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痫 证,epilepsy,一、概述,1、定义:痫证是指以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上视,肢体抽搐,或口中如猪羊叫声,醒后如常人等神志失常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发作性疾病。,A、起病急。B、何时何地、何情况下发生无法意料。,突然性,短暂性,发作时间短,约515分 钟,有轻重之别,轻者几秒钟,重者半小时。,三个特点:,反复发作,间隙期如常人,醒后对发作情况毫无记忆,当然,发作次数因人、因病而异,重者一日数10次,或数日一发,轻者数月一发,或半年一发。,反复性,一过性精神恍惚。如突然失神呆滞,不动不语,或手中物件掉落,或眼睑、口角、肢体的颤动,抽动,其神志丧失约510秒。,轻 者,三种发作形
2、式:,典型证候,称大发作,数分钟。,重者,严重者,短时间内反复抽搐、持续昏迷。如一小时 内二、三发,或一日数十次,甚至未及清醒则又丧失。,西医相关病证,“癫痫 ”分类: 原发性(遗传):系脑部兴奋性过高的某些神经元突然地、过度地重复放电,呈现阵发性的大脑机能紊乱所致。原因未明,以儿童多见。,继发性:因脑部疾患,或其他疾病引起,如脑畸形、脑积水、大脑发育不良、颅脑损伤、脑炎、脑膜炎、颅内肿瘤、脑血管病变、神经变性疾病、中毒、缺氧、尿毒症、代谢障碍等。,二、 病因病机,1、 七情所伤:惊则气乱,恐则气下,惊恐过度,则气机逆乱,使脏腑功能紊乱,阴阳失调,阴虚不能敛阳,阳亢则生热动风,风火上升,蒙蔽心
3、窍。,2、 先天因素:先天不足,胎气受损,肝肾阴血不足,致元神不充,髓海空虚,或肝气逆乱,神不守舍,则发昏仆,抽搐之症。,3、 其它因素:如六淫、饮食、外伤、病后等。病位:肝、脾、肾 心病机:气机逆乱,痰壅经络, 阻痹神窍病性:实证风、火、痰虚证肝、脾、肾,三、辨证,1、预兆:头晕、头痛、胸闷、乏力神倦、烦躁、幻听、幻视等。2、三种发作形式3、发作期以实证为主,治其标,肝风痰浊;风痰上扰型。缓解期以虚证为主,治其本,脾虚痰盛;肝火痰热;肝肾阴虚;气虚血瘀型。,四 、治疗,1、针刺法(1)发作期治法:涤痰熄风,开窍定痫以手厥阴经、督脉、 足少阴经穴为主,处方与方义: 百会:(督,三阳之会)安神定
4、志 人中:(督,鬼宫)开窍醒脑 内关: (心包,络穴)调理心神 后溪: (八脉交会穴,通督脉)统督阳气,驾御神机,针透劳宫 涌泉: (肾经,井穴)促发脑神恢复配穴:昼发加申脉,夜发加照海,(2)缓解期治法:化痰熄风以督脉、任脉、 手足厥阴经穴为主,处方与方义:,印堂 交通督任,调和阴阳,舒理逆乱鸠尾 (常用于痰蒙心窍,病入 膏肓)间使 (鬼市)通心气、安神太冲 益肝肾,太溪 平肝熄风,配穴:风痰闭阻:风池、阴陵泉、合谷 脾虚痰盛:足三里、脾俞、三阴交、丰隆。 肝火痰热:风池、太冲(间使)、大椎、侠溪、关冲、丰隆。,肝肾阴虚:肝俞、肾俞、心俞、脾俞、太溪、照海、三阴交。气虚血瘀:围针法(额叶、颞
5、叶)、膈俞、血海、足三里、三阴交。,施术法:急性发作期用强刺激,泻法。缓解期平补平泻(导气法),1、耳针法选穴视敏感点选取脑、枕、皮质下、心、交感、神门,随证选取相应部位(中医、西医)方法:发作期毫针法,缓解期压籽法,其他疗法,2、穴注(适合缓解期) 3、埋线穴位:辨证选穴、腰奇穴(尾尖上2寸)、癫痫穴(T8)方法:植线法(药线)操作:腰穿针注射法、三角缝针法,癫痫穴,腰奇,4、埋药 穴位:臑俞或臂臑 药物:大仑丁0.6,五、临床体会:(1) 本病是顽症固疾,病情复杂,病史长,对病人家属身心健康都造成极大的影响,所以治疗上宜坚持长期治疗,需要有耐心、恒心、信心。,(2)本病根治较难,宜综合治疗,尤其发作时突然痰涌喉间而窒息者,如不及时抢救会危及生命。 (3)注意避免诱因:如保持愉快、乐观的情绪,起居有节,生活有规,保持二便通畅,增强体质,加强营养,正确选择职业等。,(4)西药治疗本病以鲁米那、大仑丁、卡马西平为主,不宜一下子停服,以防反跳。,思考题1、针灸如何辨证治疗痫证?2、“十三鬼穴”大多可用于治疗痫证,其理论依据是什么?,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