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时间取样法,案例一某幼儿园王老师想要了解自己班级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及其发生的频率,但如果对发生在所有幼儿身上的亲社会性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时间和精力都是不允许的。为此,王老师很苦恼。,案例二某幼儿园刘老师同样想要了解幼儿的亲社会性行为。他准备从上午9:30到11:00之间,观察自己班里15名幼儿亲社会性行为及其发生频率,一共观察的时间是90分钟。他将这90分钟平均分配在15名幼儿身上,即每名幼儿将被观察6分钟。另外,为了取得具有代表性的行为,刘老师准备在一星期内,反复这个过程三次。观察结束后,每一名幼儿一共有三次、每次6分钟的行为记录。 A,一、时间取样法的涵义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观察记录预选行为
2、是否出现、出现次数以及持续时间的一种观察方法。 A,二、时间取样法的限定条件1、经常出现的行为2、外显的行为,合作、分享、帮助打人、咬人、抢东西哭、笑、害怕、紧张阅读游戏,三、时间取样法的三要素1、规定的时距2、特定的观察行为3、预定的行为类别,四、时间取样法的实施 1、明确观察目的,制订观察计划 观察什么、观察范围、观察个人或集体、需观察的时间、场景等 例如:帕顿关于“儿童游戏的社会性特 点的研究”,2、确定观察的目标行为和操作定义 目标行为行为分类操作定义 编码 例如:研究亲社会行为,帕顿对幼儿在游戏中的社会参与程度研究,3、抽取具有代表性的时间时距、时距间隔、时距的数目,4、选择记录方式
3、 检核(打“”)、计数、计时,吮吸手指动作记录表 儿童姓名: 年龄: 性别: 记录者:,吮吸手指动作记录表 班级: 记录者:,国外有人对6岁儿童在课堂中的行为进行了观察,从中概括出捣乱行为的9个方面。 1、 粗鲁行为: 离开位子、站起来、走动、跑动、跳绳、摇动椅子。 2、 跪: 跪在椅子上、坐在脚上、横躺在课桌上 。 3、 侵犯别人: 投掷、推、撞、拧、拍、戳及用东西打其他 同学。 4、 扰乱别人 :抢夺他人东西、破坏其他同伴所有物 。 5、 说话 :和其他同伴讲话、喊叫老师、唱歌。 6、 叫嚷 :哭闹、尖叫、咳嗽、吹口哨。 7、 噪声 :发出咯咯声,撕纸、鼓掌、敲击书桌 。 8、 转方向 :
4、把头和身子转向其他同学、向别人显示东西 。 9、 做其他事: 玩弄东西、解自己鞋带等。,6岁儿童的捣乱行为频数观察记录表,5、表格设计考虑:所需观察的行为类型、观察的时间单位、观察人数,这三者之间要取得平衡。,幼儿游戏中社会参与行为观察记录表 幼儿园名称: 观察者: 班级: 幼儿人数: 观察日期: 观察场景与时间:,案例:观察幼儿集中注意情况 计划:确定一所幼儿园的一个中班或大班,在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集体活动或小组活动的情形下作观察。集体活动时间以1520分钟为宜。注意观察幼儿在这段时间内的注意力状况。观察810人,以1分钟为一个时间单位,对每组幼儿每次观察15分钟。共计观察4次。统计每个幼儿平
5、均持续注意时间。如果班级幼儿人数较多,可将他们分成小组,每组810人。以小组为单位作观察记录。,幼儿在集体活动中集中注意情况观察表 班级: 幼儿人数: 观察者: 主班教师: 观察日期: 观察场合与时间:,6、保证观察的信度可由两个以上的观察者同时观察某一行为,并计算观察信度即观察的一致性。指标一般不得低于0.8。,时间取样法的实施 1、明确观察目的,制订观察计划 2、确定观察的目标行为和操作定义 3、抽取具有代表性的时间 4、选择记录方式 5、表格设计 6、保证观察的信度,五、时间取样法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 1、观察目的明确具体,能对观察内容、观察 过程进行较为有效的控制。 2、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观察数据,省时省力。 3、可以使研究者进行大样本的研究,易取得有代表性的行为样本,克服了传统观察法只适用于个别或少样本被试的局限性。 4、事先明确所要观察的内容、设计好了记录表,使得不同的观察者之间具有一致性,能提高内在的信度。,缺点: 1、从限定条件上,只适用于出现频率较高的外显行为和事件。 2、获得的数据难以说明行为与产生行为的原因之间的因果关系。 3、不能说明有关环境与背景的信息。 4、无法记录行为发生的顺序 。,六、时间抽样与事件抽样的对比,思考:儿童攻击性行为的观察某班有30个儿童,教师想要了解该班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应该如何做?,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