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肛周脓肿,肛周脓肿:是指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内发生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称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肛周脓肿是常见的肛管直肠疾病,也是肛管、直肠炎症病理过程的急性期,常是多种病菌混合感染,近也有发现与肛线的损伤有关。肛门周围皮下脓肿最常见,多由肛腺感染经外括约肌皮下部向外或直接向外扩散而成。,(1)此病多见于2040岁的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婴幼儿也时有发生。 (2)发病急骤,肛门部坠痛剧烈,疼痛难忍,临床症状显著。 (3)肛门脓肿形成后,易向周围软组织间隙扩散,并可绕过肛门后方,向对侧蔓延,形成新脓肿。这种向周围组织扩散而形成多发脓肿的现象,是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主要特点。
2、(4)脓肿成熟后自然破溃排脓,形成肛门瘘管。,发病原因,1、感染性因素:现代医学认为,感染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2、医源性因素:临床上属医源性引起的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也不少见。3、手术后因素:临床上亦可见到肛门直肠手术引起感染,而形成的直肠周围脓肿,以及尿道术后感染、会阴部术后感染、产后会阴破裂缝合后感染、尾骶骨骨髓炎术后感染等引起的脓肿。4、其它:直肠内异物损伤后感染,放线菌病,直肠憩室炎感染,肛管直肠癌破溃或波及深部的感染,及身体虚弱,抵抗力低下,或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或营养不良,都是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发病原因。,症状和体征,早期症状 肛门周围皮下脓肿最常见,多由肛腺感染经外括约肌皮下部向外
3、或直接向外扩散而成。常位于肛门周围皮下部,一般不大。主要症状 是肛周持续性剧痛,受压或咳嗽时加重,行走不便,坐卧不安,全身感染症状不显。局部检查:肛旁皮肤有明显红肿,伴硬结和触痛,可有波动感,必要时可行穿刺证实。如不及时切开,常自行破溃,形成低位肛瘘。感染也可向上穿透肛周筋膜,扩散至坐骨直肠窝,早期有时误诊为血栓性外痔,但后者边界清楚,周围皮肤无炎性反应。,1、肛周皮下脓肿:主要是疼痛,最初为胀痛、化脓时跳痛、排便时疼痛加重,脓肿在肛门前方可发生尿潴留,脓肿在肛门后方出现尾骶部疼痛。全身中毒症状轻,局部肿胀,发红、压痛、有波动感。 2、骨盆直肠窝脓肿:全身症状重,先寒战高热,周身疲倦,严重者可
4、有败血症的中毒症状。局部症状轻,仅有直肠下坠感,酸痛或不适的表现,亦可发生排尿困难。 3、坐骨直肠窝脓肿:有周身不适、发热寒战、体温升高等全身中毒症状。局部见肛门一侧肿胀、发红、灼痛、跳痛、压痛、坐卧不安,活动和排便时痛加重,有排尿困难等。,症状,4、直肠后脓肿:全身症状与骨盆直肠窝脓肿相似,但局部症状主要在尾骶腰部酸胀坠痛,向背部及两侧大腿放射,尾骨有压痛,患者不能端坐。 5、直肠粘膜下脓肿:有周身不适,疲倦,发热。局部以直肠刺激症状为主,有里急后重,下坠,便次多或便意感等。 6、结核性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与上述细菌性感染不同,患者常是慢性发病,脓肿经数周、数月后才能形成,局部疼痛不剧烈,伴有
5、低热,局部红肿也不明显。,检查,1.直肠指诊。2.穿刺抽脓。3.肛管超声检查。,诊断依据 肛门烧灼痛或跳痛,排便或行走时加重,少数有排尿困难。 可伴有发冷、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 B超可测及脓腔。 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多。 肛门周围有硬结或肿块,局部温度增高、压痛或有波动。位于肛提肌以上的脓肿,直肠指检可触及压痛性肿块,直肠内穿刺可抽出脓液。,治疗原则 早期采用消毒止痛、局部热敷或热疗坐浴、常可使炎症消退。脓肿形成后应尽快切开引流保持引流通畅。 指导患者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3000mL坐浴,水温4346,23次/日,2030分/次。,一般护理 心理护理,饮食护理:饮食对于肛周脓肿的
6、治疗跟术后的恢复有着决对性的作用,患者平时注意多吃新鲜的水果跟蔬菜,忌食用辛辣,烟酒等食物,可以食用一些营养汤类,如冬瓜排骨汤,玉米猪蹄汤,红枣银耳汤等,不但可能清润肠道,达到通便的效果,而且还可以增强体质,有美容养颜的功效。 生活护理:保持每天一便的好习惯,便后及时对肛门进行清洁。对于患有便秘的患者,一定要养成每天进行排便的好习惯,平时还需要患者注意生活作息的调整,特别是一些经常性加班熬夜的患者,一定要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不宜疲劳过度。心理护理:产生肛周脓肿后,患者可能因疾病产生心理方面的影响,出现烦躁,焦虑不安等不良的心理状态。正确的护理心态对于患者的治疗有很大的帮助,患者应该保持一种积
7、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学会调节自我情绪,克服恐慌跟畏惧感,增强跟恶魔战斗到底的决心与信心。,日常,1. 预防肛周脓肿的首要条件就是预防便秘,便秘是形成肛周脓肿的一大原因,防治便秘对于肛周脓肿的预防形成重大的意义。 2. 适当进行户外运动,锻炼身体,增强身体素质,特别是提肛运动,更有效的预防肛周脓肿。 3. 患者一旦发现肛门处有不适之感,建议患者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如隐窝炎 4. 保持肛门处的清洁,便后对肛门处一定要擦拭干净,晚上睡觉之前,对肛门处进行清洁,勤换洗内裤,预防肛门周部的感染。 5. 避免肛门处受潮,受冻,肛门处一定要清爽。不能久坐于潮湿之处。,术后护理,此病治愈重在术后换药,切口常规换药,甲硝唑抗感染,使用紫草纱条覆盖创面,加用康复新液冲洗脓腔,并以浸有康复新液的纱条覆盖创面。脓肿术后采用康复新液配合常规药物换药,可在创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不仅使创面保持湿润,而且还能促进切口肉芽组织生长,加快切口愈合。,1. 术后应注意多做运动,增强患者的身体素质,促进血液的循环,有效预防感染。 2. 平时也要注意保持肛门处的清洁,睡觉之前一定要对肛门处进行清洗,特别要注意勤换洗内裤。 3.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积极预防便秘,避免肛周脓肿再次发生。 4. 注意保暖,避免肛门处受寒受冻或者是受潮湿,避免刺激肛周皮肤,引发再次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