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 学年温州九校第一次联考高三年级 历史学科 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 6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从春秋末年起,在有些诸侯国内出现了以粮食为俸禄的官僚,在卿大夫家臣中也出现了官僚性质的家臣,这种家臣不再有封地,而以粮食为俸禄。这种现象反映了A.嫡长子继承制遭到破坏
2、B.贵族政治逐渐削弱C.周天子失去天下大宗地位 D.地方与中央相抗衡2.右图是司母戊鼎的鼎内铭文,随着更多同时期青铜器被发现,专家多认为铭文应当释读为“后母戊” 。2011 年,国家博物馆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 。有关该鼎的说法正确的是A.西周青铜器的代表作品B.鼎内铭文的字体为小篆C.现在已知中国最早的人工冶炼铁器D.在其冶炼制作过程中可能使用木炭3.董仲舒被历代称为“醇儒” 。下列言论属于他的是A.“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B.“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D.“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
3、,此天意也。 ”4.有史学家认为,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的演变,反映了政治文明的进步,皇帝从后台走到了前台。从制度变革层面看,这里的“进步”主要是指A.便利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管理B.政治中枢决策规范化C.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D.相权实际上有所分散5.右图为一件文物的局部图,该文物 1900 年发现于敦煌,后来被英人斯坦因骗取,现藏于大英图书馆。仔细观察,图中圆圈处是指A.686 年 B.868 年C.1044 年 D.1450 年6.苏轼在奏状中曾说:“宿州自唐以来,罗城狭小,居民多在城外。本朝承平百年,人户安堵,不以城小为病。兼诸处似此城小人多,散在城外,谓之草市者甚众,岂可一一展筑
4、外城!”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草市推动宿州的发展 B.宋代的市突破了时空限制C.苏轼赞同扩建宿州城 D.宿州成为全国性商业都会7.宋室南渡之后,由于社会变迁、国运式微,文人士大夫的“庙堂”情怀比较突出,他们的忠君爱国意识及社会责任意识在文学创作中表现为一种强烈的“义理”倾向。这一文学特色A.体现市民阶层的政治需求 B.表明文学创作深受理学影响C.反映君主专制强化的社会现实 D.在李清照与柳永身上表现明显8.“汉族下层人民和以蒙古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民的审美趣味有机结合,以酣畅、本色、绌野为主要审美特征” ,能体现以上特征的文学作品是A.诗经 B.离骚 C.窦娥冤 D.红楼梦9.观察下表,表中、
5、处填写正确的是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A.原料 手工制品 机器产品 B.手工制品 原料 机器产品C.机器产品 原料 手工制品 D.原料 机器产品 手工制品10.下列是孙中山在革命进程中的言论,其先后顺序是自今日始,吾等之非清朝人矣袁氏可为善,勿逼他为恶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A B C D11.“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 ”以上言论最有可能出自A.民报发刊词 B.青年杂志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革命军12.20 世纪 30 年代, “现下上海所谓一般新时代的女子,她必穿了短旗袍,着
6、了高跟皮鞋和肉色丝袜,烫了水波式的头发,画了笔直细长的眉毛。 ”同时期的河南官方则下令:“着绸服则加税,而丝袜缎鞋尤甚,每一只须纳税一元。 ”这些现象表明近代中国习俗变迁的特点是A.全盘西化 B.中西合璧 C.官方主导 D.新旧杂陈13.1930 年,中共中央要求红军将湖南国民党军队“完全予以消灭” ,切断武汉至长沙铁路,牵制常德,夺取长沙,并攻占岳州,然后击溃江西方面主要敌军,占领南昌等地,进而“向武汉中心前进” 。这反映当时中央A.坚持秋收起义后红军的进军方向 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C.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尚未认识到统一战线的重要性14.“此次中国共产党发表之宣言,即
7、为民族意识胜过一切之例证。宣言中所举诸项,如放弃暴动政策取消苏区与红军,皆为集中力量,救亡御侮之必要条件而其宣称愿为实现三民主义而奋斗,更足证明中国今日只能有一个努力之方向。 ”蒋介石的以上谈话应发表于A.国民党一大召开期间 B.一二九运动时期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时 D.八一三事变之后15.中央的一个文件规定:“就全国而论,在社会主义工业、社会主义商业和集体农业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没有什么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因而并不可怕。 ”该文件发布于A.1978 年 B.1979 年 C.1980 年 D.1984 年16.201
8、8 年是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要论断提出A.20 周年 B.30 周年 C.40 周年 D.50 周年17.梭伦执政时期曾规定, “如果一个人没有叫儿子学会一种行业, 他就不能强迫儿子赡养他”,还对携家眷移民雅典并从事手工业的人授予雅典公民权。这些作法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 扩大了民主政治的基础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淡化了家庭伦理道德观A. B. C. D.18.“后人总是站在前人肩膀上远眺,人类才得以进步。 ”牛顿发现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过程中,曾直接得益于A.亚里士多德的力学 B.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C.笛卡尔等人对碰撞运动的研究 D.开普勒等人有关天体力学方面的研究19.论文的关键
9、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公意” “人民主权不可分割” “反对封建王权”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A伏尔泰 B卢梭C孟德斯鸠 D康德20.有学者说:“美国历史是一部政治奇迹和经济奇迹的历史,它们的产生正是因为美国把1776 年的这两套思想付诸实践。 ”这里的“两套思想”分别汇聚于独立宣言和A.国富论 B.资本论C.政府论 D.邦联条例21.1913 年,有美国历史学家在其专著中逐一列出了美国 55 个制宪人士的经济状况,并论证他们如何从各自的利益出发而影响了宪法的成文,并指出宪法是参与制宪会议的货币、贸易和航运等 4 个利益集团发起和推动,是 55 个有产者利
10、益博弈的结果。该学者意在强调宪法A.实践了启蒙思想家的政治主张B.体现了“政治是门妥协的艺术”C.忽视了其他社会阶层的利益诉求D.代表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22.共产党宣言指出:“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的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马恩主要强调新航路开辟A.推动了欧洲向近代社会转型B.增强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C.加强了各个地区之间的联系D.为世界市场形成提供联结通道23.1935 年 4 月,法国、英国和意大利领导人在意大利斯特莱莎
11、城举行会议,声明要采取联合行动反对德国“危机欧洲和平的单方面违反和约的行为” 。 “违反和约的行为”是指德国A.任命希特勒为总理 B.宣布实行义务兵役制C.出兵占领莱茵非军事区 D.吞并奥地利24.某一条约有如下文字:“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该条约签署于A.比利时 B.波兰 C.苏联 D.美国25.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国际舞台上各种多边峰会纷纷涌现,如 G20 峰会、APEC 峰会、欧盟峰会、 “金砖四国”峰会、世界气候变化峰会等。这反映了A.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B.发展中国家谋
12、求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C.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依赖程度逐渐加深D.区域集团化是实现全球化的步骤和途径26.【加试题】黄仁宇认为:“中国人写历史的传统,以褒贬为前提,通常将叙述人物品质,分为至善与至恶。这种历史观,只能表现作者个人在世间的经验,而不能表彰超过生命长度的历史经验;也只能代表农业社会形态简单的经验,而不能表彰工业社会组织关系复杂的经验,这办法正是我们今日应该改革的地方。 ”据此判断,符合其历史观的是A应该长时段、宽视野地研究历史B工业社会的历史更具有参考意义C研究历史要有尊重个性和包容理解的情怀D个人体悟是历史借鉴意义生发的重要路径27.【加试题】1686 年初,萨布素奏准清廷:“罗刹复来
13、雅克萨,筑城盘踞,臣请于冰消时,督修船舰,亲率官兵,相机进剿灭。 ”奏折中提及的地点位于下图中的A.处 B.处 C.处 D.处28.【加试题】曾纪泽在 1881 年所上改订俄约办事艰难情形疏中称:“我皇上因俄事日迫,意在转圜,一切情形,许臣由电径达总理衙门代奏请旨,已属破格施恩。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疏中的“电”应该是指电话 B.清朝密折制加强了中央集权C.该条约签署使中国收复了伊犁 D.科技发展有助于行政效率提高29.【加试题】下列有关奴隶或奴隶制的说法正确的是奴隶贸易是西方殖民史上最黑暗、最可耻的一页雅典的公民权利建立在对广大奴隶专政的基础之上亚里士多德认为奴隶制不合理,故在遗嘱里要求解
14、放所有家奴西塞罗曾提出“奴隶同样有其他人所具有的自豪、荣誉、勇敢、高尚等品性”A. B. C. D.30.【加试题】北美独立战争期间,法国对英宣战。法国参战的原因包括萨拉托加大捷改变了北美独立战争的局势法国在七年战争中战败而失去大量殖民地英国策划组成反法联盟干涉法国大革命拿破仑“大陆封锁令”激化了英法矛盾A B C D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40 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 分)材料一 从不平等条约产生的那一刻起,尽管当时的中国人尚不具有清晰的国际法意识,但已经开始了反抗斗争。当历史进入 20 年代之后,在北京政府与列强间的修约交涉举步维艰之时,在南方,随
15、着北伐战争的进行,出现了群众性的反帝运动高潮,列强在中国获得的特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不得不作出较大的退让。材料二 1943 年起,以美英废约为先导,中国陆续与其他国家签约,废止这些国家在华各种特权。废约,既不是美英善意的恩赐,也不是国民政府具有如何高超的外交技巧。如果中国仍是一个不堪一击的国家,如果中国没有牵制住百万日军,战时废约是不可想象的。当然,废约的实现与名列“四强” ,并不标志着中国已真正与英美苏等国平起平坐,中国还未完全摆脱受人支配的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彻底改变了这一状况。 共同纲领宣布:“必须彻底取消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
16、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以上材料据王建朗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历史考察整理(1)以马关条约为例,指出材料一中的“反抗斗争” 。根据所学,写出材料一中“冲击”和“退让”的表现。 (4 分)(2)根据材料二,评价战时废约并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处理旧约与外国在华特权问题上的特点。 (6 分)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 分)材料一 发明、革新和新技术的扩散它们紧密相连,但概念是不同的。发明是指一项机械、化学或电学性质的专利创新,其本身并没有特别的经济意义。只有当它能被充分运用到经济发展当中,也就是当它成为一项革新时,它才表现
17、出经济意义。举例来说,在詹姆斯瓦特和马修博尔顿于 1776 年开始合作进行商业生产和营销蒸汽机之前,他们为新型蒸汽机发明的分离式冷凝器(在 1769 年取得专利权)在经济中扮演的角色简直微不足道。扩散是指一项革新在一个既定行业内、行业之间、跨国际之间的传播。摘自龙多卡梅伦等世界经济简史:从旧石器时代到 20 世纪末材料二 掠夺性的国际贸易,通过商品的“大炮”轰开各国封闭自守的大门,把各国国内的市场汇合成世界市场,使各国都成了世界市场上的一员。到 20 世纪初,世界已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摘自李植枬宏观世界史(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以蒸汽机为例,说明发明、革新和新技术扩散的表现及其作用。
18、(5 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完整地解释“世界一体化”的含义。 (5 分)33.【加试题】历史研究者赋予历史以“意义” ,意义通过解释而呈现,历史离不开解释。阅读明清史的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10 分)材料一 从军机处设立的本意看,军机处是中枢机构的一个值班制度。由于宫廷的禁例和大臣理事的规矩,内阁大臣便不能为皇帝方便地使唤;皇帝也无法随时召唤近在咫尺的内阁大臣,这样势必会出现在皇帝与内阁之间难以随时配合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在明代是由宦官实现的。清朝吸取明朝的教训,启用了近臣作为御前班子,入值内廷,也就成为一条现实的途径。据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等整理材料二 对宋明理学一
19、变而为清代经典考证的问题,近代以来学人各有解释。外缘方面:章太炎等认为清初读书人痛定思痛,深恨清谈心性误国,加上明清的高压政策,终于走上实学的路子。侯外庐用唯物史观来解释清代思想的经济背景。内在理路:余英时认为朱熹与陆九渊之异是儒学内部智识主义(积极追求智慧和知识)与反智识主义冲突的表现,王阳明则把反智识主义推向极致。正是这种冲突使人们不得不到经典中寻找根据,考证学的兴起恰是儒学反智识主义发展到最高峰时向智识主义转变的表示。余英时指出,我的“内在理路”的新解释,并不能代替外缘论,而是一种补充和修正。只讲外缘忽略“内在理路” ,则学术思想史终无法讲到家、讲得细致。我的新解释也不是全面性的,是乘旧
20、说的间隙而起。摘自王学典史学引论(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解释“明朝的教训”并概括军机处设立的原因。 (4 分)(2)材料二中的两种解释,您更侧重分析哪一种?侧重解读,请结合材料,以顾炎武和黄宗羲为例予以阐释。侧重解读,请结合朱熹、陆九渊和王阳明的有关主张予以论述。(4 分。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3)综上,谈谈你对历史解释的看法。 (2 分)34.【加试题】宗教改革的价值不仅限于自身,更在于它所预示的历史方向。科学、哲学、文学、艺术无一不受其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 分)材料一 路德的一个重要思考是如何把圣经直接交到民众手中,用德国民众的语言翻译圣经是他的答案。德文本出版后既实现
21、了还宗教于民众的目标,还找到维系全体德意志民族的最佳工具。更重要的是,人们一旦拥有自己的圣经 ,一旦开始了对基督教中历史的成分和非本质之物的批判,这种批判就不会中止,直到对圣经 ,这个基督教的最后权威的批判。材料二 巴洛克艺术风格表现一种对绚丽、激情、宏伟的热爱,在其观念中,含有加强形式和视觉效果的因素。它酷爱曲线和斜线,剧烈的扭转,展示一切可造成人们惊奇、赞叹的东西。它出现在天主教对宗教改革反攻最有力之时,最早出现在教廷所在地罗马的事实表明它与天主教的联系。自然,教会的定单要求艺术家表现对宗教虔诚、激情的颂扬。1624 年,教皇决定改建圣彼得大教堂,这给了他一个绝好的施展才华的机会,他果然不
22、负众望。教堂前广场的布局和建造体现了典型的巴洛克风格。主祭坛上的巨型青铜华盖,它那不断向上扭曲的巨柱成为巴洛克艺术反复使用的题材。圣彼得大教堂的改建工程为巴洛克艺术风格提供了一个最佳展示的机会。以上材料摘自徐新西方文化史(1)指出路德的代表作。根据材料一,概括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 (5 分)(2)写出材料二中“他”的名字。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以“他”的创作为例,说明圣彼得大教堂如何体现巴洛克艺术风格。 (5 分)2018 学年温州九校第一次联考高三年级历史学科参考答案命题:龙湾中学 肖云豹 联系电话:13566136776审稿:苍南中学 张大坚 联系电话:13958705260一、选择题(本
23、大题共有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D D B B A B C A A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B D B D C B A B B A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C A B B C A C D A 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40 分。 )31.(1)台湾人民掀起反割台斗争(或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全国人民坚决反对割地议和) 。 (2 分)收回汉
24、口、九江英租界。 (2 分)(2)战时废约是中国国力提升和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巨大贡献的结果;(2 分)战时废约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或维护了国家主权) ;(1 分)但中国未完全摆脱受人支配的状况。(1 分)立场坚定,处理方法灵活。 (2 分)32.(1)瓦特等人的分离式冷凝器在经济中扮演的角色微不足道;(1 分)联动式蒸汽机(改良的蒸汽机)使热效率提高, (1 分)推动了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业的革命;(1 分,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业写一点即可)1825 年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的禁令, (1 分)工业革命在欧洲大陆和美洲广泛开展。 (1 分)(2)到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全世界基本完成了以资
25、本主义市场为框架,以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为手段,以物资和物种交流、人口迁徙与种族融合、各种文化的交流与撞击、各种社会形态的冲突与选择为主要内容的一体化进程。 (“时间” 、 “框架” 、 “手段”各 1 分, “手段”写出一点即可, “内容”写出两小点即可得 2 分)33.(1)宦官参政, (1 分)妨碍甚至控制内阁。 (1 分,写“明代政治日益黑暗”亦可得 1分)解决皇帝与内阁难以随时配合的问题;(1 分)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 (1 分)(2)侧重解读。明清易代和高压政策, (1 分)使顾炎武和黄宗羲深恨清谈心性误国,主张经世致用和实学。 (1 分,写出“经世致用”或“实学”即可得 1 分)
26、黄宗羲认为工商皆本,(1 分)这是明末生产关系变化的具体反映。 (1 分)侧重解读。朱熹强调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或格物致知) , (1 分)陆九渊反对埋首书册, (1 分)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1 分)王阳明主张人人都有良知(或“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 。 (1 分)(3)历史解释呈现历史的意义;历史解释不具有唯一性;不同的历史解释可以互补。 (任答两点给 2 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34.(1)九十五条论纲。(1 分)还宗教于民众(或使人们获得灵魂自救权和精神自由);(1 分)促进德意志民族国家的形成(或增强德意志民族意识);(1 分)将西欧人从长期的基督教神权统治中解放出来,(1 分)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准备。(1 分)(2)贝尔尼尼。(1 分)青铜华盖不断向上扭曲的巨柱;(2 分)喷水池增强了广场的几何形状;广场两侧柱子之间产生明暗对比的效果;广场地势上升,是为了信徒能瞻仰主持弥撒的教皇;两侧柱廊宗教寓意深刻,犹如教皇的双臂拥抱朝圣者。(广场方面的表现共 4 小点,写出两点即可得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