴通体还可引起杆菌性血管瘤-杆菌性紫癜(BAP),该病多见于免疫功能严重损害者,主要表现为皮肤损害和内脏器官小血管增生,杆菌性血管瘤可发生在体内任何实质性器官,杆菌性紫癜则多见于肝脏和脾脏。,(五)防治: 预防:无特异性措施 治疗:环丙沙星、红霉素、利福平等,小 结 1、立克次体的概念,主要种类; 2、立克次体的共同特性; 3、主要病原性立克次体的种类、传播方式及其致病特点。,思考题,第三节 衣 原 体(Chlamydia),概 念,衣原体(chlamydia)是一类严格细胞内寄生、有独特发育周期、并能通过细菌滤器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14、。,共 同 特征:,1、革兰染色阴性,圆或椭圆形;2、有细胞壁;3、有独特发育周期,二分裂方式繁殖;4、含DNA和RNA两种核酸;5、有核蛋白体但不能自供能源;6、对多种抗生素敏感。,分四个种:,对人致病的主要有沙眼衣原体和肺炎衣原体,1、沙眼衣原体(Chlamydiae trachomatis),2、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3、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4、兽类衣原体(Chlamydia pecorum),包涵体,衣原体的发育周期,一、生物学性状:,(elementary body EB),(reticulate body RB),

15、原体圆形,直径0.2-0.4m,姬姆萨染色呈紫红色,具高度传染性,能吸附在宿主细胞表面经吞饮作用进入细胞内发育 为始体。,始体圆形,直径0.5-1m,是衣原体的繁殖体形式,二分裂繁殖,形成子代原体。,形态染色,衣原体的原体(EB)和始体(RB),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二)免疫性: 仅获短暂的特异性免疫,(一)致病机制:,1、衣原体,柱(杯)状粘膜 上皮细胞增殖,单核吞噬细胞增殖,细胞正常代谢被抑制, 最终被破坏,2、免疫病理损伤:IV型超敏反应,一、沙眼衣原体,1、沙眼亚种2、性病淋巴肉牙肿亚种 3、鼠亚种,沙 眼 包涵体结膜炎 泌尿生殖道感染 婴幼儿肺炎,性病性淋巴肉芽肿,沙眼衣原体感染He

16、la细胞后形成包涵体,包涵体,(一)沙眼亚种,1、沙 眼(世界流行,好发于儿童阶段),传播方式 通过眼眼及眼手眼传播致沙眼,早期症状: 流泪、粘性或脓性分泌物、结膜充血及滤泡生成后期症状:结膜瘢痕、眼帘内翻,倒睫等,也可形成角膜血管翳致角膜损害,影响视力和致盲。,2、包涵体结膜炎,(1)成人 滤泡性结膜炎,性、手眼、 接触污染水源,(2)婴儿 化脓性结膜炎(包涵体性脓漏眼)(产后5-14天),产道,3、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性传播),男性:表现为尿道炎、可转慢并合并附睾炎、前列腺炎、Reiter综合征(非对称性反应性多关节炎);,女性:可引起尿道炎、宫颈炎、输卵管炎、盆腔炎,输卵管炎反复发作

17、可致不育或宫外孕。,4、呼吸道感染,主要引起婴幼儿肺炎(在通过感染了衣原体的母亲产道时受染)。,(二)性病淋巴肉芽肿亚种通过性接触传播,主要侵犯淋巴组织,男性:主要侵犯腹股沟淋巴结,引起慢性淋巴结炎和慢性淋巴肉芽肿,常形成瘘管;,女性:主要侵犯会阴、肛门和直肠,可形成肠皮肤瘘管,也可引起会阴-肛门-直肠狭窄和梗阻。,二、肺 炎 衣 原 体 (只有一个血清型:TWAR株),(一)生物学特性:1、原体平均直径0.38um,梨形,有周浆间隙,原体无质粒DNA;2、与其他衣原体同源性小于10%,但不同来源的TWAR同源性高(大于94%);3、只有一个血清型;4、用HEp-2和HL细胞系易分离和传代,但

18、在第一代细胞内很少形成包涵体。,传播途径:经飞沫或呼吸道分泌物传播,扩散较慢,所致疾病引起青少年急性呼吸道感染较多见。致肺炎(10%-12%)、支气管炎、咽炎、扁桃体炎和鼻窦炎等,但症状较轻,还可引起心包炎、心肌炎和心内膜炎。还与慢性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有密切关系,(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传染源:病人或带菌者,小 结1、衣原体的概念及其特征2、衣原体的发育周期及其形态染色3、沙眼衣原体几及肺炎衣原体的致病性,思考题,第四节 螺 旋 体(Spirochete),概 念,螺旋体(spirochete)是一类细长、柔软、弯曲成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螺旋体目,螺旋体科 (Spirocha

19、etaceae),钩端螺旋体科 (Leptospiraceae),脊膜螺旋体属 蛇形螺旋体属 螺旋体属 密螺旋体属 疏螺旋体属,细丝体属 钩端螺旋体属,密螺旋体属,苍白亚种:人类梅毒 地方亚种:地方性梅毒 极细亚种:雅司,苍白密螺旋体种品他密螺旋体种,引起人类品他病,一、苍白密螺旋体苍白亚种(梅毒螺旋体,TP),(一)生物学性状,1、形态与染色:TP菌体细长,大小为7-8m0.10-0.15m,有8-14个致密而规则螺旋,两端尖直,运动活泼。用普通染料不易着色,常用镀银染色法染色,染成棕褐色,一 梅毒螺旋体,2、培养:在无活细胞的培养基中不能生长;,3、抵抗力:极弱,对青霉素、红霉素、砷剂敏感

20、。,(二)致病性:,1、致病物质:,外膜蛋白粘附作用 透明质酸酶利于菌扩散到血管周围组织 还会发生免疫病理损伤,2、所致疾病梅毒,性接触 后天性梅毒() 硬性下 (II)全身梅 (III)皮疳、大量梅 毒疹、淋巴 肤粘膜溃毒螺旋体。 结肿大。 疡,坏死 病人 性病变,内脏器官肉芽肿样病变。胎盘 先天性梅毒,第三期:晚期梅毒,皮肤粘膜溃疡性坏死病变、内脏器官肉芽肿样病变,可累及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病变,传染性小,病程长,破坏性大,可危及生命。,1、获得性梅毒(性接触传播),第一期:感染3周左右局部出现硬性下疳,多见于外生殖器,大量TP,传染性强,破坏性较小,4-8周后下疳可自愈;,第二期:全身梅毒疹

21、,淋巴结肿大,可累及骨、关节、眼及其他脏器,传染性强,破坏性较小,症状可自行消失。,全身感染,胎盘,2、先天性梅毒,流产、早产 或死产,梅毒儿,TP,胎儿血,扩散至多 器官繁殖,马鞍鼻、锯齿牙 间质性角膜炎 先天性耳聋,(三)免疫性:,为传染性免疫,特异性免疫以细胞免疫更为重要。,(四)微生物学检查:,1、标本:I期梅毒取硬下疳渗出液;II期梅毒取梅毒疹渗出液或局部淋巴结抽出液。,2、显微镜检查:暗视野显微镜;荧光标记后以荧光显微镜观察;ELISA法后以普通显微镜观察。,1、加强性卫生教育及严格社会管理; 2、治疗以青霉素首选; 3、治疗结束后,要定期复查,在治疗3个月至一年后血清学转阴者为治

22、愈,否则要继续治疗。,(五)防治原则:,二、 钩端螺旋体,螺旋较密螺旋体更细密而规则, 一端或两端弯曲成钩状。,一、生物学性状,(一)形态与染色 钩体为圆柱型,长约6-12m,直径0.1-0.2m。常用Fontana镀银染色法染色,钩体染成棕褐色,可见螺旋盘绕细密、规则似细小珍珠排列的细链,常呈C、S或8字形。,(二)培养特性:,1、需氧或微需氧; 2、营养要求复杂,常用Korthof培养基; 3、适宜温度为:28-30;适宜pH7.2-7.6; 4、生长缓慢: 液体培养基:28 1-2周后呈云雾状生长 固体培养基:28 1-3周后呈形成透明、不规则、直径小于2mm的扁平细小的菌落。,(三)抵

23、抗力:在湿土及水中可存活数月。,二、致病性:,(一)致病物质: 1、内毒素样物质: 2、溶血素 3、细胞毒因子(CTF):,(四)传播途径: 1、经破损皮肤或正常黏膜; 2、昆虫叮咬吸血; 3、胎盘; 4、哺乳。,(二)所致疾病:致钩体病,为人畜共患传染病,野生动物家畜(鼠、猪等)随尿污染水源及土壤人局部繁殖血(钩体血症),传染源和储存宿主:主要为鼠类及猪。,致病机制:,乏力、发热、头痛、肌痛、眼结膜充血、 淋巴结肿大等,各内脏器官损伤,变态反应症状,(三)免疫性:感染后可获对同型钩体的持久免疫力,以体液免疫为主。,1、标本的采集:1周内取血液,2周后取尿液,有脑膜刺激症状者取脑脊液。,(四)微生物学检查:,3、分离培养与鉴定:标本接种Korthof培养基中培养2-4周(28)后镜检,再血清学鉴定;,4、血清学诊断(取病程早、晚双份血清): (显微镜凝集试验)钩体(标准株)+病人血清观察有否钩体凝集成团,小 结1、螺旋体的概念及其种类;2、钩端螺旋体的形态染色特点及其致病性;3、梅毒螺旋体的形态染色特点及其致病特点。,思考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基础医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