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六章 呼吸系统药理,第一节 平喘药,哮喘是一种以呼吸道炎症和呼吸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疾病。是由于免疫和非免疫性刺激后,引起组胺、5-HT、LTs、PAF等炎性介质释放,引起上皮细胞损伤,血管渗出增多,分泌物增多,黏膜水肿等炎症反应,同时伴有平滑肌痉挛,气道阻力增高而致阻塞性呼吸困难。,一、支气管平滑肌松弛药,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激动受体而激活AC,催化cAMP的合成,激活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而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抑制肥大细胞及中性粒细胞释放炎性介质,减少渗出,促进粘液分解。,1.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临床常用药物,非选择性的受体激动药如AD、异丙肾上腺素、麻黄碱等选择性的2受体激动药如沙丁胺
2、醇、克仑特罗、特布他林等。,2. 茶碱类,抑制PDE 使cAMP分解减少,舒张支气管平滑肌。 抑制过敏性介质释放,增加内源性CA的释放 阻断腺苷受体 拮抗腺苷或腺苷受体激动剂引起的哮喘,腺苷能使呼吸道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和LTs而引起呼吸道收缩。,作用,氨茶碱 aminophylline,主要用于各种哮喘及急性心功能不全。 碱性较强,口服可致恶心、呕吐,饭后服可减轻刺激性。静注太快或剂量过大,可致心悸、惊厥、血压急降,甚至死亡。,3. M-胆碱受体拮抗药,阻断Ach的作用,缓解哮喘的症状 常用的M受体阻断药有异丙托品、溴化氧托品等,异丙阿托品,能选择性阻断的M1胆碱受体,拮抗Ach的支气管痉挛作用
3、,使气管松弛。 吸入给药,作用快而持久。 用于支气管哮喘及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等。,二、抗过敏平喘药,主要作用抑制过敏性炎症介质释放和拮抗炎症介质的作用而达到预防和治疗哮喘发作。 分类 过敏介质阻释剂 如 色甘酸钠 H1受体阻断剂 如 酮替芬 特点 平喘作用起效慢 应用 预防哮喘发作,色甘酸钠 sodium cromoglycate,抑制抗原诱发的早期哮喘反应和迟发哮喘反应。 可预防哮喘发作,抑制抗原抗体结合后过敏介质的释放。 无支气管扩张作用和抗组胺等介质作用。,作用机制,稳定肥大细胞膜,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减少过敏介质的释放。与敏感的肥大细胞膜外侧的Ca2+通道结合,阻止Ca2+内流所致抑制
4、气管平滑肌痉挛和粘膜水肿由感觉神经末梢释放P物质、神经激肽A、B等诱导降低对非特异性刺激的敏感性,减少支气管痉挛的发作。如SO2、缓激肽、冷空气、运动等引起的支气管痉挛。,应用,1. 预防变态反应或运动引起的速发型或迟发型哮喘; 2. 减少重症哮喘的糖皮质激素用量; 3. 变应性鼻炎、溃疡性结肠炎及其他胃肠道过敏性疾病。,酮替芬 ketotifen,又名甲哌噻庚酮 阻断H1受体,抑制过敏介质释放,拮抗5-HT和多种过敏物质引起的支气管痉挛,疗效优于色甘酸钠。 用于哮喘的预防发作,尤其适用于儿童。,三、抗炎平喘药-糖皮质激素,具强大抗哮喘作用 机制 抗炎、抗过敏:抑制T细胞功能、减少炎性介质释放
5、、抑制过敏反应。 吸入法给药 仅用于其他药物无效的哮喘持续状态和重症哮喘。 常用药物二丙酸倍氯米松和布地缩松。,氯化铵,服后刺激胃粘膜,反射地兴奋迷走神经,引起恶心,使支气管腺体分泌增加,粘痰变稀,易于咳出。适用于急性呼吸道炎症痰稠难于咳出者。,第二节 祛痰药,乙酰半胱氨酸,结构中的-SH能与粘蛋白二硫键结合,使粘蛋白分子裂解,降低痰的粘性,易于咳出。,第三节 镇咳药,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反射,能促进呼吸道的痰液和异物排除,保持呼吸道清洁与通畅;但剧烈无痰的咳嗽,会给病人带来痛苦并常引起并发症。镇咳药可通过直接抑制延髓咳嗽中枢,或抑制咳嗽反射弧中的某一环节而产生镇咳作用。,镇咳药分类,一、中枢性镇
6、咳药直接抑制延髓咳嗽中枢而发挥镇咳作用 二、外周性镇咳药抑制咳嗽反射弧中的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或效应器中任何一环节而发挥镇咳作用。,一、中枢性镇咳药,可待因(codeine),抑制延髓咳嗽中枢,镇咳剂量不抑制呼吸。作用强而迅速。 适用于无痰剧烈干咳,对胸膜炎干咳伴胸痛者尤为适用。,能抑制咳嗽中枢,兼有局部麻醉作用。 适用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无痰干咳和百日咳。常与氯化铵合用。,喷托维林(维静宁,咳必清),二、外周性镇咳药,对呼吸道粘膜有较强的局麻作用 抑制肺牵张感受器与感觉神经末梢,阻断迷走神经反射,抑制咳嗽的冲动传入而镇咳。用于干咳和阵咳。,苯佐那酯(退嗽),非麻醉性强效镇咳药 起效快,维持时间长 阻滞肺及胸膜感受器的传入感觉神经冲动及直接抑制咳嗽平滑肌中枢,对具有解痉作用 无抑制呼吸、无便秘、无成瘾性。,苯丙哌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