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篇 计划,第五章 计划 第六章 目标管理 第七章 战略管理,第五章 计划,第一节 计划的特点与作用 第二节 计划的类型 第三节 计划的原理(原则) 第四节 计划的程序与方法,第一节 计划的特点与作用,一、计划的含义 二、计划的性质和内容,一、计划的含义,(一)计划的概念 (二)计划与决策的关系,(一)计划的概念,从名词意义上说,计划是指用文字和指标等形式所表述的,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关于行动方向、内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文件。 从动词意义上说,计划是指为了实现决策所确定的目标,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二)计划与决策的关系,决策与计划是两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
2、概念。,二、计划的性质和内容,(一)计划的性质 (二)计划的作用 (三)计划的内容,(一)计划的性质,1、计划工作是为实现组织目标服务 2、计划工作是管理活动的基础 3、计划工作具有普遍性和秩序性 4、计划工作要追求效率,(二)计划的作用,1、为组织活动的分工提供依据 2、为组织活动的资源筹措提供依据 3、为组织活动的检查与控制提供依据,(三)计划的内容(5W1H),1、做什么(What to do it?) 2、为什么做 (Why to do it?) 3、何时做 (When to do it?) 4、何地做 (Where to do it?) 5、谁去做 (who to do it?) 6
3、、怎么做 (How to do it?),第二节 计划的类型,一、计划的类型 二、计划的权变因素,一、计划的类型,(一)按计划期的长短 (二)按计划的职能空间 (三)按计划的性质 (四)按计划的约束力 (五)程序性计划和非程序性计划 (六)按计划的对象 (七)按计划的表现形式,(一)按计划期的长短,1长期计划 2中期计划 3短期计划,(二)按计划的职能空间,1业务计划 2财务计划 3人事计划,(三)按计划的性质,1战略计划 2战术计划 3作业计划,(四)按计划的约束力,1具体计划 具体计划是指具有明确规定的目标,不存在模棱两可,不容易引起误解的计划。 2指导性计划只是规定一些一般的方针,指出重
4、点但不限定具体目标和行动方案。,(五)程序性计划和非程序性计划,1、例行活动程序性计划 2、非例行活动非程序性计划,(六)按计划的对象,1、综合计划 2、局部计划 3、项目计划,(七)按计划的表现形式,1目的和使命 2目标 3战略 4政策 5程序 6规则 7规划 8预算,1、目的和使命 既是社会对该组织的基本要求,也是组织对应社会需求的一种经营定位,称之为宗旨。 2、目标 目标是宗旨的具体化,是表明组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所要达到的成果或结果。 3、战略 是指为实现组织的目标在整体上所做的谋划,包括发展方向、行动方针和资源分配方案。,4、政策 是组织在决策时或处理问题时用来指导和沟通组织成员的思想
5、与行动方针的明文规定。 5、程序 它规定了如何处置那些重复发生的例行问题的标准做法。 6、规则 规则也是一种计划,只不过是一种最简单的计划,它是在具体场合和具体情况下,允许或不允许组织成员采取某种行为的规定。,7、规划(方案) 是为了实施既定方针所必需的目标、政策、程序、规则、任务分配、执行步骤、使用的资源等而制定的综合性计划。 8、预算 预算是一种数字化的计划,是用数字表示预期结果的一种报告书。它也可称之为“数字化”的计划。,二、计划的权变因素,1组织的层次,2组织的生命周期,计划的权变因素,3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 4未来许诺的期限,第三节 计划的原理,一、限定因素原理 二、许诺原理 三、灵活
6、性原理 四、改变航道原理 五、综合平衡原理,一、限定因素原理,所谓限定因素,是指妨碍组织目标实现的因素。 也就是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仅仅改变这些因素,就可以影响组织目标的实现程度。,二、许诺原理,合理的计划要确定一个未来的时期,这个时期的长短取决于实现决策中所许诺的任务所必须的时间。,三、灵活性原理,理想的计划要留有余地,要有灵活性,即当出现意外情况时,有能力做出改变而不必花费太大的代价。,四、改变航道原理,计划的总目标不变,但实现目标的进程(或航道)可以因新情况的出现而不断进行调整。,五、综合平衡原理,第一,计划工作与组织层次、组织部门的关系。要求各层次、各部门之间的计划要保持平衡。
7、 第二,短期计划与长期计划的平衡与协调。,第四节 计划的程序与方法,一、计划工作的程序 二、计划编制的方法,一、计划工作的程序,(一)计划的编制 (二)计划的实施、检查与调整,(一)编制计划的程序,1、确定目标 2、认清现在 3、研究过去 4、确定前提条件 5、拟定、评价并选择可行性行动计划 6、制订主要计划 7、制订派生计划 8、编制预算使计划数字化,(二)计划的实施、检查与调整,1计划的实施(执行) 2计划的检查、调整,计划的制定(Plan)、实施(Do)、检查(Check)与调整(Action)构成了一个循环,一个循环完成后又进入下一个循环,形成一个不间断的循环。由此形成了PDCA循环。
8、,计划的循环,图 PDCA循环,二、计划编制的方法,(一)综合平衡法 (二)滚动计划法 (三)线性规划法 (四)盈亏平衡法,(一)综合平衡法,在计划编制过程中,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根据综合平衡的原理,全面分析各方面因素,统筹安排诸要素,使其比例适当、协调运行的一种计划技术。,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中的平衡,(1)销产供平衡 生产与需求的平衡:以销定产 生产与物资的平衡:以产定供 生产与技术准备的平衡,企业的生产经营计划中的平衡,(1)销产供平衡 (2)生产能力的平衡 生产任务与劳动力的平衡 生产任务与设备能力的平衡 生产任务与生产面积的平衡 (3)资金平衡,综合平衡表,(二)滚动计划法,就是根据计
9、划的执行情况和环境变化情况定期修订未来的计划,并逐期向前推移,使短期计划、中期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三)线性规划法,线性规划是求一组变量的值,在满足一组线性等式或不等式的约束条件下,使一个线性函数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的方法。,线性规划主要解决的两类问题,一类是最大化问题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如何使效果最好或完成的工作最多。 一类是最小化问题在工作任务确定的情况下,怎样使各种资源消耗减至最小。,线性规划问题的三个要素,(1)决策变量 (2)约束条件(限制条件) (3)目标函数,线性规划问题的一个条件,目标函数与所有的限制条件都必须分别是线性函数、线性方程或线性不等式。,线性规划法的应用举例,某企业
10、生产A、B两种产品,已知生产一个A产品需要用煤炭9吨,电力4千瓦小时,劳力(按工作日计算)3个,销售利润700元;生产一个B产品需要用煤炭4吨,电力5千瓦小时,劳力10个,销售利润1 200元。该企业有煤炭360吨,电力200千瓦小时,劳力300个,怎样计划A、B两种产品的产量才能使所获利润最大?,设x1为A产品产量,x2为B产品产量,约束条件方程 9X1+4X2 3604X1+5X2 2003X1+10X2 300X1,X2 0 目标函数maxf(X1,X2)= 700 X1 + 1200 X2,各顶点的坐标值及对应的目标函数值,O(0,0) f(0,0)= 700 x1 + 1 200 x
11、2= 0 A(0,30) f(0,30)= 700 x1 + 1 200 x2 =36 000 B(20,24) f(20,24)= 700 x1 + 1 200 x2 = 42 800 C(34.5,12.4) f(34.5,12.4)= 700 x1 + 1 200 x2 = 39 030 D(40,0) f(40,0)= 700 x1 + 1 200 x2= 28 000,该问题的最优解,所以A产品的产量为20件B产品的产量为24件 可以获得的利润为42 800元,(四)量本利分析法,也叫临界点分析法、盈亏平衡法、损益平衡分析法。它是一种研究业务量(产量或销量)、成本、利润之间函数关系的
12、数量分析方法。能够帮助管理者制定产销规模、成本、销售收入和利润计划。,1、概念和原理,量是指业务量,具体是产量、销售量或销售额。 本是指成本,可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利是指利润,是企业的销售收入减去相应的生产成本,即税前利润。,量本利的关系基本表达式,利润 = 销售收入 成本 R = PQ (FC + VC)= PQ (FC + CvQ)= PQ FC CvQ=(P Cv)Q FC,P销售单价 Q业务量(销售量) FC固定成本 VC变动成本 Cv单位变动成本,盈亏临界点的概念,盈亏临界点,就是指企业不盈也不亏时的销售量(产量)或销售收入。 它是企业的销售收入和成本支出恰好处于均衡状态的一个
13、标志。,盈亏临界点的基本原理,盈亏平衡法原理就是,通过计算确定企业盈亏临界点,在盈亏临界点,成本与收入相等,既无利润也不亏损。当销售量或销售收入超过该点时,企业就将盈利;低于该点时,企业将亏损。,盈亏临界点的计算,利润 = 销售收入 成本 R = PQ (FC + VC)= PQ (FC + CvQ)= PQ FC CvQ=(P Cv)Q FC 当盈亏相等,即R = 0时,销售量(产量)的计算公式为: Q = FC /(P Cv),量本利分析法的相关指标,边际贡献:销售收入与变动成本之差。边际贡献= PQ VC= (P Cv)Q 单位边际贡献:产品的单价与单位变动成本之差。单位边际贡献= P
14、Cv 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总额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或者单位边际贡献占单价的百分比。边际贡献率= ( PQ VC )/ PQ =( P Cv)/ P,量本利分析法的相关指标,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或者单位变动成本占单价的百分比。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销售收入=单位变动成本/单价 边际贡献率+变动成本率=1,量本利分析法的相关指标,保本作业率:保本点业务(额)量占正常业务量(额)的百分比。保本作业率=保本量/正常业务量,量本利分析法的相关指标,安全边际量(额):保本点以上的业务量(额)。 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量(额)占正常业务量(额)的百分比。 保本作业率+安全边际率=1,2.盈
15、亏平衡法应用举例,一个个体户花了5万元购买了一台复印机,5年折旧完毕。在此假设它的固定成本为每年1万元,单位变动成本每复印一张纸(包括墨粉、电费、人工费)为每张0.15元,对外复印每张收费0.3元。那么,一年至少复印多少张才能保本?,假设为x张,根据盈亏平衡分析,在保本点的销售收入等于它的全部成本,即 0.3x = 10 000 + 0.15 x 则 x = 66 667(张) 即一年至少复印66 667张才能保本。,第七章 目标管理,第一节 目标的性质和作用 第二节 目标管理,第一节 目标的性质和作用,一、目标的含义和性质 二、目标的作用 三、传统的目标制定方法,一、目标的含义和性质,(一)
16、目标的含义 目标是目的或宗旨的具体化,是一个组织努力奋斗所希望达到的未来的状况。具体地讲,目标是根据组织(企业)的宗旨而提出的组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预期成果。,(二)目标的性质,1目标的层次性 从组织与环境、成员的关系讲,有三个层次的目标。即环境层、组织层和个人层目标。,(二)目标的性质,2目标网络 3目标的多样性 组织的目标是多重的,不管其目标是主要目标还是次要目标。,(二)目标的性质,4.目标的可考核性 5.目标的可接受性 6.目标的挑战性 7.目标的伴随信息反馈性 8.目标的时间性,二、目标的作用,1为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 2激励作用 3凝聚作用 4考核作用,三、传统的目标制定方
17、法,传统的目标设定方法是:目标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设定,然后层层分解,落实到组织的各个层次上。,第二节 目标管理,一、目标管理的由来 二、目标管理理论的主要思想 三、目标管理的特点 四、目标管理的过程 五、目标管理的局限性,一、目标管理的由来,针对传统目标设定的局限性,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于20世纪50年代在管理的实践一书中提出了目标管理的思想。 基本主张: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 特别适用于对主管人员的管理,所以又被称为“管理中的管理”。 单向过程双向过程,“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目标管理,二、目标管理理论的主要思想,目标管理的概念 所谓目标管理,乃是一种程序和过程,它使组织中的上级与下级一
18、起商定组织的共同目标,并由此决定上下级的责任和分目标,并把这些目标作为经营、评估和奖励每个单位与个人贡献的标准。,目标管理的基本思想,(1)企业的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 (2)上下级共同制订目标。 (3)每个成员的分目标就是企业总目标对他的要求,也是成员对企业总目标的贡献。 (4)自我指挥、自我控制。 (5)考核和奖惩也是依据分目标。,三、目标管理的特点,1、目标管理是让所有员工参与管理的一种方式 。 主要体现在目标的制定上。是上下级协同制定,并共同研究实现目标的可能的行动方案,从而形成一个“目标手段链”。,图 目标管理中的目标链,目标管理的特点,2、以个人为导向,重视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促使权力下放,强调责权利的三者统一。 4、注重成果第一 。,四、目标管理的过程,1、设置目标,建立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 2、明确组织的作用 3、执行目标 4、成果评价 5、实行奖惩 6、制定新目标并开始新的目标管理循环,五、目标管理的局限性,1对目标管理原理阐述不够 2给予目标设置者的指导原则不够 3设置系统的、合理的、可考核的目标体系比较困难 4短期目标比较适合于目标管理 5目标管理有可能使计划缺乏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