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热病人护理,发热是什么?,又称发烧。指在致热原的作用下,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点上移而引起体温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每个人的正常体温略有不同, 而且受许多因素(时间、季节 、环境、月经等)的影响。 正常人清醒状态下口腔体温36.3 -37.2。,发热原因,发热原因很多,根据致热源的来源和性质不同,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发热两种。,感染性发热多见于细菌、病毒、真菌、螺 旋体、支原体、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发热。,非感染性发热主要包括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所致、变态反应性发热、体温调节中枢功能混乱引起的中枢性发热。,发热的主要临床表现,外感发热:发热、身疼、鼻塞、流涕、肢倦、口渴为主证;内伤发热:多
2、表现为低热,一般起病较长,常伴有头晕、疲乏等虚弱之象。,伴随症状,在体温升高同时,常伴随症状,如寒战、淋巴结肿大、出血现象、肝脾肿大、关节肿痛、意识障碍等,因此应密切观察患者。需要借助辅助相关检查:尿粪常规、血象检查(白细胞等)及其他检查。,发热程度,低热 37.3-38.0 (99.1-100.4),高热 39.1-41.0 102.4-105.8,中等热 38.1-39.0 100.6-102.2,超高热 41.0 105.8,稽留热,体温可在39-40左右,持续数日或数月,24h内波动范围为不超过1。多见于肺炎球菌肺炎、伤寒等,弛张热,体温在39.0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h内波动范围达
3、2以上,体温最低仍高于正常值。多见于败血症、化脓性疾病等,间歇热,体温骤然升高至39.0以上,持续数小时或更长,随后下降至正常或者正常以下,经过一个间歇,体温再次升高,即高热期和无热期交替出现。多见于疟疾等。,不规则热,发热无一定规律,持续时间不定,波动范围不定。多见于流行性感冒,癌性发热。,常见热型,四种热型图,发热病人主要的护理,降温方法,物理降温,物理降温分为局部和全身冷疗。 局部冷疗:常用冰袋、冷毛巾冷敷(用毛巾冰袋包裹置于大血管位置)。 全身冷疗:常用乙醇、温水擦浴, 冷生理盐水灌肠。或者中医治疗的 针灸疗法,刮痧疗法,放血疗法。,药物降温,药物降温指应用退热药物加速散 热而达到降温
4、目的。年老体弱及 心血管疾病慎用此降温方法。一 般超过39.0,选择药物降温。 降温的药物:来比林,扑热息痛,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 (常用口 服退热药),退热贴(儿童常 用),阿司匹林(出血倾向勿用),消炎痛栓(肛塞),柴胡。,观察体温变化,降温措施后30分钟应测量体温,并将所测得的体温记录到体温单或和护理记录单上。 37.5 T38.5 :每日测4次体温(6h/次),连续测3天,体温正常后改为每日1次。 T38.5:每日测6次(4h/次),连续测3天,体温正常后改为每日1次。 除降温外,测量患者呼吸、血压、脉搏及热型,也需观察患者治疗的效果和饮食情况,同时需观察患者是否因为发热引起的精神症状
5、如全身抽搐、神志不清等伴随症状情况。,注意事项,1.体温骤降者由于大量体液丧失,易出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四肢冰冷等虚弱或者休克现象。因此高热者体温下降过程,密切观察患者,体温控制在不低于37.0,尤其对于年老体弱者和心血管疾病者。发现体温与病情不符合时,应重新测量并在床旁检测。 2.腋下有创伤、手术、炎症、腋下出汗多、消瘦不宜腋下测量法;运动或者沐浴者30分钟后方可测量腋温。 3.如患者不慎咬碎体温计,首先应消除玻璃碎屑,防止损伤口腔黏膜,然后口服蛋清液或牛奶延缓汞的吸收,病情允许可服用粗纤维食物促进汞的排泄。 4.冷疗法禁忌:血液循环障碍者、慢性炎症或者深部化脓病灶、组织损伤或者破裂、对冷过
6、敏,及禁忌部位如心前区、腹部、足部等。,注意事项:婴幼儿护理的误区,婴幼儿护理中的主要误区:发烧是一种小儿常见病;婴幼儿发烧,应立即退 烧,烧得太久,会烧坏脑子,留下后遗症;发烧本身对人的身体并没有危 害 ;要捂汗;最好打针、输液,这样退烧效果好。误区解释:发烧仅仅是一种症状,而其自身并不是病。很多种疾病都可以引 起婴幼儿发烧,轻的如感冒,重的则包括脑炎、脑膜炎等;如果婴幼儿只是 发烧到38度左右,一般情况下是没有必要为其服用退烧药的。自行退烧反而 更能够增强宝宝的抵抗力。在发冷的阶段才应该为宝宝添加衣物,在发热的 阶段应该减除衣物才对,而在发汗的时候则可以穿一件比较宽松的衣服,以 利于排汗;
7、由于发烧通常都是由病毒或者细菌入侵造成的,而抗生素类药物对病毒 没有作用,而输液则有其他副作用,通常要选取儿童专用类药物及其药物的用量和 频度。,健康教育,1.低热者可酌情减少活动,高热者绝对卧床休息,减少能量消耗,有利于机体康复。 2.在晨起、餐后、睡前协助患者漱口。对于体质极度虚弱者,给予行口腔护理,以防口腔感染。 3.退热期大量出汗者,随时擦干汗液,及时更换衣服和床单,防止受凉,保 持皮肤清洁和干燥。对长期持续高热且被动体位者,协助改变体位,以防压 疮、肺炎等并发症出现。 4.鼓励多饮水(2500-3000ml/d),进食鱼汤、鸡蛋面、苹果类的水果、青菜+ 粥等易消化食物。 5.给予患者和家属心理安慰,减轻紧张、害怕和焦虑的心理反应。,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