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1章 导论 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 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三、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2,从经济学史的发展角度看,宏观经济学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现代宏观经济学产生和发展,现代宏观经济学进一步发展和演化,3,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1、产生的背景: 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 罗斯福新政,4,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以1929年10月24日的“黑色星期四”(美国纽约股票市场暴跌)为标志,资本主义各国相继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在此后到1933年的一段时期内,资本主义各国的存货大量积压,企业纷纷倒闭,失业大幅度增加(美国的失业率曾一度达
2、到了25%)。在这种情况下,市场经济可以自行调节到充分就业的状态的信条从根本上被动摇了。政府如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恢复经济,整个资本主义制度将面临崩溃。,5,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期间美国农场主销毁“过剩”牛奶,1929-1933排队 领取食品的美国饥民,6,2、形成的标志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JMKeynes)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简称通论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7,凯恩斯的理论被称为“看得见的手”理论国家干预经济生活 书中精辟思想: 供给不会自动创造需求,经济不可能自动达到平衡。必须靠“看得见的手”,即借助国家干预。解决资本主义有效需求不
3、足的矛盾。 凯恩斯的理论为全世界带来了30年的大繁荣,8,对宏观经济学的总体评价,宏观经济学直到目前依然是个不成熟的学科分支。它与微观经济学体系不同。微观经济学在逻辑结构上似乎更连贯一些,而宏观经济学基本上是以凯恩斯经济学说基础构造框架,又不断填入一些别的内容,形成了一个混合体。 目前的西方宏观经济学有两种取向: 一是以凯恩斯经济波动理论的框架为主; 一是以新古典的经济增长理论为主。 二者各有侧重。,9,我们的宏观经济学教材基本上倾向于靠近前者,但也适当吸收后者的内容。 这是因为在对于市场机制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方面,我们更倾向于肯定政府宏观调控积极作用。 而后者更多肯定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而更
4、多否定政府调控的积极作用。,10,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分析的对象是国民经济的各个总量及其相互关系。 从一国经济来看,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1.国民收入是如何决定的? 2.经济增长是由什么决定的? 3.是什么引起了一国经济的波动? 4.是什么导致了失业? 5.为什么会产生通货膨胀? 6经济全球化对一国经济会产生什么影响? 7.宏观经济政策对一国经济会产生什么影响?,11,1.经济增长,12,单位:万亿人民币,中国GDP 的增长,13,中国2000年GDP 的地区分布,14,2.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是用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和其他宏观经济变量(
5、实际GDP增长率)衡量的经济活动中周期性的、但没有规律的向上或向下的变动。经济周期不是一种有规律的、可预期的,或反复出现的现象,它的时间有随机性,在很大程度上是难以预测的。 一个经济周期由顺序通过四个阶段组成:收缩、谷底、扩张、顶点。,收缩(contraction)是经济活动下降的阶段,扩张(expansion)为经济活动的上升阶段。谷底(trough)是收缩变为扩张的转折点。顶点(peak)是扩张变为收缩的转折点。如果收缩非常严重就发生了经济衰退(recession)。较严重的谷底也称为萧条(slump or depression)。,1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但具有周期性 (图
6、2)。这一增长模式也带进了20世纪90年代。在90年代中国所有的行业部门都经历了经济增长的周期性变化。90年代初中国经济正处于循环的谷底,1990年人均GDP的年增长率只有3.8%,是改革20年来增长率最低的一年。经济增长的速度是随着在20世纪80年代末为了控制经济过热和抑制超出预期的通货膨胀而实行的经济紧缩政策而放慢的。这一时期的另一特征是经济改革也被放慢了。,16,我 国 经 济 的 周 期 变 化,17,3.失业,18,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年=100) 城镇登记失业率(%),1978年以前,失业和通货膨胀都是隐性的 改革开放后,失业和通货膨胀成为中国宏观经济中的一对主要矛盾。,19,4.
7、通货膨胀,20,(5)国际经济,中国宏观经济国际经济 国际经济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这主要表现为: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国际之间的资本流动。 贸易平衡、顺差和逆差。 贸易不平衡对一国经济的影响?,(6)宏观经济政策,经 济 波 动,繁荣:通货膨胀,衰退:失业,经 济 政 策,财政政策(税收等),货币政策 (利率等),22,三、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三个市场的划分 2.行为主体的划分 3.以微观经济学为基础,23,宏观经济模型,24,作业,分析我国20002010年的宏观经济的变化,25,第2章 国民收入的核算与循环,第一节 国民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第二节 国民收入的核算 第三节 国民
8、收入核算中的其他总量 第四节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26,教学重点,一、掌握GDP的概念 二、掌握GDP与GNP的区别 三、理解充分就业GDP的概念 四、理解支出法核算GDP各部分的含义 五、理解GDP NDP NI PI DPI之间的相互关系 六、理解国民收入核算中IS的含义,27,第一节 国民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宏观经济结构分为: 经济主体:家庭 政府 企业和国外 三个市场:最终产品市场 生产要素市场 金融市场,28,家庭: 拥有生产要素,出售或出租它们给企业以换取收入 购买并消费物品与劳务,企业: 购买或租赁生产要素,用它们来生产物品与劳务 出售物品与劳务,一、两部门经济的国民收
9、入循环模型,29,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劳动、土地、资本、管理,产品和服务,产品价格,产品市场,要素市场,金融市场,储蓄,投资,家庭,企业,一、两部门经济的国民收入循环模型,30,二. 三部门的国民收入循环模型,家庭部门,企业部门,金融市场,储蓄S,投资,政府部门,要素收入,消费支出C,政府购买,税收,税收,转移,31,31,三、四部门国民收入的循环模型,企业,家庭,要素市场,最终产品市场,储蓄,金融市场,投资,政府税收,政府开支,政府,国外部门,进口,出口,消费,32,第二节 国民收入的核算,一、国内生产总值 二、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 三、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10、四、人均GDP 五、潜在GDP 六、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33,一、国内生产总值(GDP),(一)GDP的概念1、GDP的概念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是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一国境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总价值。,34,特点,(1)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不仅包括有形产品,而且包括无形产品劳务。(2)按照市场价格计算,而不包括自产自用的商品。 GDP的计算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35,在某一年转手的以前建成的房屋的交易中, 房屋的价值不应计算在该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中, 但在这一交易中所提供的劳务,即佣金,是该年的劳务,应计算在该年的国
11、民生产总值中。,(3) 仅计算本年度生产的产品价格总和,而不包括以前产出。,36,(4)是最终产品的价格总和,而不包括中间产品。,最终产品final product goods :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goods :作为生产要素继续继续投入生产过程中的产品。,37,许多产品既可作为最终产品又可作为中间产品。 煤用于家庭取暖与作饭时是最终产品,作为发电与练钢 的原料时又是中间产品。 实际计算中区分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非常因难。 在计算最终产品的价值时一般采用增加值法,38,举例,衣服是最终产品,其他均为中间产品。 在计算国民生产总值时,只计算服装的价值300
12、,或 计算在各生产阶段的增值,同样也是300。,39,应该计入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 A.用来生产面包的面粉 B.居民用来自己食用的面粉 C.粮店为居民加工面条的面粉,应计入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是: A.当年生产的拖拉机 B.去年生产而今年销售出去的拖拉机 C.某人去年购买而在今年转售给他人的拖拉机,40,二、GDP与GNP的关系,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简称GNP) :是指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总价值。国民生产总值是按国民原则来计算的,而国内生产总值是按国土原则来计算的。两者的关系是 GDP=GNP-本国国外净要素收入,
13、41,GDP=所有公民在本国领土上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或收入外国公民在本国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本国居民在本国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GNP=本国居民在国外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本国居民在本国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GNP=GDP+ 本国国外净要素收入 本国国外净要素收入=本国居民从外国获得的收入外国居民从本国获得的收入,GNP和GDP两者间关系:,42,三、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名义GDP 用生产产品和劳务的那个时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价值 真实 GDP 按基年价格计算出来的价值,它经过通货膨胀校正,43,例:,计算每年的名义GDP: 2005: $10 x 400 + $2
14、 x 1000 = $6,000 2006: $11 x 500 + $2.50 x 1100 = $8,250 2007: $12 x 600 + $3 x 1200 = $10,800,增加:,44,例:,计算每年的真实GDP, 以2005 年作为基年:,增加:,2005: $10 x 400 + $2 x 1000 = $6,000 2006: $10 x 500 + $2 x 1100 = $7,200 2007: $10 x 600 + $2 x 1200 = $8,400,45,名义GDP的变化反映了价格与产量的变化,真实GDP的变化是价格不变时(就是零通货膨胀条件),GDP数量的
15、变化,因此,真实 GDP经过通货膨胀校正,46,GDP平减指数,衡量经济通货膨胀率的一种方法是计算从一年到下一年GDP平减指数增加的百分比,47,四、人均GDP,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把国内生产总值除以人口总数就得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8,五、潜在GDP(充分就业的GDP)与GDP缺口,潜在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利用社会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所能够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最大量值。 潜在国内生产总值时的生产量是该时期正常能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最大产出量,这个最大产出量也叫充分就业总产量(表示资源没有浪费的情况),49,国内生产总值缺口,潜在国内生产总值和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差距称为国内生产总值缺口。(GDP
16、gap),50,六、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收入法 部门法(生产法) 支出法(最终产品法 ),51,1)支出法(expenditure approach),把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起来; GDP=C+I+G+(X-M),52,【C】消费 consumption购买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劳务的支出,不包括建造住宅。,53,【I】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存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fixed investment 居民住房投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 存货投资inventory investment 是企业持有存货数量的变化,即产量超过实际销售量的存货积累。投资=净投资+重置投资 重置投资(折旧
17、):用来补偿已消耗掉的资本设备的投资。 净投资:是指新增加的投资,注意: “投资 ”并不是指购买股票或债券这类金融资产,当年的存货投资=当年年终存货量-上年年终存货量,54,【G】政府购买Government purchase指政府购买的产品与劳务总和。 不包括政府的转移支付、公债利息等。 因为转移支付仅仅把收入转移,没有交换的产生。 政府转移支付GT(Government Transfer Payment)指政府没有换取相应的产品和劳务的支出。比如社会保障补助或失业保险补助,55,【XM】净出口,【XM】净出口 net exports 出口减去进口得到的差额。 表示本国最终产品和服务有多少通
18、过外国人支出而实现了它们的市场价值。 是国外对本国产品与劳务消费的净支出。,56,57,举例,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不属于投资的是 某公司购买了一台新机床 某公司建立了一条新装配线 某公司增加了500件存货 某公司购买政府债券,支出法应计入国内总投资的是: A.个人购买小汽车 B.个人购买游艇 C.个人购买住房,58,2)收入法income approach,是从居民户向企业出售生产要素获得收入的角度看, 也就是从企业生产成本看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了多少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59,税收分类:根据税负的转嫁,间接税:能够转嫁税负,即可以
19、通过提高商品和劳务的售价把税负转嫁给购买者的税收。 一般在生产和流通环节征收,如增值税、营业税、关税等。,直接税:不能转嫁税负,即只能由纳税人自己承担税负的税收。 一般在收入环节征收,如所得税。,60,3)部门法(生产法) production approach,按提供物质产品和劳务的各个部门的产值来计算国民生产总值。,GDP=各部门价值增值之和,61,本节小结,一、国内生产总值 二、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关系 三、名义国内生产总值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四、人均GDP 五、潜在GDP 六、核算国内生产总值的支出法、收入法,62,63,1978-2009我国各年GDP,2002年超10万亿元
20、,64,我国GDP与世界发达国家对比,2007年我国GDP总量位居全球第三,但人均GDP仅是卢森堡 的1/5,美国的1/2,根据联合国发布的人类发展指数,我国在2007年 的人均GDP是104位。,65,全国将检查GDP等统计作假现象,66,讨论:说明GDP这一指标的缺陷,67,第三节、国民收入核算中其他总量,1、国内生产净值(net domestic product,NDP): 是扣除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折旧后的余额,即 NDP=GDP-折旧。,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净值之间的差别是:折旧,68,2、国民收入(狭义) 一国一年内各种生产要素所得的全部收入,即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的总和,亦即NI
21、=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给企业的补助金 =NDP-间接税,69,3、个人收入(personal income,简称PI),一国一年内个人所得全部收入 PI= NI公司未分配利润企业所得税社会保险税+ 政府给居民的转移支付+ 政府向居民支付的利息;,70,4、个人可支配收入( disposablepersonal income, DPI ) :一国一年内个人可以支配的全部收入. DPI=PI-个人所得税=消费+储蓄。,71,本节小结:正确理解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NDP GDP 固定资产折旧 NI NDP 间接税 PI NI 企业所得税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险税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 政府
22、向居民支付的利息DPI PI 个人所得税,理解不了就强记1.2.4,72,根据国民收入核算,有总支出GDP总收入 而总支出代表社会对最终产品的总需求 而总收入代表各种生产要素供给产量的总和,进而代表总供给, 所以,从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中可以得出总需求总供给,第四节、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73,第四节、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1、两部门简单循环(返回) 从总需求的角度看,对国民收入的总需求可以表示为:总需求=C+I 从总供给的角度看总供给= 产量的总和 (GDP)=各种生产要素供给的总和=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收入的总和(NI)= C+S,74,由于在国民收入核算中:总需求总供给 所以 C+I
23、C+S即 IS (储蓄投资恒等式)必须明确的,上述投资储蓄恒等式是根据储蓄和投资的定义得出的。只要遵循这些定义,储蓄和投资一定相等,而不管经济是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或通货膨胀状态或均衡状态。然而,这一等式决不意味着人们意愿的储蓄等于企业计划的投资。在实际生活中,由于储蓄和计划投资的不一致,形成总需求和总供给不平衡,从而引起经济的收缩和扩张。,75,2、三部门循环(返回),总需求=C+I+G 总供给=C+S+T,根据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C+I+G C+S+T 所以I+G S+T IS+(T-G),76,3、四部门经济循环(返回),总需求=C+I+G+X 总供给=C+S+T+M,根据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
24、:C+I+G +X C+S+T +M 所以I+G+X S+T +M IS+(T-G)+(M-X),77,本节小结(返回),理解国民收入核算中投资储蓄恒等式的含义,这种恒等关系是一种事后的、静态的均衡关系。,78,经济正常运转的条件:总需求=总供给。 政府宏观调控一定要让总供给等于总需求。供给、需求就像人的左手和右手,这二者一定要相等,可是现实中它不等。于是政府在经济中要做的事,不是动左手就是动右手,让总供给等于总需求,设法求得经济的平衡,从而保证经济的发展。,79,第3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只考虑产品市场),80,主要内容与教学重点,一、理解均衡国民收入含义 二、理解国民收入均衡条件与国
25、民收入核算恒等式的区别 三、掌握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重点) 四、掌握国民收入的决定(重点),81,本章的假定:,需求不足导致资源闲置 价格水平不变 利率水平不变 投资水平不变 不考虑折旧和公司未分配利润等,这样,GDP以及与之相关的NDP、NI和PI都可以当作均衡国民收入来处理,82,第一节 均衡国民收入的含义,根据本章的假定,国民收入由总需求决定,与总需求相等时的国民收入称为均衡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总需求=国民收入(总供给) 注意:这个总需求不同于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中的总需求。 这个总需求是计划总需求即总的意愿支出。即均衡NI=意愿总支出,83,均衡NI=意愿支出=意愿C+意愿I
26、+意愿G+意愿(X-M) 以上四项,只有企业部门的意愿I与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投资不等。 企业的意愿I=国民收入核算中I非计划的存货投资 为了书写方便,均衡国民收入仍写为:NI=C+I+G+(X-M),84,第二节 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一、消费函数和消费倾向 (一)消费函数 C = f ( DI),C自发消费:维持基本生活的最低消费支出,和可支配收入没有关系。 MPCDI引致消费:表示可支配收入引起的消费,85,(二)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APC (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消费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APCC/DI,86,边际消费倾向MPC marginal pr
27、opensity to consume 每增加一单位可支配收入所增加的消费支出量。0MPC1,APC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1 凯恩斯认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消费支出的增加量在可支配收入的增加量中所占的比例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而逐渐下降。 注:在实际分析中,为使分析简单,假定边际消费倾向为一常数。,MPC=C/DI=dC/dDI,87,88,二、储蓄函数和储蓄倾向 (一)储蓄函数 SDIC=DI(C+MPCDI) 即S=-C+(1-MPC)DI,89,(二)储蓄倾向 边际储蓄倾向 :MPS(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ing):指储蓄增量S与可支配收入增
28、量DI之比。MPS=S/Yd=dS/Dydi 平均储蓄倾向(APS):储蓄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 APS = S/DI,90,三、消费倾向与储蓄倾向的关系APC + APS = 1 MPC + MPS = 1,91,本节小结,凯恩斯消费函数理论:消费函数、边际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以及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储蓄函数 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的关系 平均消费倾向与平均储蓄倾向的关系,92,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决定,思考题: 1、在均衡产出水平上,是否计划存货投资和非计划存货投资都必定为0 2、按照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观点,增加储蓄对于均衡国民收入有什么影响?,93,一、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 (一
29、)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均衡公式NI=C+I 由于 NI=C+S 所以 I=S 以上两个均衡公式,对应了国民收入决定的两种方法:收入=支出(NI-AE模型)计划投资=储蓄,94,(二)两部门收入的决定:收入等于支出(收入支出模型) NI=C+I= C+MPCDI+I0 (本章假定投资为常数)= C+MPCNI+I0 (没有政府时,DI=NI) 所以NI=(C+I0 )/(1-MPC),95,AE=C+I,均衡国民收入是稳定的 起调节作用的是:存货机制,96,(三)两部门收入的决定:计划投资等于储蓄,97,(四)节约悖论,Y,储蓄增加(储蓄曲线左移),均衡国民收入减少;储蓄减少,均衡国民收入上升。 而
30、减少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增加消费,减少储蓄会减少个人财富。 由此得出一个自相矛盾的推论:节约对个人来说是好事,对整个社会来说却是坏事。 这就是所谓的“节约的悖论”。,98,二、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三部门国民收入均衡公式: NI=C+I+G 假定政府购买为自发变量,与收入无关,即G=G0 税收与税收函数见教材85页和89页,99,AE=C+I+G,100,三、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一)四部门国民收入均衡公式 NI=C+I+G+(X-M) (二)净出口(X-M)的决定 出口看作一个常数 进口M=M0+MPMNI MPM为边际进口倾向,表示每增加一单位收入所增加的进口量,1
31、01,AE=C+I+G+(X-M),102,理解均衡国民收入应注意的问题(P79),均衡国民收入可能低于、高于或等于充分就业下的国民收入水平。但不论均衡后的国民收入处于哪种水平,一旦达到均衡,市场自动调节机制就停止起作用,除非有来自市场外部的干预,否则均衡点不会改变。 在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过程中,总支出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总支出就是产品市场上表现出来的总需求,所以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也称为需求决定论。其意义在于,总需求决定着国民收入的均衡水平,只要总需求改变,国民收入的均衡水平就会改变。,103,本节小结,国民收入决定原理:需求决定国民收入 两种分析方法:NI-AE模型;(计划)I=S相等,104
32、,第4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NI-AE模型,105,主要内容,第一节 “NI-AE”模型中的总支出 第二节 简单的“NI-AE”模型 第三节 三部门经济的“NI-AE”模型 第四节 四部门经济的“NI-AE”模型,106,教学重点,一、理解NI-AE模型的含义总支出函数 二、理解经济学中投资的概念、掌握投资与利率的函数关系 三、能够用NI-AE模型计算不同条件下的均衡国民收入 四、掌握收入乘数的概念、理解MULT1/MULT2/MULT3/MULT4的适用性 五、掌握税收乘数、平衡预算乘数公式 六、理解失业与通货膨胀下均衡的调整,107,第一节“NI-AE”模型概述,一、 国民收入的均衡公式
33、 NI=AE,108,二、总支出的构成及总支出函数,总支出函数(即总支出与决定总支出的各因素之间的对应关系)的一般形式可写为:,109,三、“NI-AE”模型的基本形式,模型的基本思路是:影响总支出的各因素决定了总支出AE的水平,AE决定了均衡国民收入NI的水平;影响总支出AE的各因素的变动,引起了总支出AE的变动,最终引起均衡国民收入NI的变动。,110,第二节 投资函数,一、宏观经济学中投资的概念 二、影响投资的主要因素 投资品的购买成本 预期的投资收益 实际市场利率 国民收入,111,显然,无论从投资成本方面看,还是从预期收益的现值方面看,利息率都起着重要的作用,112,三、投资函数,投
34、资函数:投资(I)与影响投资因素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不同的假定前提下,会使用不同的投资函数。常见的有:I=I(r)I=I(NI) 或者I=I(Q),+,113,1、 I=I(r )表示的是投资与实际利率之间的函数关系。 在此投资函数中,影响投资的其他因素均作为外生变量来处理。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实际利率下降,投资增加;实际利率上升,投资减少。投资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如图4-1所示)。,114,115,2. I=I(Q)或I=I(NI)表示的是投资与(实际)国民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在此投资函数中,影响投资的其他因素也均作外生变量来处理。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国民收入增加,投资增加;国民收入减
35、少,投资下降。该种类型投资函数的较为简单的形式通常写为:,116,117,第三节 简单的NI-AE模型,在简单两部门模型中,假定只有家庭和企业部门 NI-AE模型为:,118,在上述模型中,AE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C+I自发总支出(不随国民收入的变动而变动) 一部分是MPCNI引致总支出(随国民收入的变动而变动),119,二. 数字举例及图示,假设一个国家的总支出系统如下: C=200 + 4/5 NI; I = 100 请计算该国的均衡国民收入为多少。,120,解法1:根据均衡条件:NI = AE,解这个方程,可以得到 NI = 1500 这就是当前的均衡国民收入。,此时的总支出为: AE
36、 = C + I 即, AE = 200 + 4/5 NI + 100,均衡条件要求, NI = 200 +4/5 NI + 100,121,解法2:根据简化均衡条件I=S,根据储蓄和消费的关系,我们知道:,于是我们有,S=-200+1/5NI 均衡条件要求:I =-200+1/5NI 解这个方程可以得到:NI=1500 这就是当前的均衡国民收入,S=DI-C,122,以上两种方法计算均衡国民收入的过程,可以用下图表示。,123,三. 国民收入自动均衡的调节过程,124,四、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动与收入乘数,1、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动 2、收入乘数的定义 3、乘数的作用过程与边际消费倾向,125,1、
37、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动,例:C=200 + 4/5 NI; I = 100,均衡国民收入为1500 现假定I增加10,计算新的均衡国民收入?,126,总支出为: AE = 200 + 110 + 4/5 NI,根据国民收入均衡条件,AE = NI 均衡国民收入为:NI = 1550,I=10,即增加了一笔10的投资(即自发总支出增加了10)却引起国民收入增加50,国民收入的增加是自发总支出增加的5倍!原因何在?,127,2.收入乘数的定义,收入乘数:自发总支出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是其(自发总支出的增加)的倍数乘数用MULT(multiplier)表示:数学定义:,乘数概念是凯恩斯的学生卡恩在国
38、内投资与失业关系一文中首先提出来的,在上例中,收入乘数为,128,3、乘数的作用过程和边际消费倾向,129,NI=10+10(4/5)+10(4/5)2+10 (4/5)n-1=50,不难看出,乘数的大小与边际消费倾向有关,人们从其收入的增量中拿走多少的比例用于增加他们的消费决定着乘数的大小。,130,乘数与边际消费倾向的关系可推导如下: 由模型,131,132,(3) 乘数的意义 乘数大小和边际消费倾向相关。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或边际储蓄倾向越小,乘数就越大。 乘数效应的发挥是两方面的,投资的增加和减小都会引起收入若干倍的增加和减小 由于总支出经常发生变化,故乘数越小越有利于经济的稳定,把只和
39、边际消费倾向有关的乘数称为乘数1,133,五. 均衡的调整与充分就业,为什么要对均衡进行调整?市场机制虽然可以使总收入与总支出自动达到均衡,但却不能保证均衡的国民收入恰好处于充分就业水平,均衡有可能是存在失业状态的均衡或存在通货膨胀状态的均衡。一旦均衡处于这两种状态,由于市场自动均衡机制的作用,失业或通货膨胀的状态将会持续下去。为了消除失业或通货膨胀,需要政府对原有的均衡状态进行调整。,134,1. 失业状态下的均衡及其调整,例:C=200 + 4/5 NI; I = 100 ,假如此时经济中除去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之外总劳动力只用了94,且国民收入的增长与劳动力的投入的增长完全同步。那么,
40、为了实现充分就业,总支出应该增加多少?,135,解:要增加6%的就业必须使国民收入的均衡水平也要增加6%。因此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FE:NI(full employment:national income)应为:国民收入必须从以前的1500提高到1590的水平才能达到充分就业的状态NI=1590-1500=90,136,根据收入乘数理论,只要总支出AE增加,均衡国民收入就会成倍增加,但总支出AE需要增加多少才能使国民收入增加90呢?这可以进行如下的推算:,NI=充分就业国民收入-实际均衡国民收入,(缺口公式),137,根据给定的数字MPC=4/5,按照乘数的公式我们可以算出MULT=5,而国
41、民收入变动的目标是NI=90,这样,根据缺口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这就是说,总支出必须增加18才能使国民收入达到充分就业的水平。这时,AE为正值,经济中存在失业的缺口。假定增加了18个单位的投资(I=18),根据模型10.3我们可以计算出新的均衡的国民收入为:投资增加了18,弥补了失业的缺口,使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138,139,例:C=200+4/5NI,I=138,假定国民收入均衡时存在着大约5.9的通货膨胀率,并假定,在恢复到没有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以前,国民收入的下降完全表现为一般价格水平的下降。,2. 通货膨胀下的均衡及其调整,140,解:根据题意,要消除5.9的通货膨胀
42、率就必须使国民收入下降5.9。1690(15.9)1590,只要总支出减少20,国民收入就会在1590处达到均衡,从而消除 通货膨胀,141,142,第三节 三部门经济的NI-AE模型,一. 加入政府部门而引入的基本关系 二. 加入政府部门的NI-AE模型 三. 完全的NI-AE模型,143,一. 加入政府部门而引入的基本关系,1. 财政收支与可支配收入 政府的总开支G由两部分组成G=GT+GP(纠正教材中的错误,之前出现的G都为GP) 政府实际得到的净税收NT为:NT=T-GT即T=NT+GT 政府的财政收支平衡关系可表述为T=GT=GNT=GP 即在考察政府部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时,只考察净
43、税收NT和政府购买支出GP就可以。 可支配收入与国民收入的关系为:DI=NI-NT,144,2. 消费函数与总支出的变化,加入政府部门后,,消费函数:,这样,就在消费函数中加入了净税收。净税收NT越大,消费支出C就越小;净税收越小,消费支出C就越大。,145,政府购买支出GP是总支出AE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入政府部门后的总支出函数为:(10.35),146,3、加入净税收和政府购买支出的NI-AE模型,在考察上述基本关系之后,在简单的NI-AE模型的基础上,我们便可以建立一个加入净税收和政府购买支出的NI-AE模型了,模型如下:我们可以解出均衡的国民收入为:,均衡国民收入NI=,均衡国民收
44、入取决于自发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及净税收,147,假定,消费函数为C=200+4/5DI,净税收NT=100,投资I=100,政府购买支出GP=100, (1)计算均衡国民收入, (2)假定净税收增加10,新的均衡国民收入又为多少?把上述给定数据代入模型NI-AE中:,二、税收乘数与平衡预算乘数,148,我们很容易解出均衡的国民收入为:,149,用同样的思路, 时,新的均衡国民收入为:即税收增加了10,引起国民收入下降了40,150,1、税收乘数,151,1. 税收乘数,(1) 定义:税收变动后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是其的倍数称为税收乘数 (2) 公式:税收乘数NI/ NT=MPCMULT,影响税
45、收乘数大小的因素是边际消费倾向和收入乘数,这二者越大,税收乘数的绝对值则越大,也就是说,这二者越大,一定税收的增加所引起国民收入的下降会更多。,152,公式的推导:由模型我们可以解出均衡的国民收入为:根据税收乘数的基本公式可得:,153,2. 平衡预算乘数,(1) 定义:指政府财政收支平衡变动时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是其(财政收支平衡变动NT= GP)的倍数。当净税收NT=政府购买支出GP时,表示财政收支平衡。 如果净税收增量NT=政府购买支出增量GP,表示财政收支是平衡变动的。 (2)公式推导: 平衡预算乘数MULT-MPCMULTMPSMULT,154,二. 加入税收函数的NI-AE模型,1.
46、 税收函数税收来自国民收入,当国民收入提高,税收会随之提高,国民收入减少,税收会随之减少。因此,税收可以看作国民收入的函数,即T=F(NI) 一般形式通常写作:T=MTNI,MT为边际税率 净税收函数可写为NT=MTNI-GT,令 NT = - GT 那么净税收函数为: NT = NT + MT NI,155,2、加入净税收函数的NI-AE模型,考虑到净税收函数之后,消费函数和总支出函数要相应的发生变化,消费函数为:总支出函数为:,156,在分析了消费函数和总支出函数的变化之后,我们便可以在模型3-4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包含净税收函数的NI-AE模型了:,均衡国民收入取决于自发消费、投资、政府购
47、买、净税收及边际税率,157,3. 乘数,推导如下: AE=C+I+GP =C+MPC(NI-NT)+I+GP =C+MPCNI-(NT+MTNI)+I+GP 根据NI=AE,通常把只与边际消费倾向和边际税率有关的乘数称为乘数2,158,3. 乘数,推导如下: AE=C+I+GP =C+MPC(NI-NT)+I+GP =C+MPCNI-(NT+MTNI)+I+GP 根据NI=AE,收入乘数2不仅与边际消费倾向有关,还与边际税率有关,159,举例,假定C=200+4/5DI,NT=-225+1/4NI,I=100,GP=200, 求:(1)均衡国民收入?(2)若投资I增加一笔10的投资,即I=1
48、0,新的均衡国民收入?,160,三. 加入投资函数的NI-AE模型,加入投资函数的NI-AE模型,均衡国民收入取决于自发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税收、边际税率及边际投资倾向,161,举例:假定C=200+4/5DI,NT=-225+1/4NI I=15+1/10NI,GP=200,求均衡国民收入?当政府购买增加10,其均衡国民收入又为?,162,即政府购买增加10时, NI=2016.66-1983.3=33.3 根据乘数定义公式: MULT= NI/ AE=33.33/10=3.333 同MULT2比较,发现乘数乘数增强了。,AE=C+I+GP =200+4/5NI-(-225+1/4NI)
49、+15+1/10NI+200 根据均衡国民收入公式NI=AE, NI1983.3 当GP=10时, AE=C+I+GP+GP=200+4/5NI-(225+1/4NI)+ 15+1/10NI+200 +10根据NI=AE,解得NI=2016.66,163,2.乘数:乘数公式为:,因此,在加入了投资函数之后,收入乘数不仅与边际消费倾向、边际税率有关,还与边际投资倾向有关,显然,边际投资倾向越高,收入乘数越大,边际投资倾向越低,收入乘数越小。,164,1、四部门经济的“NI-AE”模型中的总支出AE为:AE=C+I+GP+NX 其中:C=C+MPC(NI-NT)NT=NT+MT(NI)I=I+MPI(NI)NX=EX-IM-MPM(N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