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2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3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课程标准(4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表 11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起源 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我国第一个王朝夏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中央 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内容地方 侯、伯夏商政治制度影响
2、 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时间 公元前 1046 年周朝建立 建立者 周武王目的 为了巩固统治对象 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义务 被封的诸侯国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内容权力 这些受封的诸候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积极影响 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影响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暑期列国纷争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西周的分封结果 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权内容 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是用来规定宗
3、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特点 嫡长子继承制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西周的宗法制影响 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表 12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背景 公元前 221 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皇帝成为我国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所沿用皇帝制度特点 一人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丞相 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受御史大夫牵制御史大夫 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中央官制太尉 负责全国军务,地位与一样郡 中央政府以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地方郡县制 县 是
4、郡的下级行政机构。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评价秦朝这套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官职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统治机构的最高统治权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最终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这套金字塔般统治机构的建立,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使秦实力增强,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使秦能一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积极作用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作用消极影响 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北击匈奴,南平百越颁布秦律统一度
5、量衡、货币和车轨统一文字巩固统一的措施修驰道、开灵渠;筑长城;移民东 东至海暨朝鲜西 西至临洮、羌中南 南至北向户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秦朝疆域北 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表 1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设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 )中朝 决策机构外朝 执行机构汉朝汉承秦制有所变化尚书台 中枢机构魏晋南北朝 逐步形成三省体制隋朝 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中书省 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尚书省 负责执行政令。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唐朝门下省 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中书门下 最高行政机构二府枢密院 最高军政机构参知政事 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宋三司 管理财政
6、,分割宰相的财权中书省 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 最高军事机构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元宣政院 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武帝后期:设刺史制度东汉时期:刺史逐步增添了地方行政权和军权汉东汉末年:郡县两级转变为州、郡、县三级隋 隋初,隋文帝废除郡级,形成州县两级唐太宗时,分全国为 10 道,作为监察区唐肃时,道逐渐成为州县之上的行政实体唐唐中后期,地方军镇长官节度使越设越多,发展成藩镇割据局面文臣做地方官州县两级制宋将唐朝的“道”改为“路”,在州县之上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之下,分别为路、府、州、县。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元 边远民族地区高寒宣慰司进行管理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
7、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人、多渠道的管理。在分权的基础上,牢牢控制着地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特点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表 1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初沿袭元朝制度,在中央设置中书省,由左右丞相统辖六部,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背景明太祖认为,这种制度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地方:废行省,设立布政司、都指挥司和按察司,合称“三司”三司隶属于中央有关部门,这样,地方权力就集中到了中央。中央:废除中书省
8、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中国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基础: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确立: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明朝君主专制强化措施创立内阁明宣宗时,又授予内阁大学士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后来,内阁的地位日益提高。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背景皇权受到很大限制中枢分权 康熙帝时,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清朝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措施设立军机处 雍正帝时,设置军机处,由皇帝挑选新任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全国的军政大权就完全集中到皇帝手
9、中。第二单元 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1 )列举 1840 年至 1900 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课程标准(2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表 21 从鸦片战争到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封建社会衰落,面临着严重的社会问题背景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法、美相继发展。为更多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侵略扩张。过程 1840 年 6 月,英军进犯广东; 1841 年初扩大侵略战争,直接威胁广州,强占
10、了香港岛,又攻占东南沿海一些城市。后果 签订南京条约及其附件、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鸦片战争影响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要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背景借口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有 12 年后修约的规定1656 年秋,英国首先进攻广州。1657 年底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城。1658 年,英法联军攻陷大沽,进逼天津过程1860 年,英法联军攻占大沽、天津,侵入北京,火烧圆明园。1858 年,签订中俄、中美、中英、中法天津条约;中俄瑷珲条约后果1860 年,签订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 使中国丧失大片信封,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中国
11、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加深了。19 世纪末各资本主义强国迅速向帝国主义过渡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国势强盛起来,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背景导火线: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过程 1894 年 1895 年,丰岛战役、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战役、威海战役后果 1895 年,签订马关条约割地,此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赔款,清政府不得不进行“政治大借款”开埠,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设厂,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影响中国社会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了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爆发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背景列强借镇压义和团运动,发动侵华战争过程 1900 年 6 月,八国联军从天津
12、出发向北京进犯。经过廊坊之战、开津之战,联军攻陷北京。后果 1901 年 9 月,签订辛丑条约 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镇压人民的工具。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影响 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背景 从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开始,日本制造一系列侵略中国的事变,中国东北三省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华北地区日趋殖民化,民族危机加深1937 年,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战开始。占领中国华北、华中和华南的大片领土。日军暴行: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七三一部队活人试验过程国共两党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军民奋起抗战。后果 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学生打击下,1945 年 8 月
13、15 日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日本全面侵华影响 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表 22 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时期 斗争内容鸦片战争前 1839 年,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广州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两次鸦片战争期间爱国官兵的英勇抵抗斗争(关天培、葛云飞等 )平壤战役中的左宝贵黄海大战中的邓世昌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台湾民众的反割台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国共两党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国军民奋起抗战正面战场:组织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抗
14、日战争期间敌后战场: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建立抗日根据地。国际战场: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2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3 )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课程标准(4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表 31 太平天国运动背景鸦片战争的巨额军费和赔款,使社会矛盾更加激化理论来源:把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创立拜上帝教。写原道救世歌、
15、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创立拜上帝教在广西桂平紫荆山区传教,形成以洪秀全为首的六人领导核心金田起义、永安建制1853 年,定都天京兴起和发展军事全盛北伐、西征、东征时间 1853 年内容(1 )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2 )实行圣库制度(3 )建立“有田同耕,的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天朝田亩制度评价(1 )它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2 )它突出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3 )它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无法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只是空想,根本无法实现。时间 1859 年冬内容(1
16、)政治上,主张以法治国,设新闻官,广采社会舆论,官吏由公众选举;(2 )经济上,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鼓励技术发明,建铁路、造轮船;(3 )文教上,提倡设立新式学堂 办医院,禁止贩卖人口。颁布纲领资政新篇、评价 它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失败原因 定都天京后,领导者被胜利冲昏头脑,进取心逐渐减退,腐朽思想滋长,领导集团内部矛盾尖锐,以致发生内讧。天京变乱经过 杨秀清逼封万岁,韦昌辉滥杀无辜,石达开负气出走。提拔青年将领陈玉成、李秀成;洪仁玕总理朝政后期 重建领导核心 1858 年再破江南江北大营、三河镇战役、1860 年,攻破江南大营。18
17、61 年,安庆保卫战,安庆陷落,陈玉成被俘,英勇就义。斗争防御战1864 年,天京保卫战。洪秀全病逝,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表 32 辛亥革命根本原因 近代以来社会矛盾激化和人民抗争、探索的必然结果原因 直接原因 “新政”与“预备立宪”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准备 知识分子把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革命的思想武器,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兴中会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在国内外相继建立组织准备 1905 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酝酿军事准备 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时 间 1911 年 10 月 10 日爆发经
18、过 熊秉坤、金兆龙,率起义士兵占领楚望军械库。经过一夜激战,革命军占领武昌。12 日,武汉三镇全部光复。中华民国成立1912 年元旦,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高潮 临时约法颁布1912 年春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对清政府:迫使清帝退位对革命党:迫使孙中山辞职失败 袁世凯篡 夺果实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性质 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功绩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推翻了“洋人的朝廷”,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影响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
19、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意义教训 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的妥协性,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表 33 五四运动国际 日本加紧侵略中国政治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经济 民族工业发展,产业工人队伍的壮大思想 十月革命后,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条件外交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五月 运动中心:北京;斗争主力:学生经过 六月 运动中心:上海;斗争主力:工人;成为全国规模的爱国运动。内容 口号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对象 惩办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1.释放被捕学生2.罢免卖国贼的职务结果 初步胜利3.拒绝在和
20、约上签字性质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行动。各阶层作用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先锋作用,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思想作用青年学生和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开始到工人中去办学校,组织工会,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意义时代标志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表 34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内因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条件外因 共产国际的帮助中共一大 通过了党纲。中心工作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成立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经过中共二大 制定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
21、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中中国工人阶级的新型政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党。它的诞生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与希望。意义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表 35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必要性 敌人力量强大条件 可能性 中共三大通过了与国民党合作的决定;孙中山先生的伟大 转变;共产国际的促进标志 1924 年 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基础 新三民主 义 新三民主义同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基础方式 党内合作 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五卅运动掀起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
22、国共合作作用 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成立了国民革命军,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目的 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结果 1926 年底,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1927 年初,广州的国民政府迁往武汉。工农运动蓬勃发展北伐战争影响 汉口、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帝国主义、封建势力超过革命力量客观国民党背信弃义,突然袭击革命失败原因 主观 中共缺乏经验;工产国际的错误指示;陈独秀放弃领导权大革命失败标志 1927 年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表 35 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南京国民政府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背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南
23、昌起义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武装起义 秋收起义 开始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内容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意义 贫雇农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了土地,革命积极性大大提高。思想 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1930 年夏,建立了十几块革命根据地三次反“围剿”胜利土地革命“工农武装割据” 实践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表 36 红军的长征背景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开始 1934 年 10 月时间 1935 年 1 月内容纠正军事上、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党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转折:遵义会议意义 党的历
24、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陕北会师 1935 年 10 月经过走向胜利 三大主力会师 1936 年 10 月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党和人民继续前进的巨大动力意义红军主力到达抗日前线,具有伟大历史意义表 37 在抗日烽火中成长壮大国共两党两次合作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八路军、新四军。国共两党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制定全面抗战路线洛川会议 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人民战争路线陕甘宁边区 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八路军、新四军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八路军创建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抗战初期开辟抗日根据地到 1938 年秋,八路军、新四军共创建了十多个抗日根据地。毛泽
25、东发表论持久战1938 年 驳斥了“亡国论”和“速胜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与国民党顽固派的投降分裂活动进行坚决的斗争发动百团大战沉重打击日军的侵略气焰,大大提高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政治上 在民主政权中,团结抗日各阶级、阶层经济上 实行减租减息,开展大生产运动巩固根据地的措施思想上 开展整风运动抗战相持阶段中共七大召开1945 年延安制定了抗战即将胜利的形势下党的路线。为争取抗战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作了重要准备日本投降 1945 年抗战胜利 中共力量的发展 中共已成为国内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表 38 夺取民主革命的胜利重庆谈判 1945 年 8月10 月
26、 国共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争取和平民主 政协会议 1946 年初 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时间 1947 年,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内容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土地改革结果 解放区一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战略反攻 1947 年 6月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战略反攻和决战三大战役 1948 年秋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七届二中全会1949 年春 党的工作中心从乡村转移到城市,并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北平谈判 南京烟民
27、政府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解放战争的胜利 国民政府覆灭1949 年 4月渡江战役后,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 22 年的国民政府覆灭国内意义 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国际意义 它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思想意义 也是马克思主义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第四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 )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
28、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2 )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3 )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课程标准(4 )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表 41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背景 南京国民党反动统治被推翻时间、地点1949 年 9 月 北平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内容确定首都、国旗、国歌和纪元方式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人民政协召开和新中国诞生开国大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内容 制定
29、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建立了新一届国家机构。特点 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意志性质 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54 年第一届人大召开作用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和建设的经验总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法律保证;宪法的颁布大大调动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新时期得到完善初步建立 1949 年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发展新阶段 1956 年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提出,组成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文革遭破坏 党的统一战线政策遭到严重破坏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进一步完善 1982 年 “长期,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的提出开始实
30、行 1949 年的 “共同纲领”发展 载入 1954 年宪法1982 年宪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健全 1984 年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珍 42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文革”初期民主法制的破坏刘少奇冤案,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全面夺权”和民主法制的全面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法制建设的方针与平反冤假错案1979 年起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立法工作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律制度的逐步健全依法治国基本设计图的确立与实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建设的加强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完善民主制度的
31、建设与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表 43 祖国统一大业1979 年,全国人大党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发出海峡两岸统一的呼吁80 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它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思想1997 年 7 月 1 日 香港回归祖国香港、澳门的回归 1999 年 12 月 20 日 澳门回归祖国中共停止炮击金门,倡议两岸直接实行“三通”海峡两岸隔绝状态的结束 台湾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汪辜会谈” 1993 年 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江泽民针对两岸关系提出八项主张1995 年 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海峡两关系 的发展台湾政局变化 20
32、00 年3 月中共重申一个中国原则是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防止分裂,维护统一第五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 )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2 )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3 )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课程标准(4 )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表 51 新中国的外交建树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33、一边倒”建国一周年时,同苏联等 17 个国家建交英国、荷兰等 8 个国家承认新中国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目的 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内容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标志新中国外交的成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意义 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原则时间:1954 年 4 月日内瓦会议 意义: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起了积极作用时间:1955 年 4 月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万隆会议 意义: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代表着国际舞台上一种新兴力量的崛起,具有重大历史意义表 52 打开外交新局
34、面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原因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标志 1971 年第 26 届联大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意义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1972 年 尼克松访华,双方签订中美联合公报1978 年 发表中美建交公报中美关系正常化 进程 1979 年 中美正式建交1972 年 田中角荣访华,签订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1973 年 中日两国互派大使中日邦交正 常化 进程1978 年 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在国际上掀起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与中日建交的意义从 20 世纪 50 年代起,因美国孤立遏制中国外交僵
35、局终于被打破,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表 53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奉行真正的不结盟政策,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加强与第三世界的团结和合作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坚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谋求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合理、公正地解决积极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积极倡导和实行裁军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作为发展中国家积极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斗争中国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活跃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 加强与东盟和欧盟的合作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领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第六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 )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
36、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2 )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课程标准(3 )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表 61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地理位置的影响位于巴尔干岛,东临爱琴海。海岸线曲折,天然良港众多,海岛星罗棋布地理环境的影响重叠的山峦和海洋的天然阻隔,把希腊人分割在彼此相对孤立的山谷和海岛上时间 公元前 8前 6 世纪古代希腊城邦的形成特征 200 多个奴隶制小国,小国寡民时间 公元前 6 世纪初基础 梭伦改革内容 按财产多少划分社会等级时间 公元前 6 世纪末确立 克利斯提 尼改革内容 用地域部落取代血
37、缘部落;设立五百人会议;成立十将军委员会时间 公元前 5 世纪扩大公民参政范围改革公民大会改革五百人会议提高陪审法庭的地位扩大十将军委员会权力黄金时代 伯利克里统治时期 内容发放工资和津贴特征 全体公民是统治者,任何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公民集体内部平等;法律至上实质 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是少数人的民主铸造就希腊人渴求知识,乐于探究的民族性格作用古代希腊在众多文化领域都取得了辉煌成就根本目的 把本城邦的公民最大限度地凝聚起来,保证城邦的独立与发展小国寡民的产物奴隶劳动为城邦的精神文化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证雅典民主政治产生条件亚非文明的成就中汲取丰富营养表 62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定义 公元前 6
38、 世纪末至 7 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基础 罗马共和国早期,罗马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时间 公元前 5 世纪中期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起源 诞生 十二铜表法 意义 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特权,保护了平民利益从公民法到万民法的发展发展罗马法律体系的最终完成:3 世纪末至 4 世纪初查士丁尼组织编纂 民法大全广义的罗马法 指通行于罗马帝国统治地区的全部法律制度狭义的罗马法 指罗马公民法按形式划分 成文法和习惯法主要内容按结构划分 公民法、万民法、自然法维护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统治是现代欧洲大陆法律体系的基础影响是反封建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有力思想武器第七单元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39、与发展(1 )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2 )说出美国 1787 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3 )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 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课程标准(4 )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表 71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议会制度的起源13 世纪,议会制度基本形成,当时它还是封建性的。议会由国王和上下两院组成背景光荣革命 1688 年。最重要的成果是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时间 1689 年限制国王的权力,约束英王的实际统治权内容保证议会的立
40、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权力确立 权利法案特点 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时间 18 世纪前期国王任命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组成责任制内阁。内容首相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发展 责任制内阁特点 不同政党都通过议会斗争,提出自己的主张,实现对国家政权的控制国内影响 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作用国际意义 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制度,也有巨大影响英国立宪制度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特点保留了君主,但由议会掌权表 72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独立初期的美国,只是一个邦联制国家。背景邦联国会的权力极为有限,
41、面对一些重大问题,常常力不从心。地点 费城机构 制宪会议1787 年宪法的制定原则 “分权”与“制衡”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行政权 总统 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还是军队总司令同,在战时可行使独裁权。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国会立法权 国会 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众议员由选民直接选出,人数与该州人口成正比。大法官由总统任命,终身任职。联邦政府的构成司法权 联邦法院 联邦法院拥有解释一切法律及条约的权力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之间制约达到平衡“分权”与“制衡” 总统和国会之间、国会本身两院之间、司法与其他部门之间均构成制衡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
42、基础它将西欧资产阶级政治学科与美国实际相结合,在美国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制度,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美国建立起联邦制国家意义进一步巩固了独立战争的成果,使美国革命得以完成反映人民群众权益的权利法案是几年后作为修正案补充进宪法的它承认黑人奴隶制和黑奴贸易,留下种族歧视和压迫的烙印1787 年宪法的影响局限性妇女、印第安人、黑人奴隶的选举权被剥夺表 73 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洲大陆的发展法兰西共和艰难历程第一共和国 第一帝国 第二共和国 第二帝国 第三共和国(共和体制最终确立)行政权归于总统内容立法权归于两院制议会共和派终于把众议院、参议院、内阁、总统等关键性职位掌握在自己手中资产阶级各个集团在国
43、家政权中都占据了自己的席位,共和制政体最终确立。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意义它使工业资产阶级得以分享政权,促进法国工业资本的发展四分五裂的状态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背景普鲁士邦有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德意志的统一 过程 俾斯麦实行“铁血政策”几次王朝战争,完成了统一德意志帝国建立帝国的建立1871 年初建立政体 统一后的德国为邦联制的君主国家立法权两院制的议会作为立法机构。联邦议会是帝国最高权力机构,实际上是上议院;帝国议会实际上是下议院内容行政权皇帝是国家元首;宪法授予巨大权力。帝国宰相主持帝国政府工作,是内阁首脑,拥在绝对权力性质 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的和不完善的
44、代议制消极影响君主制被保留下来,容克地主的政治经济地位没有受到根本触动,军国主义传统得以延续,阻碍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彻底完成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帝制国家建立起来德国终于迈入资本主义门槛,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德意志帝国宪法影响积极影响德国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到 19 世纪末,德国已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第八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 )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2 )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3 )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课程标准(
45、4 )概述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史实,认识其历史意义表 81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经济条件 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阶级条件 19 世纪三四十年代三大工人运动思想条件 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背景实践条件 马恩深入工人群众,出席共产主义同盟代表大会时间 1848 年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标志共产党宣言内容提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意义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理论指导,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表 82 巴黎公社外因 1870 年普法战争失败,第二帝国被推翻,第三共和国成立背景内因 临时政府对外投降,
46、对内准备解除巴黎人民的武装1871 年 3 月 18 日,巴黎人民起义成立1871 年 3 月 28 日,巴黎公社成立废除国家机器,代之以工人阶级自己的国家机器政权建设公职人员由人民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和罢免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革命措施 社会经济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等失败 5 月底 巴黎公社被临时政府血腥镇压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它的经验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宝贵财富历史意义公社战士的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将永垂史册表 83 俄国十月革命和胜利俄国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帝国主义各种矛盾的交汇点客观条件一战加剧了
47、社会矛盾,国际环境有利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性较强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历史条件主观条件广大农民成为革命同盟军二月革命 俄国出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四月提纲 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七月事件 临时政府向彼得格勒示威者开枪,造成六百多人伤亡八月决议 通过了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夺取国家权力的决议十月决议 通过了近期举行武装起义的决议,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十月革命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莫斯科等城市的武装起义也相继取得成功革命进程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选举产生了第一也工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
48、人民委员会主席。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正式建立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劳动人民开始实现“当家作主”的美好愿望俄国它成功地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实践,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历史意义世界 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推动了中国等亚洲国家的民族独立运动表 84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全国领土的基本解放,基本上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政治 巩固政权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建设赢得了和平环境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使国家掌握了社会的经济命脉措施合理调整了工商业,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对恢复和
49、发展经济起了重要作用到 1952 年经济取得根本好转,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发展基础的奠定经济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结果和意义 为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了经济基础1953 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国家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1953 年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主要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过渡时期总路线和宪法的制定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部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方针: 积极发展、稳步前进原则: 自愿互利农业、手工 业道路: 互助组 初级社 高级社方针: 经过国家资本主义改造资本主义企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政策: 赎买政策三大改造意义 1956 年全国基本完成三大改造,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九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 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2 )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