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七章 学前儿童疾病及其预防.ppt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3338986 上传时间:2018-10-15 格式:PPT 页数:94 大小:1.6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章 学前儿童疾病及其预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第七章 学前儿童疾病及其预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第七章 学前儿童疾病及其预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第七章 学前儿童疾病及其预防.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第七章 学前儿童疾病及其预防.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七章 学前儿童疾病及其预防,第一节 学前儿童常见病及其预防第二节 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第一节 学前儿童常见病及其预防,一、学前儿童常见病的一般检查 1、神情及行动表现病儿往往烦躁不安、嗜睡、疲倦、表情呆滞、哭声异常。 2、体温正常儿童腋下体温3637。低烧为37.538.高烧39以上。儿童常用的体温测量方法:腋下测、额测、直肠测 3、肺部婴儿为腹式呼吸,啼哭、深呼吸时可见腹壁起落。,二、学前儿童常见病及其预防,一、常见呼吸道疾病 二、常见消化道疾病 三、常见营养性疾病 四、常见五官疾病 五、常见其他疾病,一、常见呼吸道疾病(肺炎)204,呼吸道疾病是由病毒、细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

2、,婴幼儿及学前儿童中发病率极高,并且以病毒感染较多。 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有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哮喘性支气管炎及肺炎。 肺炎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急性肺部发炎。,1. 病原体 肺炎球菌引起的肺炎最为多见。主要为细菌、病毒,另外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也可引起肺炎 2. 传播途径 空气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 3. 症状 高热,呼吸急促,持久干咳,可能有胸痛,有痰。重症者喘气急促、呼吸困难,可危及生命。幼儿患上肺炎,症状常不明显,可能有轻微咳嗽或完全没有咳嗽。 咳嗽、气急,严重者可见鼻翼扇动,鼻、唇周围出现青紫,由于患儿缺氧,面色青灰,胸部出现吸气性凹陷。,4. 并发症 自从抗生素面世后,并发病已较少

3、出现。肺炎可能复发,也可能引致支气管扩张症。肺积水。 5. 护理及预防 严格执行呼吸道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病人的居室尽量保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避免对流风,注意休息,多饮水。 保持口腔卫生及呼吸道通畅,常给患儿翻身、拍背、变换体位,促进分泌物排出、必要时可适当吸痰。 对病情严重有缺氧表现者,或气道梗阻现象严重者,应及时给氧。,二、常见消化道疾病 206,腹 泻 腹泻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也是许多其他疾病的并发症。 婴幼儿期需要较多的营养物质,而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所以胃肠负担较重,加上婴幼儿免疫功能亦不完善,因此容易发生腹泻。对于发育迅速的婴幼儿来说,腹泻严重影响了机体对

4、营养的吸收严重腹泻时,由于机体脱水,可影响到生命。 我国婴幼儿保健重点防止的小儿四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婴幼儿肺炎、婴幼儿腹泻。,病因: 1.感染感染性腹泻 因吃了被细菌、病毒、霉菌污染的食物,或食具被污染,引起胃肠道感染,夏秋季多见。秋季,由病毒引起的腹泻,可在托幼园所流行。肠道外感染,如感冒、中耳炎、肺炎等也可发生腹泻。 2.非感染性腹泻: 饮食不当,多发生于人工喂养的婴儿。如饮食过多、过少、突然改变饮食,个别婴儿对牛奶过敏,也可发生腹泻;腹部受凉,贪吃冷食冷饮,可引起腹泻。,症状: 1.腹泻症状轻的,一日泻数次至十余次,大便稀糊状或蛋花汤样,体温正常或低热,不影响食

5、欲。 2.腹泻严重者多因肠道内感染所致。起病急,一日泻十至数十次,呈水样便,尿量减少或无尿,食欲减退,伴有频繁呕吐。因大量失水,使机体脱水,表现为精神萎靡、眼窝凹陷、口唇及皮肤干燥等,严重时会危及生命。,护理: (1)腹部保暖每次便后用温水洗臀部。 (2)己有脱水,无论程度轻重,均应立即送医院治疗。元脱水,可服 “口服补液盐”,根据袋上注明的量,倒人适量凉开水,搅匀后即可饮用。 (3)不要让腹泻的小儿挨饿。仍在吃母乳的婴儿,可继续喂母乳。巴加固体食物,可根据病前的饮食情况,确定食物的种类和量,但烹调宜软、碎、烂,少食多餐。,预防: 合理喂养婴幼儿,提倡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食,合理断奶。 要悉心

6、照料婴幼儿,避免腹部着凉。要做好日常饮食卫生工作,生吃的瓜果、蔬菜,一定要保证清洁卫生。 当发现腹泻患儿时,应进行隔离治疗,要做消毒工作。,肠套叠 207,1、病因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并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肠套叠占肠梗阻的15%20%。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肠套叠多发生于婴幼儿,继发性肠套叠则多见于成人。饮食改变出生后410个月,为添加辅食及增加乳量的时期,也是肠套叠发病高峰期。由于婴儿肠道不能立即适应所改变食物的刺激,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引起肠套叠。,2、症状既往健康肥胖的婴儿,突然出现阵发性有规律的哭闹,持续约1020分钟,伴有手足乱动、面色苍白、拒食、异常痛苦表

7、现,然后有510分钟或更长时间的暂时安静,如此反复发作。频频呕吐,初为奶汁及乳块或其他食物,以后转为胆汁样物,12天后转为带臭味的肠内容物,提示病情严重。全身状况依就诊早晚而异,早期除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外,营养状况良好。晚期患儿可有脱水,电解质紊乱,精神萎靡不振、嗜睡、反应迟钝。发生肠坏死时,有腹膜炎表现,可出现中毒性休克等症状。,3、预防与护理 应避免腹泻,尤其是秋季腹泻,家长应高度警惕此病的发生。 平时要注意科学喂养,不要过饥过饱、随意更换食品,添加辅助食品要循序渐进,不要操之过急。 要注意气候的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 各种容易诱发肠蠕动紊乱的不良因素。,三、常见营养性疾病,(一)营养性

8、缺铁性贫血 (二)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三)肥胖症,(一)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199,贫血:是指单位容积血液中的红细胞数目和血红蛋白浓度都比正常值显著减少或两者之一显著减少。 贫血的原因:造血不良贫血、溶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 此处,主要了解缺铁性贫血。 “婴儿百日要补铁。”,病因: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缺乏合成血红蛋白的铁及蛋白质,使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浓度低于正常值所致。 缺铁的原因主要有: 先天不足,如早产、双胎等体内储存的铁少,且生后发育迅速而出现贫血饮食缺铁; 由于长期以乳类为主食,特别是牛奶,而摄人铁少幼儿严重偏食、挑食,摄人不足饮食缺铜、锌、维生素C,影响机体对铁的吸收利用; 受疾病影响

9、,如长期腹泻,可使机体对铁、蛋白质等营养吸收利用差; 长期少量失血,如钩虫病、鼻蛆等,使体内铁丢失过多,也可造成贫血。,症状: 病儿表现为面色、口唇、结膜、指甲床苍白少血色因缺氧,呼吸、脉搏较快,活动后感到心慌、气促严重贫血可有食欲不振或异食癣。 长期贫血使机体缺氧,不仅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还由于脑长期缺氧,而影响幼儿的智力发展。 预防: 出生后34个月开始逐渐增加含铁丰富的辅食,如蛋黄、肉末、肝泥等。纠正幼儿挑食、偏食的习惯。在儿童膳食中应有充足的锌和维生素C。用铁制炊具烹调食物。及时治疗胃肠道疾病。,(二)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196,佝偻病又称 “软骨病“,是3岁以下婴幼儿的常见病。

10、由于机体缺乏促进骨铬钙化的维生素D而使骨骼发育出现障碍。佝偻病患儿发育缓慢、抵抗力低,易患肺炎、上感等疾病。,病因: 1.紫外线照射不足。维生素D在婴幼儿饮食申含量很少,主要由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吸收紫外线后转化而来。 2.生长发育过快的小儿以及双胞胎、早产儿等需要维生素D、钙、磷都较多,容易缺乏而患佝偻病。 3.长期慢性腹泻的幼儿机体吸收钙磷减少。 4.人工喂养儿因牛奶中的钙不如人奶好吸收,也容易患佝偻病。,症状: 1.何楼病初期,婴幼儿多表现为睡眠不安,常有夜惊。头部多汗,多汗与冷暖无关。因头皮发痒,在枕头上蹭来蹭去,使枕部头发脱落,称为“枕秃”。 2.病情进一步发展,出现骨静的变化,如

11、囟门闭合延迟;出牙较晚且不整;胸骨前凸,形如 “鸡胸”,或内陷呈 “漏斗胸”;会站会走的孩子可出现下肢弯曲,成 “0” 型(膝内翻)或 “X”型(膝外翻) ,下肢畸形。 3.佝偻病儿一般动作发育迟缓。,护理和预防: 1.护理 佝偻病患儿体质较弱,应预防上感及传染病应多晒太阳按医嘱补充维生素D及钙剂,不要勉强患儿站或走,以防止下肢畸形。 2.预防: (1)多让小儿到户外晒太阳。(2)提倡母乳喂养并及时添加辅食。(3)积极治疗小儿胃肠疾病,以保证对营养的吸收。(4)北方秋冬季出生的婴儿满月后可适量服用鱼肝油或维生素D制剂,用量需遵医嘱,不可滥用。,(三)肥胖症,肥胖症是指皮下脂肪积聚过多,体重超过

12、正常体重的20以上。 20 30轻度; 30 50中度; 50以上高度肥胖症。 儿童肥胖可影响他的心理、生理正常发育。肥胖儿参加体育性游戏不受小朋友欢迎,且常被嘲笑,难免产生心理障碍。儿时肥胖增加心血管的负担,为成年后形成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埋下隐患。,常见病因: 1.儿童肥胖症与遗传因素有关。 2.最常见的原因是由于热量过剩造成。小儿因精神因素可能导致食欲亢进,进食过多或饮食中热量过多,食量大或吃零食多。 3.城市中高楼的增加、电脑电视的普及,使儿童的户外活动明显减少。由于运动量少而小,摄人热量多而不能及时消耗,剩余热量就转化为脂肪存人皮下。进食多、运动少造成的肥胖,称为单纯性肥胖症。,

13、危害: 肥胖除了使人行动笨拙、体型不美观外,还会影响健康; 儿童期肥胖易致扁平足;还会造成高血脂,是动脉硬化发病的基础; 肥胖延续到成人,更易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脏病等疾患; 肥胖还会带来种种心理问题。,治疗及预防 1.控制饮食。 改变饮食习惯,少吃或不吃高糖、高脂食物,多吃含纤维素多、较清淡的食物。每日饮食应少食多餐,细嚼慢咽,不致因为进食过快没有饱腹感而进食量过大。少吃零食,尤其是高热量的甜食。应逐渐减少进食量,直至正常饮食。控制饮食须坚持一段时期,直到恢复正常体重。 2.多运动是促进肥胖儿体内脂肪消耗的有效途径。 每次运动应坚持一定时间,从15分钟左右到1小时左右以跳绳、慢跑等不剧烈的

14、活动为宜。,四、常见五官疾病,(一)斜视 (二)弱视 (三)龋齿 (四)急性结膜炎,(一)斜视 210,幼儿斜视,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斜视是指两眼不能同时注视目标。斜视不是视网膜和晶状体出了问题,而是眼周的肌肉出现问题导致的。疾病的症状明显,也就是说可以明显看出眼球无法定于眼眶中间。,病因 (1)视功能发育不完善:双眼单视功能尚未发育成熟,不能很好地协调眼外肌所致。通常5岁前是儿童斜视的高发期。 (2)先天异常:眼外肌解剖位置异常、发育异常,或支配肌肉的神经麻痹引起。医学上把出生6个月内发生的斜视称为先天性斜视。 (3)屈光系统发育不成熟:儿童多为远视眼,由于调节力较强,过量的调节势必会引起

15、两眼的过度会聚,很容易引起内斜视。 (4)眼球运动中枢管制失调:多表现为共同性斜视。 (5)斜视发生的诱因:斜视常发生在发热、感冒及手术外伤后,惊吓,情绪紧张或过分精神压力也可诱发斜视的发生。,治疗 1.非手术治疗 治疗斜视,首先是针对弱视,以促使两眼良好的视力发育,其次为矫正偏斜的眼位。斜视的治疗方法包括:戴眼镜、戴眼罩遮盖、正位视训练。戴眼罩是治疗斜视所引起的弱视的主要方法。眼肌手术则包括放松(减弱)或缩短(增强)一眼或两眼的眼外肌中的一条或多条肌肉。轻度斜视可以戴棱镜来矫治。正位视训练可以作为手术前后的补充。 2.手术治疗 斜视治疗的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斜视手术不仅为了矫正眼位、改善

16、外观,更重要的是建立双眼视功能。手术时机以67岁前为最佳。眼位能否长期保持稳定、立体视能否建立仍需定期随访。,(二)弱视,弱视:是指视力达不到正常,但查不出影响视力的明显眼病,验光配镜也不能矫正。弱视是儿童视觉发育障碍性疾病。,病因: 1.先天性弱视。 2.斜视性弱视。 斜视是指眼睛在注视某一方向时,仅一眼视轴指向目标,而另一眼视轴偏离目标,表现为两眼的黑眼珠位置不匀称。 3.屈光参差性弱视。 两眼的屈光状态在性质与 (或)程度上有显著差异,称屈光参差。 4.形觉剥夺性弱视。 由于某种原因,某只眼因缺少光刺激,视觉发育停顿。,危害: 正常视功能包括立体视觉,即物体虽然在两眼视网膜上单独成像,但

17、大脑能将其融合成一个有立体感的物像,称双眼单视功能。 儿童弱视,不能建立完善的双眼单视功能,难以形成立体视觉。缺乏立体视觉将难以分辨物体的远近、深浅等,难以完成精细的技巧,给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治疗和预防: 弱视、斜视的治疗愈早愈好。因此,早期发现,积极治疗弱视和斜视,就成为恢复患眼正常视觉功能的关键因素。 幼儿园应定期给幼儿查视力,并在生活中悉心观察幼儿的行为,发现他们有视觉障碍的表现,如经常偏着头视物,或有斜视时,应及时通知家长,早带孩子去眼科诊治。 常规遮盖法:一种公认的简便易行的矫治弱视的方法,即平日遮盖健眼,以提高弱视眼的视力,配合一些需精细目力的作业,定期复查。,(一)龋齿

18、212,残留在口腔中的食物残渣在乳酸杆菌的作用下发酵产酸,腐蚀牙釉质,就形成龋齿。 乳牙相对恒牙来讲更容易龋齿,龋齿是乳牙过早丢失的主要原因。乳牙早失,易导致恒牙萌出异常。 龋齿不仅影响咀嚼能力,而且可诱发牙髓炎、齿槽脓肿,并进一步危害全身健康。,病因: (1)口腔中细菌的破坏作用:变形链球菌和乳酸杆菌在口腔的残留食物上繁殖产酸,酸使牙釉质脱钙,形成龋齿。 (2)牙面牙缝中的食物残渣:尤其是糖果、糕点等,易造成龋齿; (3)牙齿结构的缺陷: 牙釉质发育不良:缺钙、磷、维生素D、氟易导致其发育不良。氟是增进抗龋能力的主要微量元素; 牙齿排列不齐:易留食物残渣。,预防: (1)定期检查牙齿。 (2

19、)培养幼儿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 (3)教育幼儿不要咬坚硬的东西。 (4)婴幼儿饮食中供应充足的钙。 (5)纠正幼儿某些不良习惯。 (6)药物预防,饮用含氟的水,使用含氟的牙膏。,(三)急性结膜炎,急性结膜炎俗称 “红眼病“,是由病毒或细菌引起的传染性眼病。以春夏季多见。细菌性结膜炎一般常有脓性及粘性分泌物,早上醒来时上下眼睑被粘住,眼睛怕光,疼痛,有异物感。病毒性结膜炎症状略轻,眼分泌物多为水样。结膜炎的发炎部位是眼球表面及上下眼睑。内侧的结膜发炎,表现为白眼珠发红,故名 “红眼病“。,护理和预防: 1.护理 可用生理盐水或硼酸溶液洗眼睛。白天点眼药水、晚上用眼药膏。忌包扎眼睛,以免分泌

20、物无法排出。 2.预防 急性结膜炎传染性很强。要重视预防和隔离消毒。教育幼儿不用手揉眼睛。手绢、毛巾等要专用,用后煮沸消毒。用流动水洗脸。成人为患儿滴过眼药须认真用肥皂洗手。,五、常见其他疾病(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新生儿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生理性黄疸病因 1.新生儿红细胞的寿命比较短,只有70-90天,红细胞破坏得多,胆红素产生得就多。 2.肝细胞转运胆红素的蛋白要到出生后5-10天才能达到正常水平,所以出生后最初几天胆红素的转运功能还不足。 3

21、.新生儿肝脏酶系统发育还不完善,产生的胆红素就不能及时转化。此外,刚出生的新生儿肠道无菌也会影响胆红素的代谢。这些因素的综合结果使新生儿血中胆红素增多而发生黄疸。由于这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所以称为生理性黄疸。,症状 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超过5mg/dl或每小时0.5mg/dl;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第二节 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及其

22、预防,一、传染病的含义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疾病。 由于儿童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弱,在集体生活中,儿童接触密切,容易发生传染病,且可造成流行。,二、传染病的特性,传染病的突出特点就是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1、有病原体传染病是由病原体所引起的一类疾病。病原体包括病毒、细菌等。 各种传染病都有其特异的病原体,如麻疹的病原体是麻疹病毒,结核病的病原体是结核杆菌。,2、有传染性 病原体经一定的途径进入易感者体内,引起传染病的发生。 所有传染病都具有一定的传染性。3、有免疫性 传染病痊愈后,人体对该传染病产生不感受性,称为免疫。 人体的免疫状态因病而异,

23、个体之间也有差别。如,麻疹、水痘等,一次得病后几乎不再感染,称为持久免疫。流行性感冒痊愈后,经一段时间后可再度感染。,4、病程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性(四个时期) (1)潜伏期:自病原体侵入身体,至出现症状这段时间。可据此确定检疫期限,如猩红热:12天。 (2)前驱期:头痛、发烧、乏力等症状出现,此时已具有传染性。 (3)症状明显期:逐渐表现出传染病的症状,具有特异性。 (4)恢复期:体温、精神、食欲逐渐恢复正常。易恶化,需要加强护理,至康复。,三、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1传染源 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是传染源。 2传播途径

24、病原体由传染源传给易感者,在外界环境所经历的全部过程,称为传播途径。 (1)空气飞沫传播:如百日咳、流行性感冒等呼吸道传染病均可经空气飞沫传播;,(2)饮食传播:伤寒、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等。 (3)虫媒传播:蚊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白蛉白蛉热;蚤鼠疫;虱斑疹伤寒; (4)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5)医源性传播:如乙型传染性肝炎。 (6)母婴传播:包括胎盘传播、哺乳传播和产后母婴密切接触传播。母婴传播是艾滋病的重要传播途径。 母婴传播主要类型:出生前传播、出生时经产道传播、母乳传播、出生后母婴密切接触传播。,3易感者(人群) 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免疫力,被传染后易发病的人,称为对该种传染病的易感

25、者。 未出过麻疹的儿童,没有对此病的免疫力,就是麻疹的易感人群。 人群中对某种传染病的易感者多,则容易发生该传染病的流行。,四、传染病的预防,在传染病流行时,只要切断三个基本环节中的任何一个,其流行便可终止。 1控制传染源: 许多传染病在发病以前就有传染性,而到了发病初期传染性最强。 对病人要尽量做到“三早”(早发现、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传染病蔓延。 对于传染病人要倍加关怀,不可嫌弃,病人有好的心情有利于早日恢复健康。对患传染病的动物,定要及时处理,如患狂犬病的狗,即使它是个可爱的宠物但也不能留。,2切断传播途径: 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消灭媒介生物等,使病原体没有机会感染健康人。如饭前便

26、后要洗手,消灭蚊蝇等,就是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者: 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易感人群的抗病能力。此外,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增强体质在防病中也是很重要的。 (人工自动免疫:菌苗、疫苗、类毒素),二、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 麻疹 1. 病原体 2. 传播途径 3. 症状 潜伏期 一般10-14天,亦有短至1周左右。可有低烧。 前驱期 一般3-4天。主要表为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热(多中度以上);咳嗽、流涕、流泪、咽部充血等,以眼症状突出,结膜发炎、眼睑水肿、多泪、畏光、下眼睑边缘有一条明显充血横线。Koplik斑。,Koplik斑,在发疹前12天出现,为直径约1.0mm灰白色小点,外有红晕,

27、开始仅见于对着下臼齿的颊粘膜上,但很快增多,可累及整个颊粘膜并至唇部粘膜,粘膜疹在皮疹出现后即逐渐消失。,出疹期 多在发热后34天出现皮疹。体温可至4040.5,皮疹开始为稀疏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始见于耳后、颈部、沿着发际边缘,24h内向下发展,遍及面部、躯干及上肢,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病情严重者皮疹常融合,皮肤水肿。 (4)恢复期 如果没有并发症,在出疹出 透后,从面部起依出针顺序皮疹逐渐消退, 患儿热度下降,上呼吸道症状也很快消退, 精神好转。,4. 护理 卧床休息,房内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有畏光症状时房内光线要柔和;给予容易消化的富有营养的食物,补充足量水分;保持皮肤、粘膜清洁。

28、麻疹患儿对维生素A需要量大,麻疹患儿应补充维生素A。,5、预防 对病人应严密隔离,一般病人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10天。接触麻疹的易感者应检疫观察3周。 病室注意通风换气,充分利用日光或紫外线照射;护理人员离开病室后应洗手更换外衣方可接触易感者。病人衣物应在阳光下曝晒;流行季节,易感儿尽量少去公共场所。 保护易感人群: 自动免疫:麻疹活疫苗的应用是预防麻疹最有效的根本办法。 被动免疫:有密切接触史的体弱、患病、年幼的易感儿应采用被动免疫。肌注丙种球蛋白、胎盘球蛋白。, 水痘 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初次感染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VZV生活能力较弱,不耐高温, 不能在痂皮

29、中存活,易被消 毒剂灭活。但能在疱疹液中 -65下存活8年。,1、传播途径 患者为主要传染源,出疹前1-2天至出疹后5天都有传染性。儿童与带状疱疹患者接触亦可发生水痘。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染。也可接触污染物而间接传染。 2、症状 潜伏期:2周左右 前驱期:发热等不适,12日内出皮疹。 出疹期:丘疹、水疱、结痂同时存在,绿豆大小,周围有红晕,水疱的中央呈脐窝状,粘膜可发疹。先见于躯干、头部,后延及全身,微痒。一般不留疤痕,可引起神经皮肤再感染,表现为带状疱疹。,5、护理 呼吸道隔离,卧床休息,常洗手洗脸,勤换衣;衣物和用具消毒;防止庖疹破溃感染。多喝水,供给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

30、,忌辛辣鱼虾等食物;预防受凉感冒;居室经常通风。如出现持续高烧、症状加重的患儿,需送医院治疗。 6、预防 隔离患者至全部皮疹结痂或出疹后7天。其污染物、用具可用煮沸或暴晒法消毒。接触水痘的易感者应留检3周,也可早期应用丙种球蛋白或带状疱疹免疫球蛋白,可明显降低水痘的发病率。水痘疫苗,对正常易感儿童预防有效。,(三)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一般冬春季高发,南方夏秋也可初夏流行。所引起的并发症和死亡现象非常严重。 1. 病原体 流感病毒 2. 传染源及传播途径流感患者及携带者为主要传染源。发病后17天有传染性,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动

31、物可传播流感。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直接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3、症状潜伏期数小时4天,一般为12天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高热,畏寒、全身酸痛、头痛、乏力、食欲不振、有的会咳嗽等,严重时会引起肺炎及其他并发症,甚至可以致命。易感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三型流感之间、甲型流感不同亚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可反复发病。 甲型流感:常引起爆发流行,甚至是世界大流行,约23年发生小流行1次,一般1015年发生一次大流行。,4、并发症 肺炎、气管炎、支气管炎、心肌炎等 5、预防 呼吸道隔离1周或至主要症状消失 流行期间避免集会或集体娱乐活动,老幼病残易感者少去公共

32、场所,注意通风,必要时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 护理人员戴口罩、洗手、防交叉感染 患者用具及分泌物要彻底消毒 接种流感疫苗。接种时间每年10-11月中旬,每年接种1次。,流行性感冒和普通感冒普通感冒及流行性感冒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而且病毒都是经由空气传播的。普通感冒由腺病毒引起,患病期间通常鼻黏膜发炎,出现打喷嚏、流涕、鼻塞、喉咙痛、咳嗽、甚至发烧等病症,所以又称“鼻感冒” 。普通感冒对人体的影响通常只限于呼吸系统。一般数天后便可痊愈。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致。流感症状影响全身,包括发热发冷、出汗、全身酸痛、头痛、骨痛、肌肉痛、疲倦乏力、食欲不振、咳嗽、鼻塞等,严重时会引起肺炎及其他并发症,可

33、以致命。流感病毒的特性是有不种类型,每十年左右便会出现新的病毒株型。, 流行性腮腺炎 1、传播途径 空气传播是主要传播途径,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 2、症状 腮腺炎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触痛,张口或咀嚼时局部疼痛。腮腺肿胀在发病13天最明显,以后渐退,约2周完全退尽。在发病初期的35天,可有发热、乏力、厌食等全身症状。,3、并发症 腮腺炎本身并不很严重,对机体严重危害的是它的并发症 脑膜炎:为儿童期最常见的并发症,男性较女性多3-5倍。腮腺炎并发脑膜炎一般预后良好;不及时治疗,可留有永久后遗症甚至死亡。 睾丸炎:是男孩最常见的合并

34、症,3040的患者受累睾丸发生萎缩,10左右的患者生育力受损。 卵巢炎:7的青春期女性患者可并发卵巢炎,但不影响日后生育功能。 胰腺炎 其他:乳腺炎、甲状腺炎、关节炎、泪腺炎、角膜炎等,一般在20天内恢复。,5、护理 立即隔离至腮腺消肿。 居室要通风换气。 卧床休息,忌刺激性食物,宜流质和半流质;多饮水 。 患儿食具要单用,煮沸消毒。病儿衣被等要经常曝晒,脸盆、毛巾等每天煮烫。 定时给孩子测量体温,必要时,可采取降温措施。 保持孩子口腔卫生:经常用温盐水漱口。 局部热敷可以减轻患处的疼痛。,6. 预防 腮腺炎患儿应隔离至腮腺肿胀完全消退后才上学; 若发现患儿,应加强晨检工作; 对可疑患儿有接触

35、的小朋友,应观察21天; 预防性口服板蓝根冲剂。一般连续35天。,传染性肝炎 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型肝炎、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1. 病原体 甲肝病毒对各种外界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而能长期在外界环境中存活。甲肝病毒主要以人、猕猴、人猿等灵长类动物为宿主。 2. 传播途径 甲型肝炎传染源通常是急性患者和亚临床感染者,粪-口途径是其主要传播途径,水、食物是爆发性的主要方式,日常生活接触(通过各种污染物品,如手、日常用品、衣物、被单等,也可经苍蝇携带而传播)是散发病例的主要传播途径。有报道甲型肝炎亦可通过血液传播和垂直传播。,3. 症状 潜伏期大约为2-6周,自潜伏末

36、期至发病后10天传染性最大。 病情初发时,会出现疲乏、不想吃饭,尿色加深,有时伴有发烧等症状,严重时眼睛、皮肤发黄。 急性起病,有畏寒、发热、食欲减退、恶心、疲乏、肝肿大及肝功能异常。部分病例出现黄疸,无症状感染病例较常见。,4. 预防 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搞好环境及个人卫生。 及早发现并隔离现症患者,尤其是早期发现并隔离隐性感染者。 加强饮食、水源及粪便管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餐具消毒,最好实行分餐,生食与熟食、餐具炊具均应严格分开。 保护易感染者。 被动免疫:对家庭内密切接触者,尤其是婴幼儿,应于接触后一周内肌肉注射丙种球蛋白,有一定预防作用。 主动免疫:接种甲肝减毒活疫苗

37、及灭活疫苗。,(六)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又称HBV)引起的肝脏炎症。 1. 病原体 HBV存在于乙肝病人的血液、汗液、唾液、月经、乳汁及泪液等分泌物中。,2. 传播途径 母婴垂直传播:垂直传播是我国乙肝高发的主要原因。 血液或血制品传播:被HBV污染的血制品,另外血液透析、肾透析也会感染HBV。 医源性传播:被HBV污染的医疗器械(如手术刀、牙钻、内窥镜等)均可传播HBV。 家庭内密切接触:主要指性接触、日常生活密切接触均有受HBV感染的可能。HBV可通过破损粘膜进入密切接触者的体内。 公共场所、理发店、美容院等容易被HBV污染,如浴池、剃刀等均可传染HBV。,3. 常见症状

38、感觉肝区不适、隐隐作痛、全身倦怠、乏力,食欲减退、感到恶心、厌油、腹泻。 有时会有低热,严重的可出现黄疸,若延误治疗,少数病人会发展为重症肝炎,表现为肝功能损害急剧加重,直到衰竭,同时伴有多脏器功能损害。慢性乙肝患病日久,会沿着“乙肝肝硬化肝癌”的方向演变。 4. 预防措施 注射乙肝疫苗。 严格筛选献血员,确保医用血液及血制品不被污染。 加强对乙肝病人的治疗。 加强卫生常识普及宣传,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七、 细菌性痢疾(菌痢) 1、病原体 该病是由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2、传播途径 病菌存在于病人的粪便中,经口传染。 3、症状 发病急,高热、腹痛、腹泻。 一日可腹泻几十次,有明显的里急后重(

39、有总排不净大便的感觉)。大便内有黏液及脓血。 少数病人高热,很快抽风、昏迷,为中毒型痢疾。,4. 护理 发热时应卧床休息,腹部保暖,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主,忌多渣、油腻或有刺激性的食物。好转后逐步恢复普通饮食并加强营养。 应遵医嘱服药。若未按医嘱服药,治疗不彻底,易转成慢性菌痢。 5. 预防 早期发现、隔离及治疗病人及带菌者。 加强环境卫生、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八、流行性乙型脑炎 1、病因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病原体1934年在日本发现,故名日本乙型脑炎,1939年我国也分离到乙脑病毒,解放后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改名为流行性乙型脑炎。本病主要分布在亚洲远东和东南亚地区,经蚊传播,多

40、见于夏秋季,临床上急起发病,有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强直性痉挛和脑膜刺激征等,重型患者病后往往留有后遗症。属于血液传染病。,2、症状 潜伏期1015天。大多数患者症状较轻或呈无症状的隐性感染,仅少数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高热、意识障碍、惊厥等。典型病例的病程可分4个阶段。 (1)初期 起病急,体温急剧上升至3940,伴头痛、恶心和呕吐,部分病人有嗜睡或精神倦怠,并有颈项轻度强直,病程13天。 (2)极期 体温持续上升,可达40以上。初期症状逐渐加重,意识明显障碍,由嗜睡、昏睡乃至昏迷。昏迷越深,持续时间越长,病情越严重。神志不清最早可发生在病程第12日,但多见于38日。重症患者可出现全身

41、抽搐、强直性痉挛或强直性瘫痪,少数也可软瘫。严重患者可因脑实质类(尤其是脑干病变)、缺氧、脑水肿、脑疝、颅内高压、低血钠性脑病等病变而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表现为呼吸节律不规则、双吸气、叹息样呼吸、呼吸暂停、潮式呼吸和下颌呼吸等,最后呼吸停止。,(3)恢复期 极期过后体温逐渐下降,精神、神经系统症状逐日好转。重症病人仍神志迟钝、痴呆、失语、吞咽困难、颜面瘫痪、四肢强直性痉挛或扭转痉挛等,少数病人也可有软瘫。经过积极治疗大多数症状可在半年内恢复。 (4)后遗症期 少数重症病人半年后仍有精神神经症状,为后遗症,主要有意识障碍、痴呆、失语及肢体瘫痪、癫痫等,如予积极治疗可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癫痫后遗症可

42、持续终生。,3、预防 消灭蚊虫是预防乙脑的关键,在冬春季节早期消灭蚊幼虫,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预防接种乙脑灭活疫苗效果较好。 加强对家畜、家禽的卫生管理,并对猪、马进行人工免疫。,九、百日咳 (1)病因:百日咳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俗称鸡咳、鸬鹚咳。病人及无症状带菌者是传染源,从潜伏期到第6周都有传染性,通过飞沫传播。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约23的病例是7岁以下小儿,尤以5岁以下者多。因为婴幼儿从母体得到的特异性抗体极少,最为易感。一般病后可持久免疫。,(2)症状:病程分3期 ,即卡他期、痉咳期 和恢复期。 卡他期:一般为12周,开始有类似感冒的症状。3天左右后症状减轻,唯咳嗽加重,渐

43、渐转变成阵发性痉挛性咳嗽。 痉咳期:阵发性痉挛性咳嗽是本期特点。可致呕吐、大小便失禁、面红耳赤、口唇发绀、张口伸舌。 恢复期,痉咳减轻、停止,鸡鸣样吸气声消失,若无并发症,约经23周即愈。,(3)护理: 要注意保持环境安静、空气新鲜,以减少痉咳发生的诱因; 对婴幼儿要注意吸痰,以防窒息; 及早应用抗生素治疗,一般可采用红霉素 、氯霉素、氨基苄青霉素、卡那霉素以及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复方新诺明); 重症患者应短期应用皮质激素; 若有并发症(如支气管肺炎 ),应作相应处理。,(4)预防: 应及时发现和隔离病人,一般起病后隔离40天,或痉咳开始后30天; 患者的痰、口鼻分泌物要进行消毒处理; 要保护

44、易感者,进行预防接种,注射白喉类毒素、百日咳菌苗 、 破伤风类毒素三联疫苗已列入常规预防接种计划之中; 对于婴幼儿及体弱的接触者,可给予百日咳多价免疫球蛋白作被动免疫,还可用红霉素作药物预防。,十、猩红热猩红热是由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主要表现:发热、咽部红肿及疼痛、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退疹后皮肤脱屑、也可出现肾炎或风湿热等并发症。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和带菌者,一般经飞沫传染,偶可通过污染食物、衣物等传播。多发生于210岁的儿童,常见于冬春季。,护理: 早期治疗可明显缩短病程,减轻病情,并减少并发症及疾病的传播。急性期应卧床休息,饮食要易消化而富于营养,饮水要充足。必要时静脉补液

45、,最重要的是立即给予足够剂量的抗生素,应首选青霉素。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林可霉素等。,预防: 及时隔离患,防止扩散感染。托幼机构的保育员若为带菌者,应暂时调离工作并予以青霉素治疗,待咽培养阴性后才能恢复工作。另外,改善居住卫生条件,加强室内通风及换气,对密切接触者给予药物预防,也有一定作用 。,十一、流脑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 流脑病菌存在于鼻咽腔分泌物中,通过咳嗽、打喷嚏等飞沫传播,免疫力弱,病菌就可能进入血液循环,在血液中繁殖形成败血症,进一步随血流侵犯脑组织和脊髓外的被膜,引发脑脊髓膜炎。,发热、头痛、呕吐是流脑三

46、大主要症状。 婴儿症状表现不典型,往往伴有高热、拒食、烦躁、哭闹不安等;暴发型流脑病人起病急骤,病情凶险,如不及时抢救可导致严重后果。 流脑的初期症状,主要表现是发热、头痛、咽痛、上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流涕、咳嗽等等。很像感冒。 因此,往往不被人所重视,常有人视流脑为感冒,延误了治疗。流脑重为突然高热,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头颈强直,皮肤有出血点,大、小便失禁,昏迷,抽搐等。,十二、小儿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各个器管,以肺结核最为常见。小儿期以原发型肺结核为多见。 治疗不当。易发生血行播散,引起粟粒性结核及结核性脑膜炎,这两种疾病,是小儿结核病的主要死亡原

47、因。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卡介苗接种和普及、抗结核病化学治疗不断完善,本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均有明显下降。,小儿结核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肺结核患者咳嗽时,结核杆菌随唾沫散于空气之中,或已干的带菌痰液尘埃飞扬飘浮于空气之中,当易感小儿吸入此污染空气后,在一定条件下,结核杆菌可在肺内引起感染。,小儿结核病的预防 (1)提高机体免疫力:接种卡介苗、加强营养和体格锻炼; (2)隔离传染源; (3)药物预防:口服异菸肼进行预防性治疗,疗程612个月。,十八、蛔虫病 1、病因似蚓蛔线虫简称蛔虫,是人体内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成虫寄生于小肠,可引起蛔虫病。此外,犬弓首线虫(简称犬蛔虫)是犬类常见的肠道寄生虫,其

48、幼虫能在人体内移行,引起内脏幼虫移行症(VLM)。儿童常常因为在地面上玩耍、吸允手指、喝生水或食入不洁蔬菜及水果等而受感染。此病往往影响小儿的食欲及肠道功能,妨碍儿童的生长发育,由于这类寄生虫有钻孔习性,故可引发多种并发症。,2、症状成虫寄生在小肠内,或无任何症状,或有轻微的反复腹痛。虫体代谢产物或崩解物被吸收,可引起地热、精神萎靡。夜惊、磨牙等。大量蛔虫寄生常常造成小儿营养不良、贫血、发育迟缓。 3、预防 对蛔虫感染者积极驱虫。 讲究个人卫生、饮食卫生和环境卫生。,十九、钩虫病 1、病因钩虫是钩口科线虫的统称,发达的口囊是其形态学的特征。在寄生人体消化道的线虫中,钩虫的危害性最严重,由于钩虫的寄生,可使人体长期慢性失血,从而导致患者出现贫血及与贫血相关的症状。钩虫呈世界性分布,尤其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人群感染较为普遍。据估计,全世界钩虫感染人数达9亿左右。在我国,钩虫病仍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寄生虫病之一。,2、症状局部皮肤有痒疹或小疱疹,因抓痒引起继发感染。感染后一周出现咳嗽、发热、哮喘等呼吸道症状。重度感染35个月后,出现失血性贫血。某些患儿有“异食癖”。 3、预防 对流行地区进行定期普查,发现患儿及时治疗。 加强粪便管理、切断传播途径。 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临床医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