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 必修3 第三五章 (90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种群的空间分布有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 群分布三种分布方式。自然松林中的松树呈均匀分布,其原因是( ) A.松树竞争阳光、水分和无机盐 B.松树的种子均匀传播 C.松树的捕食者均匀分布 D.该区域的地势平坦 【解析】选A。阳光、水分和无机盐是有限的,如果松树距离太近,种内斗争激烈,限制了松树的生长。所以松树均匀分布,原因是松树之间竞争阳光、水分和无机盐。,2.(2011扬州模拟)某生态系统中,植物生长迅速,分解者分解速度快,腐殖质积累少,植物层次分明。该生态系统最可能是( ) A.热带雨林 B
2、.温带落叶阔叶林 C.草原 D.北方针叶林 【解析】选A。热带雨林水分充沛,温度高,植物层次分明,其分解速度快,腐殖质积累少。,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对人口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 A.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 B.2011年某市人口出生率为12.10 C.人口分布不均匀 D.A市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调 【解析】选C。种群具有个体所不具有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种群密度。人口的分布,属于人群的空间特征,不属于数量特征。,4.国外一些生态学家提倡一种称为“免耕”的农业耕作方
3、式,即不耕地,不除草,只收割人类需要的食用部分。提倡这种耕作方式的目的不包括( ) A.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B.减轻水土流失 C.缓解温室效应 D.降低生产成本 【解析】选A。不除草,所以有一部分物质被草利用,草也会与作物争夺阳光、水分等,但草不属于人类需要的生产者。,5.如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部分图解,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循环进行的 B.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时逐级递减 C.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二营养级 D.图中代表呼吸作用所消耗的能量 【解析】选B。A项和B项中,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的。C项中,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三营
4、养级。D项中,代表生产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6.蛞蝓以土壤中的植物残叶为食,下列生物与蛞蝓生态系统成分相同的是( ) A.发生H2OHO2的细菌 B.大肠杆菌内的T2噬菌体 C.制造酸奶用的乳酸菌 D.根瘤菌 【解析】选C。A项中,H2OHO2是光合作用的第一阶段,参与这个反应的细菌是生产者。B项中,T2噬菌体寄生在细菌细胞内,是消费者。C项中,乳酸菌利用现成的有机物,属于分解者。D项中,根瘤菌和豆科植物互利共生,是消费者。,7.(2011安庆模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关键作用,这是通过( ) A.种群密度有一定规律性的变化而实现的 B.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物质循环
5、而实现的 C.生态系统内部的反馈机制实现的 D.人工进行的绿化和环境保护实现的 【解析】选C。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生态系统具有负反馈调节。,8.下列有关生态学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果园中适当增加食物链,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B.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C.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沿食物链进行的 D.湿地生态系统调节气候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解析】选B。A项中,适当增加食物链使果园营养结构复杂化,提高了果园的抵抗力稳定性;B项中,低碳生活方式降低了CO2的排放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碳循环的平衡;C项中,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
6、的特点是双向的,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双向传递,故C项是错误的;D项中,湿地生态系统调节气候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9.下列几项动物的信息传递,其作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 A.一只蚜虫受到攻击时,就会放出一种起警告作用的化学物质,以便使邻近的蚜虫迅速逃避敌害 B.雄鸟向雌鸟展示美丽的羽毛,引诱雌鸟 C.鸟类的各种鸣叫声 D.乌贼受到威胁时释放墨汁 【解析】选D。A、B、C三项中的信息传递,是调节生物种内关系,D项中的乌贼释放墨汁,是调节种间关系。,10.(2011延吉模拟)研究人员在对甲、乙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调查后发现,两个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7、总能量相同,甲生态系统只有初级和次级消费者,乙生态系统则有初级、次级、三级和四级消费者。如果其他的因素都一样,则下列选项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生态系统中现存的消费者的总能量大于乙生态系统中现存的消费者的总能量 B.甲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总能量小于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但乙生态系统则相反,C.甲、乙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总能量都大于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 D.乙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总能量大于甲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总能量 【解析】选A。由于消费者的总能量属于生产者同化的总能量的一部分,因此B、C项的说法都不正确。随着食物链的延长,能量逐级递减,因此食物链越长的生态系统中,储存在生物体内的能量就越少。乙生态系统中营养级
8、的数量多于甲生态系统,因此乙生态系统中现存的消费者的总能量小于甲生态系统中现存的消费者的总能量。,11.(2011佛山模拟)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 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解析】选B。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取决于该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其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则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所以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
9、抵抗力稳定性并不能提高。,12.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结构的是( ) A.树虫鸟 B.在某一群落食物网中,鹰占据两个营养级 C.狼属于消费者 D.有些金丝桃,因能分泌海棠素,使误食的动物变盲或致死,而使多数动物避开这种植物,【思路点拨】题眼:生态系统的结构。注意区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生态系统的功能。 【解析】选D。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A项是食物链;B项是食物网内容;C项是生态系统的成分内容;D项是信息传递,属于生态系统的功能。,13.(2011浏阳模拟)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四川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10、 ),A.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人和家禽家畜 B.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植物是主要成分 C.该生态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D.沼气池的建造和植树造林,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解析】选C。B项中,该生态系统是人工生态系统,人的作用非常关键;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C项中,能量传递效率是固定的,一般在1020之间。生态农业可以提高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项中,沼气池的建造和植树造林,增加了生物种类,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14.如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的甲、乙、丙各代表 ( ),A.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
11、费者 B.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 C.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 D.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 【解析】选A。碳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形式进行传递,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则以CO2形式进行循环。无机环境中的碳进入哪一营养级,哪一营养级即是生产者,而生产者、消费者均指向的那一营养级应为分解者,且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均有指向无机环境的箭头(即它们靠细胞呼吸产生CO2)。,15.为响应“世界湿地日2010”,渔农自然护理署香港湿地公园于2009年10月至2010年2月举办了一系列以“湿地、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为主题的教育及推广活动。下列有关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
12、说法正确的是( ) A.湿地的破坏不会影响该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负反馈调节是湿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C.正常的湿地含有较多生物种类,恢复力稳定性较强 D.湿地生态系统如果遭受严重破坏,物种会大量减少,恢复力稳定性降低,【解析】选B。湿地的破坏将影响该生态系统生物的多样性,从而影响生物的间接价值;正常的湿地含有较多生物种类,恢复力稳定性较弱。当湿地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时,其抵抗力稳定性降低,恢复力稳定性升高。,16.(2011东莞模拟)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 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
13、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解析】选D。生物系统中信息传递所用的信息有四种: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和营养信息;物理信息指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并不一定都来自环境,也可能来自生物个体,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植物并不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如植物花绚丽的颜色就是通过物理信息来传递信息;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可以由生物个体之间相互传递,调节种间关系,也可以在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传递。,17.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我国现有的人口已经超过了我国自然环境的人口环境容纳量 B.控制人口增长,协
14、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科学、有效的途径之一 C.因我国自然资源丰富,人口增长过快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并不影响生态环境 D.人口快速增长有利于解决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解析】选B。环境容纳量表示的是环境所允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我国现有的人口并没有超过我国自然环境的人口环境容纳量。人口给环境造成很大压力,控制人口增长,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随着人口的增长,会带来相应的环境问题,如人均生存空间的减少、土地资源压力、水资源压力、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不利于可持续发展。,18.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1代表生产者,5可以
15、代表化能合成作用 B.碳元素在1、2、3、4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C.在食物链中含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可能是1 D.1、2、3中含有的有机物可以作为动力来促进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循环【思路点拨】题眼:1和4之间是双向箭头,可判断出 1和4代表的生态系统成分。,【解析】选C。1和4之间用双向箭头连接,2和3都指向4,可以确定1是生产者,因为生态系统总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4为无机环境。根据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有箭头指向分解者,确定3为分解者。5代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碳元素在1和4之间是以二氧化碳形式传递的,在1、2、3之间是以有机碳的形式传递的。1是生产者,所含的有机物最多。碳元素
16、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19.某同学做了如下三个实验装置,在适宜的温度、光照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可得到的结论是( ),甲、乙对照可验证水体富营养化与水体中大量的N、P等矿质元素有关 甲、丙对照可验证生活污水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乙、丙对照可验证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降解后,可产生大量的N、P等矿质元素 甲、乙、丙对照可知,生活污水的排放是水体富营养化的惟一因素 A. B. C. D.,【思路点拨】隐含条件:乙和丙出现了富营养化。甲和乙对照、甲和丙对照,得出富营养化的原因。 【解析】选A。化肥厂等排放的污水中含大量的N、P等矿质元素,也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故不正确。,20.以虫治虫是
17、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请问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种群数量增加,其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 A.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B.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C.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D.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增加,【解析】选D。由图中信息可知四种生物的食物关系为丙丁甲乙,如果甲种群数量增加,则乙的食物增加。乙种群数量会增加,丁的天敌增加,所以丁种群数量下降。丁的种群数量减少,即丙的天敌减少,故丙的种群数量会有所增加。,21.如图表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
18、 B.在人为干扰下,可能发生的动态变化,但不属于群落演替 C.该群落演替是群落内部因素和外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D.在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解析】选C。A项中,原来的土壤条件没有被破坏,该群落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项中,人为干扰群落发生的变化也属于群落演替。C项中,群落演替的原因包含群落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D项中,云杉林随着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等会有所变化,使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这属于水平结构。,22.如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和消耗状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注:生产者呼吸释放量分解者呼吸释放量 消费者呼吸释放量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
19、量 A.流经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表示 B.的量越小,说明该农田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多 C.消费者同化作用的大小可用表示 D.该农田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量与消耗量相等,【思路点拨】注意农田生态系统的隐含条件:一部分CO2以有机物形式储存在农作物体内,这部分CO2会以农产品的形式输出到农田生态系统之外。 【解析】选A。流经某农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CO2的量表示;有机肥料越多,分解者产生的CO2应越多;消费者呼吸释放的CO2量可表示其异化作用;农田生态系统一年中CO2释放量应小于消耗量,剩余CO2以有机物形式储存在农作物体内。,23.如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
20、(单位:kJ)。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所固定的能量是B、C的能量之和 B.若C增加1 kJ,则需要消耗A约40 kJ C.B营养级的个体数量一定多于C营养级的个体数量 D.B的数量越多,则C获得的能量越少 【解析】选B。据图分析知,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自身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和流入分解者之和,根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及能量传递效率可知C每增加1 kJ,需消耗A约 40 kJ;初级消费者的多少,理论上并不影响相邻营养级间能量的传递效率,因此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还是相对稳定的。,24.下列关于废弃塑料制品对生物的危害以及治理塑料污染的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 A.废弃塑料袋在农田中不
21、断积累,破坏土壤通透性,影响作物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以及根细胞的呼吸作用,导致农作物减产 B.植食性动物牛、羊等家畜吞食塑料后,长时间滞留在胃中难以消化,可能是家畜的胃中缺乏消化塑料的酶或缺少分解塑料的微生物,C.自然界中能降解塑料的微生物极少,塑料在生物圈中越来越多,物质循环受阻 D.可应用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原理,培育出能降解塑料的细菌 【解析】选A、B、C。细菌无染色体,不能进行有性生殖,因此不能用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原理培育细菌。,25.(2011广州模拟)某生物小组考查一农田生态系统中水稻从播种到稻秆还田的全过程。在稻田分蘖期间,农民拔草、治虫;然后排水进行搁田(亦称
22、“烤田”);稻谷收获之后,有不少农民在田里焚烧稻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多选)( ) A.农民拔草、治虫目的是使能量较多地流向水稻 B.搁田时排出的水可能对水体造成污染 C.搁田有利于水稻根系生长,提高水稻抗倒伏能力 D.焚烧稻秆可促进物质循环,实现能量高效循环利用,【解析】选A、B、C。农民在田里焚烧稻秆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染环境,并且会浪费稻秆内的能量,最好将植物秸秆放入沼气池,或者稻秆还田,由分解者将其分解,产生CO2和矿质元素供给植物生长所需。,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50分) 26.(10分)如图是某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请回答:,(1)该动物种群的增长方式符合_
23、型曲线。 (2)既要获得最大的捕获量,又要使该动物资源的更新能力不受到破坏,应该使该动物种群数量保持在图中_点所代表的水平上。 (3)决定bc段数量变化的因素是_。 (4)第8年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阻碍种群继续增长的环境因素有_。 (5)c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特点是_。,【解析】(1)曲线是典型的S型曲线; (2)剩余量为K/2,能使种群数量较快地恢复原状; (3)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这里只有出生率、死亡率; (4)达到K值时,食物等资源减少,天敌增加使生物数量不再增加; (5)c点,种群数量正在增长,年龄组成为增长型,幼年个体多。 答案:(1)S (
24、2)b (3)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4)食物等资源减少,天敌增加 (5)幼年个体较多,老年个体较少,27.(8分)(2011北京模拟)图A为碳循环示意图,图B为食物网示意图,图C为某地区人口年龄组成曲线图。请据图回答:,(1)由图A可知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是_,生物群落中的碳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是_(填序号)。 (2)图B中有_条食物链,写出该食物网中能量损失最多的一条食物链_,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 (3)若图A中的种群及相互关系如图B,其中鹰和蛇的关系为_和_。若兔体内有机物增加10克,至少需要消耗植物_克。 (4)图B所示生态系统的成分还应该有_(2种)。 (5)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
25、图C所示的人口年龄组成属于_ 型。,(6)若调查此生态系统中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常采用的方法是_。 【解析】(1)经过光合作用(),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经过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和化石燃料的燃烧(),生物群落中的碳进入无机环境。 (3)鹰和蛇都捕食老鼠,二者为竞争关系;鹰又捕食蛇,二者又有捕食关系。 (4)食物网中不具有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分解者。 (5)图C中,幼年个体数目多,老年个体数目少,为增长型。 (6)调查动物种群密度,常采用标记重捕法。,答案:(1) (注:顺序可变) (2)3 植物鼠蛇鹰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竞争 捕食 50 (4)非生
26、物成分、分解者 (5)增长 (6)标记重捕法,28.(8分)(2010海南高考)请回答: (1)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_ 的形式进行。驱动整个生态系统运转的能量主要来源于_的太阳能。 (2)分解者通过_和_的方式将有机物分解成CO2等释放到无机环境中。 (3)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_条食物链,其中初级消费者是_。,(4)如果环境中的某种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既不能分解,也不能排出体外,则该物质经_的传递后,便可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积累。因此,通常生物所在的_越高,该有毒物质在其体内的积累量越大。,【解析】(1)碳以CO2的形式被生产者固定,由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生物通过呼吸作用产生C
27、O2,并将CO2释放到无机环境中,所以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生产者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固定太阳能是驱动生态系统运转的动力。 (2)呼吸作用可以将有机物分解成CO2释放到无机环境中,分解者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3)食物链应该是从生产者到最高级的消费者,图中有植物鼠蛇鹰、植物鼠鹰、植物兔鹰,3条食物链,其中的兔和鼠属于初级消费者。,(4)如果环境中的某种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既不能分解,也不能排出体外,便会随着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发生富集作用,且营养级越高该有毒物质含量越大。 答案:(1)CO2 绿色植物固定(或光合作用固定) (2)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28、(或发酵) (3)3 兔和鼠 (4)食物链 营养级,29.(12分)回答下列问题: (1)动物(处于第n营养级)的生长效率是指第n营养级储存的能量与第n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的比值。某动物生长效率较高,可以推测其活动量_,呼吸作用强度相对_。生长效率高的动物,从上一营养级到这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高吗?_。为什么?_。 (2)动物的同化效率是指同化的食物量与摄取的食物量的比值。某一营养级动物摄取的食物量是a,与上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c。,这一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是_,粪便量是_,同化的效率是_。 这一营养级的粪便占本营养级同化能量的比例是_。粪便量比例越大,同化效率越_。
29、 (3)鸡肉是我国的主要肉食,从经济效率考虑,养鸡应该选取同化效率_的品种。 (4)从提高鸡的生长效率出发,提出两项可行的措施。 _; _。,【思路点拨】(1)要推测生长效率和呼吸作用的关系,只需掌握同化的作用由哪两部分组成。 (2)要推测同化效率和粪便量的关系,只需掌握摄取量由哪两部分组成。 【解析】(1)同化的能量包含储存的能量和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生长效率高,说明呼吸作用强度低,活动量较小。生长效率的高低仅与这一营养级同化量、呼吸量和储存量有关,与上一营养级传递效率无关。,(2)能量传递效率是指上一营养级同化量与这一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所以这一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是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c乘以
30、能量传递效率b。粪便量等于摄取量减去同化量。 一个营养级的粪便不属于这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而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能量的一部分。摄取量包括同化量和粪便量,粪便量比例越大,同化量与摄取量(即同化效率)越低。 (3)同化效率高,则消耗相同的食物量,鸡获取的能量多,所以选育鸡,应该选取同化效率高的。 (4)提高鸡的生长效率,主要从降低鸡的呼吸作用出发。,答案:(1)较少 较低 不一定 因为生长效率仅指本营养级储存的能量与同化量的比值,与上一营养级无关 (2)bc abc bc/a 0 低 (3)高 (4)限制鸡的活动,以降低鸡的能量消耗 给鸡提供适宜的温度条件,以降低维持体温消耗的能量,30.(12分)
31、江苏某县地处水乡,畜禽养殖和栽桑养蚕是当地农业的两大支柱产业。在生产总量不断扩张的同时,该县坚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优化生态环境,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请分析该县农业生态系统结构(部分)示意图,回答问题。,(1)该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从_开始,图中属于消费者的生物有_。 (2)与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相比,该农业生态系统更能净化环境,主要原因是_。 (3)该农业生态系统为何能提高经济效益?_。 (4)从生态系统稳定性看,该农业生态系统比简单的农田生态系统不易发生虫害的原因是_。请说出两种根据生物学原理防治害虫的方法_。 (5)根据该县地处水乡这一资源优势,请就该农业生态系统提出你的一条合理化建议。,【解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设计合理的生态系统能够实现良性循环,实现生态系统中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答案:(1)桑等生产者固定太阳能 蚕、畜、禽 (2)粪便等“废弃物”被及时利用 (3)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降低农业投入) (4)自我修复能力较强(营养结构较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较强) 天敌防治、激素防治、种植转基因抗虫作物 (5)蚕沙碎屑养鱼,鱼塘塘泥肥田。,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