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年建(构)筑物消防员初级(易错题).doc

上传人:为人民服务 文档编号:3317401 上传时间:2018-10-12 格式:DOC 页数:126 大小:3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建(构)筑物消防员初级(易错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6页
2018年建(构)筑物消防员初级(易错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6页
2018年建(构)筑物消防员初级(易错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6页
2018年建(构)筑物消防员初级(易错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6页
2018年建(构)筑物消防员初级(易错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火灾是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 正确 错误 系统提示:正确答案为错误 答案解析:火灾的定义:国家标准消防基本术语.第一部分(5907-86)将火灾定义为:火灾是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2、防火和灭火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消”为防创造条件,“防”为消提供补充。( ) 正确 错误 系统提示:正确答案为错误 答案解析:消防工作的方针:“预防为主,防消结合”。防火和灭火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防是消的先决条件, 消必须与防 紧密结合 3、以下( )火灾,属于B类火灾。 A)甲烷 B)沥青 C)汽油 D)石蜡 系统提示:正确答案为B,C,D 答案解析:火灾的分类按火灾

2、中可燃物的类型和燃烧特性分类: B类火灾是指液体或者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 4、燃烧应具备( )、放热和发光三个特征。 (A)化学反应 (B)物理反应 (C)光电反应 (D)吸热反应 系统提示:正确答案为A 答案解析:燃烧的定义:在国家标准消防基本术语.第一部分(5907-86)中将燃烧定义为: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燃烧应具备三个特征:化学反应、放热和发光。5、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燃烧化学反应的物质称为( )。 (A)助燃物 (B)可燃物 (C)燃烧产物 (D)氧化物 系统提示:正

3、确答案为B 答案解析:燃烧的条件燃烧的必要条件可燃物的定义:凡与空气中的氧或其它氧化剂起燃烧反应的物质,称为可燃物。 6、凡使物质开始燃烧的热源,统称为引火源。( ) 正确 错误 系统提示:正确答案为错误 答案解析:燃烧的条件燃烧的必要条件引火源的定义:凡使物质开始燃烧的外部热源,统称为引火源(也称着火源)。7、可燃气体或蒸气只有达到一定浓度时,才会发生燃烧或爆炸。( ) 正确 错误 系统提示:正确答案为正确 答案解析:燃烧的条件燃烧的充分条件:具备了燃烧必要条件,并不意味着必定会发生燃烧。发生燃烧还有“量” 方面的要求,也就是燃烧的充分条件。燃烧的充分条件是:、一定的可燃物浓度;、一定的氧气

4、含量;、一定的点火能量;、相互作用。 8、燃烧过程中的氧化剂主要是氧。空气中氧的含量大约为( )。 (A)18% (B)21% (C)25% (D)30% 系统提示:正确答案为B 答案解析:燃烧的条件燃烧的必要条件助燃物的定义:凡与可燃物质相结合能导致燃烧的物质称为助燃物(也称氧化剂)。通常燃烧过程中的助燃物主要是氧。空气中氧的含量大约为21%的氧,可燃物在空气中燃烧以游离的氧作为氧化剂,这种燃烧是最普遍的。9、不管何种形式的引火源,都必须达到一定( )才能引起燃烧反应。 (A)浓度 (B)密度 (C)强度 (D)速度 系统提示:正确答案为C 答案解析:燃烧的条件燃烧的充分条件:具备了燃烧必要

5、条件,并不意味着必定会发生燃烧。发生燃烧还有“量” 方面的要求,也就是燃烧的充分条件。燃烧的充分条件是:、一定的可燃物浓度;、一定的氧气含量;、一定的点火能量;、相互作用。不管何种形式的引火源,都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引起燃烧反应。10、液体之所以会发生一闪即灭的现象,是因为液体蒸发速度较快,所蒸发出来的蒸气仅能维持短时间的燃烧,而来不及提供足够的蒸气补充维持稳定的燃烧,故闪燃一下就熄灭了。( ) 正确 错误 系统提示:正确答案为错误 答案解析:闪燃闪燃的含义:在液体表面上能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气,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称为闪燃。液体之所以会发生一闪即灭的现象,是因为液体蒸发速度较慢,所蒸发出

6、来的蒸气仅能维持短时间的燃烧,而来不及提供足够的蒸气补充维持稳定的燃烧,故闪燃一下就熄灭了。闪燃往往是可燃液体发生着火的先兆。11、一定的可燃物浓度、一定的氧气含量、( )和相互作用是燃烧发生的充分条件。 (A)一定强度的引火源 (B)一定的点火能量 (C)引燃温度 (D)引燃能量 系统提示:正确答案为B 答案解析:燃烧的条件燃烧的充分条件:具备了燃烧必要条件,并不意味着必定会发生燃烧。发生燃烧还有“量” 方面的要求,也就是燃烧的充分条件。燃烧的充分条件是:、一定的可燃物浓度;、一定的氧气含量;、一定的点火能量;、相互作用。12、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火花、火焰等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

7、蓄热所产生的自然燃烧现象,称为( )。 (A)阴燃 (B)着火 (C)自燃 (D)闪燃 系统提示:正确答案为C 答案解析:燃烧类型自燃的定义: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火花、火焰等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自然燃烧现象,称为自燃。 13、可燃物质在空气中与火源接触,达到某一温度时,开始产生有火焰的燃烧的现象,称为着火。( ) 正确 错误 系统提示:正确答案为错误 答案解析:燃烧类型着火的定义:可燃物质在空气中与火源接触,达到某一温度时,开始产生有火焰的燃烧,并在火源移去后仍能持续并不断扩大的燃烧现象,称为着火。 14、控制可燃物质的温度在其燃点以上,就可以防止火灾的发生。( ) 正

8、确 错误 系统提示:正确答案为错误 答案解析:燃烧类型物质的燃点: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应用外部热源使物质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称为燃点。一切可燃液体的燃点都高于闪点。控制可燃物质的温度在其燃点以下,就可以防止火灾的发生。15、可燃物质由于其自身所发生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变化而产生热量并积蓄,使温度不断上升,燃烧起来的现象,称为着火。( ) 正确 错误 系统提示:正确答案为错误 答案解析:燃烧类型自燃的含义: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火花、火焰等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自然燃烧现象,称为自燃。即可燃物质在无外界引火源的条件下,由于其自身所发生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变

9、化而产生热量并积蓄,使温度不断上升,燃烧起来的现象。 16、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温度、压力增加的现象,称为爆炸。( ) 正确 错误 系统提示:正确答案为错误 答案解析:燃烧类型爆炸的含义: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者两者同时增加的现象,称为爆炸。 17、在规定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叫( )。 (A)燃点 (B)闪点 (C)自燃点 (D)着火点 系统提示:正确答案为C 答案解析:燃烧类型物质的自燃点:在规定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叫自燃点。自燃点是衡量可燃物质受热升温形成自燃危险性的依据。可燃物的自燃点越低,发生自燃的危险性就越大。18、爆炸是

10、失去控制的燃烧。( ) 正确 错误 系统提示:正确答案为错误 答案解析:燃烧类型爆炸的含义: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者两者同时增加的现象,称为爆炸。 19、( )是指可燃液体受热蒸发出的蒸气浓度等于爆炸浓度极限时的温度范围。 (A)爆炸浓度极限 (B)爆炸 (C)爆炸温度极限 (D)自燃 系统提示:正确答案为C 答案解析:燃烧类型爆炸极限爆炸温度极限爆炸温度极限是指可燃液体受热蒸发出的蒸汽浓度等于爆炸浓度极限时的温度范围。由于液体的蒸气浓度是在一定温度下形成的,所以可燃液体除了有爆炸浓度极限,还有一个爆炸温度极限。20、( )是评定可燃气体爆炸危险性的主要依据。 (A)燃

11、点 (B)自燃点 (C)闪点 (D)爆炸极限 系统提示:正确答案为D 答案解析:爆炸极限(爆炸浓度极限的简称)是评定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爆炸危险性大小的主要依据。爆炸上、下限之间的范围越大,爆炸下限越低、爆炸上限越高,爆炸危险性越大。 21、爆炸极限是评定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爆炸危险性大小的主要依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爆炸下限俞低,爆炸极限范围俞宽,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 (B)爆炸下限俞高,爆炸极限范围俞宽,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 (C)爆炸下限俞低,爆炸极限范围俞窄,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 (D)爆炸下限俞高,爆炸极限范围俞窄,发生爆炸的危险性就越大。 系统提示:正确答

12、案为A 答案解析:燃烧类型爆炸极限爆炸浓度极限:爆炸浓度极限简称爆炸极限,爆炸极限是评定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爆炸危险性大小的主要依据:爆炸上、下限值之间的范围越大,爆炸下限越低、爆炸上限越高,爆炸危险性就越大。混合物的浓度低于下限或高于上限时,既不能发生爆炸也不能发生燃烧。22、熔点较低的可燃固体受热后融熔,然后与可燃液体一样蒸发成蒸气而发生的有焰燃烧现象,称为( )。 (A)分解燃烧 (C)表面燃烧 (B)扩散燃烧 (D)蒸发燃烧 系统提示:正确答案为D 答案解析:固体物质的燃烧特点:固体可燃物的燃烧方式有表面燃烧、阴燃、分解燃烧、蒸发燃烧。蒸发燃烧:熔点较低的可燃固体受热后融熔,然后与可燃

13、液体一样蒸发成蒸气而发生的有焰燃烧现象,称为蒸发燃烧。如石蜡、松香、硫、钾、磷、沥青和热塑性高分子材料等的燃烧就属于这类形式。 23、蒸气压非常小或者难于热分解的可燃固体,当氧气包围物质表层时,呈炽热状态发生有焰燃烧现象,称为表面燃烧。( ) 正确 错误 系统提示:正确答案为错误 答案解析:固体物质的燃烧特点:固体可燃物的燃烧方式有表面燃烧、阴燃、分解燃烧、蒸发燃烧。表面燃烧:蒸气压非常小或者难于热分解的可燃固体,当氧气包围物质表层时,呈炽热状态发生(无焰)燃烧现象,称为表面燃烧。其过程属于非均相燃烧,特点是表面发红而无火焰。如木炭、焦炭及铁、铜等的燃烧。24、木材燃烧属于( )。 (A)蒸发

14、燃烧 (B)分解燃烧 (C)表面燃烧 (D)沸溢燃烧 系统提示:正确答案为B 答案解析:固体物质的燃烧特点:固体可燃物由于其分子结构的复杂性,物理性质的不同,其燃烧方式也不同,有蒸发燃烧、分解燃烧、表面燃烧和阴燃四种。分解燃烧:分子结构复杂的固体可燃物,由于受热分解而产生可燃气体后发生的有焰燃烧现象,称为分解燃烧。如木材、纸张、棉、麻、毛、丝以及合成高分子的热固性塑料、合成橡胶等的燃烧。25、石蜡的燃烧属于( )。 (A)蒸发燃烧 (B)分解燃烧 (C)表面燃烧 (D)沸溢燃烧 系统提示:正确答案为A 答案解析:固体物质的燃烧特点:固体可燃物由于其分子结构的复杂性,物理性质的不同,其燃烧方式也

15、不同,有蒸发燃烧、分解燃烧、表面燃烧和阴燃四种。蒸发燃烧:熔点较低的可燃固体受热后融熔,然后与可燃液体一样蒸发成蒸气而发生的有焰燃烧现象,称为蒸发燃烧。如石蜡、松香、硫、钾、磷、沥青和热塑性高分子材料等的燃烧就属于这类形式。26、焦炭的燃烧属于( )。 (A)蒸发燃烧 (B)分解燃烧 (C)表面燃烧 (D)沸溢燃烧 系统提示:正确答案为C 答案解析:固体物质的燃烧特点:固体可燃物由于其分子结构的复杂性,物理性质的不同,其燃烧方式也不同,有蒸发燃烧、分解燃烧、表面燃烧和阴燃四种。表面燃烧:蒸气压非常小或者难于热分解的可燃固体,当氧气包围物质表层时,呈炽热状态发生(无焰)燃烧现象,称为表面燃烧。其

16、过程属于非均相燃烧,特点是表面发红而无火焰。如木炭、焦炭及铁、铜等的燃烧。27、成捆堆放的棉、麻、纸张及大量堆放的煤、杂草、湿木材等,受热后易发生( )。 (A)燃烧 (B)自燃 (C)阴燃 (D)闪燃 系统提示:正确答案为C 答案解析:固体物质的燃烧特点:固体可燃物由于其分子结构的复杂性,物理性质的不同,其燃烧方式也不同,有蒸发燃烧、分解燃烧、表面燃烧和阴燃四种。 阴燃是指物质无可见光的缓慢燃烧,通常产生烟和温度升高的现象。 某些固体可燃物在空气不流通、加热温度较低或含水分较高时就会发生阴燃。成捆堆放的棉、麻、纸张及大量堆放的煤、杂草、湿木材等,受热后易发生阴燃。 28、熔点较低的可燃固体受

17、热后融熔,然后与可燃液体一样蒸发成蒸气而发生的有焰燃烧现象,称为蒸发燃烧。( ) 正确 错误 系统提示:正确答案为正确 答案解析:固体物质的燃烧特点:固体可燃物由于其分子结构的复杂性,物理性质的不同,其燃烧方式也不同,有蒸发燃烧、分解燃烧、表面燃烧和阴燃四种。 蒸发燃烧:熔点较低的可燃固体受热后融熔,然后与可燃液体一样蒸发成蒸气而发生的有焰燃烧现象,称为蒸发燃烧。如石蜡、松香、硫、钾、磷、沥青和热塑性高分子材料等的燃烧就属于这类形式。29、可燃气体从容器泄漏口喷出,在喷口处与空气中的氧边扩散、边燃烧的现象,称为扩散燃烧。( ) 正确 错误 系统提示:正确答案为错误 答案解析:气体物质的燃烧特点

18、:扩散燃烧:可燃气体从喷口(管道口或容器泄漏口)喷出,在喷口处与空气中的氧边扩散(混合)、边燃烧的现象,称为扩散燃烧。气体(蒸气)扩散多少就燃烧多少。例如,管道、容器泄漏口发生的燃烧,天然气井口发生的井喷燃烧等均属于扩散燃烧。预混燃烧:可燃气体与助燃气体在燃烧之前混合,并形成(一定浓度)可燃混合气体,被引火源点燃所引起的燃烧现象,称为预混燃烧。这类燃烧往往爆炸,也称爆炸式燃烧或动力燃烧。30、可燃气体与助燃气体在燃烧之前混合,并形成可燃混合气体,被引火源点燃所引起的燃烧现象,称为预混燃烧。( ) 正确 错误 系统提示:正确答案为错误 答案解析:气体物质的燃烧特点:扩散燃烧:可燃气体从喷口(管道

19、口或容器泄漏口)喷出,在喷口处与空气中的氧边扩散(混合)、边燃烧的现象,称为扩散燃烧。气体(蒸气)扩散多少就燃烧多少。例如,管道、容器泄漏口发生的燃烧,天然气井口发生的井喷燃烧等均属于扩散燃烧。预混燃烧:可燃气体与助燃气体在燃烧之前混合,并形成(一定浓度)可燃混合气体,被引火源点燃所引起的燃烧现象,称为预混燃烧。这类燃烧往往爆炸,也称爆炸式燃烧或动力燃烧。31、天然气井口发生的井喷燃烧等均属于( )。 (A)分解燃烧 (B)扩散燃烧 (C)喷溅燃烧 (D)动力燃烧 系统提示:正确答案为B 答案解析:气体物质的燃烧特点:扩散燃烧:可燃气体从喷口(管道口或容器泄漏口)喷出,在喷口处与空气中的氧边扩

20、散(混合)、边燃烧的现象,称为扩散燃烧。气体(蒸气)扩散多少就燃烧多少。例如,管道、容器泄漏口发生的燃烧,天然气井口发生的井喷燃烧等均属于扩散燃烧。32、物质燃烧或热解后产生的气体和烟雾称为燃烧产物。燃烧产物有完全燃烧产物和不完全燃烧产物两类。( ) 正确 错误 系统提示:正确答案为错误 答案解析:燃烧产物的含义:由燃烧或热解作用产生的全部的物质为燃烧产物。它通常是指燃烧生成的气体、烟雾和热量等。燃烧产物的分类:燃烧产物有完全燃烧产物和不完全燃烧产物两类。33、下列燃烧产物中,( )是不完全燃烧产物。 (A)CO2 (B)CO (C)H2O (D)灰分 系统提示:正确答案为B 答案解析:燃烧产

21、物的分类:燃烧产物有完全燃烧产物和不完全燃烧产物两类。 可燃物质在燃烧过程中,如果生成的燃烧产物不能再燃烧,称为完全燃烧,其产物为完全燃烧产物。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可燃物质在燃烧过程中,如果生成的燃烧产物还能继续燃烧,称为不完全燃烧,其产物为不完全燃烧产物,如一氧化碳、醇类。34、火焰的颜色与可燃物的含氧量有关。当含氧量达到( )%以上的可燃物质燃烧时,火焰几乎无光。 (A)30 (B)50 (C)60 (D)80 系统提示:正确答案为B 答案解析:火焰的颜色: 火焰的颜色取决于燃烧物质的化学成分和氧化剂的供应强度。大部分物质燃烧时火焰是橙红色的,有些物质燃烧时火焰具有特殊颜色,磷和钠燃

22、烧时发出黄色火焰,硫黄燃烧的火焰是蓝色的。 火焰的颜色与燃烧温度有关,燃烧温度越高,火焰就越接近蓝白色。 火焰的颜色与可燃物的含氧量及含碳量也有关。含氧量达到50%以上的可燃物质燃烧,火焰几乎无光。如一氧化碳等在较强的光照下燃烧,几乎看不到火焰;含氧量在50%以下时,发出显光(光亮或发黄光)的火焰;相反,当燃烧物的含碳量达到60%以上,则发出显光且带有大量黑烟的火焰。 35、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的物质为( )。 (A)铝 (B)磷 (C)铜 (D)钾 系统提示:正确答案为B 答案解析:火焰的颜色取决于燃烧物质的化学成分和氧化剂的供应强度。大部分物质燃烧时火焰是橙红色的,有些物质燃烧时火焰具有特殊

23、颜色,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的物质为磷和钠,硫黄燃烧的火焰是蓝色的。 36、火焰的颜色取决于燃烧物质的化学成分和氧化剂的供应强度。大部分物质燃烧时火焰是橙红色的,但有些物质燃烧时火焰具有特殊的颜色,如( )燃烧的火焰是蓝色的。 (A)磷 (B)硫磺 (C)钾 (D)钠 系统提示:正确答案为B 答案解析:火焰的颜色: 火焰的颜色取决于燃烧物质的化学成分和氧化剂的供应强度。大部分物质燃烧时火焰是橙红色的,有些物质燃烧时火焰具有特殊颜色,磷和钠燃烧时发出黄色火焰,硫黄燃烧的火焰是蓝色的。 火焰的颜色与燃烧温度有关,燃烧温度越高,火焰就越接近蓝白色。 火焰的颜色与可燃物的含氧量及含碳量也有关。含氧量达到5

24、0%以上的可燃物质燃烧,火焰几乎无光。如一氧化碳等在较强的光照下燃烧,几乎看不到火焰;含氧量在50%以下时,发出显光(光亮或发黄光)的火焰;相反,当燃烧物的含碳量达到60%以上,则发出显光且带有大量黑烟的火焰。37、关于热辐射的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只有在空气中才能传播热 (B)不需要通过任何介质 (C)不受气流、风速、风向的影响 (D)通过真空也能进行热传播 系统提示:正确答案为A 答案解析:热传播对火灾发展变化的影响:热辐射的含义及特点:是指以电磁波形式传递热量的现象。热辐射具有以下特点: 不需要通过任何介质,不受气流、风速、风向的影响,通过真空也能进行热传播; 固体、液

25、体、气体物质都能把热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出去,也(能)吸收别的物体辐射出来的热能; 当有两物体并存时,温度较高的物体将向温度较低的物体辐射热能,直到两物体温度渐趋平衡。38、火灾的发生发展,始终伴随着热传播过程。热传播是影响火灾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 正确 错误 系统提示:正确答案为正确 答案解析:热传播对火灾发展变化的影响:火灾的发生发展,始终伴随着热传播过程。热传播是影响火灾发展的决定性因素。39、一个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辐射的热量与其表面积的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 正确 错误 系统提示:正确答案为正确 答案解析:热辐射对火灾发生变化的影响:实验证明:一个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辐射的热量与其

26、表面积的绝对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40、热通过流动介质将热量由空间中的一处传到另一处的现象,叫做( )。 (A)热对流 (B)热传导 (C)热辐射 (D)热照射 系统提示:正确答案为A 答案解析:热对流的含义:热对流是指热量通过流动介质,由空间中的一处传到另一处的现象。热对流的方式:根据引起热对流的原因而论,分为自然对流和强制对流;按流动介质的不同,分为气体对流和液体对流两种方式。41、使用防烟、排烟等强制对流设施,不能抑制烟气扩散。( ) 正确 错误 系统提示:正确答案为错误 答案解析:热对流的方式强制对流:它是指液体微团的空间移动由机械力引起。如通过鼓风机、压缩机、泵等,使气体、液体产生强

27、制对流。火灾发生时,若通风机械还在运行,就会成为火势蔓延的途径。使用防烟、排烟等强制对流设施,就能抑制烟气扩散和自然对流。地下建筑发生火灾时,用强制对流改变风流或烟气流的方向,可有效地控制火热的发展,为最终看来火灾创造有利条件。42、热对流是热传播的重要方式,是影响( )火灾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A)初期阶段 (B)猛烈燃烧阶段 (C)发展阶段 (D)熄灭阶段 系统提示:正确答案为A 答案解析:热对流对火灾发生变化的影响:热对流是热传播的重要方式,是影响初期阶段火灾发展的最主要因素。热辐射在火灾处于火灾发展阶段时,成为热传播的主要形式。43、灭火必须同时破坏燃烧的充分必要条件。( ) 正确 错

28、误 系统提示:正确答案为错误 答案解析:灭火的基本原理和措施:根据燃烧基本理论,只要破坏已经形成的燃烧条件,就可以使燃烧熄灭,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危害。 44、利用不使新的燃烧条件形成的原理,在建筑之间留足防火间距、筑防火墙等,这样的防火方法称之为( )。 (A)控制可燃物 (B)隔绝空气 (C)消除着火源 (D)阻止火势蔓延 系统提示:正确答案为D 答案解析:防火的基本原理和措施:原理:不使新的燃烧条件形成。措施:阻止火热蔓延。如: 1、在建筑之间留中防火间距、设置防火分隔设施; 2、在气体管道上安装阻火器、安全水封; 3、有压力的容器设备,安装防爆膜(片)、安全阀; 4、在能形成爆炸介质的场

29、所设置泄压门窗、轻质屋盖等。 45、冷却法就是采取措施将燃烧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使燃烧停止。( ) 正确 错误 系统提示:正确答案为正确 答案解析:冷却法就是采取措施将燃烧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使燃烧停止。 46、隔离法就是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离开来,使可燃物失去火源后自行熄灭( ) 正确 错误 系统提示:正确答案为错误 答案解析:灭火基本原理和措施:原理:使着火物与火源隔离。措施:隔离法。如: 1、将未着火物质搬迁转移到安全处; 2、拆除毗连的可燃建(构)筑物; 3、关闭燃烧气体(液体)的阀门,切断气体(液体)来源; 4、用沙土等堵截流散的燃烧液体; 5、用难燃或不燃物体遮盖受火势威胁的可

30、燃物质等。47、窒息法灭火其主要原理是( )。 (A)减少可燃物 (B)降低温度 (C)消除助燃物 (D)降低燃点 系统提示:正确答案为C 答案解析:灭火基本原理和措施:原理:消除助燃物。措施:窒息法。如: 1、封闭着火的空间; 2、往着火的空间充灌惰性气体、水蒸气; 3、用湿棉被、湿麻袋等捂盖已着火物质; 4、向着火物上喷射二氧化碳、干粉、泡沫、喷雾水等。 48、化学抑制法是指通过抑制游离基,中断燃烧的链反应。( ) 正确 错误 系统提示:正确答案为正确 答案解析:通过”游离基” 三个字即可知道说的是化学方面的。49、易燃固体指( )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迅速燃烧,能散

31、发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 (A)闪点 (B)燃点 (C)自燃点 (D)沸点 系统提示:正确答案为B 答案解析:危险化学品按危险货物的危险性或最主要危险性分类: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将危险品分为九大类:、易燃固体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迅速燃烧,能散发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 50、属于易于自燃的物质是( )。 (A)黄磷 (B)金属钠 (C)高锰酸钾 (D)氯酸铵 系统提示:正确答案为A 答案解析:危险化学品按危险货物的危险性或最主要危险性分类: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将危险品分为九大类:、易于自燃的物质指自

32、燃点低,在空气中易于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品。如黄磷、三氯化钛等。51、( )是指在其分子组成中含有过氧基的有机物质。 (A)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B)氧化性液体 (C)氧化性固体 (D)有机过氧化物 系统提示:正确答案为D 答案解析:危险化学品按危险货物的危险性或最主要危险性分类: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将危险品分为九大类: 5、有机过氧化物指在其分子组成中含有过氧基的有机物质,该类物质为热不稳定物质,可能发生放热的自加速分解。如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甲乙酮等。 52、下列属于氧化性物质的是( )。 (A)氯酸铵 (B)过氧化苯甲酰 (C)氢化钾 (

33、D)三氯化钛 系统提示:正确答案为A 答案解析:危险化学品按危险货物的危险性或最主要危险性分类: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将危险品分为九大类:、氧化性物质是指本身不一定可燃,但通常因放出氧或起氧化反应可能引起或促使其它物质燃烧的物质,如氯酸铵、高锰酸钾等 53、下列属于有机过氧化物的是( )。 (A)氯酸铵 (B)过氧化苯甲酰 (C)氢化钾 (D)三氯化钛 系统提示:正确答案为B 答案解析:危险化学品按危险货物的危险性或最主要危险性分类: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将危险品分为九大类: 5、有机过氧化物指在其分子组成中含有过氧基的有机物质,该类物质

34、为热不稳定物质,可能发生放热的自加速分解。如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甲乙酮等。 54、根据化学品分类及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2009,危险化学品分为( )类。 (A)九 (B)十 (C)十二 (D)十六 系统提示:正确答案为D 答案解析:危险化学品按化学品的危险性分类:根据化学品分类及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2009,危险化学品分为(16类)。55、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氧化性物质是指本身可燃,通常能放出氧引起其他物质燃烧的物质。( ) 正确 错误 系统提示:正确答案为错误 答案解析:危险化学品按危险货物的危险性或最主要危险性分类: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

35、号GB6944-2005,将危险品分为九大类:、氧化性物质是指本身不一定可燃,但通常因放出氧或起氧化反应可能引起或促使其它物质燃烧的物质,如氯酸铵、高锰酸钾等 56、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腐蚀性物品指通过物理作用使生物组织接触时会造成严重损伤的物质。( ) 正确 错误 系统提示:正确答案为错误 答案解析:危险化学品按危险货物的危险性或最主要危险性分类:根据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05,将危险品分为九大类:、腐蚀性物品指通过化学作用使生物组织接触时会造成严重损伤、或在渗漏时会严重损害甚至毁坏其他货物或运载工具的物质。57、根据化学品分类及危险性公示通则

36、GB13690-2009,自燃固体指达到一定量后能在与空气接触后5min之内引燃的固体。( ) 正确 错误 系统提示:正确答案为错误 答案解析:危险化学品按化学品的危险性分类:根据国家标准化学品分类及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2009,危险化学品分为16类: 10、自燃固体指即使数量小也在在与空气接触后5min之内引燃的固体。58、爆炸物的危险特性,主要表现在当它受到摩擦、撞击、震动、高热或其他能量激发后,能发生化学反应。( ) 正确 错误 系统提示:正确答案为错误 答案解析:常见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爆炸物的危险特性,主要表现在当它受到摩擦、撞击、震动、高热或其他能量激发后,不仅能发生化

37、学反应,并在极短时间内释放大量热量和气体导致爆炸性燃烧,而且燃爆突然,破坏作用强。爆炸品的危险特性主要有:爆炸性、敏感性、殉爆、毒害性等。 59、即使没有氧(空气)也容易发生激烈放热分解的热不稳定液态或固态物质或者混合物,称为( )。 (A)易燃液体 (C)爆炸物 (B)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D)自反应物质或混合物 系统提示:正确答案为D 答案解析:危险化学品按化学品的危险性分类:根据国家标准化学品分类及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2009,危险化学品分为16类:、即使没有氧(空气)也容易发生激烈放热分解的热不稳定液态或固态物质或者混合物,称为自反应物质或混合物。60、一些含( )元素的气

38、体具有腐蚀作用。 (A)氦、氩 (B)钠、钾 (C)氢、硫 (D)乙烷、乙炔 系统提示:正确答案为C 答案解析:易燃气体的腐蚀毒害性:主要是因为一些含氢、硫元素的气体具有腐蚀作用。如氢、氨、硫化氢等都能腐蚀设备,严重时可导致设备裂缝、漏气。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除了氧气和压缩空气外,大都具有一定的毒害性。 61、由于易燃固体的热解温度较低,在储存时一定要注意通风、降温、散潮,是因它具有( )的危险特性。 (A)燃点低,易点燃 (B)遇酸、氧化剂易燃易爆 (C)本身或燃烧产物有毒 (D)自燃性 系统提示:正确答案为D 答案解析:易燃固体的危险特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燃点低、易点燃:、遇酸、氧化剂

39、易燃易爆:、自燃性:易燃固体的自燃点一般都低于易燃液体和气体的自燃点。由于易燃固体的热解温度较低,有的物质在热解过程中,能放出大量的热使温度升到自燃点而引起自燃。、本身或燃烧产物有毒: 由于易燃固体的热解温度较低,在储存时一定要注意通风、降温、散潮,是因它具有自燃性的危险特性。62、自燃物品的危险特性,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 (A)遇空气自燃性 (B)遇湿易燃易爆性 (C)本身或燃烧产物有毒 (D)积热分解自燃性 系统提示:正确答案为C 答案解析:自燃物品的危险特性主要表面在三个方面:、遇空气自然性:自燃物质大部分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具有极强的还原性,接触空气后能迅速与空气中的氧化合,并产生大

40、量热量,达到自燃点而着火。、遇湿易燃易爆性:硼、锌、锑、铝的烷基化合物类的自燃物品,除在空气中能自燃外,遇水或受潮还能分解自燃或爆炸。、积热分解自燃性:硝化纤维及其制品,不但本身含有硝酸根,化学性质很不稳定,在常温下就能缓慢分解放热,当堆积在一起或仓库通风不良时,分解产生的热量可以引起自燃。63、有些自燃物品起火时不能用水或泡沫扑救。是因为它具有( )的危险特性。 (A)遇空气自燃性 (B)遇湿易燃易爆性 (C)积热自燃性 (D)以上都不对 系统提示:正确答案为B 答案解析: 自燃物品的危险特性主要表面在三个方面:、遇空气自然性:自燃物质大部分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具有极强的还原性,接触空气后能迅

41、速与空气中的氧化合,并产生大量热量,达到自燃点而着火。、遇湿易燃易爆性:硼、锌、锑、铝的烷基化合物类的自燃物品,除在空气中能自燃外,遇水或受潮还能分解自燃或爆炸。、积热分解自燃性:硝化纤维及其制品,不但本身含有硝酸根,化学性质很不稳定,在常温下就能缓慢分解放热,当堆积在一起或仓库通风不良时,分解产生的热量可以引起自燃。有些自燃物品起火时不能用水或泡沫扑救。是因为它具有遇湿易燃易爆性的危险特性。 64、关于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的危险特性,下列哪一项不正确的是( )。 (A)遇水易燃易爆性 (B)遇氧化剂、酸着火爆炸性 (C)自燃危险性 (D)积热自燃性 系统提示:正确答案为D 答案解析:遇水放

42、出易燃气体的物质的危险特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遇水易燃易爆性:这是遇湿易燃物品的共性。遇湿易燃物品遇水或受潮后,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使水分解,夺取水中的氧与之化合,放出可燃气体和热量。、遇氧化剂、酸着火爆炸性:遇湿易燃物品遇氧化剂、酸性溶剂时,反应更剧烈,更易引起燃烧或爆炸。、自燃危险性:有些遇湿易燃物品不仅有遇湿易燃性,还有自燃性。如锌粉、铝镁粉等,在潮湿空气中能自燃,与水接触,特别是在高温下反应剧烈,能放出氢气和热量;碱金属、硼氢化合物,放置于空气中即具有自燃性;有的(如氢化钾)遇水能生成易燃气体并放出大量的热量而具有自燃性。、毒害性和腐蚀性。 65、关于有机过氧化物的危险特性,不包括下列

43、哪一项( )。 (A)遇氧化剂、酸着火爆炸性 (B)分解爆炸性 (C)伤害性 (D)易燃性 系统提示:正确答案为A 答案解析:有机过氧化物的危险特性主要表现在爆炸性、伤害性、易燃性三个方面。其危险性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过氧化基含量和分解温度。66、对毒性物质的危险特性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锑、汞、铅等金属的氧化物大都具有氧化性。 (B)萘酚、酚钠等化合物,遇高热、明火、撞击有发生燃烧爆炸的危险。 (C)无机毒害品具有可燃性,遇明火、热源与氧化剂会着火爆炸,同时放出有毒气体。 (D)大多数毒性物质遇酸、受热分解放出有毒气体或烟雾。 系统提示:正确答案为C 答案解析:九、毒性物质的危险特性:

44、 大多数毒性物质遇酸、受热分解放出有毒气体或烟雾。其中有机毒害品具有可燃性,遇明火、热源与氧化剂会着火爆炸,同时放出有毒气体。液态毒害品还易于挥发、渗漏和污染环境。 毒性物质的主要危险特性是毒害性。大多数有毒品具有一定的火灾危险性。如无机有毒物品中,锑、汞、铅等金属的氧化物大都具有氧化性;有机毒品中有200多种是透明或油状易燃液体,具有易燃易爆性;大多数有毒品,遇酸或酸雾能分解并放出极毒的气体,有的气体不仅有毒,而且有易燃和和自燃危险性,有的甚至遇水发生爆炸;芳香族含2、4位两个硝基的氯化物。萘酚、酚钠等化合物,遇高热、明火、撞击有发生燃烧爆炸的危险。 67、水温升高10,单位体积的水需要的热

45、量,称为比热容。( ) 正确 错误 系统提示:正确答案为错误 答案解析:水的比热容:水温升高1,单位体积的水需要的热量,称为比热容。水的比热容比其他液体的比热容都要大。水温度升高,需要吸收4200的热量。若将1L常温的水(20)喷洒到火源处,使水温升到100,则要吸收热量336kJ。水的比热容大,因而用水灭火、冷却效果好。 68、水蒸气占燃烧区的体积达( )时,火焰就将熄灭。 (A)15 (B)25 (C)30 (D)35 系统提示:正确答案为D 答案解析:水的汽化热:同时,水变成蒸气时体积扩大。的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扩大1725倍,且水蒸气是惰性气体,占据燃烧空间,具有隔绝空气的窒息灭火作用。

46、实验得知,水蒸气占燃烧区的体积达35时,火焰就将熄灭。69、水的体积随压力增加而增加的性质称为水的压缩性。( ) 正确 错误 系统提示:正确答案为错误 答案解析:水的主要物理性质:(三)压缩性: 水的体积随压力增加而减小的性质称为水的压缩性。随着压力增加水体积变化不大,因此,通常把水看成是不可压缩的液体。但个别特殊情况,水的压缩性不能忽略。如水枪上的开关突然关闭时,会产生一种水击现象,在研究这一问题时,就必须考虑水的压缩性。 70、液体单位体积内所具有的重量称为密度。( ) 正确 错误 系统提示:正确答案为错误 答案解析:水的主要物理性质:(一)密度和容重:单位体积内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称为密度,

47、单位体积内物质所具有的重量称为容重。水在4时容重最大,此时L纯净的水重1Kg,容重为9807N/m3。 71、水中含有杂质越多,电阻率越大,导电性能越大。( ) 正确 错误 系统提示:正确答案为错误 答案解析:水的主要物理性质:(六)水的导电性:水的导电性与水的纯度、射流形式等有关。水中含有杂质越多,电阻率越小,导电性能越大。 72、下列物质中,不能与水发生反应,引起燃烧或爆炸的是( )。 (A)某些非金属,如氢、硫 (B)某些活泼金属,如锂、钾、钠 (C)金属氢化物,如氢化锂、氢化钠 (D)硅金属化合物,如硅化镁、硅化铁 系统提示:正确答案为A 答案解析:水的化学反应:水能与许多物质起化学反

48、应。、水与活泼金属反应;、水与金属粉末反应;、水与金属氢化物反应;、水与硅金属化合物反应;、水与碳金属反应;、水与硼氢类物质化学反应;、水与磷化物发生反应。氢、硫等非金属不能与水发生反应,引起燃烧或爆炸。 73、水与某些化学物质接触,能够引起燃烧或爆炸,是因为释放出了某些产物。这些产物中不包括( )。 (A)可燃气体 (B)助燃气体 (C)有毒气体 (D)大量热量 系统提示:正确答案为B 答案解析:水的化学反应:根据水的化学反应,水与某些化学物质接触,有可能产生自燃,释放出可燃气体和大量热量以及有毒气体,能够引起燃烧或爆炸。因此,在扑救火灾时,应根据物质的性质,采取相应的灭火剂。凡与水接触能引

49、起化学反应的物质严谨用水扑救。74、根据水的性质,水的灭火作用有多种。其中,由于水的汽化将在燃烧区产生大量水蒸气占据燃烧区,降低燃烧区氧的浓度的性质,而具有的灭火作用是( )。 (A)冷却作用 (B)窒息作用 (C)稀释作用 (D)分离作用 系统提示:正确答案为B 答案解析:水的灭火作用:二、窒息作用:水的汽化将在燃烧区产生大量水蒸气占据燃烧区,降低燃烧区氧的浓度的性质,而具有的灭火作用是窒息作用。75、根据水的性质,水的灭火作用有多种。其中,由于非水溶性可燃液体在初起火灾时,较强的水雾射流或滴状射流可在液体表面形成“油包水”型乳液的性质,而具有的灭火作用是( )。 (A)冷却作用 (B)窒息作用 (C)稀释作用 (D)乳化作用 系统提示: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自考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