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条件真菌感染,Smilja Kalenic, 医学博士, 公共卫生博士 克罗埃西亚萨格勒布临床医院中心 译者/罗欲承(DXY),学习目标学习最常见的 条件真菌 ,了解感染发展的 主要危险因素能够 预测 导致某一特定免疫缺陷病人发生侵入性真菌感染的最可能的因素, 以便 提前预防,真菌,真核生物 两种基本形态:- 酵母菌- 霉菌,真菌病,1. 浅表真菌病 2. 皮肤真菌病 3. 皮下组织真菌病,真菌病,4. 地方病 (原发性, 全身性): 夹膜组织胞浆菌、粗球孢子菌、皮炎芽生菌、巴西副球孢子菌,真菌病,5. 条件真菌病内源性 - 念珠菌属(多种) - 卡氏肺孢菌 (?),真菌病,5.条件真菌病外源
2、性- 新型隐球菌- 曲霉 (多种)- 接合菌- 许多其它真菌,白色念珠菌及其它念珠菌,无害寄居于所有人的皮肤及粘膜 正常免疫系统使念珠菌属存在于体表,对念珠菌的主要防御机制 I.,完整的皮肤及粘膜 正常细菌群,对念珠菌的主要防御机制 II.,吞噬作用 杀菌作用, 主要在多形核细胞, 少量在巨噬细胞 T细胞 (CD4),最重要的危险因素,1.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2. 糖尿病 3. 艾滋病 4. 重度联合免疫缺陷病 5. 髓过氧化酶缺乏 6. 广谱抗生素,最重要的危险因素,7. 留置导管 8. 大外科 9. 器官移植 10. 新生儿 11. 严重疾病 12. 静脉药瘾者,念珠菌病的临床表现,1.
3、皮肤及粘膜念珠菌病,念珠菌病的临床表现,2. 侵入性的 (全身性, 散播性, 血原性) 念珠菌病,侵入性念珠菌病,通常起自念珠菌血症(但只有50%的病例被证实有念珠菌血症) 如果吞噬系统正常,侵入性感染止于此,侵入性念珠菌病,如果吞噬系统免疫力缺陷,感染播散至多器官引起病灶感染 念珠菌血症的病死率为30-40%,侵入性念珠菌病的论断,革兰染色、自血液、脑脊液、腹水标本分离培养 分离培养并/或器官病理阳性 其它试验诊断显著性较低,流行病学,尽管大多数念珠菌病是内源性的,但亦有交叉感染病例报道(尤其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中)。,卡氏肺孢菌,寄生于人和多种哺乳动物的肺部,引起持久但无害感染,卡氏肺孢菌,
4、主要防御机制由T细胞介导 致免疫功能缺陷患者引发间质性肺炎 治疗与预防:磺胺甲基异恶唑或戊烷眯,新型隐球菌,分布于全世界的土壤及鸟粪中主要特征:肥厚的多糖荚膜,可使其逃脱吞噬作用,主要防御机制及病理,T细胞防御 吸入雾化的隐球菌酵母细胞,艾滋病患者并发慢性脑膜炎,最严重的临床症状 治疗: 两性霉素 B+/-氟胞嘧啶 预防复发: 氟康唑,隐球菌病的流传病学,外源性感染, 人群间不传染,曲霉,曲霉是呈世界性分布的腐生菌,在土壤及植物中存活,它们产生的小分生孢子易形成气溶胶,主要防御机制是吞噬作用主要危险因素为恶性血液病、骨髓移植及类皮质甾酮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为: - 曲霉肿- 侵袭性曲霉病 (高死亡率) 治疗: 两性霉素 B、依曲康唑、氟胞嘧啶及手术 预防: 避免暴露于分生孢子中(医院的新建筑物),接合菌,接合菌是普遍存在的腐生菌 主要宿主防御机制为吞噬作用 主要危险因素为糖尿病、恶性血液病、类皮质甾酮治疗,主要临床症状:鼻脑型毛霉菌病 (鼻道、窦道、眼、颅骨及脑感染) 治疗: 手术及两性霉素 B 预后: 很差,条件真菌感染:,难诊断 难治疗 难预防 日趋增多 在所有领域未来工作中形成巨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