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南省浏阳市第一中学 2017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 II 卷(表达题)两部分。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时量:150 分钟 分值:150 分 命题人:孙伟兰 邱清平 审题人:黄小华第 I 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代开始的。王 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
2、意境”。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那么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呢?唐代刘禹锡有句话:“境生于象外。”“境”是对于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象”的突破,只有这种象外之“境”才能体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 ,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西方古代艺术家,他们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所以他
3、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 ,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而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很逼真、很完美。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 、 “景外之景” 。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王羲之兰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意味的世界。陶渊明有两句诗说得好:“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上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仅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
4、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而且超越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所以,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有意境,也不是任何好的艺术作品都有深远的意境。清代王夫之就比较过杜甫的诗和王维的诗。他认为杜甫诗的特点是“即物深致,无细不章” ,有人写诗就怕写不逼真,杜甫则太逼真了。而王维诗则能取之象外,所以他说杜甫是“工” ,王维是“妙” 。中国艺术的这种意境,它给人的美感,实际上包含了一种人生感、历史感。康德曾经说过,有一种美的东西,人们接触到它的时候,往往感到一种惆怅。意境就是如此,这是一种最高的美感。当然这不等于说西方艺术没有意境,西方艺术中也有这样的作品,例如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 ,它不仅唱出
5、了俄罗斯民 族的苦难,而且唱出了人类共同的苦难,所以它引起了全世界听众的共鸣。(摘编自叶朗说意境 )1下列关于“意境”和“意象”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A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把 “意境”的内涵解释为“情景交融”,可见从近代开始人们就把“意境”和“意象”混为一谈了。B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所有艺术作品 都要情景交融,创造意象,因而并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能够具有意境的。C有意境的艺术作品跟有意象的艺术作品比较起来,在数量上总是处于劣势。D“道”是宇宙的本体和生命。意象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十分有限,而意境则是对有限的意象的突破,所以意境能够体现“道”。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
6、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A西方古代艺术家的旨趣是要在作品中重现世界上的具体物象,所以希腊雕塑家认为把人体刻画得极其逼真、十分漂亮才是美。来源:Z xxk.ComB中国古代艺术和西方古代艺术不同,中国艺术家要突破有限的对象,在“象外之象” 、 “景外之景”的意境中,抒发他们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C陶渊明的两句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表明他 已经认识到身处一个有意味的世界,并且正处在辨析、体验这种意味之中。D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 之所以能够引起全世界听众的共鸣,是因为它唱出了人们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深刻体验和感受。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来源:学_科
7、_网 Z_X_X_K】A中国园林的审美价值,在于让人通过它们感受到更大空间的美,所以游览 者往往能够产生一种对于整个人生或历史的感受和领悟。 【来源:学科网】B从有意境的作品和一般的艺术作品有区别这一点来看,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往往有两种意味,而其中涉及整个人生的意味才是最美的。 【来源:学#C王夫之说杜甫是“工 ”王维是 “妙” ,他显然是根据中国传统美学来评价杜甫和王维的,如果让西方艺术家来 评判,结论恰恰相反。D康德所说的“一种惆怅” ,表明他作为西方人也感觉到了一种与意象有很大不同的“美的东 西” 。这种东西其实就是中国人所说的“意境” 。来源:学科网 ZXXK(二)文学类文本阅
8、读(12 分)草堂诗魂(1)细雨蒙蒙,落叶飘飘。(2)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3)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杜甫草堂,早已成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草堂公园由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个清幽的休息场所,也给远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现在的经营。只是草堂,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现象台,太有特点了,情绪也太浓重了。“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9、”,读清人顾复初的“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盘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那副对联,更让人嘘唏不已。草堂的文化意义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也太大了。然而,又让人坚信只要确实灿烂过,也就注定会占有辉煌。(4)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堂,草堂,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 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但
10、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5)中华传统,士人总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更何况出身于奉儒守官世家的杜甫!杜甫曾抒写人生抱负:“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希望一出山就占据要津,而且充满理想色彩要让君王赶上传说中的尧舜,要使全国民风淳朴敦厚。志莫大焉! 然而,命运总是跟人开玩笑,历史也总在捉弄志士仁人。由开元而天宝,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唐王朝也已今非昔比,贤能之人想说什么做什么都已不
11、可能了。这是国 家的不幸,时代的不幸,也注定了杜甫一生宏图大志的落空。肃宗即位后,杜甫表面上拥有一官半职 ,比如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工部员外郎,而实际上却难有作为,薪俸也不足以养家。离开中原后,其行迹大略是同谷锦城夔州潭州,同 时他的生命也如一片黄叶飘到了尽头 。(6)可是,他的诗作却从此更加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现出一代河山的风云、生灵的状貌。它们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杜甫的命运就这样确定了,杜甫的历史角色及其创作成就也就这样确定了。这时我们再吟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就会发现,个人的遭际,在诗圣眼 中已不算什么了,此时他所想的只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 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12、苦寒到此已极矣,而忧患、仁慈至此亦已极矣!杜甫之胸怀,杜甫之心地足以光照日月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或者说经邦济世,要的不就是这种德与才么?但是,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抛弃了杜甫,而历史却于 风雨飘摇中造就了另一个杜甫。这究竟是杜甫的不幸,还是杜甫的幸运呢?历史总是把一份生命的朴素,让人咀嚼得百味丛生。(7)流连一番,天色已晚,该走了。细雨依然。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4 分)A文章通过详细分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的诗句,鲜明地揭示了杜甫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不顾个人生活的苦寒,关注国事,心忧苍生的伟大胸怀。B作者借用顾复初的对联抒发参观杜甫草堂的感慨,择取杜 甫著名
13、诗句阐述诗人的理想与情怀,引用贴切,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C围绕“文章憎命达”这一中心,文章深入探讨了伟大诗人杜甫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以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诗的历史意义。D文章以写景和交代游踪开始,接着点明主旨,然后分别从草堂引发的观感、杜甫人生艺 术道路两个方面展开叙述,最后以写景和交代游踪作结,结构完整,中心突出。E文章用“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 形容杜甫诗歌波澜壮阔、想像奇特的浪漫主义色彩,用“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形容杜甫诗歌超越时空的现实意义。5从文章第四段看,“草堂在诉说什么呢?”请根据文意概括回答。(3 分)6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14、这种写法的好处。(5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4 分)李济:中国考古学之父 来源:学#科#网这个年轻的中国学生在“自撰简历”的最后写道:“ 要是有机会,还想去新疆、青海、西藏、印度、波斯去刨坟掘墓,断碑寻古迹,找些人家不要的古董来寻绎中国人的原始出来。 ”那一年,他 22 岁,即将去哈佛攻读人类学。后来,他果真去“刨坟掘墓寻古迹”了,只不过是在中原的河南、山西和山东。192 年,他主持山西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发掘,成为第一位挖掘考古遗址的中国学者。1930 年,主持济南龙山镇城子崖遗址发掘,他让龙山文化呈现于世人面前。如今,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已成为中国远古历史的标志性术语,许多对考古学一
15、窍不通的人也耳熟能详。只不过,大多数人对他却是闻所未闻。1928 年至 1937 年,他主持了震惊世界的河南安阳殷墟发掘,使殷商文化由传说变为信史,并由此将中国的历史向前推移了数百年。直至今日,它依旧被视为人类文明史上最重大的发掘之一。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名字李济。我们关于商代的知识很大程度上是由李济给我们划定的。他领导的安阳殷墟发掘,对 20 世纪下半叶的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包括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前所长夏鼐、台湾中研院史语所前所长高去寻在内的中国考古学界领袖人物,都曾受李济指导,在安阳接受过考古学训练。已故的考古人类学大家张光直以台湾中研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
16、士、哈佛大学教授的权威身份,曾对自己的导师李济做过评价:近 60 年的岁月里,一开始作为中国考古学之父,随后又作为中 国考古学掌门人,他的学术思想一直在中国这门学问的发展中占据支配地位。如果不将张光直所说的“中国学界”缩小为台湾学界,那么他的判断显然过于乐观了。李济在 1948 年年底随史语所迁台,这一选择很难以优劣论,但其所造 成的尴尬局面却是显而易见的。1959 年,以考古杂志为代表的大陆考古学界对李济发起了猛烈的“围剿”。李济的儿子李光谟甚至还收藏了当年的一期考古 ,整整一期都在批判李济。此后,和许多政治上选择错误的著名学者一样,这个名字逐渐消失在我们的阅读视野中。但他曾对 1949 年
17、后大陆的考古发掘报告提出过严厉的批评,认为其中缺乏实际材料,充满了政治术语,对出土地、器物、尺寸等内容居然都号称“保密”。“我想,按照他一贯的标准,这些根本都够不上考古学。 ”李光谟对记者感叹道。据说,直到后来西安半坡遗址的发掘报告出来以后,李济对大陆考古学的印象才有所改变,他自己的文章中也开始引用大陆学界的资料。在儿子眼中,李济相当固执,总是直道而行。 “他不知道拐弯的,有时候。 ”李济去世后,人们回忆:“他是一个被上级、同僚、晚辈、学生 害怕的人,但他对真心为学的人则给予最大的帮助。 ”其实岂止“ 害怕 ”,在一些人眼中,此人简直就是 “可恶” 。台湾名人李敖就曾写过文章,称李济为“最后一
18、个迷人的学阀”。李济因固执而获罪为“ 学阀 ”,但饶是刻薄如李敖,也从不否认他身上“ 迷人”的一面。李济人生最辉煌的一页是在殷墟,此后,考古学家和他发掘的遗址天各一方,路途迢迢。身不能回大陆的李济,晚年心中是否牵挂殷墟?隔海相望殷墟,心中是怎样一番滋味?这些问题,由于长期的两岸阻隔,甚至连李光谟也无法回答,但他说:“197 7 年,李济生前最后一本著作是 安阳 ,可见殷墟在他心中的位置。 ” (选自民国那些人 ,有删改)【相关链接】1949 年社会巨变,中国学术一分为二,胡适、钱穆、李济、傅斯年等一批学人离开大陆,其中不少人在台湾传薪播火。自此以后,殊途发展,虽为异流,却显同归之势。殷墟的不少
19、资料以及李济在台湾,使海峡对岸仍有不少学者继续着对殷墟的研究。这种研究,不仅是学术,还分明包含着对乡土的牵挂,对故园的思念。 中国文明的开始和安阳等学术著作,均为李济去台后的心血结晶,可见古老的殷墟,仍然是他学脉所牵、心魄所系。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 (4 分)A李济原来的梦想是去新疆、青海等地寻绎中国人的原始出来,后来由于中国人的历史起源于夏商周,所以决定改去河南、山西和山东。B如果没有河南安阳殷墟的发掘,殷商文化也只能以传说的形式出现;它的成功发掘,使得中国的历史又向前推移了数百年。C安阳殷墟的发掘对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前
20、所长夏鼐、台湾史语所前所长高去寻和考古人类学家张光直,都曾受李济的指导,在安阳接受过训练。D本文简述了李济的考古贡献并展现了其高尚的学养人品,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并不为很多人所知、却在考古学界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科学家形象。8文中多处引用了别人评价李济的话,这些引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4 分)答:_9李敖称李济是“一个迷人的学阀 ”,对此你怎样理解?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6 分)答:_ _二、古诗文阅读(35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张伯行张伯行,字孝先,河南仪封人。康熙二十四年进士,考授内阁中书,改中书科中书。四十八年,调江苏巡抚,赈淮、扬、徐三府
21、饥。会布政使宜思恭以司库亏空为总督噶礼劾罢,上遣尚书张鹏翮按治。陈鹏年以苏州知府署布政使,议司库亏三十四万,分扣官俸役食抵补,伯行咨噶礼会题,不应。伯行疏上闻,上命鹏翮并按。别疏陈噶礼异议状,上谕廷臣曰:“览伯行此疏知与噶礼不和为人臣者当以国事为重朕综理机务垂五十年未尝令一人得逞其私此疏宜置不问。 ”伯行寻乞病,上 不许。鹏翮请责前任巡抚于准及思恭偿十六万,馀以官俸役食抵补。上曰:“江南亏空钱粮,非官吏侵蚀。朕南巡时,督抚肆意挪用而不敢言。若责新任官补偿,朕心实有不忍。 ”命察明南巡时用款具奏。伯行又疏奏各府州县无著钱粮十万八千,上命并予豁免。噶礼贪横,伯行与之迕。五十年,江南乡试副考官赵晋交
22、通关节,榜发,士论哗然,舆财神入学宫。伯行疏上其事,正考官左必蕃亦以实闻,命尚书张鹏翮、侍郎赫寿按治,伯行与噶礼会鞫,得举人吴泌、程光奎通贿状,词连噶礼。伯行请解噶礼任付严审,噶礼不自安,亦摭伯行七罪讦奏。上命俱解任,鹏翮等寻奏晋与泌、光奎通贿俱实,拟罪如律;噶礼交通事诬,伯行应夺官。上曰:“伯行居官清正,天下所知。噶礼才虽有馀而喜生事,无清正名。此议是非颠倒,命九卿、詹事、科道再议。 ”明日,召九卿等谕曰:“伯行居官清廉,噶礼操守朕不能信。若无伯行,则江南必受其朘削几半矣。此互 参一案,初遣官往审,为噶礼所制,致不能得其情;再遣官往审,与前无异。尔等能体朕保 全清官之意,使正人无所疑惧,则海
23、宇升平矣。 ”遂夺噶礼官,命伯行复任。伯行方成进士,归构精舍於南郊,陈书数千卷纵观之,及小学、近思录,程、朱语类,曰:“入圣门庭在是矣。 ”尽发濂、洛、关、闽诸大儒之书,口诵手抄者七年。始赴官,尝曰:“千圣之学,括于一敬,故学莫先于主敬。 ”因自号曰敬庵。(清史稿卷二六五)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览伯行/此疏知与噶礼不和/为人臣者/ 当以国事为重/朕综理机务垂五十年/未尝令一人得逞其私/此疏宜置不问B览伯行此疏/知与噶礼不和/为人臣者当以国事为重/ 朕综理机务/垂五十年未尝/ 令一人得逞其私/此疏宜置不问C览伯行此疏/知与噶礼不和/为人臣者/ 当以国事
24、为重/朕综理机务垂五十年 /未尝令一人得逞其私/此疏宜置不问D览伯行此疏/知与噶礼不和/为人臣者/ 当以国事为重/朕综理机务垂五十年/未尝令一人得逞/其私此疏宜置不问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巡抚是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清代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名。布政使为巡抚的僚属B “署”在文章中意思为代理或暂任、试任某一官职。 “调”的意思为调动、调任。 “改” 的意思为“改任” 。C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明代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的考试。考中者称“贡士” 。D尚书,是中国
25、封建时代的政府高官名称。在清朝,六部和理藩院等部门的主官称为尚书。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张伯行,康熙二十四年进士,他学宗 “程朱” ,积极传播程朱理学;他居官清正廉明,深得康熙皇帝称赞。B张伯行任江苏巡抚时,因布政司库存亏空,代理布政使职务的陈鹏年建议分别扣除官员的俸银及使用差役的费用来抵补,张伯行亲自上疏奏明此事。C江南乡试的副考官赵晋暗中交接考生,接受贿赂。张伯行和正考官左必蕃上疏奏明这件事,并请求解除噶礼的职务。D因江南乡试一事,噶礼和张伯行均被解职。而 康熙帝认为伯行居官清正廉洁,噶礼的操行我不能相信,于是夺去噶礼的官位,命张伯行复职。1
26、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会布政使宜思恭以司库亏空为总督噶礼劾罢,上遣尚书张鹏翮按治。(2)始赴官,尝曰:“千圣之学,括于一敬,故学莫先于主敬。 ”(二)古代诗 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高阳台西湖春感张炎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 桥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 ,一抹荒烟。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注释】 张炎,南宋著名的格律派词人,宋亡以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即落魄纵欢,在江南江北纵横千
27、里的地方漂泊。由于不愿意北向俯首事敌,就长期寓居临安。断桥:西湖孤山侧桥名。西泠:西湖桥名。韦曲:在长安南皇子陂西,唐代诸韦世居此地,因名韦曲。斜川:在江西庐山侧星子、都昌二县间,陶潜有游斜川诗,词中借指元初宋遗民隐居之处。“见说二句“:沙鸥色白,因说系愁深而白,如人之白头。辛弃疾菩萨蛮 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词:“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14下面对词的内容和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 () (5 分) (答对一项得 2 分,答对两项得 5 分)A这首词借咏西湖,抒发国破家亡的哀愁。开头三句写景,以景衬托国破家亡的凄凉。 “能几番游”二句最沉痛,抒发出人生短暂的无限哀愁。B “见说新愁,如今也到
28、鸥边” 。词人暗用了辛弃疾的两句词:“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意谓连悠闲的鸥,也生了新愁。白鸥之所以全身发白,似乎都是因“愁”而生的,因此常借用沙鸥的白头来暗写自己的愁苦之深。C “当年燕子知何处?”此句代用刘禹锡诗: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此词在刘诗基础上进一步点明了自己的故国之思。D “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开帘”照应“掩门” , “飞花”照应“卷絮” , “啼鹃”应“巢莺”,首尾呼应,营造了一种花飘风絮,杜鹃啼血的悲凉氛围。E这是一首写春暮时景的咏物词。写春天的景色等是实写,写内心的亡国之痛则是虚写。以景示情,以情带景。读耐人寻味,耐人咀嚼。很有豪放派的词
29、风。15这首词中,词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写出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并作简析。 (6 分)(三)名句默写(5 分)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5 分)(1)荀子在劝学中用“ , 金石可镂”两句,以雕刻为喻,阐明了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道理。(2)王湾次北固山下中“ , ”两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驰骋疆场、气势磅礴的两句是“ , 。 ”第 II 卷 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司马迁推崇孔子,却没把孔子的每句话都当作 清规戒律,这一点值得
30、我们借鉴。B他见老领导工作十分辛苦,不禁动了恻隐之心,忙到商店买了一些果品回来。C以每个人分发一百元钱然后遣散的方式来应付民工集中追索欠款,这种作为只能是扬汤止沸,对解决问题毫无帮助。D某局长前不久因违纪受到处分,最近又因腐败丑行而被停职,真是雪上加霜。1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 分)A公投如果通过,苏格兰将结束同英国的三百年 “婚姻” ,成为独立国家,而英国也将“一夜分裂” 。B从美国和欧盟的外国直接投资出现剧烈下滑,达到 17%18%以上。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成本的增加使西方公司不再能够在中国获得象 10 年前一样的暴利造成的。C回顾“占领华尔街”的三年历程,最为引人瞩目
31、的还是其头一年轰轰烈烈的情景,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直奔曼哈顿的富人聚居区;寻求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传遍全美。D在网络公共言论平台日趋多样、日益扩展的情况下,公民举报官员的途径也大大增加,同时也增强了公民实 现其权利的可能性。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3 分)冰窗花儿的美,还在于它变幻、亮丽的色彩。 。 。 。 ,记下了自己的晶莹剔透,记下了自己曾经的绚丽和多姿。冰窗花儿的莹白,开始放射出七彩的缤纷 太阳的光线越来越热,冰窗花儿开始溶化,在窗玻璃上纵横流淌,把曾经的辉煌,变成了一道道流淌的记忆最初,只是一种明亮,渐渐地,不同的色彩从冰花上散射出来太阳出来了,冬
32、日的太阳,淡淡的,以一种柔弱的姿态,照射到冰窗花儿上先是橘黄的,橘黄中带着一种浅紫和淡蓝,慢慢地又变成一种耀眼的红。 来源:学科网 ZXXKA BC D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5 分)眼睛和嘴巴相关联的地方在哪里呢?原来我们吃东西,不仅用嘴巴,同时又兼用眼睛,所以烧一碗菜,油盐酱醋要配得好吃,。倘使乱七八糟装一下,但是我们看了心中不快,吃起来滋味也就差一点。 ,食物的味道并不很好,倘使装潢得好看,我们见了,心中先起快感,吃起来味道也就好一点。21下面是我校某班级“爱心义卖”活动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
33、段话, 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 75 个字。 (6 分)来源:学+科+ 网 Z+X+X+K四、写作(60 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有这样三个母亲,她们都有两个孩子,只有一个苹果。第一位母亲用孔融让梨的办法,让小儿子得到了苹果。第二位母亲布置两个孩子完成规定的任务,谁完成得快,谁得到苹果,结果大儿子得到了苹果。第三位母亲干脆把苹果平分,两个孩子得到的苹果是一样的。你觉得哪一位母亲分苹果的方法最合理,对孩子成长的意义最大?请根据材料,从自己的体验出发,比较上述三位母亲分苹果的方法,阐述你的见解和理由。要求:选好角度,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意。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 字。学科网高考一轮复习微课视频手机观看地址:htt p:/xkw.so/wksp