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肛肠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及技术操作规范,克罗恩病 又称阶段性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肠道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坏死性炎症,常伴有肉芽组织增生。病变多见于末段回肠与邻近结肠,但从口腔至肛门各段消化均可受累,常呈节段性分部。本病男女发病率尚无显著差别,老幼均可罹患,但以21-40岁发病者占半数以上,属中医伏梁 肠痈、便血、肠僻的范畴。,临床表现 临表现以腹痛、腹泻、肠梗阻等为主要症状,伴有发热、营养障碍和关节炎等全身症状。重症患者迁延不愈,预后不良。 症状 克罗恩病起病缓慢,病程长病史可达数月或数年。少数起病几周,可表现为类急腹症症状。一般开始为腹泻、腹痛、厌食、焦虑、低热等病人往往不能明确自己何时
2、发病,而在发生肠梗阻、出血、穿孔、肠瘘时才能明确诊断。另外,由于在消化道患病部位的不同临床症状各不相同,现将主要症状归纳如下: 腹痛 是最常见的症状,多位于右下腹或脐周。可于餐后发生,多数为痉挛性阵痛、伴肠鸣音增加,便后可缓解。或是持续性腹痛,压痛明显,说明炎症累及腹膜。也有患者表现为急性右下腹痛伴有发热呕吐、右下腹压痛及反跳痛、白细胞数增高,酷似急性阑尾炎。,腹泻 常见症状病变肠段的炎症、肠道功能紊乱,肠道吸收不良是造成腹泻的主要原因。一般叫轻微,粪便糊状,常无脓血或黏液,病变累及结肠下段或直肠者则有黏液血便,常伴有里急后重,排便每日3-4次。表现与溃疡性结肠炎相似。 发热 间歇性低热或中等
3、度不规则热常见,少数为弛张高热。有的患者在长时间不明原因发热后才出现消化道症状。 腹部肿块 由于肠黏膜、肠壁与肠系膜增厚,肠系膜淋巴肿大、内瘘形成或局部肿块形成,常可扪到肿块,以后下腹多见,肿块边缘不清楚压痛,因粘连而多固定,瘘管形成 病变肠段的溃疡向周围穿透而形成瘘管。内瘘可通向其他肠段、肠系膜、膀胱、输尿管、阴道和腹膜后等处或经腹壁、肛门周围通向体外而形成外瘘。腹壁外瘘常由于腹部手术而诱发肠段之间有瘘可导致腹泻加重、营养障碍和全身情况恶化。瘘管通向的组织和器官常因粪便污染而引起继发感染,外瘘或通向膀胱、阴道的内瘘可见粪便和气体排出。 肛门直肠周围病变 部分病人有肛门直肠周围瘘管、脓肿及肛裂
4、等病变。这些病灶往往存在多年才出现腹部症状病灶或组织检查,可发现肉芽肿性炎症病理变化。,结肠镜检查:通过直肠乙状结肠以及纤维结肠镜检查可见黏膜水肿、充血,卵石样隆起,伴有圆形、线状或沟槽样溃疡。溃疡常分为两种:一种是一小的溃疡,多见于疾病的早期,溃疡边缘轻度隆起水肿底部覆以白苔。另一种是大而深的溃疡,呈线形、圆形或椭圆形,溃疡深,边缘不规则,底部有黄白色苔结肠黏膜粗糙,不规则,呈假性息肉状。病变肠段之间的黏膜正常。愈合收缩后呈卵石路面状。活检对排除肠阿米巴、肠结核等有重要意义。 CT检查:CT检查克罗恩病,除了能确定患者有无盆腔或腹腔脓肿外,还可确定脓肿范围。另外克罗恩病患者的肠壁增厚,瘘管形
5、成,可以配合钡餐肠,应用CT检查证实。,鉴别诊断 与肠结核、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引起的肛周疾病鉴别。 治疗原则 积极治疗肠道克罗恩病,控制疾病发作维持症状缓解,预防复发,防止并发症和提高生活质量,缓解肛周疾病症状,保护肛门功能。 中医辨证论治:用芍药汤合萆薢渗湿汤或膈下逐淤汤、参苓白术散和四神丸加减。 西药治疗 结合肠道病变情况,积极治疗克罗恩病。 目前治疗克罗恩病肠道病变的主要是氨基水杨酸、免疫抑制剂(6巯基嘌呤、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等)、抗生素(甲硝唑)等,肛周局部则按肛周疾病对症治疗。,手术治疗 适应症:肛周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药物治疗无效。 手术方式 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一旦发现肛周脓肿,应及时切开引流。 肛瘘挂线引流术:低位肛瘘切开引流,高位肛瘘行挂线术,多采用非切割挂线。 回肠、结肠造口术:改道对肛周克罗恩病治疗有效。 其他:如形成肛裂、肛周皮赘、肛门直肠狭窄等时,可采用部分对症治疗等。 【预防与调护】 因本病病因至今不明,尚缺乏具体的预防措施,其中注意饮食卫生、预防肠道感染,可能有一定的意义 饮食:注意饮食卫生,不食生冷、油腻、不洁及变质食物。多食易消化食物,尽量避免含粗糙纤维的食物。 顺应气候变化,纳凉取暖皆应适应。 适当参加体育运动,配合气功、太极拳增强机体抗病能力。,谢谢大家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