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着“健康第一”的思想 做好学校卫生工作 2009年校医培训,湖南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周 军,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1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1号,第二条学校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监测学生健康状况;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善学校卫生环境和教学卫生条件;加强对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第十三条 学校应当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普通中小学必须开设健康教育课,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中学应当开设健康教育选修课或者讲座。学校应当开展学生健康咨询活动。,第十四条 学校应当建立学生健康管理制度。根据条件定期对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建立学生体质健康卡
2、片,纳入学生档案。 第十六条 学校应当积极做好近视眼、弱视、沙眼、龋齿、寄生虫、营养不良、贫血、脊柱弯曲、神经衰弱等学生常见疾病的群体预防和矫治工作。 第十七条 学校应当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律、法规,做好急、慢性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管理工作,同时做好地方病的预防和控制管理工作。,第二十条 城市普通中小学、农村中心小学和普通中学设卫生室,按学生人数六百比一的比例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学生人数不足六百人的学校,可以配备专职或者兼职保健教师,开展学校卫生工作。,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健康 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 教体艺200812号,二、健康教育具体目标和基本内容中小学健康教育内容包括五个领域:健康行为
3、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根据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依照小学低年级、小学中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年级、高中年级五级水平,把五个领域的内容合理分配到五级水平中,分别为水平一(小学1-2年级)、水平二(小学3-4年级)、水平三(小学5-6年级)、水平四(初中7-9年级)、水平五(高中10-12年级)。五个不同水平互相衔接,完成中小学校健康教育的总体目标。,三、实施途径及保障机制(一)学校要通过学科教学和班会、团会、校会、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板报等多种宣传教育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学科教学每学期应安排6-7课时,主要载体课程为体育与健康,健康教
4、育教学课时安排可有一定灵活性,如遇在下雨(雪)或高温(严寒)等不适宜户外体育教学的天气时可安排健康教育课。,另外,小学阶段还应与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学科的教学内容结合,中学阶段应与生物等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对无法在体育与健康等相关课程中渗透的健康教育内容,可以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和地方课程的时间,采用多种形式,向学生传授健康知识和技能。,(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重视健康教育师资建设,把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列入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系列和教师校本培训计划,分层次开展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教师开展健康教育的水平。中小学健康教育师资以现有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和体育教师为基础。,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学生近视眼
5、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 教体艺20087号,建立健全眼保健操制度。将每天两次眼保健操时间纳入课表,组织学生认真做好眼保健操。 建立视力定期监测制度。每学期对学生视力状况进行两次监测,做好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新发病率等各类指标的统计分析,对有视力下降趋势和轻度近视的学生进行分档管理,并有针对性地实施相关“防近“措施。,按照中小学学生预防近视眼基本知识与要求(见附2),在学校师生及家长中,广泛、深入开展视力保护宣传教育。每月利用广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经常性宣传科学用眼、预防近视等眼保健知识,培养学生爱眼、护眼意识,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和用眼卫生习惯。每学期开学初和学期结束放假前,通过品德与生活课或体育
6、与健康课、主题班队会等,集中对学生进行一次保护视力教育,使之与经常性“防近“宣传教育有机结合,促使“防近“宣传教育经常化、制度化。,每年6月6日的“全国爱眼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防近“宣传活动,积极争取和动员专业机构、新闻媒体的参与,扩大宣传的效果。,校医(保健教师)1负责拟订学校“防近“工作的计划,并报学校领导批准实施。2每学期利用广播、黑板报、墙报等各种形式向师生进行经常性保护视力的宣传教育。3每学期组织学生进行2次视力检查,详细记录,及时统计,分析视力减退的主要原因,对视力不良的学生进行分类管理。4学生视力发生变化时,要及时通知班主任,并提出具体指导意见。,5经常到教室检查学生
7、用眼卫生、教室的采光照明、课桌椅配置调整以及眼保健操实施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改进意见。6定期对生活委员或卫生员、红十字青少年进行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知识培训,指导他们在班级中开展“防近“工作。7培训、指导师生眼保健操工作,使之学会并掌握眼保健操的正确做法。,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 卫生管理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14号令),第三十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所属的卫生保健机构具有对学校食堂及学生集体用餐的业务指导和检查督促的职责,应定期深入学校食堂进行业务指导和检查督促。,教育部 卫生部 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通知 教体艺2008号,(二)学校集体食堂
8、 1学校食堂应取得卫生许可证。食堂从业人员应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 2食堂应距污染源25米以上。 3食堂应有相对独立的食品原料存放间、食品加工操作间、食品出售场所。,4食堂加工操作间最小使用面积不得小于8平方米;墙壁应有1.5米以上的瓷砖或其他防水、防潮、可清洗的材料装修的墙裙;地面应由防水、防滑、无毒、易清洗的材料装修;配备有足够的通风、排烟装置和有效的防蝇、防尘、防鼠、污水排放以及存放废弃物的设施和设备。 5食堂应当有洗刷、消毒池等清洗设施设备。采用化学消毒时,需具备2个以上的水池(容器),不得与清洗蔬菜、肉类等设备混用。,学校生活饮用水 1学校必须为学生提供充足、安全卫生的饮水以及相关
9、设施。 2. 供学校生活用水的自备井、二次供水的储水池(罐),应有安全防护和消毒设施,自备水源必须远离污染源。 3采用二次供水的学校应取得有效的二次供水卫生许可证后方可向学生供水。,卫生(保健)室人员配备要求 1寄宿制学校或600名学生以上的非寄宿制学校应配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应持有卫生专业执业资格证书。 2600名学生以下的非寄宿制学校,应配备保健教师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保健教师由现任具有教师资格的教师担任。 3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保健教师应接受学校卫生专业知识和急救技能培训,并取得相应的合格证书。,卫生保健室设施与设备 1卫生室。 (1)卫生室建筑面积应大于40平方米,并有适
10、应学校卫生工作需要的功能分区。 (2)卫生室应具备以下基本设备:视力表灯箱、杠杆式体重秤、身高坐高计、课桌椅测量尺、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急救箱、压舌板、诊察床、诊察桌、诊察凳、注射器、敷料缸、方盘、镊子、止血带、药品柜、污物桶、紫外线灯、高压灭菌锅等。,保健室。 (1)保健室建筑面积应大于15平方米,并有适应学校卫生工作需要的功能分区。 (2)保健室应具备以下基本设备:视力表灯箱、杠杆式体重秤、身高坐高计、课桌椅测量尺、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急救箱、压舌板、观察床、诊察桌、诊察凳、止血带、污物桶等。,中小学校卫生(保健)室建设基本标准 (一)卫生(保健)室设置1卫生室是指取得医疗机构执业
11、许可证的学校卫生机构,承担学校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常见病和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学校卫生日常检查并为师生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2保健室是指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学校卫生机构,在卫生专业人员指导下开展学校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常见病和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学校卫生日常检查。3寄宿制学校必须设立卫生室,非寄宿制学校可视学校规模设立卫生室或保健室。,湖南省教育厅学校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等级确认与划分 根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结合教育行政部门实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按严重程度,从高至低划分为特别重大(级)、重大(级)、较大(级)和一般(级)四级。,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
12、 (1)学校集体性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及以上死亡病例; ,;,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 (1)学校集体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超过10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 (1)学校集体性食物中毒,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100人,无死亡病例; 鉴于学校公共卫生事件涉及青少年健康安全,社会关注度较高,未达到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一般公共卫生事件,均按照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应急反应。,信息报告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责任报告单位 责任报告单位:各级各类学校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 责任报告人:各级各类学校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信息报送人员。,
13、(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时限及程序 A、初次报告 各级各类学校和幼儿园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应在第一时间(事件发生后2小时内),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当地(县、市区)卫生部门进行初次报告。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接到学校初次报告后,应在2小时内报告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同级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特别重大(级)或者重大(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市州教育行政部门必须在事件发生后2小时内报告省教育厅应急处置工作组。 特别重大(级)或者重大(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校或基层教育行政部门可以直接报告省教育厅应急处置工作组。,B、进程报告 级和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过程中,学校每天应将事件发展变化情况报告上
14、级教育主管部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逐级每日报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直至教育部处置工作组。,级和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过程中,学校应及时将事件发展变化情况报告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逐级报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直至教育部应急处置工作组。 C、结案报告 事件结束后,应将事件处理结果逐级报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直至省教育厅处置工作组。,A、初次报告内容 必报内容:事件发生时间、发生地点、造成伤害的人数;选报内容:事件初步性质、发生的可能原因等。 B、进程报告内容:事件控制情况(丢失的有害物查找情况)、患病(中毒)人员治疗与病情变化情况、造成事故的原因、已经或准备采取的整改措施。 C、结案报告内容:事
15、件处理结果、整改情况、责任追究情况等。,信息发布 (1)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授权向社会发布省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 (2)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不得自行向社会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 (1)学校的应急反应 事件发生后,现场的教职员工应立即将相关情况通知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责任报告人及学校领导。 学校领导接到报告后,必须立即赶赴现场组织实施以下应急措施: 联系当地卫生部门(医院),对中毒或患病人员进行救治;,追回已出售(发出)的可疑中毒食品或物品,或通知有关人员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品、停止使用可疑的中毒物品; 停止
16、出售和封存剩余可疑的中毒食品和物品; 控制或切断可疑水源; 与中毒或患病人员(特别是中小学生或病情严重者)家长、家属进行联系,通报情况,做好思想工作,稳定其情绪;,积极配合卫生疾病控制部门封锁和保护事发现场,对中毒食品、物品等取样留验,对相关场所、人员进行致病因素的排查,对中毒现场、可疑污染区进行消毒和处理,对与肺鼠疫、肺炭疽、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有密切接触者实施相应的隔离措施;或配合公安部门进行现场取样,开展侦破工作;,按照当地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要求,认真落实其他紧急应对措施; 对学校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报告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和当地政府以及卫生行政部门,并请求支持和帮助; 在学校适当的范围
17、通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情况以及采取的措施,稳定师生员工情绪,并开展相应的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师生员工的预防与自我保护意识。,善后与恢复 会同有关部门对所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导致事件发生的有关责任人和责任单位,依法追究行政责任。 对突发事件反映出的相关问题、存在的卫生隐患问题及有关部门提出的整改意见进行整改。加强经常性的宣传教育,防止突发事件的发生。,尽快恢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对因传染病流行而致暂时集体停课的,必须对教室、阅览室、食堂、厕所等场所进行彻底清扫消毒后,方能复课;因传染病暂时停学的学生,必须在恢复健康、并经有关卫生部门确定没有传染性后方可复学;因水源污
18、染造成传染病流行的学校,其水源必须经卫生部门检测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的意见,要切实将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开设相应的课程或讲座。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按照中学生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大纲要求,在普通中学的地方课时中安排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课时(初中课时、高中课时)。中等职业学校要参照中学生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大纲要求,安排4-6课时,开展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要充分利用每年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的机会,动员学校各有关部门及团组织、红十字会等广泛参与,通过同伴教育、主题班会、绘画、读书活动、知识竞赛、图片展览等多种形式
19、,集中开展具有一定声势的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 采取多种宣传教育形式,广泛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中等职业学校以及普通高中必须要结合新生体检和入学教育向每一位入学新生发放“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到2005年,发放率应达到100%。,中学校校园宣传栏中应设有相对固定的艾滋病防治宣传园地,并做到内容定期更新。到2008年,达到80%以上。建有校园网络的中学应在校园网中设置相对固定的艾滋病防治宣传栏目。到2008年,达到80%以上。还要利用校园广播、闭路电视等不定期地宣传预防艾滋病科普知识。,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通知的意见,二、将血防健康教育纳入中小学校教学
20、计划,并切实采取措施,落实血防健康教育工作。 (我省按照卫生厅、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控制疫区中小学生急性血吸虫病预防工作的通知(湘卫血防发20043号)要求,每所学校一学期不得少于4课时),三、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血防健康教育活动。如通过上一堂血防健康教育课、看一次血防健康教育录像或听一次血防专题讲座、开展一次血防健康教育的课外活动、结合语文课教学内容写一篇与血防健康教育相关的作文、每所学校利用黑板报或墙报办一期血防健康教育专栏等形式,对学生普遍进行血防健康教育。,学校传染病防治的基本原则 (一)学校传染病流行的特点 易感性高;人群集中接触密切;流行的季节性:1)受病原体和气候的影响,如呼吸道传
21、染病在冬春季,肠道传染病在夏秋季多发;2)与学生寒暑假活动有密切关系,寒暑假学生返校可能将外地的传染源带到本地和学校,在学校中造成传播和引起社会上更广泛的传播。,制度保证:一要建立、健全和完善相关的制度,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晨检制度、定期体检制度、因病缺课登记制度、新生入学体检制度、新生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教师及服务人员体检制度、环境保洁制度、重要场所定期消毒制度、个人卫生清洁制度、食品卫生安全制度、体育活动卫生制度、学生健康管理制度、学校卫生设施检查验收制度、食品卫生检查及相关人员责任制制度等。二要监督和保证各项制度的实施。,健康教育 预防传染病具体知识方面的教育 ,同时教育学
22、生做到“四勤”、“四不”、“一报告”。即:勤洗手脸、勤通风、勤晒衣被、勤锻炼;不随地吐痰、不喝酒抽烟、不共用毛巾、不要过度紧张和疲劳;发现传染病可疑者立即报告。,学校要建立晨检、缺课原因调查制度,要及时掌握因病缺课学生的情况,一旦发现传染病疫情,应及时报告,并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及时对密切接触者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疫情的蔓延。凡患有急、慢性传染病并在传染期内的学生不得到校上课。 因病请假的学生,复课时要查验医院康复证明。,要严格执行入托入学查验接种证制度。 小学每年应严格按国家规定的计划免疫程序对入学新生的预防接种证进行查验,对流动人口及外地儿童要进行重点查验,发现漏种儿童,要立即通知家长和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补种,使学校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降低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可能。,传染病流行时的措施 传染病一旦发生,学校要全力配合卫生部门做好疫情控制工作,重点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和早治疗。,谢 谢 大 家!0731-2207921 湖南教育政务网可上提问,我将会尽力及时为您解答 湖南教育政务网体卫艺 处页面上可及时查看学校卫生方面的最新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