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教育心理学概述ppt课件模板.ppt

上传人:微传9988 文档编号:3320363 上传时间:2018-10-13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1.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概述ppt课件模板.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教育心理学概述ppt课件模板.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教育心理学概述ppt课件模板.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教育心理学概述ppt课件模板.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教育心理学概述ppt课件模板.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五种要素:学生 教师 教学内容 教学媒体 教学环境三种活动过程:学习过程 教学过程 评价/反思过程,1、总论2、学生与学习心理(第二章-第十一章)3、教师与教学心理(第十二章第十五章),三、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二、为教学教学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四、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

2、角度,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科学教育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903年,桑代克(美)出版了教育心理学,着重探讨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与测量。科学教育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1924年廖世承编著的教育心理学,是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末)20S和30S: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并把学科心理作为自已的组成部分。 40年代:弗洛伊德开始重视潜意识和意识问题的研究,重视情感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特点:(1)内容庞杂,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2)各派间的分歧较大

3、;(2)对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研究少,对教育实践作用不大。,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60年代初:布鲁纳:课程改革运动 “发现学习”70年代:奥苏伯尔: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加涅:系统总结了已有的学习研究成果,对人类的 学习进行系统分类人本主义思潮的影响:马斯洛、罗杰斯晚近以来:逐渐转向教育过程中学生心理的探讨,并重视教学手段的改进60年代开始,国际教育心理学发展呈现如下趋势:(1)内容趋于集中(2)各派的分歧日趋缩小(3)注重学校教育实践,四、完善时期(80S以后),从纯理论研究向综合性的应用性项目发展,基础研究课题与应用性研究课题结合。注重对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研究。,第二章 中学生的

4、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第三节 中学生的人格的发展与教育 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第一节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的概念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 二、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其一:阶段性和连续性其二:方向性和顺序性其三:不平衡性其四:个体差异性,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青年初期:是指14、15岁至17、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个

5、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关于学习准备指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其身心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关于关键期(劳伦兹)指最易学会和掌握某种知识技能、行为动作的特定年龄时期。,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 心理学家皮亚杰(瑞士)认为,发展是个体与环境不断的交互作用的一种建构过程。几个概念:图式、同化、顺应几个阶段:,认知发展四个阶段,(一)感觉动作阶段(02岁)(二)前运算阶段(27岁)出现了象征思维和直觉思维(集中化、不可逆性、自我中心)(三)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标志:守恒观念的形成(四)形式运算阶段(11、12

6、岁以上),1、强调社会文化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 2、强调人的思维与智力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借助语言等符号系统不断内化的结果。 3、学习应促进儿童的发展。最近发展区: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二、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观,二、中学生认知过程的发展特点,(一)观察发展的特点 (二)记忆发展的特点 (三)思维发展的特点,三、中学生认知发展与教育、教学的关系,(一)中学生认知发展带来的影响及其教育措施 1、喜欢争论 2、理想主义,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在皮亚杰看来,学习从属于发展,从属于主体的一般认知水平。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

7、展,(二)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一、人格的发展 人格又称个性,指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和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一)人格的发展阶段:埃里克森观点: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任务或危机。成功而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将导致个体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有助于发展健全的人格;反之亦然。,第三节 中学生的人格的发展,婴儿期(0-1岁):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幼儿期(1-3岁):基本的自主感对基本的羞怯感和疑虑儿童早期(3-6岁):基本的主动感对基本的内疚感儿童晚期(6-12岁):基本的勤奋感对基本的自卑感青少年期(12-1

8、8岁):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青年期(18-24岁):亲密感对孤独感成人期(24-65岁):繁殖感对停滞感老年期(65-死亡):自我整合对绝望感评价:重视文化社会因素对个体心理发展的积极影响,人格发展经历的八个阶段,1、家庭教养模式2、学校教育3、同辈群体,(二)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1、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统合2、指导学生进行自我与社会统合3、指导学生进行自我与实践活动的统合,(三)健康人格的建构,二、自我意识的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含义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已以及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我是谁?,自我意识的分类(按形式),自 我 意 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自我意识的分类(按自我

9、观念),自 我 意 识,现实自我,投射自我,理想自我,自我意识的分类(按内容),自 我 意 识,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二)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青少年时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突变时期,出现新的自我中心: (1)假想观众 (2)个人的虚构 面临的任务:建立自我统一性 我们已经是什么、我们想成为什么和我们应该成为什么,(三)自我意识发展指导,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2、帮助学生获取积极的自我体验 3、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控制力,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一、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一)认知方式差异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偏爱的习惯采用的加工信息方式。,1、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

10、场独立:以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不易受他人影响,偏爱自然科学,喜欢结构不严密的教学方式。 场依存: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易受暗示,偏爱社会科学,喜欢结构严密的教学方式。,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图121 隐蔽图形测验示例,資料來源北京建工學院,2、沉思型与冲动型 冲动型:反应快,但准确性低。 沉思型:反应慢,但准确性高。,3、整体型与序列型,1、智力与智力测量2、智力的差异(1)智力的个体差异(2)智力的群体差异,(二)认知能力差异,量的差异 质的差异结构差异 表现早晚的差异 性别差异 数学能力的性别差异 言语能力的性别差异 空间能力的性别差异,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 智力年龄:简称智龄

11、,是受测者通过测验项目所属的年龄。 智商:也称智力商数,用IQ表示。其公式为:智商(IQ)(智龄MA实龄CA)100 比率智商的缺点:智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下降,与实际不符。,韦克斯勒智力量表 离差智商的根据:人的智力按常态分布,智商分布的标准差为15。 离差智商公式:IQ10015Z(Z(XX)/SD) 离差智商的缺点:容易造成对智力绝对水平的误解,始终不变。,智商分数的频率分布,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由7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所构成。 空间智力(毕加索) 音乐智力(斯特拉夫斯基) 言语智力(李敖) 逻辑数学智力(爱因斯坦,陈景润) 人际智力(甘地,特丽莎教母) 内省智力(弗洛伊德,荣格) 身体

12、运动智力(李小双),(三)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1、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 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 教学方式个别化。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二、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一)性格的概念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二)性格的差异,(二)性格的差异,1、性格的特征差异态度特征、理智特征、情绪特征、意志特征2、性格的类型差异机能类型说、向性说、独立-顺从说3、性格的性别差异男性度、女性度,(四)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1、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2、影响学生的速度和质量 3、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第三章 学

13、习的基本理论,第一节 学习的实质与类型第二节 联结学习理论第三节 认知学习理论,第一节 学习及其分类,一、学习的概念:(一) 广义的学习是有机体由后天获得经验而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二)人类的学习:又叫狭义的学习,即在社会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三)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才智的过程。学生学习的两个特点:1、学习间接经验为主;2、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二、学习的分类,1、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1)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3

14、)连锁学习;(4)言语联结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学习;(8)解决问题学习。,2、依据学习结果进行的分类,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1)智慧技能;(2)认知策略;(3)言语信息;(4)动作技能;(5)态度。 3、冯忠良依据学习内容的分类( 1)知识的学习;(2)技能的学习;(3)行为规范的学习,第二节 联结型学习理论,一、桑代克的 试误学习说 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SR),学习规律: 效果律 练习律 准备律,二、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说,巴甫洛夫(1849-1936),基本规律,1、获得与消退 2、泛化 3、辨别,“重要的是跟随反应之后的刺激 (强化物

15、),而不是反应之前的刺激。”,斯金纳( 1904-1990),三、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说,“如果一个操作之后继之呈现一个强化刺 激,这个操作的强度就会增加。”,基本规律,应答行为和操作行为:应答行为是由特定刺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又叫引发反应;操作行为是有机体自发作出的随意反应,又叫自发反应。,经典条件反射vs.操作条件反射,(二)基本规律,1、强化,正强化:提供愉快刺激 负强化:撤销不愉快刺激,反应增加,2、逃避条件作用 3、回避条件作用 4、消退 5、惩罚,正强化:呈现一个愉快刺激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负强化:撤消一个厌恶刺激以提高反应发生的概率。惩罚: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降低反应发

16、生的概率。,正强化、负强化与惩罚,(三)程序教学与程序教学机,四、联结学习论在教育中的运用,(一)塑造或促进良好的行为1、普雷马克原理2、行为塑造原理,普雷马克原理(祖母原则) :用个体偏爱的活动作为不喜欢的活动的有效强化物,即只有完成了不喜欢做的事,才可以做喜欢做的事,顺序不可颠倒。,控制强化,控制行为。,行为塑造原理,四、联结学习论在教育中的运用,(二)消除不良行为 1、餍足 2、代价 3、结合消退和强化,第三节 认知派学习理论:,一、格式塔学派的顿悟说,1、学习是对知觉的重新组织,是形成一种完形。2、 学习的过程是顿悟而不是试误。,二、布鲁纳的认知发现理论,(一)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是主

17、动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二)教学观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原则,三、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一) 学习分类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二)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1、意义学习即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客观条件:材料具有逻辑意义主观条件:学生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生认知结构中必须有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三)接受学习的实质与技术,1、接受学习即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 2、先行组织者技术先行组织者即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的、简短的、概括性的材料,并与新旧知识关联。,四、认知学习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一)重视对关系的了解 (二)重视结构和顿悟作用 (三)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五、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一)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1、信息流短时记忆长时记忆2、控制结构期望事项与执行控制 (二)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学习过程是由一系列事件构成的,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一)理论背景 (二)基本观点关注新旧知识的交互作用 知识观:知识相对论学习观:意义的生成与建构学生观:有准备的头脑,(三)建构学习论在课堂中的应用,1、研究性学习 2、合作学习 3、教学对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心理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