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九章 交通安全46669.ppt

上传人:dzzj200808 文档编号:3332209 上传时间:2018-10-14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30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章     交通安全46669.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第九章     交通安全46669.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第九章     交通安全46669.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第九章     交通安全46669.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第九章     交通安全46669.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九章 交通安全,交通安全的特点,交通安全是在一定危险条件下的状态,并非绝对没有交通事故的发生。 交通安全不是瞬间的结果,而是对交通系统在某一时期、某一阶段过程或状态的描述。 交通安全是相对的,绝对的交通安全是不存在的。 对于不同的时期和地域,可接受的损失水平是不同的,因而衡量交通系统是否安全的标准也不同。,道路交通事故,交通安全与交通事故的关系 交通安全与交通事故是对立的,但事故并不是不安全的全部内容,而是在安全与不安全的矛盾斗争过程中某些瞬间突变结果的外在表现。 交通系统处于安全状态,并不一定不发生事故;交通系统处于不安全状态,也未必完全是由事故引起的。,二、交通事故的定义:,道路交通安全

2、法重新定义了交通事故的概念: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 新定义有了明显变化:交通事故不仅是由特定的人员违反交通管理法规造成的,也可以是由于地震、台风、山洪、雷击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的。现在常见的飞石或落物砸伤汽车等“意外”,也属于交通事故。但是要注意:本项规定不包括铁路道口火车与车辆发生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事件的处理。,狭义(我国法定):指车辆驾驶人员、行人、乘车人以及其他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有关活动的人员,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和其他道路交通管理法规、规章的行为,过失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事故。,构成要素:,车辆:当事人至少有一方使用了

3、车辆(机动和非机动车); 道路:公路、街道、公共广场、停车场(家居区和校园不包括在内); 在运动中:如果车停后发生溜滑的地点在道路上则属于交通事故,若不在路上则不属于。 违章现象(过失); 伴随交通事态:撞碰、碾压、乱擦、翻、坠车;爆炸、失火 后果:,事故分类:(按后果分),轻微事故:一次12人轻伤,或经济损失 (2001000)元; 一般事故:一次12人重伤,或轻伤3人以上或财损(10003万元); 重大事故:一次310人重伤,或死亡12人或财损36万元。 特大事故:一次11人以上重伤或死亡3人;或死亡1人同时重伤8人以上;或死亡2人同时重伤5人以上;或财损6万元以上。,死亡:事故发生后7日

4、内死亡为限。 重伤:按司法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发布的人体重伤鉴定标准执行。 轻伤:按司法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发布的人体轻伤鉴定标准执行。 财产损失:由事故造成的车辆、财产直接损失折款,不含现场抢救,人体伤亡后善后处理的费用,也不含停工、停产、停业等造成的财产间接损失,不列入统计交通事故范围的事故:,1、轻微事故; 2、厂矿、农场自建的不通行社会车辆的道路,用于田间耕作所用机具行走的机耕道,机关、学校、家属院内,火车站、汽车站、机场、货场内道路上发生的事故; 3、参加军事演习,体育竞赛、筑路施工的车辆自身发生的事故; 4、在铁路道口和渡口发生的事故; 5、

5、蓄意驾车行凶杀人、自杀、精神病患者、醉酒者自己碰撞车辆发生的事故; 6、车辆尚未开动,发生的人员挤伤,摔伤事故; 7、由于地震、台风、山洪、雷击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的事故。,交通事故统计分析:,1、交通事故统计分析指标: 事故的绝对数字;事故发生次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 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万人以上的国家,第一是中国10.7万人,第二是印度6.6万人,第三是欧盟4万多人,第四是美国4多万人,接下来是巴西3万多人,俄罗斯2.6万人,泰国1.3万人。 万台车事故死亡(或致伤)率=经统计:中国、日本、美国、加拿大、法国的万车事故死亡率逐年下降。中国的万车死亡率是9.9,多年来交通管理部

6、门采取了很多措施,实际上万车事故率是下降的。比如1998年是17.8,到去年降到了9.9。,10万人口事故死亡(致伤)率=亿车公里事故死亡率=国际上通常用它来比较国与国之间的交通事故严重程度。 如80年,美:德:法=2.21:3.8:4.6,百万车公里行车肇事死亡率:我国用于考核公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指标,平均每运行100万车km所造成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交通事故成因分析,交管部门、路管部门、运输管理部门:必要条件(人、车、路),诱发条件(环境)。 (一)人的因素: 表现:自身的生理、心理状况等不符合交通安全的要求; 自身的违章行为(操作、装载、行驶)酿成事故; 对他人的交通动态及道

7、路变化、气候变化、车况变化,观察疏忽或措施不当引起交通事故发生。,1、由于驾驶员的原因造成的事故分析: 反应迟缓: A、注意力在其他事情上,没有及时发现紧急情况: a、家庭、单位、烦恼; b、交通阻塞; c、其他车强行超车; d、疲劳过度; e、饮酒过量; f、身体健康状况。 B、认为自己车前后没有其他车辆和行人的威胁。,判断失误: A、凭自己想象判断对方的行动; B、看错了道路的形状和线形; C、看错了对方车辆的V和距离; D、对自己的驾驶技术过分自信; E、搞错了自己汽车的性能、速度和长度;,操作错误: A、驾驶技术不熟练; B、情绪不安而操作失误; C、车维护不良,制动和回避动作不充分。

8、 驾驶员的操作水平和年龄层次。,2、其他人员的责任 行人、乘客、非机动车的驾车者。 交通行为强的人,肇事率高(16岁45岁); 性别:男同志多于女同志,肇事率为男:女=21:1; 职业:科研、工程、文化教育、机关人员、肇事率少于工业、商业人员,大中专学生少于中小学生和儿童。,(二)车辆因素 1、车辆技术性能不良; 2、现代车辆上的视觉减速功能、操纵的简易化,易使司机超速行驶。 3、车辆种类多样化,又缺乏培训,咨询部门。,(三)道路因素: 1、道路线形与交通 直线:事故率高; 曲线(为直线的10%):平曲线(,R,事故率) 竖曲线(R,视距受限) 纵坡度(i,事故率),2、线形组合: 线形的骤变

9、: 连续的高填方路段,若无良好的视线引导,车易偏离中心线。 断背曲线(短直线介于两个不同向曲线之间) 易使司机产生错觉,把小直线段看成反向曲线。 在下坡时,易把i2坡度估计过大,从而加速。 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插入急转弯的平曲线,急打方向盘。 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插入急转弯的断背曲线,易使司机视觉上产生偏差。 平面曲线内,若纵断面反复凹凸。 R较小的平曲线与陡坡组合。,3、道路路面与交通事故 路面潮湿时的事故率是干燥路面的2倍; 降雪时的事故率是干燥路面的5倍; 结冰时的事故率是干燥路面的8倍;,4、道路类型与交通事故(高速公路的事故率小于其他公路)。 5、交叉

10、口与交通事故(平面交叉口的交通事故约占全部事故的50%)冲突点,交汇点。,(四)交通环境因素 1、交通量 当Q很小时,车辆的行驶主要取决于车辆本身的性能,此事交通事故是由于高速行驶、冒险行车,运行与道路条件不相适应。Q不断增加,交通条件成为影响安全行车的主要因素,车辆之间相互干挠,互成障碍,超车不当,避让不及。 2、交通混杂程度与行车速度 混杂程度越严重,交通事故越多发。 事故率与单个车速关系较小,与道路上各种车辆行驶速度的离散程度成正比。若路段上:=50km/h,则30km/h和70km/h的危险性是一样大的,而20km/h和80km/h的危险性比前者更大。所以在混合交通中,顺应交通流的一般

11、车速是最安全的。 3、交通信息特征。,(五)经济因素,经济的快速发展,刺激交通需求的增长,交通需求与供给矛盾加剧,给我国的交通设施带来巨大压力,快速的经济增长也影响了局部地区的交通安全,我国东部省份与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的交通事故就比较多,内陆地区地方经济发展缓慢,交通需求量相对较小,交通设施还未完善,交通流量小,交通事故相对较少。,减少交通事故的措施,方针:以防为主,依法综合治理。,(一)保证交通安全的主要途径 交通教育:对机动车驾驶员的教育;对全社会人员的教育。 交通立法:全国性交通法规的建设(通则);地方性交通法规的建设(细则)。 设施建设:道路数量、质量的提高;车辆性能、管理水平的提高。,9-4 交通事故的预测与安全评价,预测程序 确定目标 收集信息并选择预测技术 建立预测模型 分析预测结果 预测结果检验,预测方法,判断法(定性预测) 时间序列分析法(定量预测) 回归分析 灰色预测,交通安全评价,区域评价绝对数法事故率法模型法事故强度法 路段评价绝对数事故率法交通事故率法 路口评价:交通事故率法、速度比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