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 议论文阅读济宁8 (10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陈凌每到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1940 年 10 月 22 日,英国遭受空袭,位于伦敦的荷兰屋图书馆也难以幸免,几乎被炸成废墟,墙壁倾颓,砖石满地,但有 3 名男子竟不顾敌机刚刚离去,在尚未倒塌的书架前翻捡书籍。战火的残酷与读书所展现的不屈意志,两相对比,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更给人以持久的感动。或许,也会有人不解:战火纷飞,还不忘阅读,为的是什么?“很多人被生活的艰难折磨得心灵枯萎,但有书香滋润的灵魂不会。 ”不久前,在一家书店里看到的一则读者留言,或许可以作为解答。对于
2、那 3 名男子而言,阅读绝非是暂时忘记战乱的“镇定剂” ,而是勇敢面对现实,让精神再次振奋、让意志战胜泪水的方法和途径。阅读何以有这样的伟力?一位作家曾指出,阅读实际上会给人以两种收获,一种是通过读书,知道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另一种是通过读书触发反思,知道自己本来就有的东西,激活它。前者是知识,后者是智慧。 (a)_个人的努力往往会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知识让我们理解每一项选择的意义,而智慧还能进一步让人知道,自己的选择是符合内心的,从而坚定前行的意志。人生如果远离了阅读,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曾国藩一生饱览群书,文章笔力雄厚,就连粱启超都称赞他“可以入文苑传” 。然而,即便有如此深厚的功底
3、,他依然认为自己有“三耻” ,居第一位的,就是对天文和算学“毫无所知” 。一物不知,便深以为耻,曾国藩们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认识,就因为他们深刻地知道,读书“能养人精神” 。书籍并非是装点门面的饰品,而是精神的营养品。远离书籍,只会让人生之路走向狭隘,甚至禁铟心灵;(b)_。(c)_这些年,两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惊艳了无数人,一位是第二季的武亦姝,另一位是第三季的雷海为。令人动容的,并不仅仅是武亦姝 2000 多首诗词记忆量的才情,也不全是雷海为以外卖小哥身份成功逆袭的不凡,更是因为他们身上散发的那种“闲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的从容淡定。这样一份独特的气质,正源于阅读的滋养。有句话说得好,
4、“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有人以为,读书太多,容易脱离生活。其实不然,读书并不是要逃离这个世界,而是要让人拥有平视世界的眼睛,阅读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正如哲人所言, “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亲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晴观察,而且运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 ”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这恐怕便是阅读之于人生的独特意义。(选自人民日报20180423,有删改)(1)文章第段有何作用?(2)请将下
5、列语句分别放到文中最恰当的位置。A浸润书香,才能让我们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让人生气象万千。B越是面临困难和选择之时,阅读的力量就越能显示出来。C读书或许并不必然导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a) B (b) A (c) C (3)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证思路。【分析】本文是一篇议论文,由回顾历史,引出论题;接着分析战火纷飞,还不忘阅读,为的是什么,指出阅读的力量及意义;最后总结全文,得出中心论点: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这恐怕便是阅读之于人生的独特意义。【解答】 (1)本题考查段落作用的分析。解答此题一般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入手。从内容上看,这段讲述了阅读的意义;从结构上看,
6、引承接上文提出人们的疑惑,引出对阅读的作用论述。(2)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认真阅读原文,然后联系空白处的上下文,即可作答。第论述了阅读力量,B 句“越是面临困难和选择之时,阅读的力量就越能显示出来。 “就提到了“阅读的力量” ,所以 a 处要填 B。第段“远离书籍,只会让人生之路走向狭隘,甚至禁铟心灵”从反面论述“阅读的意义” ,下一句从正面加以论述,所以 b 处要填第一句话。第段论述了“读书滋养人的内在气质” ,所以 c 处应填 C 句。(3)此题考查议论文重要语段的论证思路。做好这类题,要仔细分析这一段有几句话,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怎样,关系紧密的句子可以合并到一
7、起,然后运用“首先、然后、接着、最后”这样的词语,把本段阐述的几层意思连接起来表达即可。文章段,首先提出本段论题“读书对于人生的意义” 。然后引用名言进行论证。最后点明本段论点“阅读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 。据此分析即可。答案:(1)承上启下;承接上文提出人们的疑惑,进而引出对阅读的作用论述。(2) (a)B (b)A (c)C(3)首先提出“读书太多,容易脱离生活”的错误认识,然后反驳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接着引用哲人的话进行强调,最后总结阅读的独特意义。【点评】议论文论证思路分析是中考常考考点,答题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作者首先提出了 XX 的观点;(2)接着运用过渡、
8、引出 XX 事实论据或 XX 道理论据,运用正反对比论证,论证了论点;(3)论证部分,先引用 XX 的事例,或引用 XX 的名言进一步论证论点;(4)最后总结,得出 XX 的结论。9 (15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滨州青年当做新时代奋斗者于石5 月 3 日,第二十二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揭晓。在 28 名奖章获得者当中,来自安徽砀山的“励志女孩”李娟备受人们关注。体重仅有 25 公斤、全身只有脖子以上部位能够有限活动的她,硬是咬着触控笔,在手机上一字一字地输入,在过去一年通过电商销售水果超过 40 万斤,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 “失去什,都不能失去前进的勇气。 ”“励志女孩”所传递出
9、的,正是新时代奋斗者的青春风采。这启示我们,青年当做新时代奋斗者。“要励志,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深情寄语为广大青年朋友廓清了成长航道,勉励每个青年争做新时代奋斗者,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生逢其时,而又重任在肩,不懈奋斗,这是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历史使命,毛泽东 17 岁以诗明志,25 岁成立党组织,28 岁出席党的一大;邓小平 18 岁就投身革命事业,25 岁开始领导革命运动;习近平 15 岁到延安插队,29 岁去河北正定工作这些青春故事,在历史上镌刻下不可磨灭的青春印记。如果说,百年前的近代图景,激发了彼时青年为救亡图
10、存奔走呼号,那么 。站在改革开放 40 年的时间节点上,当代青年更应义不容辞和改革发展的中国同向而行,与日新月异的新时代相伴成长。这既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历史规律,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青春责任。在时与势的磅礴伟力中,既涌现出一大批如李娟般“青春不息,奋斗不止”的时代榜样,也孕育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价值理念。可见,无论是革命烽火中的烂漫青春,还是复兴气象里的年轻活力,紧跟时代砥砺前行、担当责任奋发有为,才是中国青年始终不渝的时代风采但是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难免也有人丧失理想、停步不前。比如,有人顾历史,抹黑英雄先烈;有人沉迷网络,得过且过;人急功近利,用出格的行为博人眼球要知道,丧失理
11、想志向,再激荡的河流也会枯竭没有奋斗拼搏,再澎湃的航程也终将搁浅。历史和现实表明,青春激情需要志向才能点燃,青春理想需要奋斗才能实现。循着理想的晨星,凭着拼搏的勇气,我们才能走出一人一事的得失,在时代跳动的脉搏中实现我们这代人的使命与担当珍惜这个伟大时代,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吧!这样我们就能在人生最明媚的季节,不负韶华,不辱使命。人民日报2018 年 5 月 22 日有删改)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在文中是怎样提出的?(4 分)6.第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7.根据上下文,在第段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使该段语意连贯完整。 (2 分)8.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如何做新时
12、代奋斗者。 (2 分)(三) (11 分)5.青年当做新时代奋斗者。用李娟的事例引出中心论点。评分共 4 分。每问 2 分 6.举例论证,通过列举伟人青春奋斗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生逢其时,而又重任在肩,不懈奋斗,是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历史使命”这一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评分:共 3 分论证方法 1 分,作用 2 分。1.现如今的时代光景,同样激励当代青年为民族复兴接力奋斗。评分:共 2 分。意思对即可 1.结合“胸怀理想” “不懈奋斗”两方面回答,合情合理即可。评分:共 2 分临沂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6-18 题(8 分)正义的边界鲍鹏山 孔子不提倡“以德报怨” ,因为这样就等于
13、取消了道德。但他也反对“以怨报怨” ,因为这样我们就会堕落得与对方一样一一对方对我们的无德行为,不仅导致我们被无德伤害,还导致我们自己无德。所以,孔子的观点是“以直报怨”一一以公正来对待无良之人。 可见,孔子既反对我们对坏人无原则的滥好,也反对我们对坏人无约束的报复。 孔子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话:“人而不仁,疾之己甚,乱也。 ”(论语泰伯 )对不仁的人,恨得太过分,是祸乱一一我们可以理解为:天下的很多祸乱,是由绝对道德主义者惹出来的。 用不道德的手段去推行道德,就如同抱薪救火;用不道德的手段去惩罚不道德,又如同以暴易暴。 举一个例子:53 岁的山东省威海市退休女教师李建华遭遇入室抢劫,她在身中数刀
14、的情况下与抢劫者斗智斗勇,最终,那个 19 岁的抢劫者精神崩溃、瘫倒在地,而李建华则拨打了 120 急救电话,让他得到及时救治。这是很感人的事件。李建华老师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体现了人性的高贵和美好。但是,在媒体报道这件事后,却出现了争论,有不少人认为,对这样的歹徒,根本不需要同情和帮助。一个网友在网上的留言是:“假如我碰到这样的歹徒,我要扒了他的皮,抽了他的筋,吃了他的肉,砸了他的骨,吸了他的髓!”这种极其残暴的心态,我看得毛骨悚然,从来不在网上留言的我,忍不住留了一句话:“你更是歹徒啊!”孔子做了鲁国大司寇,摄行相事,坚决推行“堕三都” ,他的学生子路被鲁国执政季桓子任命为家臣,负责具体
15、执行。可以说, “堕三都”的成败,关乎孔子在鲁国的政治生命。但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孔子的另一个学生一一公伯寮,竟然对季氏说子路的坏话,导致子路丢了职务,对“堕三都”的失败以及孔子最终离鲁出走都负有相当大的责任。这样一个学生,后人把他称之为“圣门蟊塍” ,意思是“孔子门下的害虫”当时,鲁国的一个大夫叫子服景伯的,对孔子说:“你的这个学生实在太不像话了,如果你允许的话,我有力量杀了他,让他暴尸大街。 ”孔子说:“我的道如果能够行得通,那是命;如果我的道行不通,那也是命。公伯寮能把我的命怎么样呢? ” (论语宪问 )孔子断然拒绝子服景伯的杀人建议。(11) 公伯寮不好。但是,假如我们用杀掉他的方法来对
16、待这样的人,我们就更不好了。因为用极端的手段,用杀人的手法来清除异己,还有比这更坏的行为和更坏的人吗?(12) 为什么孔子不赞成人们用极端方式来履行道德?为什么孔子反对用极端的手段来实现正义、维护道德?因为一切极端手段必隐含着对一种价值的破坏。而且,极端手段所蕴含的破坏性,往往指向更原始、更基本的价值。(13)正义,是有边界的。(选自读者2018 年 09 期李传鹏输入)【注】堕三都:指春秋时期鲁国孔子执政,堕毁三桓(鲁国公族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的私邑事件。 “堕” ,通“隳” (hul),毁坏。16.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是什么?全文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的? (3 分)17. 文章第段
17、,作者人物网友“更像歹徒” ,这是为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 (3 分)18. 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 分)A. 对不仁的人,惧得太过分,就是恐惧。因为天下的恐惧就是由绝对道德主义惹出来的。B. 李建华老师在特殊的时刻拨打电话救歹徒,虽然表现了人性的高贵和美好,但是也包容了坏人。C. 孔子的学生公伯寮对氏遭谗言的行径遭到当时人们及后人的唾声,以至有人意欲杀之而后快。D. 孔子拒绝子服景杀公伯寮,他认为“道”能否行的通。取决于“命” 。这完全是宿命论思想的体现。威海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每至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1940 年 10 月22 日,英国遭受空
18、袭,位于伦敦的荷兰屋图书馆也难以幸免,几乎被炸成废墟,墙壁倾颓,砖石满地,但有 3 名男子竟不顾敌机刚刚离去,又在尚未倒塌的书架前翻捡书籍,战火的残酷与读书所展现的不屈意志,两相对比,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更给人以持久的感动。或许,也会有人不解:战火纷飞,还不忘阅读,为的是什么?“很多人被生活的艰难折磨得心灵枯萎,但有书香滋润的灵魂不会.”不久前,在一家书店里看到的一则读者留言,或许可以作为解答,对于那 3 名男子而言,阅读绝非是暂时忘记战乱的“镇定剂” ,而是勇敢面对现实,让精神再次振奋、让意志战胜泪水的方法和途径。阅读何以有这样的伟力?一位作家曾指出,阅读实际上会给人以两种收获,一种是
19、通过读书,知道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另一种是通过读书触发反思,知道自己本来就有的东西,并激活它,前者是知识,后者是智慧。越是走在人生的“三岔口” ,越是面临国难和选择之时,阅读的力量就越能显示出来,一个人的努力往往会让自己有更多的选择,知识让我们理解每一项选择的意义,而智慧还能进一步让人知道,自己的选择是符合内心的,从而坚定前行的意志。人生如果远离了阅读,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曾国藩一生饱览群书,文章笔力雄厚,就连梁启超都称赞他“可以入文苑传” 。然而,即使有如此深厚的功底,他依然认为自己有“三耻” ,居第一位的,就是对天文和算学“毫无所知” 。一物不知,便深以为耻,曾国藩们之所以会有如此的
20、认识,就因为他们深刻地知道,读书“能养人精神” ,书籍并非是装点门面的饰品,与是精神的营养品。不能与书籍独处,只会让人生之路走向狭隘,甚至禁锢心灵;浸润书香,才能让我们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读书或许并不必然导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这些年,两季中国诗词大会的冠军,惊艳了无数人,一位是第二季的武亦姝,另一位是第三季的雷海为,令人动容的,并不仅仅是武亦姝 2000 多首诗词记忆量的才情,也不全是雷海为以外卖小哥身份成功逆袭的不凡,更是因为他们身上散发的那种“闲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的从容淡定,这样一份独特的气质,正源于阅读的滋养,有句话说得好,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
21、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有人以为,读书太多,容易脱离生活,其实不然,读书不是要选离这个世界,而是要让人拥有平视世界的眼睛,阅读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正如哲人所言, “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亲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运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 ”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这恐怕便是阅读之于人生的独特意义。(有删改)19文章开头描述了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有什么作用?(3 分)20阅读第段,用自己的话说说“曾国藩们”
22、是怎样的一类人。(3 分)21第段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论证了 的观点。(2 分)22如何理解文章题目“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2 分)23根据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的读书事例,从一个方面谈谈你因阅读而发生的改变。(3 分)(二)(共 13 分)19.(共 3 分)照片描述了三名男子在战火纷飞中仍不忘阅读的故事激发了读者的兴趣(1 分):引出下文对“阅读伟力”的论述(1 分);作为一个事实论据,论证了“阅读能丰盈人的内心”(1 分)20.(共 3 分)饱览群书、文章笔力雄厚的人(1 分);一物不知便深以为耻的人(1 分);懂得读书“能养人精神”的人(1 分)。21.(共 2 分)举例论证(1
23、分);阅读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从而引起外在的改变(1 分)22.(共 2 分)阅读能塑造丰盈的内心(1 分),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1 分),(阅读可以收获知识与智慧,让我们理解选择的意义,能够坚定前行的意志:阅读能解放心灵,让人生之路无限广阔;阅读必然指向内心的丰沛,从而让人有外在的改变)23.(共 3 分)曾有一段时问,学业考试复习让我忙碌不堪,心生抱怨,我读了王开岭的精神明亮的人 ,书中福楼拜在忙碌中依然会捕捉生活之美,这种做法深深打动了我,让我懂得了“人可以忙碌却不可庸碌”的道理,在忙碌中仍能享受生活的美好,(与文章内容相关1 分,结合自己的读书事例 1 分,写出改变 1 分)潍坊胸存大
24、道自从容周铁钧大道生万物,百态出自然,天地人寰统归大道。 礼记礼运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大道不是小道,不是小我;大道是理想信念、天性尊严、国家社稷、百姓黎民。胸存大道,就会处变不惊,淡定从容,蕴含浩然正气,尽展光风霁月。“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因人诬陷,被处极刑。在刑场上,他给来送行的太学生弹奏了古曲广陵散 。他面琴席坐,神色安详,初起音律幽淡,逐渐沉郁悲愤。弦断音止,嵇康仰天大笑,起身信步走向断头台。他拒绝与司马氏合作,愤世抗俗,用生命维护了高洁傲岸的尊严;他不卑不亢,激昂豪迈,用琴声演绎了一曲大道从容的千古绝响。苏东坡密州治蝗,徐州抗洪,杭州修堤,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虽屡遭贬谪,九
25、死一生,他依然能在孤独中不断成熟,修得淡泊与宁静。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这是经过了自省的沉淀、洗刷了偏激的淡定,是无须声张的厚实、散发光辉的睿智。他于灾难之后重生,宠辱不惊,一心为国家社稷,一心为黎民苍生。可见,胸存大道就是信念坚定,爱憎分明;胸存大道就是叩问人生,心系百姓。践行大道,就要不忘初心,始终如一,纵然形势千钧一发,生死攸关,依然如朝阳般喷薄,似苍松般挺拔。自古及今,中华优秀儿女都在用生命和激情诠释着大道从容。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惨遭迫害、国破家亡时,仍胸怀收复失地、雪耻报国的激昂,这是古代民族英雄气节崇高的大道从容;西南联大师生在山河破碎、颠沛流离时,仍与国家民族共进
26、退,这是现代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大道从容;_。他们的大道从容表现为坚守节操,心存家国,恪尽职守。普通百姓,或许少有气吞山河的舞台,也没有慷慨悲壮的机遇,但诚实友爱、奉献互助,担家责、守国法,就是烟火平民的处世大道。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我们唯有胸存大道,才能无所畏惧,勇于担当,创造更美好的未来。(选自思维与智慧 ,有删改)22.第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论证的分论点是什么?(3 分)23.文章第段在结构上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 (3 分)24.从下列材料中选取最恰当的一个事例,加以改写,作为论据补到第段横线处。要求切合文意,与上文句式相似。 (3 分)美国拳王阿里,虽备受歧视
27、且曾被判入狱,但他仍积极争取黑人平等,呼吁世界和平。他的座右铭是:“死神面前,我大笑。 ”2015 年 5 月,杨科璋在执行灭火救援任务中,奋勇冲进火海,救出一名幼童,尽到了消防战士的职责,却献出了年仅 27 岁的生命。开国元勋陈毅血战梅岭时,面对重重敌兵,他抖抖军衣,掸掸军帽,安然落笔:“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22.举例论证。 (1 分)胸存大道就是叩问人生,心系百姓。 (2 分)23.承上启下。 (1 分)承接上文两个事例,总结什么是胸存大道,引出下文对如何践行大道的论述。 (1 分)文脉贯通,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1 分)24.消防战士杨科璋在火势凶猛、生命危急时,仍奋不
28、顾身,冲进火海,抢救儿童,这是当代青年舍生忘死的大道从容。 (3 分,事例 2 分,句式 1 分)烟台 向匠人致敬气象学家竺可桢一生记下了千万字的日记,其中气象方面的内容就占了较大的比例,无论到哪里,像桃树开花了、柳树长出叶子了、燕子从北方飞来了等,他都有记录。而正是凭了这样的“笨功夫” ,他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与计算机时代把历史资料经过整编后概括出来的世界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大趋势,竟是同一个方向。著名书法家沈尹默年轻时为应对陈独秀“字则其俗在骨”的批评,他琢磨出了这样一个“笨办法”:每天,准备一尺见方的纸,百张;先用淡墨临习汉碑,等写完后,前面纸也干了,再折四格写;最后用此纸
29、写行草。如此,他苦练了两年才告一段落;后来,在北京又续练各种碑帖;直到 1930 年前后,才算是能稳准地运用悬腕。苦练了 20 年,沈尹默终成一代大家。从表面上看,无论是竺可桢还是沈尹默,确乎够“笨”够“拙” ,他们几乎是用了一生的时间投入于自己的事业和兴趣爱好。虽然,他们最后成功了,但是从投入产出的绩效比看,似乎太差劲了。如果他们能够走点捷径,再玩些诸如自我包装之类的花样,不也能够早早成名吗?何必如此折腾自己呢!殊不知,缺少了时间的积淀,缺少了艰辛的努力,谁能保证其气象研究和书法创作的质量?由此观之,所谓“笨人” ,那只是“明白人”的代名词而已。事实上,只有下过“笨功夫”的人,才知道“笨功夫
30、”的意义所在。就像作家刘震云说起外祖母,虽然身高只有一米五六,但却是方圆几十里割麦子的“头把镰” ,速度特别快。她的诀窍,也是她的“笨功夫” ,就是割麦子的时候腰弯下去后,就不再直起来,一直埋头收割。因为如果直起一次腰,就会直十次。你会割割停停,速度当然就慢了。原来“笨功夫”的背后蕴藏着能动的大智慧。是啊, “笨功夫” ,不是平庸,不是呆板,更不是不动脑筋,而是对事物发展规律的尊重。一万小时定律是马尔科姆格拉德韦尔的作品异数中提出来的,其理论核心为量的积累,可应用于所有领域、所有学科。一万小时定律解释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只要经过 1 万小
31、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 10000 小时,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否则,不愿辛勤耕耘,总想着一蹴而就、一鸣惊人,企盼天上掉馅饼;不想凭自身努力证明自己,总想着投机取巧,那注定走投无路。做肯下“笨功夫”的“笨人” , 做专注于事物本身, “为了把事情做好而把事情做好”的人,说到底,就是要做弘扬工匠精神的”匠人“。其实,在各个领域,像这般肯下“笨功夫”的“笨人”已经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前不久,李克强总理在中南海亲切会见世界技能大赛上取得优异成绩的中国选手。他说, “质量之魂,存于匠心” , “我们
32、要让工匠精神渗入每件产品、每道工序, 差不多就行的心态要不得,以工匠精神支撑企业家精神,支撑制造强国建设。 ”“差不多就行”的心态,无疑是与下“笨功夫” 、具“匠心”格格不入的。我们要把做“笨人” 、具“匠心”与“推动中国制造和服务迈上中高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品牌走向世界”联系起来。这不仅是李总理对中国青年寄予的厚望,也折射出甘做“笨人” 、善具“匠心”的真谛。 13.文章开头从竺可桢和沈尹默的事例写起,其作用是 。 (2 分14.下面哪些材料可以作为本文的论据?说说理由。 (4 分)材料一 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 ,方成鸿篇巨制红楼梦 ,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33、 ”材料二 川航机长刘传健在机舱玻璃突然暴碎的情况下,凭着惊人的意志力,克服高空失压和零下四十多度的低温,成动让飞机迫降在了成都双流机场,挽救了 119 位乘客和9 名机级人员的生命,这一壮举被民航业界专家称为“奇迹” 。 材料三 当今娱乐圈出现了许多所谓的“网红” ,他们靠精心设计和包装,网络海量传播,一夜成名,但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却又都销声匿迹了。15.下面各项与本文表达观点不符的一项是( ) (2 分)A.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B.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C.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D.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13.参考答案:用具体事例引发议论;作为事实论据,证明本文观点。 14.参考答案:材料一和材料三(2 分)因为两则材料分别能从正反两方面证明文章的观点。 (2 分。大意对即可)15.D(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