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态与功能,中国医科大学生理教研室 白 霞,第六节 血液,一、血液的组成 血浆 plasma水,电解质,小分子化合物,蛋白质2.血细胞 blood cells红细胞 (RBC) 白细胞 (WBC) 血小板 (TC),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占全血的容积百分比。男:40% 50% 女:37% 48%,(一)比重和粘滞性 1. 比重: 全血:1.050 1.060,取决于血细胞数量 血浆:1.025 1.030,取决于血浆蛋白含量 2. 粘滞性:(以水为1) 全血:4 5,取决于红细胞比容高低 血浆:1.6 2.4, 取决于血浆蛋白含量,二、血液的理化特性,(二)血浆渗透压 osmotic pressu
2、re1.晶体渗透压:血浆中晶体物质,如NaCl等所形成的渗透压。生理作用: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和细胞正常形态。,2.胶体渗透压:血浆蛋白等高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称胶体渗透压,主要来自白蛋白。 生理作用:维持血管内外水的平衡和血浆容量。,(三)血浆PH 1.PH: 7.35 7.45 2.血浆中的缓冲物质,NaHCO3/H2CO3,Na2HPO4/ NaH2PO4,Na-蛋白质/H-蛋白质,(一)红细胞 red blood cell1.数量、形态及功能 (1).数量: 男:4.5 5.51012/L女:3.8 4.61012/L血红蛋白(Hb)含量:男:120 160g/L 女:110 150g
3、/L,三、血细胞及其功能,(2).形态(3).功能. 运输O2和CO2. 对机体产生的酸碱起缓冲功能,2.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1)可塑变形性 (2)渗透脆性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和溶血的特性称为红细胞渗透脆性。,(3).悬浮稳定性红细胞稳定悬浮于血浆中不易下沉的特性。通常以第一小时末红细胞沉降距离来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即血沉。男: 015mm/h 女: 020mm/h血沉加速是红细胞叠连的结果。叠连形成快慢的因素不在于红细胞本身,而在于血浆成分的改变。,3.红细胞生成原料 (1).铁和蛋
4、白质:缺铁性贫血 (2).叶酸和维生素B12: 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维生素B12的吸收需内因子的参与。 内因子缺乏:维生素B12吸收障碍,4. 红细胞生成调节物质 (1)爆式促进激活物 (2)促红细胞生成素 erythropoietin, EPO 肾脏产生,促进红细胞生成 (3)雄性激素,(二)白细胞 white blood cell 1.分类及正常值 (1)总数:(4.010.0)109/L (2)分类: 中性粒 嗜酸粒 嗜碱粒 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2.生理特性 (1).变形运动及渗出性 (2).游走性(3).化学趋化性(4).吞噬,3.WBC功能 (1).中性粒:吞噬
5、作用 (2).嗜碱粒:释放多种生物活性物质 (3).嗜酸粒:限制嗜碱粒和肥大细胞在速发过敏反应中的作用;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 (4).单核细胞:吞噬 (5).淋巴细胞:T:细胞免疫B:体液免疫,(三)血小板1.数量正常值: (100300)109/L 50 109/L 有出血倾向2.生理特性(1)粘附: 血小板粘着于非血小板表面(2)聚集: 血小板之间相互粘着(3)释放: 血小板受刺激后,主动外排生物活 性物质的现象。(4)收缩: 与血小板收缩蛋白有关。(5)吸附: 血小板表面可吸附凝血因子,:,3. 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1)参与生理性止血的全过程 (2)参与凝血 (3)促进和抑制纤维蛋白溶
6、解 (4)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第七节 生理止血,生理止血: 血管损伤后血液从血管中流出,几分钟内自行停止的现象。 出血时间: 自血液从血管中流出到其自行停止的时间,正常13 分钟,生理性止血的过程: (一)血管收缩 (二)血小板止血栓的形成 (三)血液凝固,生理性止血过程示意图,:,第八节 血液凝固与抗凝血,血液凝固: 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是由多种凝血因子参与的、复杂的酶促反应过程。(一) 凝血因子 共14种,其中国际命名的12种,此外有前激肽释放酶和高分子激肽原。,国际命名的凝血因子编号 中文名 英文名因子 纤维蛋白原 fibrinogen 因子 凝血酶原 p
7、rothrombin 因子 组织因子 tissue thromboplastin 因子 钙离子 Ca2+ 因子 前加速素 proaccelerin 因子 前转变素 proconvertin 因子 抗血友病因子 antihemophilic factor.AHF 因子 血浆凝血活酶成分 PTC 因子 Stuart-Prower factor 因子 血浆凝血活酶前质 PTA 因子 接触因子 contact factor 因子 纤维蛋白稳定因子 fibrin-stabilizing,凝血因子的特点: 1.除因子是Ca2+外,其余均为蛋白质; 2.除外,其它因子均存在于血浆中, 且大多在肝内合成; 3
8、.因子,的合成需维生素K, 为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二)凝血过程1. 血液凝固的基本步骤凝血酶原酶复合物(Xa,Ca2+,a,PF3)形成 凝血酶原 () 凝血酶(a)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a),2.两条凝血途径(1).内源性凝血途径 .所有参与凝血的因子均来自血液;.始动因子是因子;.因血管内皮露出胶原纤维(或血液接触带负电荷的异物)而启动;.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过程涉及的因子多,因而耗时长,比外源凝血慢。,缺乏 . . 分别称为甲型、乙型和丙型血友病,(2).外源性凝血途径 由血液外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F) 进入血液所启动的凝血过程; 始动因子是因子 ;
9、TF是血管组织损伤释放出的,属辅因子,与结合并使a催化效力增加千倍;.形成凝血酶原激活物过程涉及因子少,因而耗时短,比内源凝血快。,(三)抗凝血与纤维蛋白溶解1. 血液中的抗凝因素(1)血管内膜光滑完整(2)血液循环不息(3)血管壁可产生前列环素(PGI2)(4)血液中存在一些天然的抗凝血物质,抗凝血酶: 血浆糖蛋白;与凝血酶及凝血因子活性中心结合 肝素: 一种粘多糖,可与抗凝血酶结合,+,+,纤溶酶原激活物 抑制物,纤溶酶抑制物,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纤溶酶,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2. 纤维蛋白溶解(自学),第九节 血型与输血原则,血型通常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10、。,一、ABO血型系统 (一)ABO血型系统的抗原和抗体1.抗原(凝集原):存在于RBC膜上,有A,B抗原2.抗体(凝集素):存在于血清中,有抗A,抗B抗体3.红细胞凝集:不同血型者的血相混合时,发生红细胞凝集成簇的现象,(二)ABO血型的分型,血清中不含与自身RBC抗原相对抗的抗体抗A、抗B为天然抗体,属IgM抗体,分子 量大,不能通过胎盘,(二)ABO血型的鉴定,B 型,A 型,AB 型,O 型,抗B 血清,抗A 血清,抗A抗B 血清,二、Rh血型系统 (一)Rh抗原:D; E; e;C;c五种通常将RBC膜上有D者称为Rh(+);余者为Rh(-) (二)Rh血型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人血液中不存在抗Rh的天然抗体,只有当Rh(-)血型者接受Rh(+)血液后,才能产生抗Rh抗体;主要为IgG,分子量小,可通过胎盘,三、输血: (一)输血原则:1.准备输血时先鉴定供血者与受血者血型2.血型相符的输血前也必须作交叉配血检验3.反复输血的受血者还要检测供血者与受血 者Rh血型4.不同血型间输血只在紧急情况下进行,但要注意输血量、速度及受血者的反应,(二)交叉配血试验,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