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化学2017年高考总复习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课件.ppt

上传人:dreamzhangning 文档编号:3325706 上传时间:2018-10-13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2.5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2017年高考总复习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化学2017年高考总复习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化学2017年高考总复习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化学2017年高考总复习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化学2017年高考总复习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单元 物质的检验、分离和提纯,三年15考 高考指数: 1.能对常见的物质进行检验和分析,初步了解常见物质的组成 和结构的检测方法,并初步掌握其操作技能。 2.能根据物质的特性,运用过滤、蒸发、蒸馏、结晶、萃取 等方法分离和提纯常见物质。 3.了解层析是一种分离和提纯物质的方法。,一、物质的检验 1.检验物质时的操作要求 (1)准确。(2)方法简便。(3)反应特征典型。,2.常见阳离子的检验,溶液变红,产生红褐色沉淀,溶液呈血红色,产生白色沉淀变成灰绿色红褐色,血红色,无变化,NaOH溶液,NaOH溶液、加热、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NaOH溶液,焰色反应,焰色反应,白色沉淀,白色沉淀,刺激性,

2、变蓝,出现蓝色沉淀,黄,浅紫,消失,3.常见阴离子的检验,稀盐酸和品红,氯化钡溶液、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使品红褪色,产生白色沉淀,加盐酸沉淀溶解,产生无色无味气体,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稀盐酸和氯化钡溶液,加盐酸无明显变化,加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氯化钡溶液、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硝酸银溶液和硝酸,硝酸银溶液和硝酸,氯水、四氯化碳,加氯化钡无明显变化,加盐酸 产生无色无味气体,使澄清石 灰水变浑浊,产生白色沉淀,产生淡黄色沉淀,分层,下层为橙色,硝酸银溶液和硝酸,氯水、四氯化碳,产生黄色沉淀,分层,下层为紫红色,酚酞,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变蓝色,4.常见气体的检验,木条复

3、燃,淡蓝色,小液滴,蓝色,褪色,恢复红色,变浑浊,变澄清,变蓝,二、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1.混合物的分离、提纯 (1)混合物的分离:将混合物中各组分分开,得到比较 纯的物质。 (2)物质的提纯:将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得到纯净物的 过程。要求是:不增(不引入新的杂质)、不减(被提纯 物不损失)。,2.物质分离、 提纯方法的 选择(在常用 方法和混合 物之间连线),过滤,蒸发,萃取,蒸馏,升华,分液,重结晶,盐析,a.从海水中获取粗食盐,b.从海水中提取溴,c.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泥沙,d.分离固体氯化钠和单质碘,e.用自来水提取蒸馏水,f.油脂发生皂化反应后产物的分离,g.四氯化碳和水的分离,h.除去

4、硝酸钾中混有的氯化钠,洗气,加热法,沉淀法,氧化还原法,j.除去CH4中的少量乙烯,k.除去Na2CO3固体中的少量NaHCO3,l.除去淀粉胶体中的NaCl,m.除去FeCl3溶液中的少量FeCl2,渗析,i.除去NaCl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2SO4,1.取少量某溶液,依次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加入 稀盐酸沉淀不溶解,证明溶液中含有SO42-。( ) 【分析】如果溶液中没有SO42-,有Ag+,按照如上操作也会产 生白色沉淀,从而不能说明存在SO42-,应先加稀盐酸,再加 氯化钡溶液。 2.某钾盐溶于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 体,说明该钾盐是K2CO3。( )

5、【分析】该盐可能是碳酸钾、碳酸氢钾或两者的混合物。,3.利用饱和Na2CO3溶液能够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 ) 【分析】饱和Na2CO3溶液能够与二氧化碳反应,应选用饱和 的碳酸氢钠溶液。 4.铜粉中含有少量的氧化铜,可加入稀硝酸后过滤。( ) 【分析】稀硝酸不仅能与氧化铜反应,也能与铜粉反应, 应加入稀盐酸或稀硫酸。 5.乙醇的沸点78.5 ,由95%的乙醇制取无水乙醇,可用 蒸馏法。( ) 【分析】95%的乙醇蒸馏时,在乙醇挥发的同时水也挥发, 无法得到无水乙醇,可加入氧化钙后蒸馏。,物质的鉴别、鉴定 1.物质检验的一般原则 (1)基本步骤。 一看(颜色、状态),二嗅(气味),三实验(

6、加试剂)。 (2)实验现象。 生成气体:如:NH4+、CO32-的检验。 生成沉淀:如:Cl-、SO42-的检验。 颜色变化:如:用苯酚或硫氰化钾检验Fe3+;淀粉检验单质碘等。 焰色反应:如检验金属或金属离子。,根据“实验现象的差异”鉴定物质 任何具有明显实验现象差异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都可用于 物质的鉴定。在物质鉴定过程中常常是根据颜色的变化、是 否有气体产生、能否溶解、有无沉淀、有无吸热或放热等现 象来判断。可以根据能不能产生某个现象来判断,也可以根 据产生某个现象的快慢进行判断。所以常常可以用多种方法 鉴定某种物质。,(2)物质的鉴别。 物质的鉴别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进行定性鉴别,可

7、以不加试剂,也可以加入一种或几种试剂。 物质鉴别的一般类型有:,【高考警示钟】 (1)物质鉴定对物质的阴阳离子都要进行鉴别,如鉴定氯化钠, 可用硝酸银溶液鉴别氯离子,用焰色反应鉴别钠离子。 (2)解答鉴别题的要求 不能在原瓶中操作,鉴别的目的是为了以后再用,在原瓶中 操作,会造成试剂污染,要有“各取少许”字样。 用词要准确,结论来自实验现象,加试剂之前物质是未知的, 不可出现“取某试剂加入某物质”等字样。,【典例1】在允许加热的条件下,只用一种试剂可以将 (NH4)2SO4、KCl、MgCl2、Al2(SO4)3、Fe2(SO4)3这5种溶液 鉴别开,这种试剂是( ) A.NaOH溶液 B.氨

8、水 C.硝酸银溶液 D.BaCl2溶液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以下两点: (1)(NH4)2SO4、Al2(SO4)3、Fe2(SO4)3三种物质的阴离子相 同,所以要鉴别它们,实际上要检验其中的阳离子,NH4+、 Al3+、Fe3+的鉴别需要加入OH-。 (2)KCl、MgCl2的鉴别实际上是K+和Mg2+的鉴别,也需加入 OH-即可。,【解析】选A。NH4+、Al3+、Fe3+、Mg2+与OH-反应的现象依次为产 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白色沉淀(OH-过量时沉淀溶解)、红褐色沉 淀、白色沉淀(OH-过量时沉淀不溶解);K+与OH-混合无明显现象。 【技巧点拨】检验物质需要考虑的几个

9、方面 (1)气体的颜色、气味 (2)水溶液的酸碱性 (3)气体的助燃性、可燃性及燃烧现象和产物 (4)遇空气发生的变化 (5)沉淀的生成、溶解及沉淀的颜色 (6)其他特性:如Fe3+遇SCN-变为血红色,淀粉遇I2变蓝等,【变式备选】能鉴别MgI2、AgNO3、Na2CO3、NaAlO2四种溶液 的试剂是( ) AHNO3 BKOH CBaCl2 DNaClO 【解析】选A。本题考查物质的鉴别。HNO3氧化I生成紫黑 色的碘,与Na2CO3产生无色的CO2气体,与NaAlO2反应先生成 白色沉淀,HNO3过量时沉淀又溶解,现象均不同。,物质分离、提纯的常用方法 1.过滤 (1)装置。(2)条件

10、: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分离。,(3)说明。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口,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轻靠三层滤纸处, 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若一次过滤后仍浑浊可重复过滤。,2.蒸发 (1)装置。(2)条件。分离易溶性固体溶质和溶剂。 (3)说明。 玻璃棒的作用:搅拌,防止局部过热液体飞溅; 当有较多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3.蒸馏 (1)装置。(2)条件。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混合物。 (3)说明。 温度计的水银球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加碎瓷片防暴沸; 冷凝管水流方向低进高出。,4.萃取和分液 (1)装置。(2)条件。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

11、体。 (3)说明。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大; 两种液体互不相溶; 溶质和萃取剂不反应; 分液时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5.升华 (1)装置。(2)条件。利用物质升华的性质进行分离。 (3)说明。属于物理变化,与物质的分解反应区别开。,6.渗析 (1)装置。(2)条件。分离提纯胶体和小分子。 (3)说明。要不断更换烧杯中的液体,以提高渗析效果。,7.减压过滤 (1)装置。(2)条件:固体和液体混合物。,(3)说明。 布氏漏斗下端斜口正对吸滤瓶支管口; 滤纸要比漏斗内径略小且将全部小孔覆盖; 橡胶塞插入吸滤瓶内的部分不得超过塞子高度的2/3; 过滤前先用蒸馏水润湿滤纸,抽气使滤纸

12、紧紧贴在漏斗瓷板上; 溶液量不应超过漏斗容量的2/3; 停止过滤时,先拔掉吸滤瓶侧口上的橡皮管,然后关闭水龙头, 以防倒吸; 注意观察吸滤瓶内液面高度,当快达到支管口位置时,应拔掉 吸滤瓶上的橡皮管,从吸滤瓶上口倒出溶液,不要从支管口倒出。,8.层析 (1)装置。(2)条件。利用各组分在水或有机溶剂中的溶解能力各不 相同,各组分在两相之间产生不同的分配现象对物质进 行分离。,(3)说明。 点样原点距滤纸一端2 cm为宜,点样动作要轻,不要刺破 滤纸。 重复点样时要晾干后再点,每次点在同一位置上。 点样斑点直径要小于0.5 cm,斑点太大会出现拖尾现象导致 不易分开。 试样点不要接触展开剂,以防

13、止要分离的物质进入展开剂。,9.化学方法,【高考警示钟】 (1)要注意物质分离和提纯时的原则:不增(不引入新的杂 质)、不减(被提纯物不损失)、不变(化学成分不能发生变 化)、易分离。 (2)不同混合物的分离选择的方法不同,注意选择的依据。,【典例2】(2012绍兴模拟)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吸滤完毕停止吸滤时,应先拆下连接抽气泵和吸滤瓶的橡 皮管,再关闭水龙头 B.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 体从上口倒出 C.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D.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两点: (1)

14、常见物质分离、提纯方法的注意事项; (2)萃取剂的选择原则。,【解析】选C。吸滤完毕停止吸滤时,应先拆下连接抽气泵和 吸滤瓶的橡皮管,再关闭水龙头,防止倒吸,A正确;分液操 作时,分液漏斗中的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 出,防止重新混有杂质,B正确;选择萃取剂时应注意:溶 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要比在原溶剂中大;萃取剂与原溶剂 不相溶;萃取剂与溶质不反应,密度可比水大也可比水小, C错误;蒸馏时,应测量蒸气的温度,故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 馏烧瓶支管口,D正确。,【技巧点拨】物质分离、提纯方案的设计 (1)对于同一分离提纯问题,可能存在多种方法,但都要遵 循步骤少、操作简单、除杂彻底的原则。 (2)注意加入试剂的先后顺序,凡是加入的试剂都要过量, 达到完全分离除杂的目的,过量的先加入的物质,被后来 加入的试剂一块除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